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艺青年 |
释义 | 广义上,凡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都可称作文艺青年。 因为此类人的存在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艺术涉猎基础上,所以城镇人口的比例会比农业人口高。性格相近的两个人,因为涉猎文化艺术的经验不一样,会使其中一个可以被定义为文艺青年,另一个则不能。 文艺青年的概念“文艺青年”是继“小资”之后重又兴起的一个身份标识,与之相应的环境变化大致有:歌坛上摇滚、民谣等“独立音乐”形式的兴盛,网络上继个人博客网站之后“豆瓣”等“兴趣小组”式网站的兴起,潮流界环保袋、手工服饰、玩偶等“创意市集”概念的推广等等。每个人周围都“噌噌”地冒出了好几个贴着“文艺青年”标签的家伙。文艺青年更注重外界对自身的感受。 虽然后来者“潮人”正追赶“文艺青年”以争夺下一季主流身份标识的趋势,不过现在,“文艺青年”依然正当时。看完本期嘉宾们的“说道”,大家不论是或不是文艺青年,都不必为此“痛心疾首”。随着资讯的“爆炸”,大家的个性也越来越细分,不论是小资青年、文艺青年还是潮流青年,只要是新时代好青年就都是最可爱的。 每个人都是文艺青年1.情绪化的对待真实生活,每个人都是。特别是如今的“80后”“90后”为什么是这两个年代的人而不是“70”呢?因为在“70后”的选择里,没有太多的路能走。如果情绪化,那么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将什么都得不到。而“80”“90”则不然,有了两代的人努力,他们可以安然的享受生活,选择多了,便自然而然的情绪化了。 2.超过真实理解力的表现出对艺术的偏爱,依然如上面所叙。这个问题是主要存在“80”“90”。这两个年代的人,看了太多浪漫剧,有着别样的幻想能力。对待某些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存在对这个问题的“虚假超越”自信或者自负。在对自身能力不肯定的时候,便会“效仿”某些成功人士的做法,而结果往往会弄的很糟。 3.缺乏稳定而理性的自省和思考能力。对于这点,或许许多人都否认。也是,没有谁会承认自己的缺陷。这种缺陷是自负。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肯定,目中无人,桀骜不训。 每个文青都有颗细腻的心田藏月(北京印刷学院学生) 文艺青年这个称呼,我大概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开始听说的。当时猛然间发现身边涌现出了不少文艺青年。他们整日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听音乐、看电影、读书,沉醉其中且乐此不疲。而这些音乐、电影、书籍,也几乎不是在大众中间广泛流行的那一类,多数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关注的文艺色彩浓重的作品。 文艺青年确实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广阔,他们大多行事低调,追求一种“低处生活”的自由状态,很多人有着天马行空的思想和过人的才华。文艺青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宅男”、“宅女”,平日不怎么爱出门,活在自己构架的精神幻想国度,希望凭借某种来自精神层面的力量超越现实生活。就像一篇文章里说的——真正的文艺青年是天生的悲剧者,他们不是为生活而活的,他们是为理想中的生活而活的。 在我看来,真正的文艺青年都有颗细腻敏感的心。他们从文艺作品中得到了太多、感悟得太多、冥想得太多。所以一般在生活中碰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得多、想得深,遇到解不开的结的时候就容易“纠结”、“拧巴”。我相信“犯拧巴”几乎是每个文艺青年都经历过的。感情细腻的文艺青年很容易放任自己的情绪,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此情绪化就很容易导致他们“不靠谱”。我身边和文艺男青年谈过恋爱的姑娘经常奉劝周遭的朋友:“千万不要和文艺男青年谈恋爱,他们太不靠谱了。” 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喜爱文艺的姑娘,但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文艺青年。在我看来,只要把握好“文艺”的度,文艺青年还是挺招人喜欢的。如今的文艺青年已经比几年前多了不少,呈现一种燎原之势。豆瓣网上有关文艺青年的小组也都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更多的人开始投身文艺,在音乐、电影、书籍中寻找慰藉、温暖和快感。这些音乐通常以摇滚乐等等一些独立音乐为主。他们爱看的电影也多是一些勾起人们强烈共鸣、直捣人心的文艺片。 台湾有个独立歌手叫Finn,他写过一首叫做《文艺青年》的歌,其中最后一段歌词是这样的:“我是自以为是的文艺青年,理想在哪边。我想有人等着我,改变这世界。”