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卧牛城 |
释义 | 一个城市,除其正式的称谓之外,往往还有一个别名,如济南称泉城;广州称穗城和五羊城等等。邢台市也有一个别名,叫做卧牛城。古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相传洪水逼近邢台城,有神牛卧城头,水涨城高百姓得免遭灾难,因此邢台别名为卧牛城 中文名称:卧牛城 别名:为邢台市的别名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 下辖地区:辖邢台、巨鹿、清河等17县 政府驻地:桥东区 电话区号:0319 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人口:670万 著名景点:邢台峡谷群、天河山等 机场:邢台机场 市花:月季 卧牛城简介邢台,简称为“邢”,雅号“卧牛城”、“牛城”,别号“龙岗”、“鸳水”,别称“邢襄”。有三千五百年的建城史,是河北省建城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先后做过商朝、邢国、赵国、常山国、后赵五个朝代的国都。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曾有如下名称:井方、邢国、巨鹿郡、襄国郡、邢州和顺德府、邢台市。邢台还有“鸳水龙岗,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地”的美称。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位于北纬36°50′~37°47′,东经113°52′~115°49′之间,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与山 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辖区东西最长处约185 公里,南北最宽处约80公里,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地北距省会石家庄市106公里, 距首都北京396公里。 卧牛城遗迹优美的传说源远流长,直到今天,邢台市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遗迹。市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大概还记得,今天邢台影院和市新华印刷厂一带,从前叫作“拴牛橛”。另外,市内还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不过现在人们往往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 相传在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一头神牛席地而卧,护佑着大地和生灵。人们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城镇。这座城镇便被人们称作“卧牛城”。 邢台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她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古城俗称卧牛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那是家喻户晓,远近闻名。后来经过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以及近期的新文化冲击,现在了解卧牛城的人已很少了。我说卧牛城的目的是想 给对邢台卧牛城不了解的朋友,但对通古晓今的老邢台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外地有许多用动物冠名的城市,并伴有美丽动人的传说。卧牛城不但有美丽的传说,她还具备了牛的生理部位,把它拼装起来,就在我们面前侧身卧着一头活生生的 牛。因是卧牛它的部位就很不规则地分布在邢古城内外。解放后由于城市改造变化,有些遗迹已荡然无存,有的仍保留至今。具体名称及位置是: 左牛角:俗说东牛角。位于现在桥东区东牛角社区。邢州南路东牛角加油站附近原来有座庙,叫东牛角庙,附近村庄冠名东牛角庙村。解放后庙被拆除了,村庄去掉“庙”字,保留至今。 右牛角:俗说西牛角。位于现在桥东区西牛角社区。南羊市道桥南原来有座庙,叫西牛角庙,附近村庄冠名西牛角庙村。解放后庙被拆除了村庄去掉“庙”字保留至今。 牛头桥:位于现在邢台影院附近。解放后城市改造,已拆除。 栓牛橛:位于现在邢台影院附近。据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栓牛石出地三尺,前任郡守派人 挖丈余不见根。因城市改造现已不存。 饮牛井:位于现在邢台影院东南角。现已不存。 牛耳石:位于现在第十五中学已东,原东狱庙后。 牛左前蹄:位于牛市街与东大街之间。旧名牛市水坑。现名牛市水台,现在已缩小仍存在。 牛右前蹄:位于现在羊市街东头路北。旧名羊市水坑。现叫羊市水台。