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晓灵
释义

女,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1947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毕业。 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员。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1年12月12日,获得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2年3月,担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中文名:吴晓灵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中国

出生日期:1947年1月

职业:退休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毕业

代表作品:《新一轮改革中的中国》

主要工作经历

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研究员。

1985年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任《金融时报》社副总编辑;

1991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体制改革司副司长;

1994年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1995年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1998年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1998年任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200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等职。

2007年12月23日,卸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之职。

2011年12月,获得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2年3月,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

1、《新一轮改革中的中国》吴晓灵等(任统稿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2、《中国的金融深化与金融改革》吴晓灵等(任统稿人)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

3、《银行信用管理与货币供应》尚明、吴晓灵、罗兰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黄达主持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货币供求问题研究”成果)

学术成果

1、“中国的国际收支与外汇政策”《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政策分析》 王梦奎主编 外文出版社 1998年

2、“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报告(1998)-中国经济的“软着路”》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3、“金融政策”《中国经济政策分析报告(1996-1997)》高尚全主编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7年

4、“从混乱中突破:经济市场化对金融体制的挑战”《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1993)-新的突破与新的挑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

5、《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中国货币政策》 吴晓灵、谢平 《经济导刊》1993年第4期,获199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

课题研究

1、1994-1995年 主持世界银行资助的“国有经济债务重组”课题,出版了《银行与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中国国有经济债务重组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

2、1992-1994年 参加吴敬琏主持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课题组 (国家社科基金、福特基金资助)出版了《建设市场经济的总体构想与 方案设计》(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坚定维护人民币汇率改革

由于人民银行工作的特殊性,作为领导,要面临较大的国内和国际压力。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货币政策面临着较大挑战。不仅如此,人民银行还要平衡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工作的艺术性和方法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作为外汇局史上第一位女局长,吴晓灵和众多政府官员一起,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1998年的外汇大检查中,外汇局采取了及时和恰当的措施,使一场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得到了及时的化解和制止。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是她首先提出了“藏汇于民”,并且多次强调中国企业要关注对新汇率政策的适应情况。

而当面对境外组织要求人民币升值时,吴晓灵曾多次代表中国政府明确了拒绝人民币过快升值的观点。2007年10月19日,针对G7会议发布的敦促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公告,吴晓灵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外汇体制改革过快将损害中国经济,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甚至可能因此拖垮世界经济。”这场会议上,吴晓灵的表现让众多人士印象深刻。

一位外电记者事后评价说:“吴晓灵行长表现得非常机智,她对很多问题的回答,非常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同时,把自己所代表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声音传递得非常到位。”

开创多项金融稳定制度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成立伊始,作为主管金融稳定工作的副行长吴晓灵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事件,那就是德隆系坍塌所引发的一系列金融稳定问题。

作为当时与吴晓灵一起战斗在第一线的主要负责人,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的一位副局长事后回忆说:“刚一接手时,大家真的是有点心里没底,因为德隆的情况比此前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个案件都复杂。”但处置3年来,外界对德隆风险处置状况的评价很高,认为其处置基本实现了平稳、有序,金融风险得到了较好的化解。

参与了德隆风险处置的人评价说,吴晓灵在德隆风险的处置问题上贡献很大,她在处置过程中推动了很多开创性的决定,对后来的多项金融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应该说,德隆系的风险处置过程创造了很多第一。”这位副局长如此评价德隆的风险处置工作。打折收购个人债权,就是处置过程中的一项机制性创新。此前破产金融机构的个人债权都是由政府全额买单,“花钱买平安”的思路曾是不少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但吴晓灵坚持认为,“要建立一个真正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就要彻底改变国家全额买单的做法。”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取教训、防范道德风险。

吴晓灵在落实国务院领导“让投资人吸取教训”的指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9月30日,四部委联合出台了《个人债权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对个人债权实施了打折收购的政策。《意见》规定,收购的个人债权10万元(含10万元)人民币以下全额收购,10万元(不含10万元)人民币以上部分按九折收购。这一新政策对以往金融风险处置的债权偿付机制进行了关键性突破,“之所以定在10万元,主要是当时比照了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因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10万元覆盖的面比较广。”这位副局长解释说。

