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形资产 |
释义 |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20忌(第1忌 厂商名称 第2忌 重复开发 第3忌 高新技术无专利 第4忌 专利保密性 第5忌 专利新颖性 第6忌 商标不申请注册 第7忌 侵犯他人专利权 第8忌 剽窃他人作品 第9忌 商标标志出歧义 第10忌 商标无创意 第11忌 不走“国际化” 第12忌 盗用他人成果 第13忌 广告"侵权“ 第14忌 秘密不设”防“ 第15忌 胡乱抢注商标 第16忌 寄生不自立 第17忌 恶意抢注域名 第18忌 万物皆专利 第19忌 模仿他人商标 第20忌 侵犯”商标权“) 什么是无形资产?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 (一)部分国外学者的无形资产定义 1、佩顿(Paton)提出的定义 佩顿在1922年的《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广义无形资产的定义:“归属于某一企业但不具实物形态、存续期较长的任何有价值的补偿物、因素或要素”。[1] 2、西德尼·戴维森的定义 1983年西德尼·戴维森(Davidson S.)在其主编的《Handbook of Accounting》一书中引用了于1927年出版的《会计学:它的原理与问题》中的一段话:“无形资产的含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专营权以及其他类似的财产。”[2] 3、亨德里克森的定义 亨德里克森在1992年的新版《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企业的递延支出可以分为两类,其中用于购买财产的支出构成存货等实物资产的成本,用于购买服务的支出则形成无形资产。 4、巴鲁克·列弗提出的定义 巴鲁克·列弗(2001)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对未来收益没有实物形态或非金融形态(股票或债券)的要求权。当这些要求权得到法律的保护后,就被称为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或著作权(版权)。[3] 5、安妮·布鲁金的定义 安妮·布鲁金(1996)认为,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是智力资本,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4] 6、托马斯·A·斯图尔特的无形资产概念 托马斯·A·斯图尔特(1997)认为无形资产等同于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5] 7、布菜尔和沃曼的无形资产概念 布菜尔和沃曼(2001)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商品生产或劳务提供中使用的非实物资产或企业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预期收益的非实物资产。[6] (二)部分国内学者的定义 1、杨汝梅的定义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汝梅先生1926年12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商誉及无形资产》[7]中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杨汝梅先生认为,无形资产仅是一种剩余价值,为附属于整个营业所有一切具有正当价值事物之全体,而为超出各项有形事物所具总值之余额。 2、李青林的定义 学者李青林在1990年“国有资产管理”征文大赛获奖论文中把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无具象有价值能利用可经营,并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资产,它由思想文化、体制制度、科学技术、专利商标、工艺技能、品牌名域、习俗传统、文物历史等非物质文化资产构成。它体现了国家、地区、民族、企业的文明程度、文化特色、科技水平、综合实力、影响力等软实力,能强力推进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3、方荣义的定义 方荣义(1995)把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非货币性资产;它们具有优越性和独占性,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但这种预期未来利益带有很大不确定性”。[8] 4、王志平的定义 王志平(1997)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形态,而对主体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持续发挥作用或直接为主体带来不确定经济利益的非货币性经济资源,表现为特定的权利或关系。[9] 5、裘宗舜、肖虹的定义 裘宗舜、肖虹(1998)提出,无形资产可以这样界定:无形资产是指有偿取得的,一般不具有实物形态,可供企业长期使用,能带来超额的级差收益,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特殊的长期资产。[10] 6、袁庆宏的定义 袁庆宏(2000)认为‘只要是一种可用以获利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且不具有实体性的资源、都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11] 7、茅宁的定义 茅宁(2001)基于价值创造对无形资产进行界定: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未来收益的要求权),它具体体现在企业的探索能力、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三方面。[12] 8、于玉林的定义 于玉林(2001)认为:“无形资产是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13]于玉林(2008)对无形资产的概念进行了发展,他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没有实物形态、长期使用、预期会带来经济效益,并获得一定权利的非货币资产。[14] 9、蔡吉祥的定义 蔡吉祥(2002)指出:“无形资产是无形固定资产的简称,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主要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独占经济资源,它是为其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或优势的固定资产。这种资产应用得当可创造收益。”“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秘密信息、特许经营权、商誉等”。[15] 10、游相华的定义 游相华(2003)认为,从会计上或是从逻辑上,无形资产首先必须是资产,即符合资产的定义所要求的规定性。此外,还有自己的特有规定性。[16] 11、汤湘希的定义 汤湘希教授(2004)认为:“所谓无形资产应是不具有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长期带来收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超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以及有关特殊经济资源的集合”。[17] 12、叶陈毅的定义 叶陈毅(2006)从的角度定义了无形资产。他认为,无形资产是可以从财务、统计报表上直观地看到其价值总额和消耗量,具有可确指性、能够独立存在和运行的并计价和核算的资产。