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虎臣 |
释义 | 1 清代官员吴虎臣(约1601-1661),名德铭,字躬修,号寅侯,清代武进士。其父吴行周,字兼纯。母亲孙氏。吴虎臣的先祖吴珏,字刚甫,为吴泰伯八十五世孙,随父避乱由北方南归居平江(今吴江县)。生子二,长子吴黻,承父业。次子吴子敬(仲谦公),创业成家于长洲(今苏州市吴中区)永昌里。后因元季兵乱,避难至锡邑光宅乡(今黄土塘)。成为无锡吴氏太一公派在黄土塘一带的始迁之祖。吴虎臣是吴子敬第九世孙。 吴虎臣年少时即拜师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读书刻苦,且不盲从,能与老师讨论问题,见解新颖异于常人,故深受顾宪成赏识。学成后,在家设私塾施教。由于学识渊博,求学者趋之若鹜,可谓车马盈门,盛极一时。 明朝末年,兵戈四起,海宇不靖。饱读史书的吴虎臣深谙乱世定国应以用武为上,毅然弃文习武。他在乡里率先倡议成立团练,并出资组建,自己亲任教练。不论严冬酷暑,坚持操练演习,终于把黄土塘这支乡兵操演成武艺高强、纪律严整的武装组织,成为无锡县地方武装中的一支劲旅,使周边盗匪不敢轻易骚扰黄土塘一带。 1645年,清朝定都北京后,顺治皇帝即下诏开科取士。吴虎臣参加地方的武科选考,以丰富的学识、娴熟的武艺一举夺得县试第一名,引起考官的注意,举乡也引以为荣。顺治八年(1651年)参加省试,又中为举人。第二年,参加兵部举行的全国考试,又中为进士。紧接着又通过了皇帝亲自执行的殿试,被顺治皇帝钦点为大内侍卫,授予明威将军称号。由于武艺高强、学识渊博、办事干练,深受顺治皇帝的信任,经常得到赏赐。 在担任大内侍卫期间,吴虎臣因杰出的组织、指挥才能,被顺治帝派往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距北京300公里左右的京畿门户井陉道(现河北省井陉县)任中军守府。在任期间,他励精图治,使境内寇不作乱,民安其业。又因功绩卓著,被顺治皇帝钦点参加清朝的国庆盛典。 吴虎臣家学渊源深厚,向以孝悌著称。他闻讯父母年老患病,相继卧床不起时,心急如焚,随即告假返乡,服侍双亲。“公……乞求终养,奉旨归家,侍奉晨昏,丧葬尽礼”。待治丧完毕,准备重新赴任时,终“因哀恸太甚,抱病不果”,在家乡逝世,时年刚过六旬。其墓葬于顾山之麓。妻子周氏,诰封恭人。膝下无子,以侄子玉润、玉藻为嗣子。 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后裔、清道光年间进士顾凤仞评价吴虎臣“古来膺扬诸辈,类多尚力,而公独根柢诗书,但荷名教”,称赞他的文韬、武略和个人品质,都是卓尔不群的。 2 邯郸铁路医院业务副院长男,生于1950年,祖籍河北藁城市,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现任邯郸铁路医院业务副院长、内科主治医师。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和管理经验,尤其对内种消化系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有较深的研究。1980年撰写的论文《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在北京铁路局首次心脑血管学术会议上交流。1984年初在邯郸市首先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及介入治疗新技术,撰写的《纤维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治疗体会》等2篇专业论文,在北京铁路局首次消化年会上交流。 3 江陵县三湖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虎臣,男,生于1955年11月,河南尉氏人,大专文化程度,经济师,高级教师。1972年1月参加工作,198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7月至1966年7月,在人民大垸农场小学读小学;1966年8月至1972年1月,在人民大垸农场友谊中学读初中、高中;1972年1月至1973年8月,任人民大垸农场友谊分场虫情测报员;1973年9月至1989年7月,在人民大垸农场友谊分场教书,任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其中1981年5月至1983年5月,在沙市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1989年7月至1991年1月,任人民大垸农场党委办公室秘书;1991年2月至1995年12月,任人民大垸农场黄英分场党委书记、场长;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任人民大垸农场珠湖分场党委书记、场长;1998年4月至2002年3月,任人民大垸农场副场长、党委委员;2002年4月至2004年9月,任荆州市三湖管理区党委副书记、荆州市三湖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农场副场长);2004年9月至今任江陵县三湖管理区党委副书记、江陵县三湖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农场副场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