大坑早已改成居民区。 牛左后蹄:位于东大街与靛市街之间。旧名靛市水坑,现叫靛市水台,虽已缩小,但仍存在。 牛右后蹄:霍家水坑。由于城市改造,早已灭失。 牛肚子:位于现在顺德路与红星西街叉口西南,该处是中间宽、两头窄,不规则,遂称肚子巷。 牛肠子:就是现在的南长街和北长街。近年修的红星东街已将牛肠子拦腰斩成两截。 阴门洞:它是牛字牛城唯一的性别特征。在原北门东侧的城墙下部,位于现在北长街北口路东。 牛尾河:位于现在小黄河顺德路以东的下游。原在北关东南有条支流与北边的沙底河交汇,流经高庄桥、先于桥、与其他支流汇合,牛尾巴一直甩到任县境内。 邢台市区里有一头卧牛,所以它又名“卧牛城”。这头卧牛是纯铜所制,个头要比真正的成牛还要显的威武一些。 相传,很久之前,邢台曾发过一次大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市区。人们四处的奔跑,可就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躲藏的地方。洪水一直在后面紧逼着,气势不减。无数的人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着,渐渐的被赶向一个小高地。可水势依然不减,而通向高地的只有一个不宽敞的胡同。有很多人没能及时的通过,眼看洪水就要将人群吞没。这里突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头很健壮的大公牛,就在洪水即将涌入胡同之际,横卧在了胡同的入口,神一般的将滔滔的洪水挡在外面,为逃亡的人们争取了时间。 就这样,许许多多的生命被保活了下来,而那头牛却永远的卧在了那里,它依然是那么的威武。人们为了纪念这只神牛,就依照它当时的神色,为它铸了铜像,永远留在“卧牛城”中。 在邢台市街头看到,这里的许多地名都与牛有关系。市内四大水坑被称为牛蹄坑,市内的大街被称为南、北长(肠)街,郊区两个村庄被称为东、西牛角,还有肚巷、牛尾河、拴牛橛、牛眼井等等,就连邢台市《牛城晚报》的刊头都透出一股“牛气”。牛城晚报社的一名记者告诉我们:“邢台除了有正式称谓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俗称叫‘卧牛城’,凡是地地道道的邢台人都会自豪地称自己是‘牛城人’。 史载:邢台为周朝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建,后又进行多次重建。邢台城墙周九里余,阔二丈,上可卧牛,因此邢台被当地人俗称为卧牛城。另外,关于“卧牛城”的来历记者还听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邢台山清水秀、水草丰美,沃野丰饶而无人居住。一对年轻夫妇流落至此定居下来,他们辛勤劳作而苦于没有耕畜,后来感动天帝降黄牛来帮助他们耕种。从此生产日盛,人丁繁衍,逐渐形成城镇。此后,山洪暴发,洪水多次逼城,黄牛便卧在城头,水涨城高,于是百姓得以免遭水灾而安居乐业,为了纪念黄牛的功绩,遂以卧牛命名其城。 牛城 邢台的别称。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上帝为一对终日辛劳的青年夫妇降下一头神牛。在一次洪水泛滥中,神牛跃上城头,镇住了洪水,使众百姓免遭灾难。为了纪念这头神牛,人们称邢台为“卧牛城”、“牛城”。 卧牛城传说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河北邢台市,也叫卧牛城.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候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建,北宋时又进行了重修.城墙周长九里十三步,阔六步.故俗称卧牛城. 而民间传说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常年在太行山上打猎的姬运,姬生兄弟俩,一天下山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在这里.那是,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于是,他俩就带领一班人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兴风作浪的”黑龙”,然后大家就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城镇.人们亲昵的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至今,邢台市还有很多关于牛的掌故.市南面有东牛角村,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穿东西,市内有牛市街,拴牛撅,牛心坑,牛蹄坑等.另外还有一些变化的地名,如南长街,北长街,传说为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原先写的是南”肠”街,北”肠”街.市郊的叔伯营村,则是当年姬运,姬生兄弟俩居住的地方.象征”卧牛城”的雕塑,曾经横卧在市中心,如今迁居到我市的达活泉公园.