[18] 13、张凤莲、倪国爱的定义 张凤莲、倪国爱(2006)认为:无形资产应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非常重要,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未来经济利益,对其他生产力要素起着组合、驱动和放大功能的无形经济资源。[19] 14、蒋琰的定义 蒋琰(2007)认为,狭义的无形资产是指现行会计体系内的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可分离、可控制和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特征。广义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确定,能为企业使用并带来长期收益的一切经济资源的集合,包括知识产权型资产、人力资产、市场关系型资产、结构型资产、声誉型资产等。[20] 15、樊利平的定义 樊利平(2008)认为,现代意义上作为企业主要的价值来源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实物形态、基于合同、法规或其他载体因而可辨认的、与企业经营、知识、技能、组织、市场和顾客等各经营要素相关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非货币性及非金融性的无形财产权和其他无形成果。[21] 16、熊淡宁的定义 熊淡宁(2008)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获取超额收益而长期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无实体性资产。[22] 17、刘海生的定义 刘海生(2008)认为,无形资产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提高企业异质性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能带来或保证经济利益的、内生和外购的非货币性资产。[23] 无形资产的内容无形资产包括社会无形资产和自然无形资产 其中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自然无形资产包括不具实体物质形态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等 (1)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也称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外界所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采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诀窍。 (3)商标权:是指专门在某类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案的权利。 (4)著作权:制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5)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 (6)土地使用权:指国家准许某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 (7)商业秘诀 (8)商誉 无形资产的确认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对于不同来源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初始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一、判断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否确定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1)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是其他法定权利,而且合同或法律规定有明确的使用年限。 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期限。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能够在到期时因续约等延续,且有证据表明企业续约不需要付出大额成本的,续约期应当计入使用寿命。 (2)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寿命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以确定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的,才能将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二、确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通常应考虑以下因素: (1)运用该资产生产的产品通常的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阶段情况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估计; (3)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将采取的行动; (5)为维持该资产带来经济利益能力的预期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6)对该资产控制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租赁期等; (7)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 三、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处理。 企业每年应当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发现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企业租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形成的租金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分别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知识经济下的无形资产(1)无形资产的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 会计的核算是以历史成本法为依据。但是,从投入价值看,有些无形资产可能根本没有投入价值;有些虽可能有原始投入价值,随着时间推移或维护发展而使实际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远远不同于投入价值,不再适用。因此,历史成本法无法适应新经济形态需要,它已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和其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使企业价值被大大低估。而按历史成本编制的财务报表,也仅仅反映的是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不能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现时的和未来的真实信息。同时,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无形资产因新技术的出现会发生贬值;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也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进现有技术,又使得无形资产发生增值。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对企业获利能力有着巨大影响。