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爱丽儿 |
释义 | 1 动画片《小美人鱼》主角Ariel 中文名称:爱丽儿 首次登场:小美人鱼 / The Little Mermaid / 1989 人物特性:自信、很强的好奇心、勇敢、叛逆、喜欢冒险、勇于追求幸福 ◎ 人物介绍爱丽儿是个11月30日出生的向往冒险和浪漫的射手座美丽人鱼,但是做为川顿国王(7个女儿中)最小的女儿,她却只能被人鱼王国的法律所禁止接触人类。但是当亚力克王子的船受到威胁的时候,叛逆的她还是救了亚力克,并和他一见钟情……平时,爱丽儿最好的朋友就是比目鱼和音乐大臣塞巴斯丁,当然还有海面上的史卡托经常帮助她“辨认”她找到的人类的东西,在深海海底,爱丽儿还拥有自己的珍宝世界,全都是她搜集到的人类的东西! ◎ 演艺生涯小美人鱼 | The Little Mermaid | 1989 小美人鱼卡通系列 | 1995 小美人鱼2:回到大海 | The Little Mermaid II: Return to the Sea | 2000 米老鼠群星会 | Disney's House of Mouse | 2001 王国之心[PS2游戏] | Kingdom Hearts | 2002 王国之心2[PS2游戏] | Kingdom Hearts 2 | 2005 小美人鱼3:回到当初 2009 ◎ 其他信息生日:1320年11月30日(迪士尼官网上的生日) 星座:射手座 爱丽儿刚刚变成人类的时候,她一件衣服也没有,不过幸好找到了一片旧帆布,围在身上! 爱丽儿多大了?16岁 为什么亚力克没有很快就爱上了爱丽儿? 亚力克王子爱上了救了他的命的女孩,但是他对这个女孩唯一的记忆就是她美丽的歌喉。可是爱丽儿为了变成人类,把自己的声音作为了交换条件,所以亚力克并没有意识到爱丽儿就是救了他的女孩。 爱丽儿最好的朋友是谁?(除了亚力克王子) 小比目鱼 小胖 人鱼王国的音乐大臣赛巴斯丁 海鸟史卡托 ◎ 幕后制作人物配音:Jodi Benson 人物制作:Supervising Animator / Character Animator: Glen Keane ◎ 人物名言I Love him! - 我爱他! ◎ 爱丽儿的故事在大海的最深处,有一个人鱼王国。王国里有一条可爱的小美人鱼,名叫爱丽儿。她总是和她的好朋友小比目鱼小胖在一起。一天,小胖告诉她,生活在岸上的人类没有鳍和尾,只有叫做“腿”的东西,所以他们不能在水中生活。爱丽儿听了奇怪极了。 爱丽儿对人类产生了好奇心:他们生活在岸上,又乘着叫“船”的东西在海上漂来漂去……她想得太入神了,竟忘了她的父亲——海洋之王川顿,每一年的这一天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舞会。 在舞会上,爱丽儿的姐姐们会为来宾们跳上一段曼妙的舞蹈,而爱丽儿要向大家一展歌喉。在海洋里所有的美人鱼中,爱丽儿的声音是最美妙动听的!但现在爱丽儿不知去向,川顿国王非常生气!等她终于出现时,国王冲她喊道:“你把我的舞会全搅了!”他命令大龙虾赛巴斯丁今后要看住爱丽儿。 可国王刚一离开,爱丽儿就看到海面上驶过一艘船!惊喜的爱丽儿决定游到跟前去看个究竟。她攀在船沿上,看到了一位年轻的男子,船上的人称他为亚立克王子。爱丽儿不由得赞叹道:“噢,他可真英俊!”忽然,天色突变,一场猛烈的暴风雨来了。顷刻之间,巨浪吞没了这艘船!船上大多数人爬上了一只小救生艇,但王子因为头部受伤,跌入了水中。 小胖告诉过爱丽儿,人类无法生活在水下。因此,她必须设法救起失去知觉的王子。爱丽儿费尽力气,终于把亚立克王子拖上了海滩。这时,她的朋友史卡托也来了。爱丽儿默默地祈祷着:“天哪,但愿他没事。”史卡托认为亚立克王子已经死了,可爱丽儿不相信。她趴在亚立克的胸膛上,感觉到了他的呼吸。她欣喜极了,禁不住放声唱起歌来!很快,她的美妙歌声唤醒了亚立克。他坐起身来,想弄清动听的歌声来自何方,但他只看到他的小狗高兴地围着他撒欢儿。 爱丽儿不想让人类知道她的存在,但心中又念念不忘那个年轻人。她忧伤地坐在那里,两条鳗鱼围着她游来游去,狡黠地打量着她!一条鳗鱼说:“来吧,可爱的姑娘。我们带你去见一个人,她能帮助你!”