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夲 |
释义 | 吴夲(公元979—1036年),字华基,北宋福建同安白礁乡(今龙海角美白礁村)人。曾任宋御医,后悬壶济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神。著有《吴夲本草》一书。现在大陆和台湾有数百处供奉吴夲的保生大帝祠堂。 中文名:吴夲 国籍:中国 民族:宋朝 出生地:泉州府同安县 出生日期:公元979年 逝世日期:公元1036年 职业:医生 主要成就:医术高明,被誉为医神 医神吴夲传略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漳州、泉州、厦门与隔海相望的台湾岛,以及东南亚一带,坐落着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吴夲(保生大帝)宫庙。每逢岁时年节,一座座的宫庙里总是人员辐凑,往来的信徒们满怀虔诚地在吴夲(保生大帝)神前燃上一炷香烟,口中呢喃私语,希望吴夲(保生大帝)保佑家人平安,子女向学,生意顺利,无病无灾…… 吴夲是何方神圣,竟赢得如此众多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不了解这一信仰的人们,大多会把吴夲想象成遥遥在上的神秘仙国世界里的神佛。其实,吴夲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国来客,他成神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生活在距今千年以前的北宋年间的民间医生。 有关吴夲生前的活动,在吴夲逝后不久,厦门高林村西村社孙姓的第十世祖孙瑀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撰写了《西宫檀越记》,文中追忆了其先大父孙天锡生前与吴夲相善往来的情况。其后,在十三世纪初叶,进士、广州别驾杨志与漳州守庄夏,分别撰写了《慈济宫碑》,两碑记对吴夲生前往后的事迹都介绍颇详。此外,发现于龙海的《白石丁氏古谱》,其记载也从某一侧面透露出吴夲生前的相关信息。下面,我们就从上述这些原始文献的记载入手,揭开笼罩在吴夲身上的神秘帷幕。 根据杨志、庄夏《慈济宫碑》的记载,吴夲,父名通,母黄氏,生前活动于泉州府同安县与漳州府海澄县交界的白礁与青礁一带。吴夲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日,享年58岁。吴夲生前,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民间医生;同时,他身上也带有浓厚的修道学仙的色彩。如杨志在《慈济宫碑》中,认为吴夲“弱不好弄,不茹荤,长不娶,而以医活人。枕中肘后之方,未始不数数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远近以为神医”。可以看出,吴夲生前不吃荤、不娶妻等行为,颇似严守戒律的修道之士;而他药到病除的高明医术,也为他本人博得“神医”的雅称。在庄夏的笔下,吴夲颇类道家者流的医生角色,愈发生动鲜明。吴夲毕生从事民间的医疗活动,在医术上颇有创获,治病效果奇佳。而且,有时吴夲还借助一些道教的仪式,帮助患者解决病痛,效果同样显著。庄夏《慈济宫碑》称,“尝业医,以全活人为心。按病投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沈痼奇恠,亦就痊愈。是以厉者、痬者、癕疽者,扶升携持,无日不交踵其门”。可以想象,如果吴夲愿意,他所拥有的高明医术可以很容易地为他带来锦衣玉食,甚至是功名利禄。然而,生性纯朴而又淡泊名利的吴夲,并没有把他高明的医术当作追求功名富贵的工具,他的一生,都以能为民众解除病痛为矢志。对于登门求医的病人,吴夲不分彼此,“无视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远近咸以为神”。吴夲生前高尚的医德,在此有很明显的体现。 