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执中
释义

吴执中,医学教育家,中国职业医学的奠基人。早年致力于内科学的教育事业。1956年,他年已50岁,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他长期从事职业病的临床研究,对常见的职业病,如尘肺、铅中毒等的防治以及对全国职业病防治网络的建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学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对中国职业医学的开拓,主编了130万字的巨著《职业病》一书。

中文名:吴执中

国籍:中国

出生地:新民县潘家岗子村

出生日期:1906-3-14

逝世日期:1980-8-12

职业:医学教育家

毕业院校:奉天医科专门学校

代表作品:《职业病》

简历

1906年3月14日 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县潘家岗子村(今柳河沟乡解放东村)。

1931年6月 毕业于奉天府(今沈阳市)奉天医科专门学校(盛京医学院前身)。

1931年7月—1933年6月 任北平协和医学院内科研究生及助理住院医师。1933年7月—11月 任沈阳盛京施医院内科医师。

1933年12月1935年1月 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附属盖氏医院进修内科。

1935年2月—12月 任沈阳盛京施医院医师兼在盛京医学院任教。

1936年1月—1937年6月 在北平协和医学院内科任教,兼医学院副校医。

1937年6月—1950年10月 历任长沙湘雅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务主任兼内科主任教授等职。

1947年8月—1948年4月 赴美国,在费城、波士顿及纽约等地考察内科新进展。

1950年10月—1956年7月 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教务长、副院长。

1956年8月—1958年12月 在苏联列宁格勒及莫斯科考察内科医学,进修职业病学。

1959年3月—1980年10月 任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1966年改称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

1978—1980年 任第一届中华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总编辑。

1980年8月12日 逝世于北京。

生平概况

吴执中,原名吴绍棠,1906年3月14日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县一个满族家庭。他年幼时居住在乡村,粗知稼穑。长大后随家迁居县城,在县城读书。其父早年以教书为业,家有一妹三弟,人口多,收入少,生活颇为紧迫,因之弟兄们互相勉励发愤用功。吴执中中学时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对列强染指中华、军阀混战、国破民穷的状况痛心疾首,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立志走科学救国、医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1924年,他从新民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后改称盛京医学院,系英国教会所创建,校址在今沈阳市东关风景秀丽的万家河畔,社会上呢称之为小河沿医学院)。此时其父进入辽宁银行界任职,家境有所改善,使他得以坚持完成了7年严格的高等教育。吴执中在学习中目睹了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立见光明的情景,以及伤寒、痢疾等众多疾病的患者就医者生、未医者亡的结局,使他深深印下医者济世活人的印象。在他的影响下,其弟妹四人中有三人(吴英恺、吴咸中、吴振中)都走上了医学道路,皆成为中国医界名流。

工作经历

1931年夏,吴执中从医专毕业后,到北平著名学府协和医学院内科作临床研究生及助理住院医师各一年。1933年夏,他返回盛京施医院工作,年底,到英国北部城市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内科,次年,经资格考试获皇家医师学院格拉斯哥市分院院士荣誉称号,随后转赴伦敦大学附属盖氏医院考察。1935年初返国,回盛京施医院工作兼任盛京医学院讲师。1936年春,被日伪逮捕入狱五日,受刑不屈,经保释出狱后进关到北平协和医学院内科任教。1937年6月,应聘至长沙湘雅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任内科讲师。他授课内容详细,逻辑严密,广征博引,联系实际,深受学生爱戴。一年后,擢升副教授,又一年后受聘为内科教授。1941年,被任命为医学院教务主任兼内科主任教授,执掌教学实务,时年35岁。1947年,吴执中获美国医药援华会的资助赴美考察内科的新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遵卫生部调遣,吴执中赴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任教务长兼内科系主任。他用了6年的时间,把中国医大从短学制重点训练场所转变成全国有数的医学教育基地之一。他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撰写了大批中文教材,还配合抗美援朝运动,搞好后撤伤员的医疗工作,并参与反细菌战的斗争,成绩卓著,在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获卫生部颁发的奖章和奖状。