他们把爱丽儿带到了海巫乌苏拉的岩洞中!乌苏拉告诉爱丽儿,她可以帮助她见到亚立克,但是有一个条件。乌苏拉笑着说:“我会给你双腿去见那个年轻人。但在三天之内,如果你不能让他给你一个充满爱意的吻,你就会失去双腿,并要回到海中做我的奴隶!”“哦,还有一件事。”乌苏拉邪恶地说,“你必须把声音留在这里,这样,你就不能开口请他来吻你!”可怜的爱丽儿深深地爱着王子,她一口答应下来,并签下了契约。于是,乌苏拉口念咒语,把她变成了一个人类的女孩。 爱丽儿已经无法生活在水下了,她的朋友慌忙把她送到岸上。在海滩上,爱丽儿惊异地打量着自己的双腿。她的朋友史卡托望着她说:“哦?你看上去可跟过去不大一样了!”但爱丽儿无法向他解释——因为乌苏拉拿走了她的声音。随后,爱丽儿试图站起来,却发现要靠陌生的双腿保持身体的平衡,实在是太困难了。史卡托说:“你学着我的样儿做。” 赛巴斯丁叹息道:“噢,可怜的傻丫头,这可怎么得了!” 突然,爱丽儿听到有人在对她说话,原来是亚立克。他正带着他的爱犬在海滩上散步。他每天都要这样做,为的是寻找救他的姑娘。但他不知道姑娘的模样,只记得她的声音。他看到了爱丽儿,以为她不过是遇到海难后被冲上岸的可怜女孩。王子见她不会说话,以为她受了伤,就带她回城堡治疗,还给她穿上了漂亮的衣裳。虽然王子喜欢爱丽儿,但心中爱的却是另外一位——那位救了他,又为他唱歌的姑娘。 时间过得飞快,爱丽儿还没有得到王子的吻。这一天他们出门划船,爱丽儿的美丽打动了王子,王子很想吻她。乌苏拉的鳗鱼见事情不妙,就在爱丽儿将要得到王子的吻时,顶翻了小船。在海洋里,乌苏拉从透明的海贝壳里看到了一切。她决定用魔咒把自己变成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带上锁着爱丽儿声音的海螺。她绝不能让王子再有机会亲吻爱丽儿。乌苏拉来到海滩上,用爱丽儿美妙的歌声引来了王子,并得到了王子娶她为妻的许诺。 乌苏拉提出立刻就在船上结婚,王子答应了。在船舱里,乌苏拉望着镜子中自己真实的面目得意地大笑。这一幕,恰巧被飞过这里的史卡托看到了。史卡托和小胖连忙赶回去,把乌苏拉做的坏事和她的阴谋诡计都告诉了爱丽儿。他们一起来到了船上,牧师正准备为亚立克王子和狡诈的乌苏拉举行婚礼。史卡托连忙呼唤他的鸟类朋友来帮忙。鸟儿们一拥而上,撕扯乌苏拉的衣裳,混乱中,装着爱丽儿声音的海螺落在了地上。爱丽儿又可以说话了,她大声警告亚立克提防海巫的诡计。 但是就在这时,三天的期限到了,爱丽儿失去了她的双腿。恢复了丑陋面目的乌苏拉抓住爱丽儿跳入海中。她狞笑道:“哈哈,我赢了!”亚立克终于认出了救他性命的姑娘,他必须去救她!他拿起一柄渔叉,跳入海中,猛力向乌苏拉掷去。乌苏拉怒嚎一声,变成了一头巨型海怪。她用又粗又长的触手搅动着海水,企图让爱丽儿和王子与大船一同撞个粉碎。亚立克紧紧抱住爱丽儿,不让恼羞成怒的海巫伤害她。勇敢的王子急中生智,他飞快地游向自己的船,爬上船去,操纵舵轮,让船调转方向,向乌苏拉猛撞过来。尖利的船头刺穿了她的心脏,乌苏拉死了! 爱丽儿的父亲——无所不能的川顿国王,看出女儿和亚立克是真心相爱的,于是用魔力让爱丽儿长出了双腿。爱丽儿与王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 女诗人普拉斯的最后一部诗集1963年,英语文学界出了件大事,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自杀了。 在我国文化界,普拉斯同样是个响当当的名字。1980年代中期,她和法国小说家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曾经是我国先锋作家、朦胧诗人、女权主义评论家和一切新进文人心目中的两尊高耸云天的伟大女神像。 普拉斯自杀时,留下了一个文件夹,内有她的41首诗。普拉斯将她最后的诗集题为“爱丽儿”(Ariel)。爱丽儿是诗人坐骑之马;也是莎士比亚喜剧《暴风雨》中的精灵,他制造了一场击沉篡位者所乘之船的暴风雨,但也善心地把人都吹到岸上。这一标题暗示着诗人心中的狂风暴雨。很有些评论家认为,《爱丽儿》是20世纪最好的诗集。但是,普拉斯的丈夫特德。