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骨藤 |
释义 | 乌骨藤,中药名。为番荔枝科攀援灌木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入药。出自《贵州民间药物》,具有祛风湿、通经活血、止血之功效。现代研究,乌骨藤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肿瘤作用。乌骨藤毒副反应很小。此外,有萝藦科同名药物,亦具有抗癌等功效。 基本信息中药名 乌骨藤 别名 确络风、牛耳风、火索藤、大叶酒饼藤。 英文名 Root of Glaucescent Fissistigma 拉丁药名 Radix Fissistigmae Glaucescentis 原植物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 Merr. 药用部位 以植物的根入药。 功效分类 温经药;通络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白叶瓜馥木 中药药性性味归经味微辛、涩,性温。归肝经。 功效主治祛风湿;通经活血;止血。用于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各家论述⑴《贵州民间药物》:“治痨伤,除风湿。” ⑵《全国中草药汇编》:“通经活血,止血。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亦可酒泡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方选录治痨伤,风湿:乌骨藤21g,见血飞、铁筷子、五香血藤各15g。泡酒500g,日服三次,每次15g。(贵州明间药物》) 化学成分根皮含白叶瓜馥木碱(fissicesine),白叶瓜馥木碱N-氧化物(fissicesine N-oxide),鹅掌楸碱(liriodenine),芒籽宁(atherosperminine),芒籽宁N-氧化物(atherosperminine N-oxide),氧代克列班宁(oxocrebanine),库夫明(kuafumine)。茎皮含离生木瓣树胺(discretamine),巴婆碱(asimilobine),克列班宁(crebanine),N-甲基芒籽宁阳离子(N-methyl atherosperminium),羟基木番荔枝碱(norannuradhapurine)。茎木含离生木瓣树胺,克列班宁,氧代克列班宁,鹅掌楸碱,芒籽宁,N-去甲基芒籽宁(N-noratherosperminine),N-甲基芒籽宁阳离子,羟基木番荔枝碱。 药理作用乌骨藤对大鼠和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乌骨藤注射液20g(生药)/kg静脉注射对大鼠瓦克肉瘤(W256)抑制率为61.6%;对小鼠肉瘤(S180)、子宫颈癌(U14)、肝癌(HSC)及艾氏腹水癌(EAC)的抑制率分别为59.74%,65.98%,43.6%,56.67%。肌内注射对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S180 53.45%,HSC34%,EAC70.8%。连续皮下注射10d,对腹水癌的抑制率分别为EAC45.45%,网状细胞肉瘤腹水型(RAS)56.06%,淋巴瘤1号(L1)52.1%,肝癌腹水型54.55%,S18048.89%。 乌骨藤抗肿瘤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实验研究表明其纯生物碱抗肿瘤的细胞毒作用并不明显,可能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肿瘤作用。乌骨藤毒副反应很小。 药材来源品种考证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 Merr.的根。 产地溯源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和台湾等地。 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根圆柱形,略弯曲,直径0.5-1.5cm。表面棕黑色,具浅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质硬,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灰黄色,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和小孔。气微香,味微苦、辣。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黄棕色木栓细胞。韧皮部宽厚;韧皮纤维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韧皮射线呈喇叭状,外侧有石细胞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径向相连。该品溥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 化学鉴定(1)取该品粗粉5g,加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h,滤过。滤液浓缩至浸膏状,加少量2%盐酸捏溶,滤过。滤液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上述酸不溶部分用少量乙醇溶解,加少量镁粉及浓盐酸,溶液显鲜红色。(检查黄酮类) 其它相关中药名:通光散 别名:乌骨藤、奶浆藤、通关散等。 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rn.的藤、根或叶。 性味功效: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利湿通乳;抗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