它象征着邢台人民善良,纯朴的愿望.也为邢台这座名城增添了新姿! 卧牛城碑记雕像并刻碑记其事 意在以黄牛精神自励致力振 国中兴之际 必将更加奋蹄献力矣我市人民为之 呼卧牛卧牛 阅历千秋 今逢盛世 壮志当酬值此祖 卧者 或亦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之意 先以牛名城盖亦自喻以示勤劳利世之抱耳 言其 诸贤深爱牛之利人而不自私 因以自喻也 邢人祖 鲁迅之诗文多处于牛之可贵皆备极称赞盖古今 征也唐柳宗元之牛赋宋李纲之咏牛诗现代文豪 牛之本色朴实勤奋利民克已 实劳动者品格之象 者劳动人民征服自然之理想与力量之化身也而 以城牛名城此说虽属神话然颇具深意所谓天帝 洪水逼城牛卧城头 水涨城高百姓得免遭灾难 遂 以助其耕 自是生产日殖人口是繁 遂建城郭又传 烟遂定居 日夜辛劳而苦无耕畜 诚感天地降黄牛 其略云古时某夫妇流落此间 见沃野百里而无人 得斯名 考之民间传说卧牛城命名由来别有所本 足信城之阔足以卧牛者遍于天下而此城何以独 为名何哉 县志云 城阔二丈上可卧牛故名 其说不 豫让桥八角鸳水井等分布其间或问曰 城以卧牛 址而名胜古迹如百泉孔桥开元寺清风楼达活泉 角长街肝巷牛尾河诸地名及拴牛橛牛眼井等遗 改邢台县而俗呼其城为卧牛城至今犹存东西牛 邢候国秦置信都县 楚汉时置襄国 隋改龙冈县宋 九祀圮于耿迁都于邢之说周初封周公子于邢立 邢台之为古名城也 远溯殷周竹书纪年有商祖乙。 邢台市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一日 兴中华吾人其勉之 其勉之 卧牛城来历邢台又名卧牛城 ,但身为邢台人真正知道其来历的并不多。关于这一点可以与众博友商榷。在今临西县仓上村旧临清县城的东北角,有一个神秘的地方,人们叫他“卧牛坑”。它是后赵所建之“水东”临清县的旧衙址。这里,曾衍生了很多好听的故事。 据说,老子倒骑青牛出函谷关,信牛由缰,辗转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当他走到今天的“卧牛坑”地方的时候,见这里西依大河,气脉甚好,便想往下歇歇脚。他把青牛拴在一棵古桑之上,便在一块光达达的大青石上坐下。谁知,青牛猛地不见了,青牛卧过的地方出现了一、两百亩大的一片洼地。老子知道此地乃神仙宝地,于是便留下青牛,化一阵青风而去。 说也奇怪,自打青牛卧在了这里,这里便遍地洒金泼银,处处现宝。在夜深人净的时候,人们还会看到这里金光四射,恰是一条金牛卧在这片大洼之内。于是,人们便称呼这地方为“卧牛坑”了。 也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年,一天,一个“南蛮子”路过“卧牛坑”,知道这里有宝,便想方法制服这头青牛。他东觅西寻,这一天终于在龙旺村南瓜园地里找到了一宝。他见这家菜园有一棵黄瓜种,金灿灿,半拖长短;一条黄瓜秧,绿生生,两丈有余。他找到园主,说待到百天,黄瓜种成熟以后,你把这棵黄瓜秧子卖给我,我给你一两纹银。说好便好,两人达成了协议,园主还以为这“南蛮子”是个傻子呢。谁知,待到约定时日,“南蛮子”果真来了,他付了园主一两纹银,买走了黄瓜秧子。原来,这黄瓜秧子是条“捆金绳”,“南蛮子”要用它去捆金牛了。 这一天夜里,阴云密布,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南蛮子”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地来到了“卧虎坑”。他瞅准了对方,猛一用力,抛下了“捆金绳”,只听“哞”地一声怪叫,一道金光,浑如闪电。他知道是捆住了金牛。正在他用力地往回收“绳”时,眼前却站着一位白胡子老头儿,只见这人手中拂法一甩,“捆金绳”不见了,一条青年却立在了老人面前。老人道了声谢,倒骑上牛背,扬长而去了。这位老人就是老子.摘自《清渊寻古》. 1.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北宋时又进行重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 2.民间传说: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当人们初来到这块土地上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于是人们便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 了城镇。人们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 3.民间传说:古时某年天降暴雨,农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难,有一神牛从天而降,喝退了洪水。 优美的传说 源远流长,直到今天,邢台市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遗迹。市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大概还记得,今天邢台影院和市新华印刷厂一带,从前叫作“拴牛橛”。另外,市内还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不过现在人们往往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 建置沿革??