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宗杰
释义

中国致公党淄博市委主委、政协副主席

简介

男,1962年12月出生,博士学位。 现任山东理工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 、中国致公党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 、中国致公党山东省委员会常委、淄博市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淄博市委主委,现任淄博市政协副主席。

个人履历

1981年7月至1985年7月在大连海运学院航管系读书,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7月至1992年6月在大连海运学院航管系任教;

1992年6月至1998年5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读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8年5月至1999年11月在青岛远洋学院教学;

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任淄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

2001年6月至2004年11月任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2003年当选为中国致公党淄博市委员会主委;

2004年11月至今任山东理工大学社科处处长;

2007年5月当选为中国致公党山东省委员会常委。

2012年2月23日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2年2月,当选为政协第十一届淄博市委员会副主席。

浙江大学跨文化研究所所长

简介

吴宗杰,浙江宁海人,浙江大学跨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英国Lancaster 大学博士。目前还兼任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和东西方文化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

他的研究始于应用语言学和教师教育,随后扩展到中国语境下的批判话语分析,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文化话语研究、中西语言哲学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与世界传播、遗产与文化记忆、历史话语的谱系学。近年来为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世界对中国传统的理解,一直致力于中国学的研究,从话语批判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与复兴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能反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文化表征方式和传播理念。他深入田野在乡村文化人类学、中医语言、仪礼诠释、传统文化实践、教育等做了一系列研究,其中较有特色的是乡村文化遗产研究新范式和现代语境下中国传统话语(如中医、礼)的可理解性。这些研究以“微言大义”的话语伦理为视角,采用批判性民族志方法,强调用透明的深度描写。贯穿其学术思想的一个共同主题是对存在、思与言之间关系的哲学探讨,以全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为内涵探讨中华文明复兴之路。支撑这一问题研究的理论综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孔子、庄子)与西方后现代话语理论等。在语言教育领域,他提出用礼学挖掘教育之心灵,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主导的知识体系走出来,让语言意义回归能与圣人对话的心灵碰撞中。他主持的草根研究项目“东坞山村文化遗产与产业化研究”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研究范式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吴教授近年走访世界各地,曾应邀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查普曼大学、利兹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独协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机构做过学术报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著述

Wu,Z. (2011), Interpretation, Autonomy and Transformation: Chinese Pedagogical Discourse in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Vol.43(5).

吴宗杰、余华(2011)《史记》叙事范式与民族志书写的本土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Vol.33(1).

Wu, Z. & C. Han (2011)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Discourse in China: Perspectives of Multiculturalism/Interculturalism. In Grant, Carl A & Agostino Portera (eds.) 《Intercultural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Enhancing Global Interconnectedness》. New York: Routledge.

吴宗杰、胡美馨(2010) 超越表征:中国话语的诠释传统及其当下观照.《文史哲》2010(4).

Wu, Z. & M. Hu (2010) Ritual Hermeneutics as the Source of Meaning: Interpreting the Fabric of Chinese Culture, 《China Media Research》,Vol.6(2).

吴宗杰等(2009). 《东坞山村文化遗产研究报告》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吴宗杰(2009) 封建话语的叙述想象, 叶文宪,聂长顺(编)《中国“封建”社会再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吴宗杰、姜克银(2009) 中国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话语转向,《浙江大学学报》Vol.39(5).《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9(6)转载.

吴宗杰(2009) 外语学科知识谱系学考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Vol.20(4) 64-68.

吴宗杰(2008) 历史学的解构与重构:泛化“封建”的话语分析《武汉大学学报》Vol.61(5) 522-527.

吴宗杰(2008) 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范式.《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国外外语教学) Vol.2008(3) 55-60.

吴宗杰(2008) 外语教学研究新视野:从教学走向教师《中国外语教育》Vol.1(1).

吴宗杰、黄爱凤(2008) 探索型外语课程:RICH课程实践与教师发展, 吴一安,周燕(编)《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熊金菊、吴宗杰(2007)师徒教师教育中的身份转变,《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ol.29(3) 33-37.

卢慧霞、吴宗杰(2007) 自主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当代教育科学》2007(.

Shao, H. & Z. Wu (2007) Nurturing Language Learner Autonomy Through Caring Pedagogic Practice. In Barfield, Andy & Steve Brown (eds) 《Reconstruct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Education:Inquiry and Innov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Wu, Z. & Q. Lv (2007) Discours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ization. In Shi-xu (ed.) 《Discourse as Cultural Struggle》,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吴宗杰、殷企平(2006)探索超学科外语教育课程体系,殷企平、庞继贤(编)《华东外语教学论坛》第一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吴宗杰、吕庆夏(2006) 中医语言西化的话语秩序分析,《医学与哲学》Vol 27(4).

2006 Understanding practitioner research as a form of life: An Eastern interpretation of Exploratory Practice.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Vol. 10.

2006 中西话语权势关系的语言哲学探源:话语学的文化研究视角《浙江大学学报》, Vol.36(2). 《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2005 《Teachers' Knowing in Curriculum Change: A Critical Discourse Study of Language Teaching (教师知识与课程话语)》.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黄爱凤等)《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安徽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co-editors with Fang, & Zhao)《Cultural Diversity of Discourses: Facilitate Coexistence and Harmony (话语与和谐文化构建)》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吴宗杰、吕庆夏(2005) 中医话语的语言哲学分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Vol.29(6)

Wu, Z. (2005) Being, Understanding and Naming: Teachers' Life and Work in Harmon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41 307-323

吴宗杰(2004)论证中的话语混杂:外语测试的社会分析《外国语》2004(5).

吴宗杰(2004)抑制课程自主性的控制符号:教师发展的话语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6: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