促成第三方存管制度的建立

德隆事件中,吴晓灵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促成了第三方存管制度的建立。此前,不少证券公司存在挪用客户资产的情况,并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黑洞。而填补黑洞的工作,落到了人民银行头上。这位副局长说:“当时我们坚持一点,凡是关闭的证券公司,需要动用人民银行再贷款的,一律要实行第三方存管,不实行第三方存管的,我们不给补保证金。对于这一点,吴行长的态度十分坚决。”

这项制度的确立,使得监管机构从过去的“花钱买平安”彻底过渡到了“花钱买机制”。现在,“第三方存管机制”已写入《证券法》,其制度存在的优势和必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健康发展

作为刚刚进入中国的新兴事物,私募股权基金在被社会认可方面,得到了吴晓灵的大力推动。她多次强调,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能够适应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并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支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正是在吴晓灵等人的推动下,2007年9月16日,中国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在天津正式成立。吴晓灵对于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观点鲜明,她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应当是在监管豁免条款下生存,重要的是规定合格投资人的标准。她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包括渤海产业基金筹备组组长陈宗胜等圈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获得社会重视之后,吴晓灵又开始从细微处入手,呼吁完善私募股权基金的制度建设,呼吁引导来华外资股权基金更多利用人民币市场,呼吁成立人民币股权基金。

现有的政策限制,使得证监会暂不能受理信托公司持股的企业上市,这为信托制的基金退出带来了困难。吴晓灵因此又成为第一个提出“应尽早明确信托模式的特殊退出问题”的官员。

一位信托公司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一直希望有人能帮我们呼吁一下。”吴晓灵的表态和她在私募股权基金界的影响力,让信托公司的心中燃起了希望。

有力推动中国小额信贷

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吴晓灵曾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才能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大框架下,发展贴近农户的小额信贷是对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此前农户的小规模信贷主要来自农信社,而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却被排斥在外。在与人民银行研究局相关领导多次考察调研后,吴晓灵提出了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框架性意见。而随后,人民银行相继推动地方政府批准了7家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为民间金融“阳光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位小额贷款公司的副总裁在一次小额信贷研讨会上对记者表示,他们十分感谢吴晓灵,因为正是她的力推,才有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今天。

吴晓灵为小额信贷组织获得合法身份的奔走如今看到了成果,在多个部门的协作下,小额贷款公司已有望获得金融牌照,向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转型。

退休之后

“离开领导岗位是一个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新起点,我将尽自己所能,继续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也会为自己安排一个平和多彩的生活。但我的心永远和大家在一起。”这是吴晓灵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身份在全行大会上最后的发言。

昨天,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公布人事任免通知,由于年龄原因,吴晓灵卸去了副行长之职。面对她曾经工作了23年的人民银行,吴晓灵的感谢来得真诚而感人:“我是人民银行培养出来的干部,在此我想向培养过我的历届老领导、老同事、老师和青年的同仁们,对大家多年来对我的帮助、教导、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一起奋斗了多年的工作伙伴,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吴晓灵作出了高度评价:“晓灵同志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业务工作,熟悉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发展状况,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思路与设想。晓灵同志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各项改革做出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开创性工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金融界享有较高的威信。”

对于未来的生活,吴晓灵的期望却十分平淡,“我卸任副行长的岗位后,希望专心地做一位老师。我的愿望之一,是能够散发余热,利用我在人民银行工作时的影响力,将金融知识普及到农村去。”吴晓灵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腾出更多精力来扮演好教师角色,而现在,这个愿望终于能实现了。

人物评价

面对一起奋斗了多年的工作伙伴,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吴晓灵作出了高度评价:“晓灵同志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业务工作,熟悉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发展状况,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思路与设想。晓灵同志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各项改革做出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开创性工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金融界享有较高的威信。”

