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头镇韩信遗址
释义

马头镇是秦汉时的淮阴县治,今属淮阴区,在市区西南十余里。该镇地处淮水南岸,去古泗水入淮口不远。

历史故事

总括

传说秦时甘罗曾在此筑城,所以又称“甘罗城”。韩信从城外流落到县城来之后,曾在这城下的淮水边垂钓以暂谋生计,在穷饿潦倒的落魄时候遇到善良而明慧的漂母;也是在这城里,受到市井无赖的羞辱;后来又从这里出发,投身到秦末大起义的滚滚洪流中去。

各个景色

后代的淮阴人在这里树起了“古楚淮阴”、“韩侯故里”的牌坊。还追寻韩信的遗踪,在他当年“钓于城下”、“乞食漂母”和“胯下受辱”的地方为他建造纪念物:钓鱼台、漂母岸石阶、“韩信胯下受辱处”石柱。

景点详细介绍

韩信胡

韩信湖· 漂母岸· 钓鱼台 《水经注》记载了淮水流经淮阴故城的走向,至今在马头镇还依稀可见。当初城下曾是淮水的一个湾口,韩信就垂钓于此。黄河夺淮以后,淮水改道,这里只留下一泓清波,后来便称为“韩信湖”。

韩信湖水面开阔,堤上杨柳依依,当年漂母岸的石级还有残迹可寻。唐代崔国辅有《漂母岸》 诗云:“河水入淮处,南边古岸存。秦时有漂母,于此饭王孙。”便是咏此。

韩信湖南岸,是《清河县志》 中记载的韩信钓鱼台的所在。1981 年夏天,马头镇小学师生在湖中游泳,在湖底摸到光沽如砥的大石。后组织打捞,终于捞出一块雕刻精细、八角形的汉白玉石和两只石鼓。石鼓造型古朴,线条遒劲,鼓腹饰有“铺首衔环”的浮雕,为钓鱼台建于何年提供了实物佐证。1983年,马头镇政府决定结合农闲积肥,抽干湖水,开拓韩信湖。在清理中,又现木桩及规格统一的块石、条石。可以推断,当年的钓鱼台是用石块垒成,石鼓等亦是原有之物。为了纪念韩信,马头镇政府在原处重建了韩信钓鱼台,并竖起砖石牌坊,使秀丽的韩信湖更添了一层秀色。

胭脂塘

西侧,可与韩信湖媲美的,有胭脂塘。初秋的水面上,芙蓉含笑,红菱吐艳,岸畔红枫把塘水染透,恰似倾落一缸胭脂。也有说是因为当年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在这里歇脚,赵京娘于湖畔梳理晨妆,洗脱的胭脂把水都染红,所以才叫“胭脂塘”的。

韩信胯下受辱处

韩信胯下受辱处 韩信湖东南即是韩信胯下受辱处。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漂泊在淮阴大街上的时候,“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把他当道拦住说:“你纵然个子很大,还带着长剑,实质是个胆小鬼!”当众羞辱他:“你若不怕死,敢用长剑刺我么?若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望了这无赖好久,居然趴下来从他胯下爬过去了。围观的市井小人都嘲笑韩信的胆怯。这就是李白诗所说的“淮阴市井笑韩信”。然而群氓的欺侮并不能辱没韩信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后来那地方树起了一根高大的石柱,上面镌刻着七个大字:“韩信胯下受辱处”,为的是教那班欢喜嘲弄英雄的小人懂得羞耻。

据载韩信发迹后原谅了那曾经凌辱他的“屠中少年”,他不但未忌恨那个愚钝的勇武之士,反而任命其为自己的封地楚都下邳的“中尉”(负责掌管巡城捕盗)。

淮阴县的治所从马头镇迁出之后,那石柱还立在原地,十年动乱期间,纪念韩信的遗迹毁坏殆尽,石柱也不知去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马头镇地方政府在韩信胯下受辱旧址建起了一拱形青砖牌坊,上书“胯下桥”三个隶书大字。地值马头镇小学(现已拆除,并将兴建韩信纪念馆)左侧,两旁绿树掩映,曲径通幽,自有一番情趣。

淮阴侯庙

最为历代文人所称道的是建在马头镇的“淮阴侯庙”。唐代诗人殷尧落有《题淮阴侯庙诗》:

长空乌尽将军死,无复中原入马蹄。

舟向九原还属汉,功超诸将合封齐。

荒凉古庙惟松柏,咫尺长陵又鹿麋。

此日深怜萧相国,竟无一语到金闺。

庙虽不知建于何时,但唐时是已称为“古庙”的了。宋代文人题咏淮阴侯庙的诗文现存较多。最为脍炙人口的是苏东坡的《淮阴侯庙记》。文字不长,但一咏三叹,无限感慨溢于言表,特节录在这里;

应龙之所以为神者,以其善变化而能屈伸也。夏则天飞,效其灵也,冬则泥蟠,避其害也。当嬴氏刑惨网密,毒流海内,销锋镝,诛豪俊,将军乃辱身污节,避世用晦,志在鹊起豹变,食全楚之租,故受馈于漂毋;抱王霸之略,蓄英雄之壮图。志轻六合,气盖万夫,故忍耻跨下。洎乎山鬼反璧,天亡秦族,遇知己之英主,陈不世之奇策,崛起蜀汉,席卷关辅,战必胜,攻必克,扫强楚,灭暴秦,平齐七十城,破赵二十万。乞食受辱,恶足累大丈夫之功名哉?然使水行未殒,火流犹潜,将军则与草木同朽,麋鹿俱死,安能持太阿之柄,云飞龙骧,起徒步而取侯王?噫!自古英津之士,不遇机会,委身草泽,名堙灭而无称者,可胜道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