然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所反映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待摊费用,不能表明其价值变化的情况,从而也不能体现企业收益能力的变动。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按历史成本计量的无形资产和企业获利能力等信息,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策。 产出价值是以产品或劳务通过交换而最终脱离企业时可以获得的现金或其等价物为基础的。按产出价值来反映则适应反映无形资产的要求。但是,无形资产不具有物质实体,是一种隐形存在的资产,但这种资产往往依托于一定的实体才能得以体现。 (2)无形资产核算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核算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研究和开发费用资本化。 企业无形资产的取得主要有:外购、自创、接受其他单位投资三种途径。外购与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较为容易,对于自创无形资产核算,按照现行规定仅包括取得注册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支出,而把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的费用记入当期损益,采用费用化处理。这种处理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不能全部体现出来,甚至导致知识产品的成本计量严重失真,对于投资人利用提供的信息做出投资决策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业应该对自创无形资产研究和开发支出尽量资本化。 由于研究费用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生产或使用及给企业带来效益的确定性较差,应在费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并且在以后会计期间也不确认为资产。对于研究活动—— 初步智力成果,采取费用化处理;对于开发项目由于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应该采取资本化处理方法。例如,对有些随同固定资产硬件系统一起投入的软件系统(如计算机软件系统)可考虑与固定资产硬件系统合并在 “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2、对有确切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采用加速摊销法中的年数总和法进行摊销。对于没有确切年限的非专利技术,可以不作摊销,为了对这一类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补偿,可以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系统”规范无形资产管理与衡量无形资产价值。对无限寿命的无形资产,如外购商誉,则不应当摊销。外购商誉能在多方面起作用,难以分清其在各方面作用的权重,对于这类无形资产应采用定期评估的方法,定期调整帐面价值。 (3)无形资产披露 对于一般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的有关无形资产信息有: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各类无形资产当期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土地使用权,除按照上述规定进行披露外,还应披露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而在我国现行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上只列有“无形资产”一个项目,反映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在现金流量表中仅设置了一项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和“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这不能反映出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也就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无形资产信息的需要。 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对于无限寿命的无形,如商誉的披露。《国际会计准则第5号—财务报表应揭示的信息》第12条要求对企业存在的商誉单独予以揭示。商誉不能独立存在,在现行制度下它只有企业在兼并拍卖时方能产生,比其他无形资产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会计处理上仍是难度很大,因此,如果企业存在商誉,理应在报表中单独予以披露。 第二,对于人力资源的披露。据西方学者测算,20世纪初,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仅为5%~20% ,到 20世纪末已经达到60%~8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预计将达到 90%。人力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取决于人力资源对企业的贡献的质与量以及其在市场中的稀缺程度。在知识经济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科技人才和具备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家。为使投资者作出正确的选择,对公司拥有的人力资源至少要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揭示和披露。 第三,要及时披露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使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加快,企业应当及时披露其无形资产受技术更新的影响及新开发的无形资产等方面的信息,减少依靠过时信息带来的决策风险。可以根据无形资产的重要程度考虑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而采取灵活的报告制度。 无形资产的注意事项1、 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处理不当做假的 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无形资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权力。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是按照企业无形资产的用途和性能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将只有使用权的无形资产作为有所有权的无形资产下帐,从而增大无形资产摊销,减少利润,进而减少所得税的上缴。 2、 无形资产增加不真实,不合规 企业增加的无形资产有的没有合法的文件证明,有的已超出了法定有效期。 3、 无形资产计价不正确 无形资产计价原则: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企业自行开发并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实际净支出计价。 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或合作条件投入的无形资产,按评估或合同协议及企业申请书的金额计价。 