孙瑀的《西宫檀越记》,也给我们带来吴夲生前活动的一些重要信息。在《西宫檀越记》里,孙瑀追忆了其先大父孙天锡在获得吴夲施药治病后两人相善往来的详细经过。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孙天锡食河鱼得疾,调养于家居附近的旗山居士庵。一个多月后,有一姓裴的方士,自号养真老子,年已80有余,但身着道袍,鹤发童颜,颇有神仙之概。裴养真周游到居士庵,与孙天锡相见之下,谈天说地,话语极为投机。过不多久,居住在白礁的吴悟真,“素以神医名”,听说周游于旗山居士庵的裴养真“妙契神灵秘旨,且深修炼之术”,在修道学仙上极有造诣,于是急忙涉水渡江,赶来拜访求经。裴养真一见吴悟真,就为其不同凡俗的外表与谈吐所折服,“知为超世人”,于是两人相得甚欢。在结为密友后,裴养真对自己所学毫不隐瞒,倾囊传授给吴悟真,“悉以神秘授之”。二人相处之余,吴悟真见孙天锡面带病容,即施妙手,替天锡治病,“三日而见效,半月而平复,阅三月而肢体强壮,颜色如故”。愈后,孙天锡大喜过望,要以百金酬谢,吴悟真却而不纳。于是孙、吴两人也结为深交,在裴养真走后,两人还不断地互通音信。 孙瑀文中的吴悟真是否就是吴夲呢?答案是肯定的。孙瑀《西宫檀越记》开篇即指出,“里之有吴西宫,犹白礁之有祖宫也。盖白礁为吴公出生之乡,而西宫为吴公得道之始基耳”。白礁为吴悟真出生之地,且建有奉祀吴悟真的祖宫,这两者已大致能说明吴悟真与吴夲应该同为一人。重要的是,孙氏后裔在重修族谱时,又在《西宫檀越记》文后加上补注,“吴真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己卯岁三月十五日辰时,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岁五月初二日,经今计封十六次”。由此观之,吴悟真就是吴夲,悟真可能是其修道时用的道号。从孙瑀追忆的这个故事来看,吴夲生前对道教方术兴趣盎然,在听说裴养真的消息后,不辞劳累,从白礁涉九龙江到厦门拜会。同时吴夲的医术也相当高明,面对孙天锡调养一个多月都未见起色的疾患,在施药调理后,三日见效。而且,吴夲医德高尚,当孙天锡以百金重酬其功时,不为钱财所迷,而是坦然却之。 此外,《白石丁氏古谱》中,也留下一些有关吴夲生前的信息。龙海丁族三世祖丁迁过世前留有遗嘱,以诗歌的形式劝勉后人力行善事、节费济人,其第四子丁祖并为遗嘱作叙。到北宋仁宗间,族裔复请吴夲录遗嘱及叙于祠堂:“迨宋仁宗朝,吴真君以通家善书为吾舍再录此颂及叙于祠堂,为世守芳规。其榜末题云:天圣五年腊月吉日,泉礁江濮阳布叟吴夲谨奉命拜书”。从吴夲的署名来看,其自署的“濮阳”应为籍贯,“泉礁江”则应指同安白礁,因旧时同安为泉州所辖。这一记载为吴夲出生于白礁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而且,丁族作为地方上的大族,会请吴夲帮忙以善书形式把祖先留下的劝诫重录于祠堂,作为“世守芳规”,说明吴夲生前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且精通道家的善书,所以才为丁族所倚重。 有关吴夲的去世,庄夏《慈济宫碑》仅提到“卒于家”。但当地民众知道吴夲去世后,都认为痛失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良医,心中万分难过。为了纪念吴夲,民众自发在吴夲生前采药炼丹的青礁,搭建简易小祠——龙湫庵,供奉吴夲神像,呼为医灵真人,虔加祭祷。说来也怪,病人在龙湫庵祭拜后,其疾患往往不药而愈,似乎是吴夲的在天之灵还在冥冥之中护佑着他的乡人。于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各地的民众纷至沓来,到龙湫庵祭拜吴夲,以求得病愈,结果效果同样明显。杨志在《慈济宫碑》中也记载了这一异事,“既没之后,灵异益著。民有疮痬疾疢,不谒诸医,惟侯是求。撮盐盂水,横剑其前,焚香默祷,而沈疴已脱矣”。 南宋绍兴间,气焰张狂的一股盗贼闯入白青礁一带,当地受害民众无奈之下,入庙祈求吴夲的护佑。不久,官兵在与盗贼的格斗中击毙为首的李三大将,残寇也陆续被擒。