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艺心理学
释义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者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等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心理学分支。

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文艺家如何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积累、提炼素材;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过程;研究情感、抽象思维与想象活动的关系;研究文艺家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特点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研究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怎样感受和理解作品,引起情感共鸣;研究如何通过文艺作品、艺术活动去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鼓舞人们的意志和热情;研究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文艺兴趣和欣赏、创作能力,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精辟见解。《乐记》中就分析过音乐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更为充分地分析了作者、欣赏者的想象活动、情感作用、灵感突发、个性与创作的关系等。后代的许多诗话、词话也都有丰富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在西方,17、18世纪以后,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审美心理学成为一个特别受到重视的领域。德国心理美学家李普斯提出了移情理论。弗洛伊德根据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把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欣赏共鸣看成是受到压抑的潜在的性本能得以“升华”的需要。其弟子荣格又发展了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用来分析文艺心理现象。

美国的阿恩海姆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写成《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强调了文艺心理的整体观念。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美学家朱光潜著有《文艺心理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以往的文艺心理研究状况。

英国尼达姆所著的《论十九世纪法国和英国社会美学的进展》一书,比较明确地提出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及审美心理研究在整个美学研究中的地位。作者指出,美学研究应包括三个截然不同、却又相互补充的部分:抽象的或形而上学的部分,致力于给美下定义;心理学的部分,致力于描述美对于人类心灵的影响;社会学的部分,目的在于确定美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文艺心理学着重讨论的内容有:艺术感知,作家、艺术家的思维特征、形象、情感、理性的关系、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以及创作个性等。

这些内容在创作心理和欣赏心理中的不同特点以及对评论心理的影响,已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因此,有人认为可以把文艺心理学分为创作心理、欣赏心理和评论心理三个部分。

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

图书信息1

书 名: 文艺心理学

作 者:朱光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ISBN: 9787309065299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 元

内容简介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全书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文艺心理学》是中国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名著之一,适用于广大美学、文学爱好者。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我国著名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毕生从事美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 《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主要译著有: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等。

图书目录

作者自白

第一章 美感经验的分析(一):形象的直觉

第二章 美感经验的分析(二):心理的距离

第三章 美感经验的分析(三):物我同一

第四章 美感经验的分析(四):美感与生理

第五章 关于美感经验的几种误解

第六章 美感与联想目录

第七章 文艺与道德(一):历史的回溯

第八章 文艺与道德(二):理论的建设

第九章 自然美与自然丑——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错误

第十章 什么叫做美

第十一章 克罗齐派美学的批评——传达与价值问题

第十二章 艺术的起源与游戏

第十三章 艺术的创造(一):想象与灵感

第十四章 艺术的创造(二):天才与人力

第十五章 刚性美与柔性美

第十六章 悲剧的喜感

第十七章 笑与喜剧

附录一 近代实验美学

附录二 《文艺心理学》序 朱自清

附录三 作者自传

录四 简要参考书目

……

图书信息2

书名:文艺心理学(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        

图书编号:164871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26.0

ISBN:730004328

作者:金元浦

出版日期:2003-09-30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

文艺心理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各种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心理机制。就课程结构而言,它主要涵盖了文艺家在文艺创作中的心理运演过程、文艺作品中的心理蕴涵、文艺接受中的心理规律以及文艺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有着丰富历史资源以及深厚学术积淀的学科。同许多现代学科一样,文艺心理学并非一门封闭的已完成的科学。它有着极强的开放性与实践性,其生命力正是根基于同文艺实践的互动与对话。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掌握学术史上已有的经典论述,更要关注新时代新条件下的学科知识的生成。同时,基于其学科特征,文艺心理学对学习者有着双重吁求。一方面作为学术研究,它有很强的理论性,对学习者的理论和逻辑能力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文学艺术学科,它又富于生动丰富敏锐的感性特征,对学习者的审美艺术感知能力有所要求。

文艺心理学与当下的文学艺术实践密切相连,学习者可以直接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对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接受进行批评或研究。文艺心理学素养的提升注定是一个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互动过程,绝无终南捷径可寻。学习者只有在文学艺术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涵养、生成和培植高尚美好的审美心理感知能力,才会真正有机会一窥文艺心理学之堂奥;并由己及他,进而为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文化素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习者能够掌握文艺心理学的总体理论构架和基本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文艺心理批评的基本方法,来评论和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审美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基于文艺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绝不能只满足于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而应在听课之外,以《文艺心理学》教科书为本,在熟练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与关键词的基础上,综合网络课件中的相关教学资源,如课程大纲、开篇导学、阶段导学、名词解释、即时练习、常见问题、课程作业等等,并以关键概念为线索,对课程进行全面的系统学习。

为达到本课程的要求,学习者必须适当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书,以拓宽自己的理论视野。教材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书目,学习者可以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加以选择性研读。参加本网络课程学习的学生,应当结

合课程讲授,在阅读参考书时勤做读书笔记。这一点对于大家深入掌握本课程内容、提高实际能力以及参加考试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本课程的总课时为40课时。学分为3学分。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注意吸取了我国近年来文艺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在教材内容上有所突破,并将文艺社会心理学、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研究纳入视野,使本书整体风格有所创新。我们热烈欢迎学界同仁与广大读者对本教材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和改正。

目录: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背景与方法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背景

第二节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构架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二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与学科发展

第一节 西方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与学科发展

第三节 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三章 文艺心理学的基本范畴与相互关系

第一节 表象与记忆

第二节 感知、情感与情绪

第三节 想像、幻想与错觉

第四节 审美理想、升华和净化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四章 文艺家与创作心理

第一节 内驱力与动机

第二节 文艺家的潜意识与童年经验

第三节 灵感、迷狂与创新思维

第四节 文艺家的直觉、表现与意识流

第五节 文艺家的基本心理类型与创作个性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五章 文本、符号与心理蕴涵

第一节 文本的“形象层”及其心理蕴涵

第二节 召唤结构:艺术文本中的空白、多义与模糊体验

第三节 文本与主体:符号与符号体验

第四节 象征一隐喻结构:文学意味实现的心理桥梁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六章 文艺的心理接受与欣赏

第一节 预备情绪、审美阈与心理唤醒

第二节 心理图式与文艺接受中的主体思维

第三节 文学阅读中的接受度与视野变化

第四节 文艺接受中的心理综合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七章 文艺家、文本与接受者的三方互动

第一节 心理场场效应

第二节 作家与读者的互动

第三节 召唤结构与读者视野的交融

第四节 意味世界:三方互动的全新生成物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八章 文艺活动与心理体验

第一节 内觉体验:移情、距离与内模仿

第二节 通感

第三节 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文艺创造之源

第四节 自居作用与间离效应

第五节 焦虑体验与孤独体验

第六节 高峰体验与高原体验:快乐与审美愉悦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九章 文艺的社会文化心理

第一节 文艺的对话与社会交往

第二节 文艺活动与原型意象

第三节 社会心理与民族文化心理积淀

第四节 团体动力学与文艺共同体

第五节 心理世界与文艺活动中的“乌托邦”意识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十章 当代文艺心理学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节 媒介革命、社会转型与文化心理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变化

第三节 时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社会文化心理

第四节 大众流行艺术与青年文化心理

关键概念

思考题

本书参考书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