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际禅师 |
释义 | 无际禅师基本信息无际禅师,也称“无际了悟”。俗姓莫氏,讳了悟,法号无际,潼川府安岳白鹤岩人(今四川安岳县),著有《道林录》流传于世。无际禅师死后,葬于安岳木门寺的无际禅师亭,木门寺位于安岳县城以北20公里的石鼓乡木门村的清凉山麓,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木门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际禅师个人事迹无际禅师,四川安岳县人,姓莫氏。二十岁时,薙发出家于定远县罗围寺。王英《无际禅师塔铭》云:“师讳了悟,无际其号。蜀潼川州安岳县人,姓莫氏。幼颖悟,好诵佛典,遂祝发为僧,礼罗围寺本真上人为师。”周忱《道林无际禅师语录记》云:“师本西蜀安岳名家子,天资明朗,性善夙成。自幼即超然有弃俗之志。年二十,辞亲出家于定远之罗围寺,师事本真和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周忱所言出家于“定远”问题,而苗衷的《道林寺碑记》亦提及“定远”,故不可不加以说明。按“定远”乃县名,即今四川武胜县。四川定远县,始置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明清相沿不改。迨民国三年,以安徽、云南和四川均有定远县,故改四川之定远为武胜县。周忱、苗衷文中的定远应是四川的武胜无疑,因为周、苗两记的后文才言及无际出蜀之事。同时,民国《武胜县志》卷十二引旧志亦有无际来县罗围寺,“披剃于此”的记载,可证其地非四川莫属。 无际自罗围寺出家后,苦心习佛,日益精进,但他不满足于所得。“于是蹑蹻出游,遍历蜀中名刹,参礼诸大尊宿,以求究竟。” 随其造诣的增进,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修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虽冥思苦索,仍久不能释怀。于是,他毅然决定出蜀参谒善知识,扩大其佛学视野。从此,他便开始了自己的云水行脚生活。“往河洛大乘山,谒独空;入楚,礼无念。二和尚皆不遇。走繁昌山中,参古拙俊禅师。古拙,无准范五世徒也。其传有自,见师大奇之,一言契合。以法授师,尽得其秘奥。” 其中“入楚,礼无念”一句中的无念,即无念胜学,乃万峰时蔚传法弟子。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皇后“陟天楚藩,建大会,集千僧于洪山”。无念参与其会,受到楚王的礼遇,遂留武昌,建九峰寺。此后,无念还曾被太祖召见,旋即回楚,至永乐四年(1406年)卒于九峰,世寿八十一岁 。由此可知,无际往见无念,则必在1401-1406年之间,时无际约二十余岁。但遗憾的是无际“礼无念不遇”。可是,他并未气馁,继续东进,走到安徽繁昌县山中,结果却参见到一位禅宗高僧——古拙昌俊。 无际参谒古拙昌俊,这是他习佛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他进入了禅宗的主流。由于古拙昌俊在禅宗历史上是临济虎丘禅系的正传,所以前述引文里要特别强调古拙是“无准范五世徒也”,并云“其传有自”。所谓“其传有自”,因无准师范为临济宗十六世,属于杨岐派。又据倪谦《故性天皎禅师塔铭》记载,永乐五年(1407年),古拙俊受到成祖礼遇,召他至南京天界寺居养,即《塔铭》所云“奉诏旨天界,山居终老” 。这里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即1047年后的无际已不在繁昌,而是随古拙来到了天界寺。天界寺是南京的三大寺之一,它还统管次大寺和中寺共十四所。时南京僧录司设于天界寺内,因而使该寺成为了京城一所著名的寺院,有“方今第一禅林” 之称。释明河《无际了悟传》说无际“居南京牛首寺”,不久“端坐而化”。这是把无际的事迹和时间搞颠倒了。其实,无际住南京包括牛首、天界在内,都应该在永乐初年,而不可能在其临终之前,上举倪谦的《故性天皎禅师塔铭》就是明证。 古拙俊发现了无际,知其为后来法门大器,且以机缘契合,乃予印可,即传法于无际。王英《无际禅师塔铭》说,古拙“见师大奇之,一言契合,以法授师,尽得其秘奥”。周忱《道林无际禅师语录记》也说,无际“径造繁昌,古拙一见,大加器重。提倡吻合,欣然祝曰:‘汝平实地上人也。担负大事,吾将属望焉,宜善自护持。’”。无际不负古拙师的期望。他回四川安岳后,建立了道林寺,继续苦习禅法。 安岳县无际禅师亭无际禅师亭位于四川安岳县木门寺,创建于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位于安岳县城北25公里处的清凉山,这里山峦起伏,烟云缭绕,寺前石坊书称"东普禅林",内葬无际禅师。无际禅师亭为石砌仿木建筑的无梁方殿,长7.8米,宽6.8米,高10米有余,坐北朝南,外观如"介"字形。亭盖系单檐四角攒尖式,飞檐挑角,脊上饰有人物异兽,亭顶雕待放莲苞,皆别具匠心。 无际禅师亭内立五级八方石塔一座,上刻云纹、花草,无际禅师即葬于其中;亭顶为穹窿状,中心雕团花图案,内檐四周施云纹斗拱十六朵,除四朵转角铺作外,每面各置三朵,眼壁刻缕空云卷花,每朵上刻一菩萨,象征无际禅师的十二弟子(现存十一尊),菩萨身披袈裟,神态各异,皆面向石塔,从而突出主体。为显赫珍重,整个无际禅师亭又为三叠木结构的斗拱大寺殿所覆盖。大殿雄伟轩昂,形成塔于亭中,亭于殿中的布局。寺殿左方约2米处,还各有明碑一块,记木门寺兴沿及无际禅师事略。寺后有大雄殿,依山而建,气势巍峨。 无际禅师相关评价无际禅师是明代有德高僧,其弟子就是楚山绍琦禅师,无际禅师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被召至京师,敕封宗师,登坛说法,观者如堵。而弟子楚山于其门下潜心领悟禅机,一日,闻板声有省。复遍叩诸老,咸称赏之。无际禅师与楚山绍琦师徒振兴禅宗,形成四川体系。记载无际史迹的文献发现,揭示了无际禅师在明初在禅宗的贡献和地位,而楚山绍琦继承了无际禅师的佛法既而发展了四川禅宗,为中国禅宗做出了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