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定初 |
释义 | 吴定初,男,1951年出生,四川乐山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原理”硕士点领衔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师大第一届、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美中教育联合会﹙SINO-American Education Consortium﹚会员,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政府第一届督学,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副组长,四川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与应用等。 学习经历1982年9月——1984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读研究生; 1978年10月——1982年8月,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读本科; 工作经历1986年4月至今,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现教科院)研究、教学; 1985年1月至1986年3月,在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教育处任普通干部; 1984年8月至1984年12月,在西南师范大学任助教; 1976年9月至1978年9月,在乐山丝绸厂作普通工人; 1975年8月至1976年8月,在乐山四中校办厂作普通工人; 科研成果著作 1、 主编《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文荟》,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 主编《跨世纪教育丛书》(共5册),天地出版社1998年出版; 3、(第一作者)《羌族教育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4、(个人专著)《中国教育史要略》,巴蜀书社1996年出版; 5、(个人专著)《教育科学研究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6、(第一作者)《中国师范教育简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7、(第一作者)《教育学手册》,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 8、(译著)《程序教学》(张敷荣审校),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 论文 1、(第一作者)《简论学习型教师的素质及其在岗培养》,《中国教育学刊》(CSSCI源刊,核心期刊)2005年10期; 2、(第一作者)《Some Thought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Elementary Education》,(USA)《Social Science Reserach》2005年3期; 3、(第一作者)《教育研究对象观探新》,《社会科学战线》(CSSCI源刊,核心期刊)2005年3期; 4、(第一作者)《知识“另一半”的失落及其教学叙事解读》,《教育导刊》(核心期刊)2005年4期; 5、(第一作者)《从教育研究视角检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2期; 6、(第一作者)《从“过程”视角试析“教育研究现代化”》,《教师教育研究》(CSSCI源刊,核心期刊)2004年3期; 7、独撰《关于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思考》,《教育评论》(CSSCI源刊,核心期刊)2003年1期; 8、(第一作者)《教育研究民族化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教育评论》(CSSCI源刊,核心期刊)2003年4期; 9、(第一作者)《教育研究道德规范的涵义、功能与作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CSSCI源刊,核心期刊)2002年3期; 10、独撰《坚持“国家课程标准” 开发基础教育地方教材》,《教育评论》(CSSCI源刊,核心期刊)2001年5期; 11、(第一作者)《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人的主体性提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1年6期; 12、(第一作者)《简论我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任务》《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0年2期; 13、独撰《关于教育研究中“比较”的若干概念辨析》,《教育评论》(CSSCI源刊,核心期刊)1999年1期; 14、独撰《廓清源流,开启新端》,《教育研究》(CSSCI源刊,核心期刊)1999年8期; 15、(第一作者)《刍议教职工发牢骚》;《山东教育科研》(核心期刊)1998年1期; 16、(第一作者)《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及管理机制》,《教育科学》(核心期刊)1997年4期; 17、(第一作者)《面向实践,建构教育实验新理论》,《西南师大学报》(核心期刊)1996年2期; 18、独撰《孔子教育理论探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1996年1期; 19、独撰《孔子教育研究方法析述》,《教育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1995年5期; 20、独撰《中国教育科研起源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1995年1期。 承担课题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FAB011011)“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2002至2005年,4.0万; 2、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委托项目(“规划办”2002.10.25“立项通知书”)“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002至2005年,3.0万; 3、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川教函[2004]391号)“羌族文化教育研究”,2004至2006年,1.0万; 4、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SA02-016)“四川县乡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至2005年,2.0万; 5、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多卷本)”分课题“羌族教育史研究”,0.2万; 6、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项目“中国高校住宿、膳食服务社会化研究”,2003-2004,0.1万美元; 7、四川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川教计[1999]128号)“中国教育学术研究”,1.2万; 8、四川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中心理论探索”,1.0万; 9、四川省教委“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1996年下文)“初等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1.0万; 10、四川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川教科[1993]41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0.6万; 11、四川省教委高教研究项目(川教科[1990]31号)“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0.2万。 获奖情况1、《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多卷本)》,(韩达主编,吴定初为其中《羌族教育史》第一作者)1999年9月获教育部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著作《中国教育史要略》,1999年3月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获奖人); 3、《关于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思考》,2005年3月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获奖人); 4、《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01年3月获四川省政府第二届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5、《中国教育科研起源论》1996年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获奖人); 6、《教育科学研究概论》1994年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获奖人); 7、《教育中心理论初探》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8、200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津贴; 9、2002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10、《从教育研究视角检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获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1、《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涵义、功能与作用》获四川省第十一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12、2005年四川师范大学首届“师德先进个人”; 对外交流1、1998年2月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亚洲教育知识基础的再建构”国际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 2、2000年7月26日下午与美国苏珊·哈兰教授共同主持“2000年中美基础教育研讨会”(呼和浩特市)大会讨论; 3、Some Thought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Elementary Education,Paper for 1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时间:2002年10月3-5日,地点: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被邀请作大会报告,但因来不及办签证未成行); 4、若干成果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校图书馆收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