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艺学丛谭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燕世超 著 ISBN:10位[7810369407] 13位[9787810369404] 出版社:汕头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1 定价:¥36.80 元 内容提要著名文艺学研究专家燕世超教授的文集近期由汕头大学出版社作为汕头大学学术丛书之一隆重推出。 本书大体可以分为理论探索和文本分析两大部分。在理论探索方面,既有对毛泽东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探索,又有对中国当前文论和美学走向的思考;既有对前沿、热点问题的讨论,又有对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理论的追问。 作者简介燕世超:男,1954年生,安徽涡阳人,汕头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分配到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12月晋升为副研究员,1998年8月调入汕头大学文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著有《张恨水论。。在《文学评论》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略论毛泽东接受美学思想 走出误区——从隐形成实践中发掘毛泽东文艺思想新质 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历史性开拓——评《中国审美文化史》的创新意义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质疑——向童庆炳先生请教兼论文学的情感语言艺术本质 杂语共生: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思考 徘徊与超越——中国美学的现状与展望 文艺美学的定位及其他 诗意的隐退——论当代诗词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 论诗歌的外部特征——语言的模糊性 论雅俗文学的界限——兼向朱立元先生请教 论雅俗文学的相互转化 俗文学的读者研究 批判的武器难以创新——论“五四”前后白话诗人对民间歌谣的扬弃 论民间文学喜剧性作品中的超越性意向 略论曹操诗歌的悲壮美 论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中的莽汉形象 论张恨水诗词的艺术风格 论张恨水环境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悲剧意蕴 张恨水与章回小说的现代转型 论张玲小说的“苍凉”意味 辉煌历史中的深长喟吧——论解放区民歌体诗歌的生成与缺憾 生命意义的剥离——论《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中的夏娃形象 壮丽风格的生动展示 书摘20世纪60、70年代在原联邦德国兴起的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理论和文艺美学,它从文学的存在方式入手,以读者研究为中心,把文学作为一个从作家一作品一读者三环节的动态流程来研究,很快在欧美许多国家流传开来,成为一种具有世界性的新学科。如今,虽然它的鼎盛期已经过去,可它给人们提供的全新的思维方式,仍然有着划时代意义。研究它与毛泽东文艺理论的内在联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意义极为重大。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同行。 一 毛泽东的主要文艺理论著作均产生于1937—1959这20余年间,与当代西方接受美学并非同时,且地理跨度很大,从现存资料来看,也末发现它对后者有何影响。二者之间有何共同特征呢? 一切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前人思想的合理根据和研究成果。在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上,得出几近相同的结论或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很多的。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尧斯等从马克思所提出的关于希腊文学具有永久魅力的文学史悖论切入,最后以独特的方式揭开了这一“斯芬克斯之谜”,说明他们对马克思文艺理论具有相当深入的探讨。从其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关系的论述,对生产与消费(包括精神生产与精神消费)关系的论述,无疑对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而毛泽东文艺理论是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发展史上,毛泽东最重视读者的参与作用,他对作家及其创作的论述,对文艺作品本身的论述,也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读者而展开。这是毛泽东文艺理论与当代接受美学的相通之处。 二 从读者出发,毛泽东提出文艺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特定的读者即为广大工农兵服务,作家要为他们而创作。 然而,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熟悉读者的期待视界,才能有的放矢。读者的文化水平和文艺欣赏能力,读者的语言、情感、世界观、精神需求等,必须先在作者那里烂熟于心,使读者作为隐形受者反过来支配作家的创作心理,才会有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品问世,隐形的受者才会成为实际的读者,作品与读者才能实现对话与交流,产生最大的审美效应。 “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通讯文学。我们的戏剧专门家应该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