邢台历史悠久,《禹贡》记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迁都于邢,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纪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春秋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 ,辖区亦属赵,因“赵襄子食采于引,故有襄国之名”,邢称襄国始于此。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改邢为信都。? 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置信都县,辖区属巨鹿郡。秦末汉初,项羽攻占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东汉属魏郡,三国时属广平郡、巨鹿郡。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建后赵都襄国,置襄国郡,邢地属之。 永和六年三月.后赵新兴王石祗即帝位于襄国;永和七年七月,刘显在襄国称帝。隋开皇十六年废襄国郡置邢州。唐天宝元年改为巨鹿郡,至德二年复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为信德府,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主顺德府,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为顺德府,至元二年改府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清因明制。 中华民国初期废府留县,属直隶省。1914年设大名道,辖区属之。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道废,各县均直隶于省。1936年在邢设第十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七七”事变,10月15日日军侵占邢台,设冀南道,不久改顺德道。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抗日府,辖区公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并恢复河北省建制,撤销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专员公署,辖邢台、沙河、临城、内丘、威县、南宫、任县、隆尧、柏乡、宁晋等县,撤邢台市为邢台镇。1952年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53年邢镇复升格为邢台市。1958年,邢台专区撤销,宁晋、新河划入石家庄专区。其它各县并入邯郸专区。1961年邢台专区复置。1964年,临西县归属邢台专区,辖区为1市17县。1984年,邢台市升格为省辖市,辖区与邢台地区分设,1986年,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辖。1986年、1987年,南宫、沙河先后改建为县级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邢台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所属县化归邢台市管辖。至此,邢台市下辖2区、15县、2个县级市。 区域位置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化北平原西部边缘。位于北纬36. 50`~37.47`,东经113.2`~115.49`之间,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 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及东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辖区东西最长处约185 公里,南北最宽处约80公里,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北距省会石家庄市106公里, 距首都北京396公里。 地势地貌邢台市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汇处,自西而东、山地、丘陵、平原阶梯排列 ,三者比例2:1:7,以平原为主。西部的山区和山前丘陵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海拔在100~ 1000米之间,主要山峰有十字格梁、吉道山、紫金山、灵霄山、老爷山、奶奶顶、仙翁山等, 最高山峰海拔1822米。