1956年,卫生部组建全国性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调吴执中负责专业业务建设,他时年50岁。他先赴苏联考察、进修,回到北京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1966年改称卫生研究所)的副所长,开始了一项新的业务工作。20多年来,他跑遍祖国南北,深入矿山、工厂,直接为第一线工人的健康服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晚年病重垂危之时也未停止工作。

国际交流

吴执中为了促进中外医学的国际交流而尽心竭力。1955年,代表中国赴印度参加国际内科学术会议;1957年,代表卫生部出席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国际工业卫生会议,参加中国科学代表团在莫斯科与前苏联进行的双方科技合作的谈判;1958年9—10月,参加卫生部代表团访问波兰、民主德国、捷克、罗马尼亚以及保加利亚,考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卫生工作;1958年10—11月,作为中国卫生部代表团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在布拉格召开的首次社会主义国家卫生部长会议;1964年,代表中国赴雅加达参加远东劳动卫生学术会议;同年,在北京作为中国医学代表团卫生学组长参与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的组织和学术交流工作;1965年12月奉派赴阿尔巴尼亚讲学。

担任职务

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兴旺发达,吴执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先后担任辽宁省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 《中华卫生杂志》 (1978年改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会主任委员。对中国的医学教育、医学发展尤其是职业病防治的开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救亡运动

1926年五卅运动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吴执中逐渐接受了新思想,并在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活动中受到锻炼和考验,被推选为学生会领导成员。他一面学习救人的医术,一面从事救亡的宣传,组织学生向当局请愿,起草并散发告全市市民书,唤起民众共同抗日。在抗日爱国运动中,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因党组织遭受破坏,他几经转移到了哈尔滨,进入政法大学以学习法律作掩护从事工人运动。8月,哈尔滨的形势更加恶化,吴执中在数次转移中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被家人以强制手段迫离哈尔滨,返回沈阳盛京医学院。他虽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救亡思想和向往共产党的心从未消沉。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已离开沈阳来到北平。留在盛京医学院的一批爱国师生不甘心作亡国奴,秘密举行抗日宣誓大会,向国际联盟写控告信,向国际联盟代表团送控诉书和宣言书。吴执中与他们一直保持联系,在他们所有的宣言书等文件上签名。1935年初,吴执中返回盛京施医院工作,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的热情仍不减当年。同年12月,他被伪满政府以反满抗日嫌疑逮捕,后经保释出狱。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各种暴行,亲身体验到亡国受辱的滋味,因而爱国忧民之心始终不变,并成为以后能在艰苦环境中奋斗不息的力量支柱。

湘雅三迁

1937年,吴执中到湘雅医学院工作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了。学校在战乱中有两次传奇式的长途搬迁:先是在日军逼近长沙时迁贵阳;后是湘桂战火蔓延时迁往重庆。身为教务主任的吴执中积极协助院长张孝骞完成迁校任务,他不仅要管病房,管学生,还要管交通运输和仪器图书,甚至还要靠医德所产生的威望,与搬迁途中遭遇的土匪周旋。学校在战乱的年代把一班班学生招进来,将一批批医生送入社会,靠的是什么精神?除了他们对医学专业的执著追求外,就是靠的一腔爱国忧民之心。抗战胜利后,他再次主持搬迁回长沙,在大火余烬中重建湘雅,靠的也是爱国忧民与对专业献身的精神。学院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大多已成长为一代业务骨干。他除了坚持教学外,临床研究工作也一直未曾停顿。其特点是选题从实际出发。在这一时期,完成的研究课题有:“结核病临床观察”、“鸦胆子治疗阿米巴痢疾”、“甘草流浸膏对溃疡病的疗效”以及“溃疡病饮食疗法与药物配伍相互用”等。

吴执中在教学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他对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关心、爱心超越了课堂的界限。学生有难题,愿意找他商量。战乱流亡中的青年学生,最怕有病,一有这种情况时,吴执中就负起医生和家长的双重责任,曾几次救护了贫病交加的重病学生。

