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晓樵 |
释义 | 吴晓樵,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洪堡学者(Forschungsstipendiat der 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tu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89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研究生学习,先后获德语文学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德语系访问学者。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德语系攻读德语文学博士学位,研究德国作家特奥多尔·冯塔纳和奥地利作家阿图尔·施尼茨勒的作品。2005年6月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Dr. phil.)学位。归国后,自2005年11月起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主讲德语文学史、德语文学流派、德语文学评论、德语翻译与实践等课程。2008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由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弗莱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克雷门斯·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及德国浪漫派喜剧的研究。2011年8月起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为教授。吴晓樵博士先后多次应邀赴维也纳(1998,2000)、巴黎(1999, 2005)、德国威瑟尔布恩(2001)、柏林(2003)、康斯坦茨(2009)、华沙(2010)等地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长于德语近现代文学、比较文学、中德文学关系、中国日耳曼文学研究史、翻译史(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德国文学理论和德语文学文献目录学的研究。为德国弗莱堡大学高等研究院(FRIAS)洪堡学者高级客座研究员(2009年1月至7月,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德国海涅学会(自1998年起)、赫贝尔学会(自2001年起)、国际日耳曼语言文学联合会(IVG)(自2005年起)会员,德国马尔巴赫国家文学档案馆《国际日耳曼学家辞典(1800-1950)》中国部分特约撰稿。他在德国重要学术期刊Fontane Blaetter、Hebbel-Jahrbuch, Heilbronner Kleist-Blaetter上发表有德文学术论文,另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鲁迅研究月刊》、《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新文学史料》、《德国研究》、《中国图书评论》、《博览群书》、《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香港《文汇报》副刊等发表有中文论文和学术随札,在《世界文学》、《国外文学》、《中国学术》、《中国民俗学研究年刊》等发表有德语文学、哲学、民俗学译文。德文学术专著Mesalliancen bei Theodor Fontane und Arthur Schnitzler. Eine Untersuchung zu Fontanes Irrungen, Wirrungen und Stine sowie Schnitzlers Liebelei und Der Weg ins Freie (《特奥多尔·冯塔纳和阿图尔·施尼茨勒文本中的不相称联姻——对冯塔纳的<错乱,迷惘>和<施蒂娜>以及施尼茨勒的<儿戏恋爱>和<通往旷野的路>所作的研究》) 2005年在德国特里尔科学出版社(Wissenschaftlicher Verlag Trier )出版,列入该社“文学研究丛书”(Schriftenreihe Literaturwissenschaft)第六十八种,另著有《中德文学因缘》,译著有《穆齐尔散文》(与徐畅合译)、《延森先生遁世记》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