为了感谢吴夲冥冥中的佑助,时任吏部尚书的青礁颜氏族人颜师鲁,向朝廷奏请于青礁立庙。于是在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简陋窄小的龙湫庵扩建为巍峨壮观的青礁慈济宫(慈济东宫)。同年,白礁民众也自发立庙奉祀吴夲,这就是白礁慈济宫(慈济西宫),东西两宫同建于绍兴二十一年,为漳州、泉州两地民众分别谒祀。而白礁慈济宫早于青礁慈济宫之说始于南宋赵构“泥马渡江”的神话,不足为据。 白礁慈济宫与青礁慈济宫肇建后,似乎是对信徒的供奉表示满意,吴夲又多次显灵佑助地方民众。当时晋江人梁克家任宰相,访得故乡庙祀的吴夲灵验异常,于是代向朝廷请赐庙额,朝廷遂颁给“慈济”二字。至庆元乙卯(1195年),朝廷又敕封吴夲为忠显侯。开禧三年(1207年),漳、泉一带大旱,赤地连数百里,白礁民众祭祷吴夲,辄得大雨。随之,大批强盗欲入寇白礁,忽然看到写有“忠显侯”旗帜的神兵阻御,即惊慌却走。白礁民众把这些灵迹上报朝廷,于是朝廷又敕封吴夲为英惠侯。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增封吴夲为康祐侯。端平二年(1235年),封灵护侯。嘉熙三年(1239年),晋封正佑公。到嘉熙四年(1240年),御史赵涯认为吴夲慈惠济世,不贪慕功名利禄,上书朝廷,乞去公侯爵号,改封真人。得到朝廷允准,下诏封为冲应真人。淳祐元年(1241年)朝廷又下诏改庙为宫,白、青礁慈济庙改称慈济宫。此后数年间,朝廷又叠加封号,到德祐元年(1275年),封号已累加至孚惠妙道普祐真君六字。 宋代,随着保生大帝信仰的发展与传播,吴夲生前往后事迹,开始被信徒加以刻意的渲染和不断的神化。因此,上述宋代文献记载中吴夲模糊的形象,逐渐变得生动活泼与鲜明起来。 元明清以后,保生大帝信仰的传播范围扩大,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趋势,而且各地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数量也扶摇直上。明清时期,保生大帝信仰已经走出福建,传播到隔海相望的宝岛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据台湾学者考证,见诸文献记载的台湾最早建立的保生大帝祠祀,应是肇建于荷兰据台时期的台南县广储东里的大道公庙,王必昌《重修台湾县志》载:“荷兰据台,与漳泉人贸易时,已建庙广储东里矣!”此后,郑成功入台,以及清朝统一台湾后带来的多次闽人移台高潮,都有力地推动了保生大帝信仰在台湾的传播。时至今日,保生大帝信仰已发展为台湾的一种强势地方神信仰。据2001年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的统计,台湾的保生大帝同祀宫庙共有264座(尚不包括未加入联谊会的宫庙)。至此,全台的行政区划中,除基隆市外,全都或多或少分布有保生大帝的同祀宫庙。明清漳、泉商人在东南亚一带的活动,也促使保生大帝信仰走出国门,落户于浩渺万里的异国他乡。如道光十九年(1839年)新加坡天福宫落成时,保生大帝即为主祀神明之一。咸丰十年(1860年),三宝垄华人领袖陈宗淮还特地在大陆定制保生大帝神尊,迎返当地的大觉寺奉祀。此外,东南亚其他国家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也不在少数。 (备注:保生大帝吴夲(音:同“涛”),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念这个“夲”字,不念ben,而念tao。特此备注,以供查询。) 相关影视作品以保生大帝吴夲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大型古装神话喜剧,是第一部展现保生大帝故事的电视剧。本剧是两岸第一部正式合拍的电视剧,两岸正式开放影视合作政策之后,第一部与台湾合作的电视剧,同时这也是台湾主流电视台第一次以预购版权的方式参与两岸电视剧的合作,开创了两岸戏剧合作的新模式。《神医大道公》拿到台湾当局给大陆电视剧颁发的“001”号入台拍摄许可证,成为第一部公开赴台拍摄的大陆电视剧,堪称海峡两岸影视合作的“破冰之旅”。