中部、东部为河北平原(华北在平原西北部)的一部分,中部以山前冲 积平原为主,东部则为子牙洒和古黄河系冲种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平原区缓岗、自然堤 、废河道随处可见、洼地较多,平乡、威县、巨鹿、广宗、临西、清河、新河、南宫东部八县 属黑龙江港流域,地势低洼平坦,有宁晋泊、大陆泽两大洼地。最低海拔仅20米。 矿产资源邢台市辖区蕴藏着黑色金属、辅助原料、煤炭、化工原料、建材原料及其他金属 原料、地下势水、矿泉水等38种矿产。其中有20种矿产经地质勘查已控明储量。 其中煤、铁、石膏、硫铁矿、鞭镁矿、蓝晶石、重晶石、石墨、瓷土矿、铜、钴、钼等的勘查程度较高,而工业用白云岩、灰岩、耐火粘土、铝土矿等矿阔的勘查程度较底。未勘查评价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有石榴子石、石英、长石、蛭石、云母、花岗岩、辉绿岩、闪长岩 、石英砂、彭润土等。 由于受在矿条件的限矿产资源在辖区内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某些矿种在局部小区集中分布。 以铁矿资源的沙河小区,区内有矿产地25处,蕴藏着全市95%以上的铁矿储量,目前浅部资源 已基本开发完,而深部资源由于受开采打件限制近期难以利用。以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主的邢中小区,位于北纬37。至37.13`左右的邢台县境内,主要矿种有兰晶石、重晶石、石膏、鞭镁 矿、白云岩及煤炭资源。其中兰晶石、重晶石、鞭镁矿、白云岩等资源储量属河北之冠。以煤 炭、建材、化工及有色金属为主的内丘、临城、隆尧小区,主要矿种有煤炭、石膏、硫铁矿、 铜、钴、镍等。是我省主要炼焦煤产地之一。特别是双碑石膏矿是河北省储量最大的石膏矿床 。 邢台市东部平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已发现矿泉水产地10处,有2处已开发利用。 河流水系邢台市河流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和黑龙港两大水系。滏阳河由南向滋流经全市, 人为滏西和黑龙港两部分,卫运河只是掠东部边境而过,没有支流汇入。 滏西区的河流有交河、北沙河、午河、氏河、李阳河、小马河、牛尾河、七里~顺水河、南澧河、沙洺河、留垒河、北澧河、滏阳河、滏阳新河等15条行洪河道。这些河道除留垒河处,均发源于西部太行山区,上游支沟源头号繁多,流域形状呈扫帚型,且多为季性河道,平时基流 很少,甚至干涸,汛期洪水暴发,河水陡涨陡落,历时很短,中下游常常漫溢决口,形成灾害 。留垒河、沙洺河、七里顺水河、牛尾河、白马河、小马河、李阳河等8条河道来水,汇集大 陆泽,于任县环水村汇入北澧、氏河、午河、北沙河、交河等流入宁晋泊,至艾辛庄汇入滏阳 新河,流入衡水市。 黑龙港区有老漳河~滏东排河、西沙河、索泸河、老沙河~清凉江共5条骨干排沥河道;较大排 水支渠有小漳河、商店渠、合义渠、卫西干渠、清西干渠、新清临渠、丰收渠、民兴渠等14条 ;一般排水支渠52条。自1966年根治海河以来,不断进行治理,其中老漳河、滏东排河、老沙 河、清凉江均按三日降雨250毫米标准进行了疏浚和扩挖,其他支流河道排沥均可达到3~5年一遇。黑龙江地区的除涝工程已初具规模,对减轻洪涝灾害起了重要作用。 卫运河上起漳卫两河汇处的徐万仓,下至四女寺枢纽,该河自临西尖冢流入市境,沿临西、 清河两县边界北去,于清河渡口驿出境,是冀鲁两省的边境河流,增内长度为58米,设计行洪 能力达4000秒/立方米,相当于原来1350秒/立方米,设计行洪能力达4000秒/立方米,相当于 原来1350秒/立方米的三倍。 土地资源农用地面积共计849044.6公顷,占全市土地部面积的68.3%。其中耕地面积为50501.48公顷,占4.1%,林地面积为125258.83公顷,占10.1%,建设用地面积共计165980.0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积的9.2%,交通用地面积27114.4公顷,占2.2%,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9918.1公顷,占1.6%。未利用地面积228412.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4% 动物资源猪,主要口种为引进优种猪的杂交后代,本地地方品种已不多见。引进的优种原种有:大约克(加系、美系、英系)、长白(美系、加系、丹系)、杜洛克(美系)、皮特兰、汉普夏(美系)、大白(法系)等。杂交品种主要有长白*本、大约克*本、长*大、大*长、皮*长*大等。杂交配套系有:冀白金、迪卡、斯格等。牧草类全市共有天然山草坡面积300万亩。其中已利用240万亩,人工种草保留面积5万亩。草的类型可分为豆科牧草和本拉牧革及其它牧草。 野生植物资源(一)豆科牧草苜蓿,本市以紫花苜蓿为主,苜蓿栽培在邢台历史悠久,它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有饲草之王之称。主要公布在巨鹿、隆尧、内丘、沙河、威县、新河等县市、新引进的品种有美国323、皇后、农保等,加拿大的阿可风金等。三叶草是近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新品种,分红、白、杂中,这三种邢台是均有种植。