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轨电车 |
释义 | 无轨电车(Trolleybus)是一种使用电力发动,在道路上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公共交通,亦即是“有线电动客车”。无轨电车的车身属于客车,只不过以电力推动,而使用的电力是通过架空电缆,经车顶上的集电杆取得。无轨电车因为使用的橡胶轮胎是绝缘体,不像有轨电车可使用路轨完成电路;故此需要使用一对架空电缆及集电杆。无轨电车是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的一种。在有些地方属于普通公共交通范畴,而有些地方则属于轨道交通的范畴。 历史无轨电车最初在十九世纪初出现,作为用电但需要轨道的有轨电车,以及用汽油但无需轨道的公共汽车之间的一种产品。跟有轨电车相比,无轨电车因为可以绕过道路上的障碍物而弹性较高,而且它只需电线,而无需投资铺设轨道。故此在二次大战以前曾一度遍布欧美等各国的大城市。 1901年德国的无轨电车二次大战之后,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公共汽车进入竞争,无轨电车跟有轨电车一起在西欧及北美洲逐渐消失。现在无轨电车只在东欧、中国及朝鲜较为常见。美洲只剩下几个城市仍然有无轨电车,西欧则以瑞士拥有无轨电车的城市最多。现在,无轨电车因其环境优势,正在逐渐受到重视,使用的地区不断增多。 中国在二十世纪初引入无轨电车,1914年上海的英商最先在租界内营运。1950年代之后,不少中国的城市都有建造无轨电车系统。1951年天津开始生产无轨电车。 无轨电车优点和缺点优点无轨电车有绿色公交之称,最大的优点是环保。跟普通的公共汽车相比,无轨电车本身不会排放废气。无轨电车使用的电能来自发电厂,而发电厂可使用水力、核能、煤炭等不同种类的能源,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就算同样地使用石油能源,发电厂无论在效率、废气控制等方面都远胜汽车的内燃机,总合起来,无轨电车对环境的影响比公共汽车较少。 噪音较小亦是使用电动机及轮胎的无轨电车的优点之一。 实际使用上,以电动机推动的无轨电车拥有比柴油发动机推动的公共汽车更高的攀斜能力。在多山的城市,无轨电车经常用作行走陡峭的道路。美国西雅图及旧金山即为例子。而且无轨电车可以使用再生制动,刹车时把动能转化为电能,供其它电车使用,进一步节省能源。在水力发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因为电价较便宜,使用无轨电车的成本更低。 跟有轨电车或轻便铁路相比,无轨电车的另一优点是投资较少,而且无需对道路进行大量改造。 缺点旧金山无轨电车只能跟随着预定的路线行驶。有些地方的无轨电车需要同时带有内燃发动机或蓄电池,使它们能可以在部分没有电线的街道上行走。 此外,亦有人认为无轨电车的架空电缆有碍观瞻。倘若电线故障,亦会造成电车全线停驶。 规划层面看无轨电车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它属于一种”非驴非马”的公共交通。跟公共汽车相比,它的弹性较差,而且需要铺设电线,起初投资较多。跟轻便铁路相比,它的效率及载客量又远远不及。 近年发展相比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在北美及欧洲近年有部分发展。在中国,1980年代之后有部分城市开始逐渐以柴油为燃料的公共汽车取代无轨电车,而且近年因无轨电车的低灵活性而被某些城市舍弃(例如兰州),不过同时亦有不少地方政府基于环保等理由提出保留或更新发展现有的无轨电车系统。 重庆自从1956年第一条无轨电车-1路电车(现401路)开通后,分别在1958年开通了3路电车(现403路)、1962年开通了2路电车(现402路)、1964年开通了4路电车(现404路)、1975年开通了重庆市最后一条无轨电车线路5路电车(现405路) 之后重庆电车 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1994年重庆电车公司成功研制了电车双源系统和自动升降功能等6项无轨电车辅助功能并取得了国家专利,之后重庆的所有无轨电车都安装上了自动升降系统,有10辆电车还加上了辅源,北京电车也采用了重庆的电车双源系统和自动升降功能,能在王府井大街上脱辫行驶,之后推广全国。1998年重庆自行研制出了第一辆空调无轨电车。2002年重庆市长江一路道路改造,由于改造后的长江一路不能架空线导致402、403两条线路的无轨电车无法通行所以2003年8月10日402,403路全线“电改气”,402,403路无轨电车的取消 导致401、405路无轨电车无法自行回厂保养与404路无轨电车也不能连接,剩余的404路无轨电车 由于只有1条无轨电车线路运行成本太高,所以2004年2月404路全线“电改气”,2004年5月22日401路全线“电改气”,23日405路全线“电改气”,但是由于404路普通无轨电车比较新所以卖给太原继续发挥余热,重庆空调电车其实也很新,但是却全部报废。