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怀信 |
释义 | 历史人物吴怀信(1902—1971),潭头蛮营村(今栾川县)人。幼年略读私塾,稍长以农为业,兼习木工。 民国21年(1932)他患病住院期间,为排遣精神无聊,偶翻病友案上物理书本,从滑轮杠杆力学原理中有所领悟,由此举一反三,激发了他改进生产、生活日用工具的夙愿。病愈回家,便一头钻入粮食加工水力机械的研制上,废寝忘食,如痴如迷,村邻嘲笑,视为怪人。二哥怀德嫌他不干农活,贪玩胡闹,踢碎他设计的摊子,接着索性分家另住。幸有贤妻谅解和支持,典当庄田迁居段滩,买木备料,自拉下锯。通过设计制作,实验改进,日臻精密。民国24年(1935)第一座半自动化水磨开始运转。吴式三棚楼半自动化水磨,日磨小麦3000斤左右,操作者只管看水闸启动,粮粒自动上下,面箩自动旋筛,提高工效数十倍。众人称奇。 后,发明水力榨油机具,代替木楔锤夯旧法,工效提高5倍,出油率提高15%,且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民国26年(1937),他为在水量大、深度浅、落差小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伊河水力能量,加大水轮转速和功率,造出滚桶式水轮机,在嵩城西关安装运转一次成功,轰动嵩邑,讯传洛阳。他利用流速,在船上设制水磨,行船磨面两不误。改进木纺车,由日纺4两(折10两秤2.5两)提高到2—3斤。民国30年(1941)吴受聘到洛阳西工军粮局任少校机械技师,从事军粮加工。后因日军犯豫战事迫近,吴携眷返嵩,又受迁嵩的河南大学聘请,发挥技术专长,做后勤工作。 建国后,他继续以其精湛的技艺为人民服务。1958年自制水平仪,勘察设计,修建了跃进渠(今伊北渠)。 1961年年老返里,后病逝。 教师吴怀信,1955年生于甘肃秦安县,1978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美术系,198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书法、篆刻、山水、界画、花鸟、水彩、水粉画等,其作品发表于《光明日报》、《美术》、《美术研究》、《文艺研究》等报刊,多次在全国性美术作品大展中获奖。出版《吴怀信水粉、水彩画作品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