沙打旺,草木樨,小冠花、胡枝子(分多色和三色胡枝子),假香野豌豆等豆料牧草主要颁在沙河市、临城、内丘、邢台县等地。 (二)草本科牧草黑麦草,可分多年生和一、二年生黑麦草,种植以一、二年冬牧—70黑麦草为主,分布在南宫、宁晋、邢台到、威县等地。白羊草、黄背草、野古草、坡碱草、荩草、狗尾草等野生牧草,主要分布在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内丘等四个山区县市。 (三)其他科牧草鲁梅克斯,是从乌克兰引进的品种,聚合草(俄罗斯饲料菜 )、糖粒苋、苦荬菜、块根类的胡萝卜等,这几种在邢台市大部分县市分别有种植。 水产资源(一)水资源全市共有可养鱼水面近4。9万亩。其中水库近4。1万亩,大中型水库5座,小I、II型水库55座。坑塘面积近0.98万亩,养鱼水面7千多亩。 (二)渔业资源鱼类,大型经济鱼类品种有草鱼、鲢鱼、鳙鱼、鲂鱼、吴郭罗非鱼、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红鳟彩虹鳟、三文鱼、俄罗斯鲟、湘云鱼(湘云鲤),草胡子鲇、美国大口人鲶等。小型经济鱼类有大银鱼、池召公鱼、白条,马口鱼、泥鳅、土鲶等。 两栖动物类有:中华鳖、美国青蛙、牛蛙。 虾类有:长臂青虾、虾米、罗氏藻、沼虾等。 蟹类有:河蟹、绒毛蟹等。 旅游资源邢台西依太行,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资源68处,主要是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复合景观。以英贤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邢台市旅游业的特色。1、英贤人物。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珠算之法的创者郭伯玉,中医医圣扁鹊,黄巾起义的发动者和领导者、太平道教的创人张角,清未义和团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人赵三多,“扫清来洋”起义领袖景廷宾,南宁清风宰相范质,唐初政治家、千古一诤臣魏征,唐朝贤相宋 ,元朝建国立制的奠基人、元初名畏刘秉忠,乌头宰相魏裔介,武松,张果老和《二十四孝图》的编辑者、元代的郭守正等。2、重大历史事件及遗址。有黄巾起义,义和团运动,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沙丘平台,先商遗址,邢州瓷窑遗址,起孤庄、八路军印钞厂贵阳市址。3、文物古建成,有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塔——普肜寺,普肜塔,柏仁城遗址遗迹,黄巾军起义遗址遗迹,始建成于唐、盛于元的开元寺,扁鹊庙、张果老山、甄泽观、白雀庵、皇寺、圣水寺、普利寺塔、九龙庙沟、封峦寺、洪官营礼拜寺,清风楼,田麻痒庄园,明代县衙文宗大堂。4、重要陵墓。邢氏祖茔——邢候墓 ,梅花拳三代祖茔——平乡邹氏墓 地,唐玄宗八代宜七代宜陵墓——隆尧的唐竽陵,明“两面三刀京冢宰”吏部尚书——文宗的崔恭墓。5、民俗文化。源自张角所创太平道教的太平道乐,梅拳演谊,成语典故(“破釜成舟”源自项羽的巨鹿这战,“量才用人”系唐贤相宋 提出的用人之道,“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能开车舟、亦能覆舟”是唐初政治家魏片提出的治国之道,“代人捉刀”则由清河人崔琰替魏王曹操接待来使而来,此外还有“李绘答书斥太守”“郭巨埋儿”、“王郎赶刘秀”等),民俗(建筑、婚丧、信仰、节日等),民间社火。 以自然生态为特色的风景资源有“奇洞、险寨、森林、云海”。1、风光地貌。临城县的崆山白云洞是我国北方一处“地下岩溶博物馆”,被称为“北方奇观”,世界洞穴协会理事认为其古石笋和干谷系统属世界罕见,另有贺坪峡、九龙沟。2、以山林为主体的景观。小天池森林生态庄旅游怄既有“江南绿林碧水之秀色,又具坝上气候之凉爽”,被专家誉为“太行山中段的一颗翡翠”;前南峪农业生态观光区1994年被提名为“全球环保五百佳”,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杏峪山野旅游区为市级自然保护区,丹岩叠嶂、古林云海、翠谷险寨,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另有北武当山、小西天、白云山、张果老山、不老青山、贺坪峡、天梯山、天台山、广阳山等。3、以水为主体的景观。朱庄水库又称“映雪湖”,隆冬季节可见“鼎梅晴雪”之景,并有渐泉可防病治病;秦王湖有“三峡四沟五十景”之称。平乡、宁晋、临西的温泉、岐山湖、玉泉湖、百泉亦佳景纷呈。4、以园林为主体的景观。柏乡汉牡丹园的牡丹“株高八尺,花大如盘”,为汉代木本植物,有着悠久的历只和神秘的传说,与洛阳、荷泽牡丹相比,有“柏乡牡丹天下先”之称。大型公园有达活泉公园、人民公园、紫金公园、武松公园。 以品牌企业和特色经济现象为主的商贸旅游资源。世界最大的羊绒基地——清河县,亚洲最大的冶金机柑轧辊生产企业——邢机公司,华北最大的板材工业区——邢台县,综合评价全国500家最优企业之一——邢台矿业集团,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河北晶牛集团。