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爱尔兰路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 爱尔兰路 英文名: Irish Route 导演: 肯·罗奇 主演: Stephen Lord John Bishop 纳瓦·尼姆利 电影公司: Babilla Ciné 发行时间: 2010年5月20日 片长: 109分钟 地区: 法国 语言: 英语 颜色: 彩色 剧情简介伊拉克战争催生了许多私人保安公司,退伍军人弗兰克在好友费格斯的邀请下前往巴格达,做起了私人保安这个高薪却又高危险的职业。在这座充斥着暴力、恐惧与贪婪野心的城市,他们俩同时爱上了一个女人。然而厄运却比爱情更快降临,弗兰克在连接巴格达机场与绿区的“爱尔兰路”上惨遭杀害,费格斯在悲痛和自责之余,相信好友的死因并不是像官方解释的那般,他决定亲自调查,找出真相…… 影片故事发生在伊拉克,讲述的是两个私人保安承包商(弗兰克和弗格斯)在充斥着暴力和贪婪的巴格达生存。不幸的是,弗兰克在连接巴格达机场和“绿区”间(注:伊拉克战争后,美英等国家在巴格达建立的一个“安全区”)一条名为“Route Irish”的路上被杀,悲伤的弗格斯为了找到真凶,亲自调查朋友的死因…… 赴伊拉克担任保全的法兰基与佛格斯两人友谊深厚。但法兰基在路上遭叛军枪击,佛格斯为好友之死悲伤万分,他与法兰基女友在人生低点相濡以沫,两人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1976年8月,利物浦。5岁的Fergus在上学的第一天认识了Frankie。他们之后形影不离。少年时代,他们一起跷课去Mersey河的渡轮上喝苹果酒,梦想着周游世界。但Fergus没想到他的梦想因为他加入英国特种精英部队(SAS)而得以实现。 在2004年9月辞职之后,Fergus说服了Frankie(他之前当过伞兵)在巴格达组建了安保小组,月薪是1万英镑,而且不用缴税。由于在战争中私有化日益加剧,他们决定干最后一票。他们一起将在一个暴力、恐怖和贪婪统治的城市堵上自己的性命。这个城市涌入了亿万美元。2007年9月,Frankie在世界上最危险的路"Route Irish"上身亡。被悲伤笼罩的Fergus于是回到了利物浦。他拒绝官方的Frankie死因解释,自己着手进行关于好友死亡的调查。只有Frankie的伴侣Rachel了解他有多痛苦和多拼命地寻找线索。当Fergus试着揭开Frankie在"Route Irish"上死亡的真相时,他和Rachel渐渐走到一起。随着越来越接近真相,Fergus努力重新找回自己,并重新获得在20年之前,在Mersey河上,和Frankie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影片花絮英国导演肯·罗奇在第63届戛纳电影节开幕的前一刻送来了《爱尔兰路》,在为闹“片荒”的戛纳将竞赛片扩容到19部之余,也让自己的入围主竞赛单元次数达到了9次之多,除了在2006年凭借《风吹稻浪》拿下金棕榈大奖外,肯罗奇在其职业生涯中还在此地收获了10个大大小小的奖项,包括两个评委会奖(《石雨》和《致命档案》),以及2004年颁发的、表彰他所有电影成就的评委会纪念奖。 肯·罗奇在《爱尔兰路》中继续邀来一帮幕后老搭档合作,包括制片人丽贝卡·奥布瑞恩、御用编剧保罗·拉弗蒂,他还找来了《朗读者》的摄影师克里斯·门格斯,二者上次的合作要追溯到1981年的《注视与微笑》。影片也是继去年在《寻找埃里克》中首尝喜剧路线后,肯·罗奇又一次回归到擅长的政治题材上来。被称为“社会观察家”的罗奇,对政治事件的观察向来敏感而尖锐,他的上部获奖电影《风吹稻浪》就曾因描写英国军队对待爱尔兰共和军的残暴行为,在英国本土遭遇争议。《爱尔兰路》是他第一次涉足伊拉克战争题材,他并没有直接将矛头指向驻伊军队、战后政府等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话题,而选取了两个前往伊拉克做私人保安的前军人做切入点,避免做华而不实的讨论,更直接地展现战后伊拉克的真实生活。 战后的巴格达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为了保护行政机构、外国使领馆等的安全,美军在位于巴格达底格里斯河西岸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实施重点保护,形成所谓的“绿区”。可尽管“绿区”防备森严,但2004年以来,针对绿区的袭击事件仍不断发生,而连接巴格达机场和“绿区”的爱尔兰路,则被称为巴格达最危险的路——影片的片名也因此而来。片中弗兰克在爱尔兰路上遇害后,费格斯在悲痛和自责之余,发誓要找出真相,但是他要找回的不仅仅只真相那么简单,他更需要找回从前的自己,那个经历战争之前的自己,以及20年前与弗兰克在默西塞河畔度过的快乐时光。雇佣合同可以撤销,但人如何才能摆脱战争的噩梦? 幕后制作【创作谈】 肯·罗奇解释影片的由来: 我一直想拍摄一部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影片。问题是该怎么办,因为这是在伊拉克人民身上犯下的恐怖罪行。影片的挑战是找到一条揭露那边所发生的一切的线索。因为到了今天光是义愤填膺是不够的。不幸的是,一部影片不能代替一场政治运动,在伊拉克改变什么。 保罗·拉弗蒂(编剧)关于在伊拉克冲突中的雇佣军: 我为了这部影片和一些在伊拉克作战的雇佣军讨论过。我意识到他们把自己看作是这场战争的分包商,以这个名义,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就不能被追究了。那些人为自己哀悼。今时今日,他们努力想搞清楚自己一直是什么身份。 肯·罗奇谈关于坐水凳(waterboarding,一种将受害者的头浸在水中以获取供词的酷刑。英军和美军在伊拉克使用过) 坐水凳简单的说就是一场刽子手和受害者的战争。把这种刑罚推广的是那些今天“大声疾呼”尊重人权宣言的人,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以我们的名义。为了拍这一幕,我们真的让主演遭受了酷刑,因为我们为他准备的呼吸管失灵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