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王国
释义

春秋霸主之一

公元前585年(寿梦元年,周简王元年,鲁成公六年),吴国传至十九世寿梦。“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至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也是鲁哀公二十二年,越勾践二十四年,吴夫差二十三年),被越国所灭。共112年。详见百度百科“吴国”条。

西汉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丙午(前195年),刘邦惧怕江东人士不服他的皇权,故而改当年刘贾所封的荆国为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 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吴国太子在京城与文帝皇太子下棋时出现争执,吴太子无礼,被皇太子所杀,刘濞痛失爱子。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并招纳工商和「任侠奸人」,以扩张割据势力,图谋篡夺帝位。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他谋划了「清君侧」的策略,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便在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前154年),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三个月的时间就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吴国至此灭亡。

当日吴国领“三郡五十三城”,以广陵为都,包括豫章郡与会稽郡,差不多囊括了今日华东的主要疆域。

东晋政区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成帝封其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国都吴县(苏州市)。管辖今江苏苏州市,上海市全部及浙江嘉兴市,江苏无锡市绝大部分地区。328年司马岳改封琅琊王,吴国废除。

隋末政权

一,李子通,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初参加长白山部,因待人宽厚,人多归附,未半年,众达万人。旋渡淮水,与杜伏威合,据海陵,自称将军,众达二万余。公元615年,称楚王。619平,击败陈稜,攻克江都

(扬州市),称皇帝,国号吴,年号明政。次年,渡江击败沈法兴,占据京口、丹阳、毗陵等郡。因杜伏威降唐,遣辅公祏率精兵夜袭子通营,因风纵火,他大败,东走入太湖。旋收拾两万溃军,袭击沈法兴,迫其逃亡途中溺死。占地北起太湖,南至五岭,东自会稽,西至宣城。621年,被杜伏威击败,投降,送至长安。次年,脱逃南返,至蓝田被捕杀。吴国亡。

二,杜伏威(598-624),隋末农民起义首领,大业七年(611)伏威十六岁时,与至交辅公祏同聚众起义。武德二年(619),降唐,任和州总管,淮南安抚大使;620年,进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吴王。 武德武年(622年),伏威自请入朝,以辅公祏留守。唐以伏威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长安。六年(623年)八月,辅公祏在丹阳举兵反唐。七年(624年)二月,杜伏威在长安暴卒。吴国废除。

五代十国之一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建立吴王国。顺义七年(927年),杨溥即皇帝位,建立吴帝国。吴天祚三年(937)为南唐所取代。吴共历4主,36年。 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

详细请看百度百科“吴国”条。

元末政权

一,朱元璋,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建立明王朝。

二,张士诚(1321年——1367年),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原东台白驹场人(后东台析出大丰县,今属大丰县大龙乡张家墩),生于1321年,盐贩出身。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于是伙同其他17个盐民揭竿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后队伍逐渐壮大,先攻下盐城、泰州、高邮等地,自封诚王,国号大周,年号文佑;后又攻下平江(今苏州)、湖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地;元至正23年(1363年)在平江自立为吴王。史称“东吴”,1367年,被朱元璋打败,被俘,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吴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