全国三大方便面基地之一——华龙方便面集团,另有颇具规模的汽摩配件基地、再生硬质合金基地、自行车零配件基地、轴承基地、药用枣仁基地、再生玻璃基地等。 商品资源邢台市还有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工艺品类有铁花、草编、邢编、邢洲白瓷、黑陶、彩陶、古陶、根雕、盆景、木鱼石、生物艺术品、挂毯、手工艺布鞋、刺绣、剪纸等;纪念品有邢台风景扑克、郭守敬仪器模型等;书籍间像制品有太平道乐磁带、太极拳VCD、黄巾军与张角的传说、义和团传说、水浒故事、赵氏孤儿、光武帝的传说等;土特产有威县三白瓜、沙河马场梨、隆尧泽畔藕和大葱、邢枣仁、巨鹿枸杞和金银花、邢台板栗、宁晋雪花梨和鸭梨、临西酱菜、平乡黄芽白等;名吃有威县“牛舌头”(吊炉火烧)、广宗“猴爬杆”(薄饼)、南宫董菜、清河菜豆腐、宁晋驴肉糕、临城酥鱼、邢台黑家水饺等。 卧牛城——临汾卧牛城的历史临汾,古称平阳,系唐尧古都,历史名城,俗称“卧牛城”。毛泽东主席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提到过它;中国人民解放军“临汾旅”也因攻克“卧牛城”解放临汾而闻名天下。 临汾,古称平阳,系唐尧古都,历史名城,俗称“卧牛城”。毛泽东主席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提到过它;中国人民解放军“临汾旅”也因攻克“卧牛城”解放临汾而闻名天下。 “卧牛城”人们也习惯地称做平阳城。不过,最早的平阳城,是在汾河以西,因地居平水之阳而得名,即现在的尧都区金殿一带。今临汾城,是由北魏所筑的白马城扩建而成。为何叫做白马城?根据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是因为“魏刑白马而筑之”。原来鲜卑族有“遇重大事情要杀白马歃(sha)血盟誓”的习俗。白马城是以军事城堡的面目出现的,它建在汾河东岸二级阶地前沿,西、北两面高出汾河河床二三十米,站在白马城头,望着脚下的汾河和对岸远处的吕梁山,居高临下的感觉很强。 到了唐贞观二十三年八月初一(公元649年9月12日)晋州(今山西临汾)一带发生了一次7.5级的强烈地震,余震持续两年多,平阳古城毁于一旦,晋州和临汾县治从平阳古城迁回白马城。从此以后,白马城或为晋州,或为平阳郡,或为平阳府,一直到今天的临汾市,白马城的名子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金殿镇一带的平阳古城也从此废弃,成为历史。 临汾城年代久远,历经建新修旧,不断扩充,成为我国历史名城。据康熙四十七年篡修的《平阳府志》和其他史料记载: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因城旧重筑。景泰初年(公元1450年),再行修葺。其城周长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砖;池深二丈五尺。城四边各建一门,东门叫武定门,西门叫和义门,南门叫明德门,北门叫镇朔门。城门外各建月城,俗称瓮城。城门之上和城的四个角各建有木结构城楼和角楼。另建敌台八座,窝铺九十七座。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又增筑东关城,呈半圆形,周长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高两丈五,城上宽九尺。上设敌台八座,城开正门、小门共七座,但还是土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又重修,并增高三丈二尺,上宽一丈八尺,外包以砖,正门、小门、楼台皆增高广,新添角楼四座,敌台增至十七座。门七,东曰“望晓”,西曰“望射”,南曰“望薰”,北曰“望关”,东南角门二,东北角门一。此时,临汾城内城加外城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后经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临汾大地震和自然损坏,多次修复,但基本格局未变。从以上看来,临汾城从位置选择、结构造型到城墙建筑,都别具特色。 卧牛城的由来被传为陶唐故都、伊祁旧里的临汾,素来有卧牛城之称。1977年10月,有人在城墙东北角取土时,挖出一个石匣,匣中有一尊铁卧牛,并有明朱洪武年间的碑记一块。铁牛重 124斤,底座重33斤半。这大概就是临汾被称为卧牛城的见证。临汾城池始建于西晋,距今约1600多年。铁卧牛是什么时候埋入城墙之中,无从考证。出土碑记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样,修整城墙时,就从城东北角挖出过此铁牛;另谓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怀玉刻记,记载梁晋交兵时,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过此物,当时“以为祥”,便原封不动地将铁牛埋在原处。