同时也先后在两岸主流电视频道(央视和台湾民视)播出。 【承制】: 厦门广播电视 厦门广播电视节目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春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台湾民间全民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东阳万瑞达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厦门海沧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春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保生大帝实录世代积德 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是周代泰伯的后裔,列国时分土金陵,建国吴县(现在的江苏省),传到三十 一世的时候,遂以吴为姓。后来吴姓子孙繁衍,才分出一支,迁入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定居,这白礁乡就是日后大帝生长的故乡。大帝名夲(音滔),字华基,先祖世代都是勤修功德,乐善好施的好人。 成梦怀胎 传到圣父名通,后来受封协成元君,平时也是勤俭治家,喜做善事,以劝人学好闻名。圣母黄氏,后来受封玉华大仙,性情幽雅贞淑,修前世功果,积德早已上达苍穹。有一夜,她正在酣睡,梦见吞食一只白龟入腹,醒来以吞食白龟是吉祥之兆,心中暗喜,后来果怀圣胎,这就是大帝投胎。 真人降生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岁次已卯,圣母将要分娩时,恍惚看见长素道人(即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偕同北斗星君,护送一位仙童到她的房门口,说:“这是上界的紫微星君,前来投胎降世的。”他们刚刚说完大帝就降生了。这时候异香满堂,豪光灿烂,又见五老及三台魁星现身来拜贺。屋外上空五彩祥云朵朵覆室,紫气满庭,民众个个啧啧称奇,认为这不是寻常的瑞气。时正是农历三月十五日辰时。 博览典籍 大帝本是紫微星君转世的,生来具有道性,所以品行性格都和常人不同,幼小的时候,身体特大而且很聪明。及长博览群书,无论什么书籍,凡是读过一遍,都可以背念;不但天文地理,就是礼乐刑政的书也无所不通,尤其是对歧黄医术,他特别下功夫潜心研究,所以修正了前人许多错误,在制药方面,特别精研有方,达到奥妙,这就是大帝夙愿救世济人的缘故。 偶遇异人 大帝十七岁的时候,遍游各地名山。有一天,来到江边,偶然遇见一位面貌与世俗不同的异人,在江上划舟,他忽然把舟摇过来,邀请大帝登舟一同游赏。大帝很高兴,也不推卸,登舟同往,任他摇到那里去。顷刻之间,只见前面有一座高大巍然峙立,四周的风景非常好。大帝问那个异人:未知前面的高山是什么山呢?异人说那是昆仑山。 王母传法 异人请大帝登山,大帝束起衣裳跟他爬上山去,好不容易才登上这座山的最高峰。来到一座洞府,那异人便请大帝入洞,参见西王母。西王母大悦,就让大帝坐下,西王母说:“你前生与我有缘,今世得与我会面,我要将神方以及驱魔逐邪的法术传授给你,让你去济世救民。”大帝于是留在昆仑山过了七天,学习神方及法术。临别时,王母再三嘱咐大帝:“学成回里,别忘记旨在济世救人”。说完王母便仙法送大帝下山,不一会儿便回到家乡,大帝自思既然得了仙法,应立志修真、研究医法济世救人。 辞官退隐 大帝平素孝敬双亲,和睦邻居,守信约,淡金钱,重义气,戒杀持斋,不娶妻室。传说大帝24岁中举人,朝廷授予御史,他为国家效劳数年,即辞官回归乡里,退隐於泉州府白礁乡文圃山龙池岩炼丹制药,济世救人。 神方华骨 有一次,大帝要上山采药炼丹,经过树林,看见一堆人的枯骨,他拾起来一看,只见那堆骨已经失了一支左腿骨。大帝于是取了一枝柳枝代替那左腿骨,即时画符念咒,步罡踏斗作法,说也奇怪,那堆枯骨即刻变成人形,原来是一个童子。那童子站立起来,啼啼哭哭,说要寻找主人。