正如周小川评价的那样,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的吴晓灵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身份之外,还是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研究员和博导。而对于吴晓灵在金融界的威信,国际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2004年和2005年,吴晓灵曾被《华尔街日报》两度评为“年度全球最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2006年和2007年,吴晓灵又被美国《福布斯》两度选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

一直以来,她都是一个十分低调和谦虚的人。“对于国际媒体对我的评价,或者叫荣誉吧,我个人是这样看的,这些荣誉的取得,首先是属于中国的,其次是属于人民银行的,最后才是属于我个人的。我个人的因素只占20%。”吴晓灵这样解释她获得这些光环的原因。

一位外电记者事后评价说:“吴晓灵行长表现得非常机智,她对很多问题的回答,非常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同时,把自己所代表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声音传递得非常到位。”

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拥护者

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作为外汇局史上第一位女局长,吴晓灵和众多政府官员一起,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1998年的外汇大检查中,外汇局采取了及时和恰当的措施,使一场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得到了及时的化解和制止。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是她首先提出了“藏汇于民”,并且多次强调中国企业要关注对新汇率政策的适应情况。

而当面对境外组织要求人民币升值时,吴晓灵曾多次代表中国政府明确了拒绝人民币过快升值的观点。2007年10月19日,针对G7会议发布的敦促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公告,吴晓灵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外汇体制改革过快将损害中国经济,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甚至可能因此拖垮世界经济。”这场会议上,吴晓灵的表现让众多人士印象深刻。

开创多项金融稳定制度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成立伊始,作为主管金融稳定工作的副行长吴晓灵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事件,那就是德隆系坍塌所引发的一系列金融稳定问题。参与了德隆风险处置的人评价说,吴晓灵在德隆风险的处置问题上贡献很大,她在处置过程中推动了很多开创性的决定,对后来的多项金融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德隆事件中,吴晓灵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促成了第三方存管制度的建立。此前,不少证券公司存在挪用客户资产的情况,并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黑洞。而填补黑洞的工作,落到了人民银行头上。这位副局长说:“当时我们坚持一点,凡是关闭的证券公司,需要动用人民银行再贷款的,一律要实行第三方存管,不实行第三方存管的,我们不给补保证金。对于这一点,吴行长的态度十分坚决。”

这项制度的确立,使得监管机构从过去的“花钱买平安”彻底过渡到了“花钱买机制”。现在,“第三方存管机制”已写入《证券法》,其制度存在的优势和必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健康发展

作为刚刚进入中国的新兴事物,私募股权基金在被社会认可方面,得到了吴晓灵的大力推动。她多次强调,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能够适应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并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支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是在吴晓灵等人的推动下,2007年9月16日,中国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在天津正式成立。吴晓灵对于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观点鲜明,她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应当是在监管豁免条款下生存,重要的是规定合格投资人的标准。她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包括渤海产业基金筹备组组长陈宗胜等圈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获得社会重视之后,吴晓灵又开始从细微处入手,呼吁完善私募股权基金的制度建设,呼吁引导来华外资股权基金更多利用人民币市场,呼吁成立人民币股权基金。

现有的政策限制,使得证监会暂不能受理信托公司持股的企业上市,这为信托制的基金退出带来了困难。吴晓灵因此又成为第一个提出“应尽早明确信托模式的特殊退出问题”的官员。

一位信托公司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一直希望有人能帮我们

中国小额信贷的推动者

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吴晓灵曾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才能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大框架下,发展贴近农户的小额信贷是对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此前农户的小规模信贷主要来自农信社,而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却被排斥在外。在与人民银行研究局相关领导多次考察调研后,吴晓灵提出了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框架性意见。而随后,人民银行相继推动地方政府批准了7家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为民间金融“阳光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吴晓灵为小额信贷组织获得合法身份的奔走如今看到了成果,在多个部门的协作下,小额贷款公司已有望获得金融牌照,向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转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