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根据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确认的价值和接受捐赠时发生的各项费用确定。 不正确的无形资产计价行为包括:企业明知计价不合法、不合理,故意将无形资产计价过高或过低;未经法定手续进行评估或确认,随便计价,没有企业合并或接受其他单位商誉投资时,就对商誉作价入帐。 4、 对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不符合规定 无形资产是一项特殊资产,它可使企业长期受益,因而企业从开始使用之日起,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协议或企业申请书的规定期限及有效使用期平均摊入管理费用。 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按下列原则确定: (1) 法律法规、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的有效期限与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 法律、法规未规定有效期限,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了受誉年限的,按照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誉年限确定。 (3) 法律法规、合同或企业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和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于10年的期限确定。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否则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存在对无形资产摊销的作假方式,如摊销期限随意变动来调节管理费用,多摊或少摊无形资产,人为调节财务成果的高低。 5、 无形资产摊销金额不正确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是随法定的摊销期限来确定的,无形资产有的价值和特权,虽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会终结和灭失的。工作中,为了随时调节利润,企业通过随时调整无形资产使用年限来调整金额,是否达到合情合理来虚调费用。 6、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 无形资产有购入、自创和其他单位投资转入三大途径。取得时通过“银行存款”,“实收资本”核算,若是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捐赠的无形资产可按所附单据或参照同类无形资产市价确定价值,通过“资本公积”核算,企业作假通常是将不同途径取得的无形资产,为了作帐方便,故意张冠李戴,如企业不择手段资金未到位便开始了正常的“营业”,后发现企业验资报告中所谓的“实收资本”是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 7、 违造无形资产增加的虚假证明 如:违造专利权证书,商标注册书,无形资产办理必要的产权转让手续的虚假证明。 8、 企业将转让收入记入“营业外收入”偷逃“营业税” 如:企业将转让的无形资产收入10万元,本应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而企业故将“其他业务收入”记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应交营业税为10×5%=5000元,故企业逃避营业税5000元。 9、 虚增商誉,增大费用 商誉的作价入帐只是在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期内,擅自将商誉作价入帐,多摊费用、降低利润。 10、 出售无形资产,不作帐 出售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所有权应随着无形资产的出售而消失,帐面应转销“无形资产”的成本价值。但企业为了增加本公司的费用,以达到降低利润的目的。隐匿出售证据,对出售的“无形资产”不进行帐务处理。 第一条 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 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 (二)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 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 (三)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 号—— 石油天然气开采》。 第二章 确认 第三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 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 准: 2 (一)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 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二)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 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第四条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五条 企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 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 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 第六条 企业无形项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应于发生时计 入当期损益: (一)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的部分;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 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的部分。 第七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 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 有计划调查。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 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 产品等。 3 第八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 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 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 性;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 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 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 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十条 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 开发项目,在取得后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七条至第九条的规 定处理。 