大帝问他什么原因?童子答说:“我伴主人要去同安接任知县,行到林中,突被老虎冲散,老虎把我咬死(枯骨欠左腿骨,就是被老虎吞食),现在不知我主人的下落。”大帝劝他不必啼哭,我可以收你为书童。于是命他背药同行,途中,遇见他的主人同安县知县,姓江名少,又名仙官。江知县一见那个书童很惊喜,问他“你与我同往同安县赴任途中,突遇老虎,你被老虎咬死,为何现在还活在世间:”大帝便将起死回生之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江仙官半信半疑,问大帝说:“你既然有起死回生之法,是否能转生为死:”大帝点点头,即时施符念咒作法,那书童随即又变成一堆枯骨。 江张从游 江知县看见大帝法力无边,知道不是凡人,他醒悟人生在世,争名夺利终久无用,便要求大帝收为徒弟。大帝即时允许,收为门徒。江仙官再要求大帝施法,将枯骨在化成书童。事后,江知县返回衙门,将遇见异人,收为门徒的事一一告诉张师爷(即张圣者),并表明愿意弃官跟随大帝隐居修道,并将官印交给他。张师爷得次仙机,也深悟爵禄荣华终是一无所有,天下既有此异人,岂能错过,所以他也弃官同行。 结庐礁山 大帝带了江仙官,张圣者同归白礁,盖结草庐,隐居修真论道,行医救世。事后这消息传四方,受教日众,诸门下深明秘法,同成正果者,有黄医官、程真人、江仙官、邓、何、纪、黄仙姑,赵、殷、康、辛、王等诸元帅,王灵官,王、康舍人,张、萧、刘、连圣者,马、虎迦罗,诸天君并各神将等。 揭榜医太后 宋仁宗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太平稻世。 天圣九年(1031年)宋仁宗的母后患疾,朝里所有太医多次诊治,百药无效,病情反而同日见沉重,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原来宋仁宗的母后患的是乳疾。太医诊治羞于开口,不肯让人视诊,服下许多丹药均无见效,太后病久不愈,太医束手无策,宋仁宗更是废寝忘食,坐立不安,百般无奈,只好张贴黄榜广征良医。 有一天,从福建到京都汴梁云游的民间医生吴夲看了黄榜,伸手揭下来,这消息轰动整个京城,大家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治好了病,当然有封赏,如果治不好病,那可得当心脑袋。 吴夲揭榜后,被带进宫中,宋仁宗亲自召见,只见他道貌平凡,布袜草鞋,风尘仆仆,说话声如洪钟,上朝不拘礼节。宋仁宗心想,这分明是个乡下医生,岂能治好母后的病,既然敢揭黄榜,且让他试看看。 吴夲被带到后宫,太后躺在房里床上,太监从房里接出一条红丝线,让他在丝线上把脉,吴夲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丝线上,认真诊断一会儿,沉沉地叹了一气道:“没治了,没治了,脉搏已经停了”。说罢站起来,就要往外走。宋仁宗和众人大吃一惊,觉得“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这个乡下医生看起来还有点真本事。刚才故意叫宫女将红丝线系在床杆上,被他诊出没脉搏,实非平庸之辈。众人见大夫要走,忙上前劝阻道:“大夫留步,请再为太后把一次脉。” 吴夲只好回身重坐案前,又伸出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丝线上,聚精会神地把脉,低头沉思片刻又道:“没治了,没治了,太后的脉搏跳得和猫一样急。”以猫试他,又被他识破了,因此赶快上前挽留他再次把一次脉。 吴夲百般无奈,只好坐下,再次伸出三个指头按在红丝线上,垂头侧耳,专心致意的扫寸脉,关脉,尺脉,认真辨认一番道:“不妨事,不妨事。”他为太后隔幔灸艾柱,钢针刺背脊,又用丹药内服,经过一番调治,太后的病终于药到病除。太后和仁宗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宋仁宗要赐封御史太医,他起身辞谢,要回故里道:“吾志在修真,拯救众生,荣华富贵,非我所愿。” 宋仁宗见他坚持,嘉奖他的美德,赐他在故里白礁择地(现白礁慈济祖宫正殿)结庐修真悟道,行医济世。 