休斯(Ted Hughes)——他也是诗人,后来还荣任英国桂冠诗人——在编辑《爱丽儿》时,拿走了12首诗,另放了14首,就是说,通行版本中,三分之一并不是普拉斯原选。直到去年年底(2004年11月),在普拉斯自杀四十年后,休斯也已于六年前作古,他们的女儿弗里达。休斯(Frieda Hughes)出版了《爱丽儿》手稿本,才把《爱丽儿》恢复到普拉斯安排的原样。页页都是诗人的秀丽手迹,这也是更有收藏价值的版本。 普拉斯死在西方女权主义体温七七四十九度的高烧日子,一死就被她们当做旗帜。“我吞男人如同吞空气”这样的诗句,一定很能满足女权主义者的精神需要。最倒霉的是休斯,人们相信,是他的婚外情促成了普拉斯的死亡。休斯从《爱丽儿》里拿掉那些情绪特别愤怒的诗,自然也是“罪状”之———其实这些诗大都在《纽约客》等杂志上发表过,也收在休斯后来整理的按年代编序的普拉斯全集中,休斯还在全集的附录里给出了普拉斯的原选诗目。普拉斯的墓碑多次被她的扇子们(fans)破坏,他们铲去她的夫家姓“休斯”。休斯在文学界一时成了千夫所指,特别为巾帼丈夫所指。 笔者并不觉得普拉斯是个女权主义者,她还算不上。普拉斯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个性非常丰富的女人。与1960年代的造反女性不同,普拉斯其实深受传统影响,她努力要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但这些身份所要求的种种平凡义务与她的奇崛想象形成尖锐冲突,她在诗歌里向这些身分提出了强烈的质问。笔者特别惊讶的是普拉斯对母亲身份那种削成见如泥的锋快怀疑(这是“政治正确”的文学评论家、包括很多女权主义者所不愿触及的),在《爱丽儿》的开卷诗《晨歌》(M orning Song)中,她告诉出生不久的女儿弗里达说: 雾翳凝结一面镜子 映照自己,在风中缓慢消失 ———我,并不是更好的母亲。 (I’m no more your mother Than the cloud that distills a mirror to reflect its own slow E ffacement at the wind’shand。) 母亲之所谓于孩子,只是像凝结在镜面的雾气,仅是为了在风中慢慢消失?母亲试图替自己留下一个映象,这映象却如此表面而又如此易于挥发?孩子的成长(镜子变得清晰)等于母亲影响的流逝?凄美比喻的背后,实在大有深意。 普拉斯成了西方女权主义的旗帜,就有很多女权主义作家要来写她的传记。西方毕竟学术传统还在,再女权再坚持意识形态,也不敢随意编造,因此她们必然要和休斯打交道,要就研究的疑点询问休斯。可是,她们哪里见过休斯这样的男人?在这些女作家的圈子里,“政治正确”的男人都是米歇尔。福柯、罗兰。巴特(两位都是后现代主义名人)一般的同性恋,而休斯和普拉斯相遇时就是剑桥最生猛的“女生杀手”,更致命的是休斯还有一个最为撩拨女人好奇心的坏名声,顿教女权主义作家前仆后继躺倒在他的魔力之下。普拉斯一位传记作者,做了休斯长期情人,知道休斯同时维持着另一段长期关系之后,依然对他挚爱如初;普拉斯另两位传记作者,为休斯给谁写信而心生暗隙。笔下的传记人物,居然成了作者本人的“情敌”,成了暗中嫉妒的对象。休斯的形象,在她们书中,自然得到相当程度的修复。所以,这些年来,休斯的声望逐渐回升。人们不再把普拉斯的自杀完全归罪于休斯的出轨,认为这也和普拉斯的种种内心矛盾有关,特别是与她的病痛有关。 当年卫慧被人骂“用身体写作”时,英国正好出版了普拉斯自杀前的完整日记———只同意出版删选后的日记,也是休斯“暗害”普拉斯的“罪状”之一。根据其中记载的生理状况,研究者发现普拉斯患有严重经前综合征。再与她的创作日期比较,奇了,《爱丽儿》中那些最悲观也最有想象力的诗歌,竟然多是发病时创作的。普拉斯自杀时,医学界刚刚开始意识到,“经前综合征”不是心理问题而是内分泌失调,需要药物治疗。普拉斯从未求医。可悲的是,推动这一新思路的权威医生,当时正与普拉斯居住在同一城市。 有些也喜爱休斯的男性评论家甚至认为,休斯抽去普拉斯那些情绪激烈但尚未修改圆熟的诗作,还有那些曝露太多生理隐私的日记,其实是保护了普拉斯的正在增长、但当时还比较脆弱的美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