第十一条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 确认为无形资产。 第三章 初始计量 第十二条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4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 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 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 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 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 益。 第十三条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本准则第四 条和第九条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 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第十四条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 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五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和企业合并 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 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企业会 计准则第16 号——政府补助》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 并》确定。 第四章 后续计量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 5 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第十七条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 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 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 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 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 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 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 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 列情况除外: (一)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二)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 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第十九条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第二十条 无形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 ——资产减值》处理。 第二十一条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 6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 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 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 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本准则规定处理。 第五章 处置和报废 第二十二条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 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三条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 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第六章 披露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 形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无形资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累计摊销额及减值准备 累计金额。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 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7 (四)用于担保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额等情况。 (五)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 无形资产20忌第1忌 厂商名称没有字号的厂商名称现在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和上市公司。搞实业不能忘了这样的名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厂商名称是经济实体的第一笔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不把厂商名称当成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经营过程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如不尽快解决,这样的企业遇到麻烦的概率较大。 第2忌 重复开发投入大量技术人员和上百万资金开发的技术却是国外在1929年已经申请的专利; 某技术人员花了20年的时间倾家荡产开发的技术却是国外20世纪60年代的专利; 某城市竟有10多家单位在搞同一项目科研,有些项目还是国外10多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早已申请过专利的。 第3忌 高新技术无专利在全球率先开发VCD的万燕公司由于没有申请专利保护,被众多厂家模仿。全国VCD大战中损失最惨重的是技术发明者万燕公司,成了技术创新的牺牲品。日本小西六公司开发出的摄影机驱动电机的电池消耗量表示法的技术,成功后竟然忘记去申请专利。浙江大学一年从国家拿到6亿元的科研经费,平均600万元产生一项专利。发明者获得了国家科技二等奖,获得1千多块钱的奖金,没有申请专利,而一家企业利用该技术的开发出的机器,卖了几十亿。中国西部某大省,尽管高新技术企业很多,但约有60%的高新技术企业竟然没有一件专利申请。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竟然有科学家宣称:我们绝不申请专利。他们是否想到:不申请专利保护,很难在防治非典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中国人的健康权利要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甚至还要受制于人。这是比非典还要严重的事情。 第4忌 专利保密性中国某公司将拥有数十项水稻技术准备向美国申请专利,经过专利律师的初步审查发现这些技术已经发表了50多篇论文,已经不具备专利的新颖性最后仅有1项技术具备申请专利的条件。