输米济急 宋仁宗明道元年岁次壬申(1032年),漳州、泉州两地久旱不雨,颗粒无收,饥荒遍野,民不聊生。大帝听见这个消息后,便搭盖了一座高台,台上竖起一面大旗,亲自登台步罡踏斗作法,向民众宣布十天之内,有大船载米前来救济,民众半信半疑,企望奇迹来临。不觉十天已到,果然有大船数十只载米前来救济,大帝计口赈粮,漳泉两地灾民闻此消息,招兄呼弟接踵而来,受赈灾民人山人海,灾民得食,地方安定。大帝救灾救难的善举,使漳泉两地灾民皆得饱食,个个感谢大帝功德无量。 祛疠击魔 明道二年(1033年),漳州、泉州两地瘟疫蔓延,民众相继而死,吴真人带领徒弟江仙官、张圣者等奔波于漳泉疫区,施医送药,拯救灾民无数。吴真人步罡踏斗,驱雷击毙瘟魔,平息一场灾祸。漳泉两地民众永怀吴真人的恩德。 白礁飞升 景祐三年(1036年)农历五月初二,吴真人外出救治病人,回家路上绕道到文圃山龙池岩采药草,不慎坠崖,乡亲抢救回家,医治无效,午时乘白鹤协同圣父、圣母、圣妹、吴明妈、王舍人得飞升,吴真人时年58岁。远近乡民挥泪致香案叩送。次年白礁村父老在白礁他的修炼处建龙湫庵,偶其像而祀之。 除去贼寇 大帝乘鹤飞升后,仍常眷恋乡里。有一天,有群寇扰乱乡里,声势汹汹,乡里人惶惶不安,家家列香案,祷祈大帝显化庇佑。未几,官军来到,与群贼大战,大帝暗中相助,贼首季三当场被击毙,群贼无首,四散逃亡,贼乱遂平,乡民拜谢大帝庇佑,除去恶贼,桑梓幸得安宁。 跨鹤退潮 有一次,大帝的乡里洪水暴涨,整个乡里变成汪洋,大帝跨鹤显灵施法,顷刻之间,洪水骤退,全村幸得安然无恙。乡民拜谢大帝神威显赫,解救乡里,每年四季演戏酬谢。 露幡救驾 当宋高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宋高宗即康王,是徽宗皇帝的第九子),大金国金兀术领兵侵犯中原,守军无法抵敌,皇上将太子康王送给金邦为质。经过长久的岁月,康王思念中原。 有一夜,他看见月色明亮,便偷偷离开,步行到崔子庙,可是没有马匹是不能脱逃的,他正在焦急的时候,忽然听到庙廊下有马嘶,他即刻跳上此马逃走。当康王逃到江边,只见前面江水滔滔后面的金兵快要追到,他急得举头仰天祈神保佑,说也奇怪,顷刻间看见神兵阻止金兵,并见云端露出大帝旗幡。此乃大帝显圣护驾。康王逃回中原,不久登了帝位,在临安建都,派人四处查访,始知是大帝显圣保驾。 兴膺庙祀 绍兴二十年岁次庚午(1150年),高宗皇帝颁诏建庙白礁,奉祀大帝,以答谢显化救驾之恩,这就是现在白礁的祖宫。绍兴二十一年岁次辛未(1151年),漳州府龙溪县有一位时任吏部尚书姓颜名师鲁奏请朝廷,复在青礁建庙,塑大帝神像奉祀。 却贼封侯 宁宗庆元元年岁次乙卯(1195年),贼寇又再侵掠故里,大帝显圣协助乡民杀退贼兵,乡亲得以安然无事。朝中大臣闻知此事,启奏皇上,封大帝忠显侯。 灵泉祛疾 庆元三年岁次丁巳(1197年),白礁乡民商议扩建大帝祠庙,因为工程浩大所费甚钜,无法进行。有一夜,宫前坛下突然涌出灵泉水,异香四溢,民众取泉水饮之,甘而且香,又能医病,这事传出,每日叩求泉水治病者人山人海,求水投钱不计其数,数月凑齐扩建祠庙的一切费用,使扩建工程顺利完成。 旗退群贼 开禧二年岁次丙寅(1206年),因群贼侵入漳州泉州,官兵抵敌不过,正在苦战的时候,忽然看见空中出现忠显侯的旗幡,群贼畏惧,遂纷纷溃退,漳泉二地得保安宁。 除旱丰收 开禧三年岁次丁卯(1207年),是年亢旱无雨,赤地千里,无法耕作。漳泉民众到慈济庙祈求大帝,幸受庇佑,连降大雨数天,驱除旱魔,币园复苏,旱年反比常年丰收。此事传到朝廷,追封英惠侯,由于东至蒲阳、长乐、延建,西至汀洲、潮洲、广东、广西,到处都知道此事。 鄱阳救驾 元末明初,明太祖洪武帝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当时狂风大作,陈友谅将连环船列在上流向下压迫,洪武帝不支战败。那时他所乘的战船将要沉覆时,忽见大帝在云端显出旗幡,即时反风回浪,将陈友谅所乘的连环船吹翻,洪武帝于是转败为胜。后来洪武帝即位金陵(现在的南京)后,感谢大帝神力救驾之恩,于洪武五年岁次壬子(1372年),封医灵真君。 国母赐狮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文皇后患痼疾,朝内太医久治无效,皇帝下诏悬赏求医,黄榜悬挂旬余,无人应诏,而文皇后病情日益增重。 