1948年,吴执中从美国考察后回国,认清国民党政府无可救药,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他全心投入护校、护学生、“等天亮”的活动中。他和其他爱国师生共同抵制了国民党溃兵的骚扰破坏,保护进步学生免遭黎明前的迫害。长沙解放时,他们将湘雅医学院完好地交给了人民。

三建专业

吴执中在湘雅13年,是一建内科专业。要在战火中求生存,还要在苦难中承继传统。抗战中长沙大撤退是历史上叩人心弦的一页,湘雅医学院的搬迁不仅是一堆图书、仪器、后勤辎重的转移,也不仅是一群师生员工、老少妇孺的安置,还是一次办学办医意志的考验。长途跋涉,固有千辛万苦,教学水准和医疗质量要维持下去不能降低,则要有理想和有抱负者才能坚持。湘雅医学院最困难的时刻是抗战后期,经费来源断绝,物价一日数涨,湘桂战火逼近,迫使师生员工辗转流亡到重庆。吴执中他们在山城高滩岩借一旧仓库继续开学、开诊,仍不误这一年学生毕业和新生入学的大事。抗战胜利后,他带领首批人员沿湘渝公路跋山涉水返回长沙。不久,废墟上的湘雅医学院,重又屹立起来了。

吴执中在沈阳中国医大8年,是二建内科专业。要在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变中求发展。1950年,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刚刚完成组织调整,把旧满洲医科大学、盛京医学院和原属部队及地方的各医学专业学校的短学程专修科合并起来。这时教学体系还没有调整理顺,不仅有教学内容上的长远安排和短期需要的矛盾,还有要将教学主导思想从解决战争需要的短期速成训练迅速转变到适应长远需要而进行正规培养的轨道上来的问题,以及合并在一起的各组人员间的团结问题。吴执中担任教务长,身处各类矛盾的中心,但他能处理得当。他一方面大抓临床工作,另一方面大抓教材工作。他的行政组织工作再忙,也不脱离诊疗和课堂第一线。医学院组织体系有多次调整变更,他总要兼任内科学系或临床内科的业务领导工作。他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病人利益第一的原则。当时,调整教学、执行教学大纲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完整的中文医学教科书,而保证贯彻教学大纲唯一有效的办法是统一教材。吴执中面对这个难题,着手自编自撰讲义,同时还接受了卫生部交给的编译苏联教科书的任务。他的编撰工作大部在业余完成,先后编写了《临床内科教程》 、 《肺结核临床诊疗纲要》,编译了苏联塔列也夫的《内科学》(与朱浜生合译)、《内科学进展1951》及《现代治疗学》(胃的部分)等书。这些教材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不仅满足教学需要,并据此编制了各种临床工作常规,提高了基础医疗质量。吴执中在这一次的业务建设中,统帅教务,理顺教学秩序,也提高了业务宏观控制的能力。

个人贡献

吴执中在卫生研究所22年,是第三次组建专业,成绩最大。特点是依托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填补并发展预防医学领域中的空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没有职业病专业。建国初期,仍然存在医学院不教职业病的课、医院没有治疗职业病的科的状况。但随着工业发展,职业病发病情况日益严重。1957年,卫生部颁布了职业病范围与管理办法的文件,宣布了职业病专业正式成立。吴执中受命负责中国职业病专业的创立工作。他赴苏联考察学习回国后,根据中国实际需要的现实,从临床实践入手,从中国最多见的职业病入手,总结本国的经验。很快就在尘肺的防治、铅中毒、苯中毒、汞中毒及农药中毒诊疗规律等方面作出第一批防治成果。他还从建设需要中选题,分列若干研究项目,与全国各地职业病防治队伍协作,经过几年努力,在“常见职业病诊断治疗常规”、“湖口病病因调查”、“铍病诊断”、“铀矿开采中粉尘与氡联合作用对尘肺发病的影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防治”及“有机汞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等研究课题上获得了进展。在吴执中的领导下,中国职业病专业水平提高很快,可惜遭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有的研究项目的工作停顿,有的走了弯路,专业建设丧失了10年时间,但在尘肺和常见职业中毒流行病学方面仍有所前进。1980年他辞世前,全国职业病防治网络已基本形成。