南方某农业大学用大量国家资金,研制出的20多项菌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大多数在没有专利保护的情况下通过国际讨论会,无偿地“贡献”给20几个国家。 中国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技术为重大科技发明,外国大制药公司竞相出高价达数千万元购买,没想到却这项技术“毁”在了一篇论文上; 美国能源大王哈默曾看中“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准备投巨资在全世界推广,当发现50项技术全部在文献中公开,不具备申请专利的条件,无法保护只好作罢。 发表论文虽然会拥有著作权这种知识产权,但却是葬送专利权(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要素的“另类知识产权。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获奖之前不仅是一个发表论文的学者,更是拥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专利的专利权人。一个好的专利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超过十篇论文。如果诺贝尔先生当初有了技术设想,先去发表论文,会有今天的诺贝尔奖?世界上强国标准不应是论文的大国、无形资产的小国和无形资本的弱国。 第5忌 专利新颖性美国的服装设计师设计出一款独特的胸衣,仅仅是让自己的妻子在晚宴上试穿了一下。后来设计师将胸衣申请专利,被提出异议,他申请的专利已经不具备“新颖性”了;为客户着想的建筑公司,因提前将楼房交付使用,而丢掉申请专利的权利;一个已经申请了专利的产品,因为在某市试销“产品被抢购一空”这样一句话,就成了竞争对手申请撤销其专利的证据; 捷康公司诉万基公司侵犯其外观设计专利案,法院判决赔偿额高达1200万元,创下中国大陆赔偿额最高的记录。不但没有获得一分钱赔偿,外观设计专利反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撤销;日本健伍公司诉深圳某公司侵犯其外观设计专利案,被法院当庭驳回。 第6忌 商标不申请注册上市公司“福建天香”不得不向湖北一个县的公司支付了230万元的巨款,原因是其使用的“天香”商标在13天前已经被人家申请注册了;《三国演义》有大意失荆州,在曹操的老家,却有一个著名的酒厂大意失了“曹操”的商标; 1979年曾在中央电视台“为您报时”的“康巴丝”石英钟不能长久的报时,因为企业只知道做广告,却没有注册商标,不得不花90万元买回“康巴丝”商标; 孔乙己没有在咸亨酒店落户,是因为咸亨酒店没有注册“孔乙己”商标; 有100多年的北京名小吃“爆肚冯”,有两家比较有名,虽说“500年前都是一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冯字” 注册了“爆肚冯”服务商标的冯掌柜,告了没有注册商标的那个冯掌柜,没有注册商标只得摘下写有“爆肚冯”字样的牌匾; 医圣李时珍的家乡——湖北蕲春,既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又有李时珍家乡的品牌,实施“以药兴县”战略,打“李时珍”牌对外招商引资,却遇到了难题,“李时珍”商标早已经被北京的公司注册了,是人家的无形资产了; 新华社消息,四川省拥有40多万家工商企业,全省累计受理商标注册申请5万件,平均每8家企业才拥有一个商标。实际上中国西部没有注册商标的企业远远不只这个数字。 第7忌 侵犯他人专利权广西某单位自主开发的除草剂深受农民欢迎,但却被美国杜邦公司起诉,原来人家已经申请了专利; 美国柯达公司明知宝利来公司瞬时成像相机已经有了专利,还坚持生产相同的产品,打了一场长达15年的官司,以柯达公司败诉赔偿近10亿美元而告终,柯达公司为此遭受了重创;根据有关新闻报道: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帅康状告海尔侵犯专利权一案作出终审判决。 第8忌 剽窃他人作品孔乙己窃书,只是窃取几本书的实物而已。还要挨打。现在人窃书,不满足于此,窃的是作品的著作权。不但挣得稿费或版税,一旦蒙混过关还能获得个大学的院长职位、教授、博士学位或研究生导师什么的; 美国海军学院的教授布赖恩·范德马克,他最近出了一本历史著作,名为《潘多拉魔盒的守护者:9个男人和核弹的故事》,这本书中涉嫌剽窃了他人著作多达50多个段落; 北大教授王铭铭著的《想象的异邦》一书,王铭铭在书中剽窃了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中译本)有10万字的内容几乎是一模一样;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杨敬安教授,在截至1999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严重抄袭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有6篇。杨在1993年申报教授、1995年申报博士生导师的材料中填报了以上部分抄袭论文,并虚构国外研究成果一项,填报实际上并未发表的国际会议论文两篇。”。剽窃最近有了新的动态:本来是宣传无形资产的书却剽窃、抢劫他人的“无形资产”。本人1984年开始研究无形资产,1995年创建“无形资产学”,并将10年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全球第一本无形资产学专著《神奇的财富: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学导论)》(1996年3月海天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修订为《无形资产学》,2001年再次修订、2002年6月出版全球最新版本的《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学》的三个版本有幸被博士生导师、大学教授、博士后、博士、会计学院副院长等高层次的人员都被剽窃。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的《最新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技巧、参数与案例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汪平为编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财政部《国有资产》杂志社副主任郑伟、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主任刘泰山、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张明达,非法复制《无形资产学》(第三版)计15章,有的是整章被非法复制。汪平和中国统计出版社等人剽窃《无形资产学》不是惟一,仅是揭露出的“无形资产学第一侵权案”,现在还有第二、第三和若干本剽窃《无形资产学》的“无形资产”图书仍在图书市场和高等院校的课堂上骗人。 第9忌 商标标志出歧义商标权本来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但如果商标标志出了歧义只能起反作用。 某企业的“芳芳”牌唇膏,出口到国外商标用的是汉语拼音“FANG FANG ”无人问津,原来在英文中是“狗牙”牌唇膏; 一些用汉语拼音缩写的商标为“ST”和“PT”公司还未上市就被特别处理了。 一种牙膏的商标英文翻译为“BLUE SKY”实际上是“价值极低的股票”牌牙膏。 福特二世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用父亲的名字“Edsel”做新车的商标,但与一种咳嗽药名发音相近,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为此损失3.5亿美元。 丰田公司在美国推销“TOYOLET”牌轿车,没想到与英语TOILET(厕所、小便池)近似。 第10忌 商标无创意全球软件巨头美国微软公司受美国司法部起诉的垄断官司尘埃尚未落定,受到了另一场官司的困扰和挑战:在一场诉讼中,Lindows公司向法官提出请求,要求微软放弃“Windows”商标,因为它仅是一个普通的英文单词,不是微软公司独创;微软上百位律师与千万元的官司费用并不能改写windows的确是中性名称的事实与历史。”