大帝化成游方道士揭榜施医,药到病除,十分神效。皇帝要封他为御医,他辞谢不就,即乘鹤飞升。后来,文皇后派人调查,方知白礁医灵真君显化所救,成祖敕封吴真人为恩主吴天医灵秒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文皇后为感救命大恩,命京都能工巧匠琢造一只高举“亚”印章的石狮,专程运送到白礁慈济祖宫,历代相传永作纪念,后来人们就把文皇后所赐的石狮,称为“国母狮”。 保生大帝祖殿神姓吴名夲(音tāo),宋代名医。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云:“吴夲,生于福建泉州府同安明盛乡积善里白礁村(今属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世所称吴真君也。少超悟长得道术。不茹荤,不授(受)室。 另介绍,保生大帝姓吴名夲(tao),字华基(公元979—1036年),号云冲,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生。相传其祖先是战国时的吴季礼,子孙向四处发展,传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亲吴通,母亲黄氏,避乱而南迁,到了福建同安的白礁村。业医活人,按病与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沉痼奇怪叵晓之状,亦就痊愈。于是病人交午于门,无贵贱悉为视疗。景祐六年(景祐无六年-引者注)蜕化于同安之白礁。乡人肖像祀之。水旱疾疫,款谒如响。部使者以庙额请,赐名‘慈济’。开禧三年,公元(1207),草寇骚扰境上,忽睹旗帜,惧不敢入。事闻,封英惠侯。后累封普佑真君。”撰《志》者按曰:“《同安志》云:吴真人名夲,由贡举授御史。仁宗时,医帝后愈,炼丹救世。景祐(1034~1037)间蜕化于漳州白礁龙池岩,乘鹤升天。此全与《闽书》所载互异。《闽书》不言(吴)本官御史,亦无医仁宗后事;惟记明永乐中,文皇后患乳,梦道人献方,牵红丝缠乳上,炙之,后乳顿瘥。问其居,对在某所。明日,遣使访之,云:有道人自言福建泉州白礁人,姓吴名夲,昨出试药,今未还也。既不得道人所在,遂入闽求而知之。皇后惊异,敕封吴天医灵妙惠真君保生大帝,仍赐龙袍一袭。”由此可见传说之分歧。《台南市宗教志》所记更多神异。曰:“(吴)夲,泉州同安县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三月十五日生。幼习医术,曾遇异人,授与神方济世,兼授驱魔逐邪等术,遂成神医。曾中进士任御史,以治愈仁宗皇后痼疾,著称于世。寻退隐行医,时有神异,为时人所钦服。后收同安令江官、主簿张圣者为左右侍从,借上帝公侍卫康、赵二将军为左右护卫,黄医官、程真人、鄞仙姑等为门徒。四出行医除妖,著医书内外科十三册。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与父、母、妹、妹夫、仙官、圣者、书僮等,一齐骑白鹤飞升。时年五十八。世人感其恩德,建龙湫庙祀之,敕封为慈济宫。飞升后,神迹屡现,降魔解厄,逐寇安邦,医疾疗伤,受庇佑沐恩者难以计数。宋高宗时,封大道真人号,宁宗时封忠显侯。明太祖时,敕封为昊天御史医灵真君。”旧时福建漳州,泉州多建庙奉祀。传入台湾后,建庙亦多,为当地医师及漳州,泉州籍民所信奉。殿内供奉:保生大帝金身、右配殿 从左到右分别为 西圣侯(朝廷派来监建慈济宫的大臣) 三将军(祈雨的神明) 先生公(为建造慈济宫看风水的地理师)圣父圣母 此为保生大帝的父母,前面的青年像相传为大帝之弟。王公大妈婆 王公广惠圣王即谢安,大妈婆即王公夫人金氏,前面的青年像为王公侄子大使哥即谢府元帅谢玄。开闽王,也叫白马忠懿王,开闽尊王,为唐朝五代闽国国主王审知。保生大帝祖殿护国公、观音佛祖和千手观音菩萨、注生娘娘金身、保生大帝驾前三十六天将、文昌帝君,朱夫子,魁星爷、关圣大帝,关平太子,周仓将军。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