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宽 |
释义 | 吴宽(1435~1504)明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第一,状元,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讲孝宗东宫。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深厚醲郁自成一家,著有《匏庵集》。善书,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崛,虽规模于苏,而多所自得。 生平简介吴宽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会试、廷试获第一,为明朝苏州第二位状元。后入翰林,授修撰。曾侍皇太子朱佑樘,秩满进宫为右谕德。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驾崩,皇太子即位,年号“弘治”,是为孝宗。吴宽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弘治八年(1495)升吏部右侍郞,时丁继母忧,吴宽守孝归家。吏部员缺,孝宗命虚位待之,待吴宽守丧三年,让其出任詹事府詹事,入直东阁,专典诰敕,并侍从皇太子朱厚照。 弘治十六年(1503)升礼部尚书。他虽众望所归,谢迁曾两次荐举他入内阁,但终未能入内阁。《明史·吴宽传》有记载:“时词臣望重者,宽为最,谢迁次之。迁既入阁,尝为刘健言,欲引宽共政,健固不从。及迁引退,举宽自代,亦不果用。中外皆为之惜,而宽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 吴宽七十岁时,多次因病请辞,都被慰留,后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卒于礼部尚书任上,卒后谥文定,赠太子太保,葬于木渎西花园山。明孝宗破格封赠了他的两个儿子,授长子奭中书舍人,补次子奂国子生。事见《明史》卷一八四本传。 个人成就文学少壮好学,于书无所不读,尤喜《左传》、《汉书》、唐宋大家散文,最喜苏轼文章。他学有根底,诗文和平恬雅,有典则。《明诗评》说:“文定力扫浮靡,一归雅淡,诗如杨柳受风,煦然不冽;又如学究论天下事,亹亹竟日,本色自露。”代表作有七律《悼沈癯樵画史》、《题杨铁崖墓铭后》、《送张兼素出知施宗州》、《谢顾良弼李世贤携酒过访》等,七古有《赋黄楼送李贞伯》等。诗文集有《家藏集》77卷,其中诗30卷,文40卷,为吴宽自订。后7卷疑为其子所增益。文侧为吴宽墨迹。 书法吴宽工书法,善写真、行、草书,尤工行书,源出自苏东坡,为尊其人而爱其艺,故其书法师承东坡笔意。书法家邢侗在《来禽馆帖》中曾说:“匏翁吴中前辈,行谊擅绝,不直文翰之工尔也。书法法苏学士,浓颜厚面,祛去吴习。” 吴宽学习的是苏东坡“端庄淳朴,凝重厚实”的书风,而一反当时吴中盛行的“纤巧媚美”风格。 吴宽学习苏书,以摹手追,神形兼善,更可贵的是其笔法能出新意。因此,王鏊说他“作书姿润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自得。”(《震泽集》卷二)这是他能高于同时代一般书法家之所在。对稍后步入书坛的书法家祝允明、文征明等人,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对当时的书法家来讲,书法家没有极大的胆识,是不可能做到的。吴宽有时也作草书,喜用狂草体。他常临摹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和尚的《自叙帖》,几乎到乱真的境地。吴宽的传世书迹较多,如《种竹诗卷》、《题赵孟 重江迭嶂图诗》等都是精品。《种竹诗卷》,书于弘治七年(1494),时年60余岁。纸本墨迹。行书,长卷。纵28.2厘米,横582.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米芾书法墨拓《韩昌黎诗录三章》卷首有吴宽题跋,语曰:“昔人云米海岳书如风吹阵马,观其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虚语也。”成化二年立秋日,延陵吴宽。印文:吴宽(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相符)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吴宽时年31岁,延陵镇为江苏丹阳县所属,进士录中吴宽户籍为“匠籍”,可能由中进士前的延陵(丹阳)迁到苏州。 藏书吴宽喜藏书,藏书以抄本多见,其抄本用红印格抄写,以私印记之。《静志居诗话》云:“是时吴中藏书家多以秘册相尚,若朱性甫、吴原博、闫秀卿、都玄敬辈皆手自抄录。匏庵遗书流传者悉公手录,以私印记之,前辈风流,不可及也。”藏书楼名“丛书堂”,《丛书堂书目》1卷,今已佚。 人物评价关于吴宽先生的德、艺,当时和后世有口皆碑。