联想公司的商标在国外被人抢注,除了该公司在无形资产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缺失以外,其选用的商标“Legend”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不是独创的,它仅是一个普通的英文单词 。某公司在酒类用“.com”这个公用符号申请商标注册。无创意的名称由于不是独家创造的名词,很难阻止被别人在商业中利用,如“太太”口服液的商标权人就无法阻止他人在卫生纸上使用“太太”商标。众多中国厂家不分商品的类别抢注“伟哥”商标是没有创意的表现。美国辉瑞公司在其蓝色菱形药片“Viagra”的中文商标的翻译上,忽略了再创造,商标注册时选用了与发音相近的“威而刚”放弃了富有诗意 和艺术价值的“伟哥”,也为日后其抢占中国市场留下了隐患。 第11忌 不走“国际化”中国的“鹦鹉”在日本变成了“蜻蜓”,中国的“五星”在美国变成了“九星”;中国“联想”在境外不能“联想“; 中国的“飞鸽”在印尼飞进别人的窝。 众多的中国名牌在国外被抢注,犯的都是一种病,不懂得积极获取无形资产的涉外权益,不懂得知识产权“地域性”的特征,忽略了无形资产国际化。 1999年进入中国的外国专利申请是中国到国外申请量的59倍,无形资产巨大逆差,显示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既放弃了无形资产的国际权益,又丢掉了已经投入人力、财力开拓的国际大市场。在广阔地国际市场要有无形资产的投入,才会有国际利润产出。 中国股市中以“国际”命名的上市公司有没有、有多少国际的商标和专利? 中国企业在这场战争中准备不足,甚至处于劣势,甘拜下风有之,丢盔卸甲有之,割地赔款有之! 第12忌 盗用他人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粮。”唐朝诗人的这句诗说明有了优良的种子,就有丰收的景象。种一得万,这就是种子繁衍的独特本能和魅力。种子是农林产业重中之重,植物新品种权是农林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同样不容侵犯。但由于种苗具有生命力,在保护方面有相当的难度,加之个别单位或个人总想不劳而获,于是滋生出了形形色色的侵权案件: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经多年研究和培育,开发出“沈单16号”玉米新品种,被某市擅自在铁岭县熊关乡下峪村玉米600余亩。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认为其行为构成侵权,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判令某市种子公司及铁岭县熊关乡下峪村赔偿经济损失54万元。山东省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登海 9号”玉米杂交种品种权被莱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改名为“掖单53号”玉米杂交种,在赤峰市宁城县繁育400亩,被发现后告上法庭,被法院判定侵权成立,被告向原告赔偿43万余元。永宁县增岗乡的一名技术员,把别人剪下的优质的枸杞苗,又拿去扦插繁育出6万多株绿油油的枸杞,但尽管长势良好也只能毁掉。 第13忌 广告"侵权“中国蓝田总公司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用了歌剧《洪湖赤卫队》歌剧中的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引起著作权纠纷。先是1999年12月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一纸诉状将“蓝田”告上法庭,索赔200万元。而后又是曲作者、省歌剧舞剧院退休职工张敬安、欧阳谦叔认为著作权当属自己所有,将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和蓝田公司作为被告一并告上法庭。广东乐百氏集团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但在电视台做广告,用了电影《护士的故事》主题歌,未经词作者同意把传唱了几十年的歌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擅自改为广告词:“小燕子,小淘气,开开心心乐百氏”。词作者之一王路的的4名子女以被告侵犯了其父亲的著作权为由,向武汉市中院提起诉讼,将广东乐百氏集团有限公司等5单位作为被告,要求赔偿损失300万元。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乐百氏”钙奶广告侵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3名被告被判共同赔偿《小燕子》歌词作者王路的子女17万余元,侵权广告片将被全部收缴。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主办方,也曾遇到擅自使用迪斯尼公司白雪公主人物的版权麻烦。 第14忌 秘密不设”防“世界上争夺和猎取秘密信息类无形资产的手段千奇百怪、挖空心思。面对这种白热化的竞争,相当一部分单位还比较麻木。对外不设防,某市农业科研所所长自作主张把,把所内刚研制的、在国内还没有推广的小麦矮变品种无偿赠给日本人。某科研所技术人员在国际研讨会上把防治蚕病的秘密公开。企业的技术秘密让外商拍照、摄像,轻易泄露给外商,给企业与国家造成很大损失。秘密信息在单位内部的保护更是相当一部分单位的软肋:某企业副总,凭掌握的生产技术应聘到邻县一家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企业请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但企业没有相关的秘密信息类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无法认定跳槽的副总盗用了该企业的技术资料,案件侦查工作只能搁浅。某旅行社对于客户名单这一类的无形资产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业务经理的计算机被其他员工轻易进入,盗走客户名单,旅行社为此遭受较大损失。某市机电公司向工商局递交的书面投诉,反映该公司原技术科长因与公司领导发生矛盾,将本公司的技术资料、产品图纸私自复制带走,另起炉灶,到邻市开办了一家私营企业,生产与原单位相同的产品,给机电公司造成经济损失10余万元为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原技术科长的侵权行为。工商局经过缜密调查获悉,电机公司没有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原技术科长不构成侵权。A公司的技术人员W跳槽,复制了A公司的技术资料。A公司将跳槽的技术人员W,以携带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告上法庭,并提供了若干证明该资料属于A公司的资料,其中也包括技术成果鉴定书。可是技术成果鉴定书标明的密级是“公开”,而不是“机密”或“保密”。 技术秘密权益的构成要件是秘密性、经济性和保密性。保密性至关重要,所谓保密性就是要采取保密措施。 第15忌 胡乱抢注商标中国“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有的公司抢注“神五”的商标用在服装类、鞋类和保健品类上,有的地区抢注“杨利伟”的商标用在水果上。2003年人类蒙受了“非典”的灾难,可是在“非典”肆虐时,竟有人抢注“非典”商标。无线市话“小灵通”深受欢迎,就出现了51个“小灵通商标”。电视剧《刘老根2》的热播,一下子冒出 500多个“刘老根”牌商标,从咸菜、大酱、咖啡、到化肥、铅笔各个领域哄抢“刘老根”。现在有专门“抢注商标”专业户,社会上出什么热点就抢注什么商标:电视剧《红楼梦》开播时就有人抢注“刘姥姥” 臭豆腐商标。香港回归前,众商家看好1997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抢注“1997”商标,啤酒、白酒、香烟、洗发水等全是“1997”。中国足球出线,教练米卢的名字也被人抢注商标,从白酒、服装、领带等50多个“米卢”的中英文商标。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抢名著中的地名、人物名,鲁迅先生不会想到他笔下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都成了抢注者的目标。