从此重庆结束了在重庆运行了48年的无轨电车。 沈阳在20世纪曾拥有过17条电车线路,即环路、2环路、3路、5-16路、18路、19路(17路开设伊始就是电车公司的汽车线路,早年1路、4路合并为环路)。在1999年以前,5路、9路、13路先后停运,8路、11路、14路改成了汽车线路。1999年的“电改汽”工程,将最后的11条电车线路环路、2环路、3路、6路、7路、10路、12路、15路、16路、18路、19路改造成了汽车线路。至此曾经遍布沈阳市中心城区及部分近郊区的无轨电车告别了历史舞台。 上海于2004年起试验一种电容蓄能式的无线无轨电车。电车在车站间行驶时使用储存于电容内的电力,无需连接到架空电缆。到了车站后,电车利用乘客上下车的时间接上电源,快速充电。现11路全部使用这种电容电车。 香港一直没有无轨电车,但在2000年左右,营运公共汽车的城巴曾进行厂内无轨电车试验,透过改装一辆柴油双层巴士(车型为丹尼士巨龙型10.3米,车队编号701),成功研制全球首辆双层空调无轨电车。但经过研究后,政府认为无轨电车存在复杂的技术及运作问题,投资成本高,因而排除了使用无轨电车的可行性。 国内拥有无轨电车的城市北京15条(101—109,111,112,114,115,118,124) ,410(玉泉营—黄村火车站)曾经是电车线路,也是北京历史上唯一一条郊区无轨电车线路。后因京开高速施工改用汽车。 上海12条(6,8,14,15,19,20,22,23,24,25,28)(进入21世纪,上海无轨电车日渐衰落,2003年6月14日,18路为配合人民广场架空线入地工程改汽;2005年1月29日,配合四川北路景观道路改造,21路改汽;17路被运营企业于2007年2月10日强制改汽;13路因线路上5辆电车报废,1辆电车调至23路运营,于2011年7月初改为全线汽车运营。目前,正在运营的15路和24路电车线路分别只有4辆电车和3辆电车作为加车行驶,电车班次极少。11路与26路为超级电容车示范线路。) 广州14条 (101—114) 武汉7条电1—电5,电7,电8)(电6由于道路拥堵于2009年12月20日停运) 太原5条(101—105) 济南4条(101—104)(其中101使用双电源电车) 洛阳3条(101—103)(即将开通104-106三条线路) 青岛3条(2,5,30)(2路电车路线为火车站至镇江路,汽车路线为西镇至金坛路) 杭州1条(K151)(159路一直没有恢复,290于2008年9月22日改为柴电,188路区间的电车停运,K95路将运行3辆电电混合动力车目前还在调试中) 广州14条广州无轨电车 (市内居民多称「电车」),由广州市电车公司(2007年10月12日归并至广州市第一巴士公司名下)负责运营。(广州曾于民国时期计划兴建有轨电车,但因多种原因中途夭折,详情请见广州有轨电车)首条线路于1960年通车,路线为越秀公园至中山三路大东门,不久延长至农林下路,即现时的东山电车总站。广州无轨电车发展至今,仍为广东省内唯一一座有无轨电车系统的城市。 目前现存线路共14条,分别如下: 101:机场路-海印桥 102:文化公园-东山 103:文化公园-机场路 104:中山八路-海印桥 105:文化公园-棠安路(新市花园) 106:文化公园-锦城花园(东风东) 107:中山八路-东山 108:黄石路-东山 109:中山八路-天平架 110:文化公园-天平架 111:黄石路-天平架 112:南田路-天平架 113:南田路-棠安路(新市花园) 114:南田路-罗冲围 粗字代表该线路全部使用空调车 广其中112、113、114为首批过珠江的路线,112路行经江湾大桥,113路行经解放大桥,114路行经人民桥,另外108则为全广州最长之电车线路,全程最快也需要一小时半。 现时广州无轨电车线路票价于市内大部分公交线路一致,即非空调车1元,空调车2元,不设分段收费。 其它大连1条 (101) (其中201,202路为有轨电车线路) 另外,中国部分煤矿矿区,也采用了无轨电车作为通勤交通工具。 山西太原(杜儿坪煤矿1条、官地煤矿1条) 山西长治襄垣(五阳煤矿1条) 山东泰安肥城(杨庄煤矿1条) 河南郑州新密(超化煤矿1条) 黑龙江鸡西(小恒山煤矿1条) 郑州由于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影响,先后于2009年9月23日和2010年1月1日将市内运行的101、102、104三条无轨电车线路改为由空调公交车代替运行,恢复时间待定 西安在2009年初因地铁施工取消的所有电车线路,恢复时间待定 南昌由于修路2路内环电车已停运 哈尔滨在2008年取消了最后的电车线路 兰州在2008年5月,取消了所有电车,不得不说电车为兰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另外,以前武汉钢铁集团也有两条电车线路,但因后期维护运行成本过高于2005年改汽(目前还残留有部分线网)。 河北邯郸峰峰区也有一条煤矿通勤电车线路,已于2010年3月左右停运 河北邢台煤矿也有一条煤矿通勤电车线路,但因规划已于2012年1月停运 重庆于2003年取消运行近50年的无轨电车(401路-405路)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