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显露侵蚀带 |
释义 | 无显露侵蚀带是斜坡顶部分水岭附近存在的一个宽度不大、侵蚀不显露的地带。1945年由霍顿(R.E.Horton)提出。其根据是,只有在坡面水层具有一定厚度和一定流速的情况下,斜坡上才可出现侵蚀,而在靠近分水岭带的斜坡上部,水层很薄,分水岭处的径流量接近于零,故这里侵蚀活动几乎不发生,存在着侵蚀作用的临界距离。霍顿的意见作为粗略的宏观概念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马卡维也夫(N.I.Makaviev)指出,霍顿没有考虑到决定坡流的所有主要因素。在搬运泥沙过程中,除流水动力外,还有雨滴冲击产生的附加紊动,因此,在水层厚度不大的斜坡上也常常看到强烈冲刷。此外,分水脊线本身是一条起伏的曲线,也可能在分水脊形成水流,从而出现侵蚀活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