新人新作也照抢不误,《花季 雨季》也被一些商人抢注。抢注者有一“注”独霸天下之势,利益在前,就是要你交钱。他们不是什么无形资产的保护者,充其量不过是个“商标掮客”而已。有组织、有预谋、抢注了240多个商标,手笔之大当属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抢注了近百个国内著名和驰名商标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商标、公司简称、股票名称,递交注册商标申请后就主动出击,给各公司发传真,要价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荣获“商标大鳄”的头衔。更大野心的商标抢注者,是一个荷兰人将“欧元”货币名称作为商标抢先注册,想从整个欧盟获取利益。 第16忌 寄生不自立“天津佳能祝你成功”,这句广告只不过就是合辙压韵。“天津佳能”的失误和“海南马自达”一样,在商标的选择上用了一个“寄生商标”。外国的资本家会比共产党还讲共产主义?使用寄生商标不仅是投巨资为外国商标做广告,实际上还提升了人家的无形资产价值,增加了市场份额。 第三产业的酒店业使用外国管理集团名称,也是一种幼稚寄生行为。尽管外国管理公司不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一分钱,其所管理的企业会计报表都要纳入他们全球的收入之中。 他们怎么能不成为500强?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自觉不自觉的为外国的500强“添砖加瓦”。不但如此,这些不投资的外国雇佣者,还要在主人的国家上空高挂起他们的国旗。更严重的是一个民族产业成了跨国公司的附庸。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没有自己的无形资产,寄生于跨国公司下经济模式是脆弱的。 如果认识不到这点,下一次经济危机,可能还会危及亚洲! 第17忌 恶意抢注域名域名是在因特网上重要的无形资产,一部分人在域名“注册在先”方面有些误区。有的人把注册域名看成是抢占无主的金矿。巨大的经济利益诱使一些人在网上“圈地”,做起低价抢注域名、高价出售的生意。抢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域名就有几百个。“申奥2008”这一域名的售价竟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恶意抢注就是将他人的商标名称、厂商名称、姓名抢注为域名。北京国网公司在域名史上留下了本来想靠抢注域名,大赚一笔,但结果是损失惨重。数千个域名,仅注册费用应该花费几百万元,每年的域名维护费开支也需几百万元。引起纠纷后那些恶意抢注的域名,先后被撤销不说,还要支付诉讼费用、律师费用和赔款。近年来频频被新闻媒介暴光,都是反面典型。粤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抢注了域名“pepsi”、“nike”中的三级域名被百事公司、耐克公司起诉,最后被法院判决撤销注册的域名并罚款。有人趁着刘晓庆被逮捕,还抢注刘晓庆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域名,不知是否想通过域名拍卖,为她补缴税款? 第18忌 万物皆专利一个打工者自称发明了全球最大的专利,潜心15年终于研制出“世界政府”、“世界元”和“世界身份证”,且专利一旦被联合国采纳,各国将会连续30年向其缴纳国民生产总值的15%作为专利费。心理学专家怀疑其患有在精神医学中所称的妄想症。而著名大导演张艺谋执导的武侠巨片《英雄》,剧组声称为了保护其剧本的内容,前去申请专利保护,也入错了局。现实中很多人对专利仅限于字面的理解,错误地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用专利保护。个别新闻记者也缺乏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基本常识,在稿件中错误地把技术秘密称为专利,把版权称为专利,把商标称为专利。现实和新闻报道中还有把商标、商号的许可使用称为专利。2002年足球世界杯期间,一些打出“世界杯专利产品”的商家被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香港贸发局举办的“专利授权展”其实际内容主要还是品牌(商标)和版权,好像张五常这样的大家在专利方面也有笔误。这样的报道和教材很容易误导读者,更严重的是“鼓励违法”实际上这些都是知识产权,但又与专利有着根本的区别。专利仅保护技术发明,商标是保护的标志 ,版权是保护作品的形式。申请保护不要入错了门。三个在英语中也不是同义词 Patent是专利 Trade Mark是商标, Copyright是版权。在翻译时不要翻译错了。如果在经营中把没有专利的产品说成是专利产品是违法行为,不仅要改正,而且还要被罚款。 第19忌 模仿他人商标2003年4月25日北京恒升远东电子计算机集团状告杭州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北京恒升以50元人民币案件受理费,叫停了一个计划上市募资2.6亿元人民币的杭州恒生。这是中国第一个因商标权纠纷诉讼而暂停股票发行的公司。关键一点就是虽字不同,但音同,有模仿之嫌疑。当前市场上模仿商标确实不少:人头马”是著名的外国名酒商标,就有人生产“马头人”商标的葡萄酒和白酒。“菓珍”被模仿为“果珍”和“果真”、 “康师傅”被模仿为“康帅傅”;“红牛”被模仿为“红午”,“玉川居”被模仿为“王川居”酱菜。“起士林”被模仿为“西士林”。模仿者本来想借助别人已经有的声望和市场,但却会被起诉并赔偿损失。W&W’S 模仿M&M’S被控告并被处罚,SQNY模仿SONY,被告上法庭,赔了SONY15万元。那么颠覆麦当劳的策划者的命运又会如何?麦当劳已经就此事向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1000多页,重达11.6斤《商标异议申请书》。 第20忌 侵犯”商标权“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的商标,是在他人已经有其他无形资产的权利上打主意。汕头金味食品有限公司擅自使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被中国奥委会起诉,经法院审理侵权成立,并赔偿500万元。山东省景阳岗酒厂使用著名画家刘继卣在1954年创作了组画《武松打虎》中第11幅进行修改,作为图形商标。1989年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并被核准。被刘继卣的夫人和女儿以山东省景阳岗酒厂侵犯著作权为由,将其告上法庭索赔50万元。江苏三毛集团,以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漫画形象注册商标,共向国家行政管理局申请了共38类标有“三毛”漫画形象的商标(已核准31 类)。同时,三毛集团还将“三毛”漫画形象作为被告的企业形象在户外广告、员工名片、报刊、企业内部铭牌上使用。张乐平的遗孀冯雏音率子女张娓娓、张晓等8人以江苏三毛集团侵犯著作权为由,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判令被告江苏三毛集团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公开登报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联合菲彻辛迪加公司通过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向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了对广州市诚益眼镜公司注册在第9类眼镜等商品上的第1133305号“图形” SNOOPY(史努比)的商标提出撤销注册不当申请。美国道琼斯公司被中国书法家关东升告上法庭,索赔500万元人民币。缘, 由是他的一个中文“道”字被该公司擅自用于的商业标识。香港知名人士宋韶光向广东恩平市人民法院起诉,状告薛伟财以其“宋韶光”名字注册商标。请求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停止侵权活动,赔偿精神损失费30万元,经济损失费50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