明焦竑《玉堂丛话》专记万历以前翰苑人物活动,其中颇多吴公懿行。例如:“吴公为人静重醇实,自少至老,人不见其过举,不为慷慨激烈之行,而能以正自持。遇有不可,卒未尝碌碌苟随。言词雅淳,文翰清妙,无愧士人。成、弘间,以文章德行负天下之望者三十年。”“吴文定好古力学,至老不倦。于权势荣利,则退避如畏。在翰林时,于所居之东,治园亭,莳花木,退朝执一卷。日哦其中。每良辰佳节,为具召客,分题联句为乐,若不知有官者。” 居庙堂之高而能澹泊名利,究心艺文,故其出手必不同凡响。同时的文章、书法大家王鏊在为《匏翁家藏集》所作序言中是这样评论的:“吴文定为文,不事雕琢,体裁具存,外若简淡,而意味隽永。纾徐则有欧之态,老成则有韩之格。为诗用事,浑然天成,不见痕迹;沉着高壮,一洗近世纤新之习。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似苏,而多所自得者。” 文艺理论家、鉴赏家都穆则称吴宽“书翰之妙,识者以为不减大苏(苏轼)。” 相关文献明史吴宽,字原博,长洲人。以文行有声诸生间。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东宫,秩满进右谕德。孝宗即位,以旧学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弘治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继母忧,吏部员缺,命虚位待之。服满还任,转左,改掌詹事府,入东阁,专典诰敕,仍侍武宗东宫。宦竖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数移事间讲读。宽率其僚上疏曰:“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古人八岁就傅,即居宿于外,欲离近习,亲正人耳。庶民且然,矧太子天下本哉?”帝嘉纳之。 十六年进礼部尚书,余如故。先是,孝庄钱太后崩,廷议孝肃周太后万岁后,并葬裕陵,祔睿庙,礼皆如适。至是,孝肃崩,将祔庙,帝终以并祔为疑,下礼官集议。宽言《鲁颂·閟宫》、《春秋》考仲子之宫皆别庙,汉、唐亦然。会大臣亦多主别庙,帝乃从之。时词臣望重者,宽为最,谢迁次之。迁既入阁,尝为刘健言,欲引宽共政,健固不从。他日又曰:“吴公科第、年齿、闻望皆先于迁,迁实自愧,岂有私于吴公耶。”及迁引退,举宽自代,亦不果用。中外皆为之惜,而宽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年七十,数引疾,辄慰留,竟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授长子奭中书舍人,补次子奂国子生,异数也。 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于书无不读,诗文有典则,兼工书法。有田数顷,尝以周亲故之贫者。友人贺恩疾,迁至邸,旦夕视之。恩死,为衣素一月。 尧山堂外纪吴宽,应试南畿时,同寓有施焕伯者中榜,逮鹿呜宴罢,焕伯出曰:“吾意兄策皋搞之骑,遵崇化之途矣。”宽曰:“同行无疏伴。”其有养如此。〕 吴原博宽未第时,已有能诗名。成化壬辰春,李西涯省墓湖南,时未始识也。萧海钓文明为致一诗曰:“京华旅食变风霜,天上空瞻白玉堂。短刺未曾通姓字,大篇时复见文章。神游汗漫瀛洲远,春梦依稀玉树长。忽报先生有行色,诗成独立到斜阳。”西涯陛辞日,见考官彭敷五为诵此诗,戏谓之曰:“场屋中有此人不可不收。”敷五问其名,曰:“予亦闻之矣。”已而果得原博为第一。 李西涯赴吴原博饮,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诗曰:“击鼓当筵四座惊,花枝络绎往来轻。鼓翻急雨山头脚,花闹狂峰叶底声。上苑枯荣元有数,东君去住本无情。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馆阁诸公同集吴宽邸赏菊,即席联句,陆简倡云:“醉爱寒香佛紫貂,”陈谲云:“玉堂风采宴官僚。”李杰云:“肯孤晚岁花神约,”王鏊云:“须伏今朝酒圣浇。”宽云:“风雨尚怀前会阻,”李东阳云:“雪霜犹喜后时凋。”林瀚云:“不知陶径孤吟处?”谢铎云:“零落何人许见招?” 吴原博《雪后入朝》诗云:“天门晴雪映朝冠,步涩频扶白玉阑。为语后人须把滑,正忧高处不胜寒。饥乌隔竹餐应尽,驯象当庭踏又残。莫向都人夸瑞兆,近郊或恐有袁安。” 作品选摘诗作【新月】 新月如少女,静娟凝晚妆。 亭亭朱楼上,隐隐银汉旁。 桂树未长全,玉兔在何方? 自然多思致,何必满容光。 黄昏延我坐,檐下施胡床。 遂尔成良会,清风复吹裳。 愿言长不负,莫学参与商。 【太庙候祭复游东园】 百亩园依清庙开,去年首夏忆曾来。 繁花尽落留红药,新笋丛生带绿苔。 北阙倚云通剑佩,南宫隔水见亭台。 令人又作山林想,况有萧萧白发催。 词作【采桑子】 纤云尽卷天如水,芦荻风残。松竹霜寒。更看前溪月满山。 画船红烛金尊酒,子夜歌阑。缓吹轻弹。得意人生且尽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