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大梁
释义

人物履历

吴大梁,1927年10月3日出生,常熟海虞镇福山人。中国炮兵射击学家,我军炮兵射击理论奠基人。

1947年入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系学习。

1949年1月加入交大地下党外围组织“新青联”。

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沈阳高级炮校毕业,评为优秀学员,并留校当炮兵射击教员。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化大革命”期间。吴大梁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先是被遣送到“五七”干校劳动,后又到山区参加三线建设。后历任炮兵司令部、炮兵科研部和炮兵射击研究所研究员,南京炮兵学校射击教研室副主任等职。

1985年离休,副师级待遇。

1989年被聘为南京炮兵学院名誉教授。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1年7月21日凌晨1点半因病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去世

主要著作

曾任甘肃省诗词研究会和常熟市诗词协会顾问。著有《炮兵射击学》、《陆军地面炮兵射击理论教程》、《地面炮兵射击问题汇编》;主持编写《地面炮兵射击教范说明》和《地面炮兵射击教程说明》;参编《地面炮兵射击教程》、《地面炮兵射击教范(草案)》;诗词集《言志集》。

主要贡献

1957年吴大梁研制发明了一种“习题七计算器”。这种计算器使用操作方便简单,射击作业速度由原来的3分钟缩短到1分钟以内,而且精确度也有了保证。为此《人民炮兵》杂志专门介绍推广,深受部队广大射击指挥员和计算员的欢迎;不久,炮兵司令部正式命令生产这种计算器,列为炮兵的必备仪器。这项创造发明获得了炮兵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1959年年底,我军第一部学术体系完整的炮兵射击教范——《地面炮兵射击教范(草案)》完成,并于1960年1月颁布实施。吴大梁执笔撰写了其中的第五章与第六章,并全面负责编写过程中射击理论的论证。在编写过程中,他根据1955年抗登陆演习的经验,大胆地创立了“炮标准”理论,极大地简化了苏军用炮弹数计算弹药消耗量的方法。1961年,由吴大梁创立的“利用炮标准计算弹药消耗量法”被写入了苏军炮兵射击教科书。

1996年完成《陆军炮兵射击理论》。这套200余万字的理论著作系统地体现了我军炮兵射击理论的全貌,是迄今为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炮射击理论方面最全面、系统且有创新的专著。

主要荣誉

受毛主席接见

1955年11月,我军在辽东半岛举行抗登陆三军联合演习中,吴大梁受命参与了部队训练和演习的准备与预演的全部工作。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他深入部队一线取得了极其丰富且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在这次演戏中,吴大梁注意到不少人在射击考核时被其中的“习题七”挡住,加之当时炮兵射击计算还是采用手工计算和图板作业,速度慢,误差大,严重影响了实弹射击的质量,急需寻找到一种全新的、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予以解决。“当时我们还是全盘使用苏联的方法,而他们的方法也比较落后。而我们部队里大多数人都是刚从朝鲜战场下来,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苏联的训练方法很难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情况,就必须找出一种修正射击、计算偏差的更好办法。”

为了找到这种更好的修正射击、计算偏差的方法,他日思夜想,缜密思考,终于在1957年研制发明了一种“习题七计算器”。这种计算器以操作计算盘的形式代替了复杂的手工计算,使训练的难度大大降低,作业速度和精度大为提高,深受广大指挥员的欢迎。这项创造获得了炮兵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并成为日后中国炮兵“计算盘”的雏形。吴大梁也因并作为炮兵战斗训练积极分子在同年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南京炮兵学院设立吴大梁奖学金

南京炮兵学院还十分重视做好全院人员的思想工作,并注重用身边的典型教育激励全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为炮兵射击学专家、总参优秀党员吴大梁同志塑了“一尊像”,并设立了“吴大梁学习奖”,他已成为学院尊师重教典型教育的生动教材。

主要文学作品《言志集》

“家仇国耻恨难平,投笔还将笔作兵。心恰战神参奥妙,血滋桃李茂军营。洋人狂傲能强志,衡逆纷繁徒拊膺。春满神州添白发,斜阳老骥尚嘶鸣。”这是吴大梁在回顾中国炮兵射击理论发展过程时提笔写下的诗句。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中国炮兵射击理论的权威还曾担任过甘肃省诗词研究会的顾问。他主张诗以言志,所创造的诗词处处流露着爱国爱民的思想和淡泊高远的志趣。原总参炮兵部长王育华将军在为吴大梁的诗集《言志集》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今天出版他的诗集,不仅是为了将他作品公之于众,更是为了让后来者铭记他的业绩,学习他的精神,从他的执着追求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