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后,当时亦认为是“退灭寇兵之祥”,便择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则是铁牛第三次出土。现在这尊铁卧牛已在临汾市尧庙展出。 临汾城为何又叫卧牛城呢?众口纷纭。一说它东踞虎山,西盘姑射,汾流一线,绵亘南北,形如卧牛,故名“卧牛城”;一说古时临汾城里卧着一头金牛,时常晚上出来,给穷苦农民耕地,便把临汾城叫成了“卧牛城”;还有一说民谣唱道:“棒子须,西葫芦,卧牛城下卧牛出。”就是说因临汾城墙内埋有卧牛而得名。 说也应验,1977年10月,临汾地区糖业烟酒公司职工郭德金建房时,确实在东北角城墙上挖出了一个铁牛。证实了《临汾县志》中“临汾城墙雉堞内则土壅卧牛”的记载。这尊铁牛呈卧状,高脊梁,卷尾,腹部有铸接缝。通过测定,卧牛是生铁(实心)所铸,系唐代铁器,身长43厘米,角高30厘米,座长44厘米,宽31厘米。现在临汾大钟楼展示着其复制品。 铁牛出土的同时,还出土有随铁牛埋在地下的石碑。碑文大意是说,平阳是河东大郡,为了加强战备,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指挥使胡公(即胡渊),发了一万多兵卒来增宽加固临汾的城墙,在东北角城墙上挖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石函。里面有个高一尺多的铁牛,函盖下面,还有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九月晋州刺氏徐怀玉刻记的碑文,内容大意是:梁晋打仗,敌人退出,在修城的过程中,挖出一个石函和铁牛。当时,以为是吉祥之兆,仍然把铁牛放在石函里,埋在原来的地方。 说到这里,还需要再具体的交代一下。那是唐朝灭亡,五代开始的第二年,梁晋交兵,刚上任的后梁晋州刺史徐怀玉严阵以待。晋军多次攻城未克。退走之后,徐怀玉组织守军赶修被毁的城墙,在城墙的东北角,挖开城基,赫然发现土中埋着一尊铁铸卧牛,众人啧啧称奇,纷纷议论说:“这是一件吉祥之物,可以保佑晋州城坚不可摧,千万不可乱扔,不然就要大祸临头。”徐怀玉赶紧命人刻石,记录发现铁牛的经过:“开平二年九月一日,番贼六万余人入界,至五日齐到城下。战后诸军兴工修城,二十八日于城墙东北隅发现铁牛一尊,铁身铁座,时以为祥,因置石函贮之,瘗于故处。”然后将铁牛装入一个石函,把原地略作清理,刻石平放于地,石函放在其上,最后填土,夯筑城墙。不过数日,晋州城坚固如初。后来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平阳卫指挥使胡渊率兵卒修筑临汾城,在清理东北角旧城基础时,隐隐约约见一东西埋于土中,挖开一看,是一石函,。大家惊骇异常,赶忙打开,但见内伏一尊铁牛,“高可尺余,长广相称”。石函之下,有一石碑,为梁开平二年九月晋州刺史徐怀玉所题。这就是公元908年徐怀玉首次发现铁牛后,重埋旧处所刻之石,在相隔465年后重新出土。胡渊弄清铁牛及石碑的来历,视为神物,便命手下将校择吉日举行隆重仪式,再挖深穴,恭恭精敬地将石函及徐怀玉所刻之碑埋入原处。并命平阳卫管军正千户张桂撰文刻碑,记述此事的前因后果,将碑也埋于此处。铁牛自唐代后期埋入城墙以来,历经梁开平二年、明洪武六年和1977年三次出土,显然解开了“棒子须,西葫芦,卧牛城下卧牛出”之谜。“棒子须”指的是徐怀玉,“西葫芦”自然指的是胡渊了,“卧牛城下卧牛出”,就是指的他们掩埋铁牛的事实。并且也说明铁牛的铸造年代,距今至少在1300年以上。如今,铁牛亦成为临汾城建设史上的一大佳话,成了临汾城千年沧桑的历史见证。 临汾城墙上为何要埋铁牛呢?说来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古时汾河里出现了一个水怪,每到半夜子时,便探头出来喷出一股污浊水气和黑雾,罩满天空,遮住星斗月亮,然后爬到岸上,绕着城墙来回转动,寻觅人畜。所到之处,树木摧折,沟豁皆平,庄稼都被糟蹋得七零八落,那时,人们晚上都不敢出来,一到黄昏,家家户户都关锁门户,致使城里城外被搅得鸡犬不宁。官府见此,派谴缉捕吏带官兵出城捕怪,却无济于事。无奈,只得四处张榜,广招勇士,悬赏捉怪。 城内有一位为人仗义,见多识广的张别古,他与性情耿直,颇有胆略的儿子张豪,见府衙官榜后,二人趁深夜窥探,确认是一只甲鱼怪作祟,张别古听老人说过,水怪最怕见到耕牛和听耕牛吼叫,于是,父子二人如此这般地商量了一番,便揭榜进衙。知府大喜,连忙升堂,根据张氏父子二人预定的计划,立即派出人役,帮助他们设陷阱,备白灰,堆柴火,选犍牛。当半夜水怪出来时,隐藏在一旁的那头犍牛,忽然瞪圆眼睛,“哞”地叫了起来,这一叫引得其它牛也都“哞哞”的叫个不停。水怪听见牛吼,恐惧的扭头就走。众人役出来拦截,把白灰向水怪撒去,棍棒齐下,而水怪凭着厚实的鳞甲,却丝毫无伤,反而喷出一股浊水和黑雾,使人们难以接近。只有那几头犍牛毫不畏惧地紧追不舍,水怪见势不妙,便歪歪斜斜地窜到河边,一头扎进水里,从此,再没露面。 如此神奇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反正为了镇慑水怪,求得吉祥,人们便在临汾城的四个城墙角上,埋了铁铸的卧牛,使水怪永沉河底,再也不敢出来兴风作浪。后人就把临汾城叫做“卧牛城”,把埋在城墙上的铁牛叫做“镇城铁卧牛”。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