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
释义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何其芳创作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写于1941年,首次发表在1941年12月8日《解放日报》上。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表达了自己渴望年轻的心情,对新生力量给予了由衷赞美。 中文名: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作者:何其芳 诗体:新诗 创作时间:1941年 出处:《解放日报》(1941年12月8日) 诗歌原文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这首诗保持了诗人前期诗作中的丰富想象和生动描写的特色,同时又有新的创造和发展。 全诗四节,结构严谨。第一节写了歌唱的是什么。不难看出,“早晨”、“希望’等等,并非具体的形象,而是观念性的名词。这开始一节就给作者自己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出了一个难题,因为直白的手法较难获得艺术感染力。这个平淡的开篇预示着在第二节必须有妙笔加以转换。果然,在第二节中,出现了“飞到年轻人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这样的佳句。这就使第一节中所有的观念,似乎都获得了形体,诗的意境也由此逐渐形成。第三节着眼于“飞”,使第二节更具有实感,诗人写出两个漂亮的意象:“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何其芳是运用意象的能手,他在第三节这样写,就使得一、二两节诗腾空而起,化为微风,化为阳光,显得活泼而空灵。最后一节情绪一转,诗人又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呼应,并紧接着出现最后三行,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意境。 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读者看到了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了他深情的歌喉,他是如此真诚,又是如此激动地在歌唱。诗人把他的一片赤诚之心捧给了读者。 何其芳早在三十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在诗艺上造诣很深。1938年他从四川去延安。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了解这首诗的背景,有利于读者理解诗人和他的这一首诗。 读法:(/是停顿)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重庆万州人。1929年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北京清华大学外文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在天津、山东、四川等地从事教育工作。1938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曾任文学系主任。一度随贺龙部队去晋西北和冀中革命根据地工作。1944~1947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副社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以及《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主编等。早在学生时代即从事诗歌创作,最初创作有《画梦录》,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在散文创作和文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作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