福建省松溪县历史名臣

概述

吴执中,字子权,松溪县渭田乡吴村人,宋景祐元年(1034)出生,嘉祐八年(1063)中进士。为人刚直不阿,虽然同门婿吕惠卿是当朝权臣,但执中不趋炎附势,宁可在州县做了30多年地方官。直到绍圣年间,六十多岁时才入朝,先后任兵部库部司、吏部右司郎中。大观初,升兵部侍郎。大观二年(1108)任御史中丞。为一代敢于弹劾权贵的刚正名臣。

政绩

吴执中在地方及各部司任职多年,熟知官场种种腐败现象,初任御史,便上疏弹劾内侍省、大理寺、开封府等部司官员贪赃枉法,冒功领赏等行为。反对当时推行的“入粟补官法”及“轻赐予以蠹邦用,捐爵禄以市私恩”的弊政。

吴执中任御史中丞,虽是蔡京所荐,但执中却秉公直言,上疏弹劾蔡京引用姻亲宋乔年父子和门客刘炳兄弟等人的违法行为,奏请罢黜宋氏等人官职。蔡京弄权篡改新法,恐三省台谏阻难,请旨直下,各部司无人敢言,而执中却上书弹劾蔡京违制动用国库、卖官鬻爵、结党营私等不法行为。

吴执中的忠直言行,不但结怨蔡京,也触怒了其他权臣。任御史仅一年,便被攻讦,贬为滁州知州,后转越州(今绍兴市),再贬为洞霄宫提举。不久升为集资殿修撰、扬州知州,后加显谟阁待制改任河南府令。

宋大观四年(1110)五月彗星出现,徽宗以“天示灾异”为忧,逢执中入朝,徽宗询问星变之故。执中奏道:“推寻厥咎之由实自蔡京始。”数举蔡京为政“命令不信、刑罚失中、财政空虚、民力困匮、农桑失业、货财不通、征讨穷荒及兴建无已”等罪状,徽宗亦以为然,贬蔡京为太子少保,复任执中为御史中丞。

吴执中再任御史中丞后,针对当时任命官员,多靠私交推荐的弊端,奏请对这些官员严格甄核,按德才以定去留。执中所奏均被徽宗采纳并被提升为礼部尚书。

吴执中不但弹劾权贵,抨击弊政,而且对徽宗皇帝的奢侈扰民行为也敢直言谏阻。徽宗爱好园林和奇花异石,命朱□到江南搜罗珍玩,用漕船运送到东京(今开封),称“花石纲”。官吏乘机大肆勒索,弄得江南一带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吴执中上疏极力谏阻,促使徽宗下诏停征。

徽宗违反祖制任用外戚郑居中为同知枢密院事,吴执中上疏谏阻陈述其弊,徽宗退还奏章,执中仍据理力争,要求收回成命,以正纲纪。徽宗对执中的谏言也有所顾忌,以后每有需索,必先告诫左右“毋令吴某知”。

吴执中对学问渊博志行高尚的名儒,如游酢、毛注、胡安国等,极力推崇,和他们一起讲学论道,结为知交。

政和元年(1111),蔡京复任丞相,吴执中再遭弹劾,贬任越州知州。政和二年,复调黄州(今湖北省黄冈)知州。在赴任途中病逝于高邮,终年79岁。死后追复显谟阁待制,加枢密院直学士。

吴执中与父吴概、子岩夫三人,都先后在朝为官,人称“三代簪缨”,显贵一时。但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家无田产,屋宇简陋,对地方公益事业却慷慨解囊,极力赞助。宋理学家朱熹在松溪县湛卢山讲学时,曾访问他的故居,题《尚书执中公显谟阁待制像赞》:“平生矢志自刚方,不恤身家爱庙堂;谏奉能耸九重悟,追封待制姓名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