J188 要当大人世界里的小学生郭小寒(记者、诗人、“巨头四”乐队成员) 文艺青年绝大部分是好人,他们绝大部分是有文化、有审美、有情怀、有选择标准的人,喜欢精神世界里的追求,不把世俗的升官发财当人生目标。他们都挺可爱的,哪怕有些做作也值得原谅。而且文艺青年不像那些以为自己是“文艺创作者”的人那样装腔、“拿范儿”,而是把文艺当成自己的乐子、自己的生活,这样挺好的。 我觉得我是文艺青年,而且是很标准的文艺青年。我喜欢诗歌、小说、摇滚乐、Indie音乐(独立音乐)、欧洲电影、看现场演出、组织演出活动、做乐队、做杂志、撰稿、写诗、写乐评、书评、影评、拍照片、经营博客、养猫、种花、拼布(买碎花布后自创衣物)、做甜点、设计环保袋……样样精通,我觉得再也没有比我更“全乎儿”的文艺青年了! 文艺青年的现状就是……从我身边的人来讲,大家一起看好看的书、电影、漫画,一起听音乐、看演出,一起拼布、养猫、饭局……现状挺好的,文艺青年们其实很注重“交流”和“分享”——这两点非常难得。现在很多人写东西什么的都特酸,一味这么酸下去就不好了。文艺青年要当大人世界里的小学生,不要放弃自己对精神审美的不断追求,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情感培养和审美的提高。不要变得太形式主义,不要太表面化,不要太有存在感,不要太做作,不要太酸就好啦。 我自己是从一个“愤青”摇滚青年发展变化成文艺青年。当摇滚乐的愤怒不能满足自己成长的精神需求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创造一切有精神审美的东西。再加上我是小地方来的姑娘(兰州),一直勤奋、自卑,所以老想多学几门手艺,再加上感情上遇到过一些波折,需要维修滋养坏掉过的内心,于是发展成了“多栖文艺青年”。 J188 被文艺女青年毁掉的生活旋覆(南都周刊记者、诗人、文艺评论人) 陈丹青曾经厌恶地对那个问他“生命有限,那么什么是无限的呢”的女记者说:生命有限,文艺腔无限。不知道他这么说有没有伤害到那个文艺女青年的心,不管怎么说,陈丹青也应该在文艺女青年的“文艺排行榜”上。这个排行榜的地位,可能比她们的“失恋排行榜”还要重要。 陈绮贞、陈珊妮、张悬、曹方等等,她们不仅给大家提供音乐,也提供生活范式,总之上行下效,上下氤氲,文艺女偶像和文艺女青年们成为了现今流行文化领域里的一大景观。如果,曹方走到哪里都持一个娃娃,那么广大文艺女青年就会觉得:持娃娃是合法的,如果有人说这样很矫情,那么,说话的人不是文艺女青年而已,道不同不相与谋。 对于广大文艺女青年来说,有点让我们受不了的是她们的博客。关键是,女文青们可能就是因为你们吃这套才故意刻意那么写的,她们本人,可能比你们想的要一般得多。 一位俄国诗人曾说,在俄国,俄国失去了俄国。如此说来,在女青年那里,文艺可能失去文艺——别慌,只要你扔掉布娃娃、LOMO相机、匡威鞋这些表面虚浮的东西,认真去听音乐的部分,就还能抓住一点文艺的尾巴。当然,最重要的是,把你自己活进文艺里去。安妮宝贝都生小孩儿了还在继续她实在太杜拉斯的文字风格呢,您一样行啊!J188 珍爱生活 远离文艺青年张蕾(某名品牌服装设计师) 我大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现在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7年多了。虽然我的工作和文艺沾边,但是我绝对不是文艺青年,反而隐隐以“庸俗”自得。 我的非文艺青年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喜欢去三里屯喝酒、工体跳舞、钱柜“K”蔡依林。我的文艺青年朋友们,则喜欢一起去live house看演出。在看演出时,大家都比较静止,各喝各的小啤酒。他们(文青)看的这些演出和我们(非文青)的欣赏范围大不相同,他们看的是万晓利、苏阳、谢天笑、小河……我们完全无话可插。这样的聚会之后的“局后局”大多是以“大吃”和“拍照”告终。我认识的文艺青年真是喜欢拍照,他们还自我总结了“文艺青年局每每必以搔首弄姿的拍照作为终结”的规律。 文艺青年们之间都或远或近、直接或间接的认识,非经朋友引荐,不太接受生人入伙。而且特别奇怪的是,大家在聚会中居然还很习惯以网名互相称呼,即使这网名再怎么脱离现实或在常人看来难以启齿,他们也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 我周围的文艺青年也基本可以跟“不靠谱青年”划等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们基本没有时间观念。“迟到”、“散漫”在他们看来反而是与刻板、规律划清界限的标签。几乎每个文艺青年朋友对于迟到都不会深感愧疚。你怒斥他们时,他们就会给你早已自造好的警句:“珍爱生活,远离文青”。J188 碎格裙、LOMO相机、帆布鞋、海魂衫、豆瓣网、小众知性歌手、复古范儿……这些都是辨识文艺青年的标签。他们不在乎名牌,但在乎能不能穿出自己的文艺精神,他们毫不在意自己的穿着给周围人们带来的震撼。他们自己说:我们文艺,我们发嗲,我们可爱。 文艺青年的同途殊归半个世纪之前,年方弱冠的香港张宝坚和台湾熊耀华还是纯粹的文艺青年。当时互不相识的二人分别投身电影和文学界,致力于纯文艺作品的创作探索。只可惜,火热的理想总会遭遇冷酷的现实,入行未几,受生计所迫,张宝坚不得不应片商要求,拍些商业味极浓的侦探片或滑稽喜剧,而熊耀华则干脆投身武侠小说阵营,初期甚至为卧龙生捉刀代笔———彼时二人作品皆用笔名署名,世人称曰:楚原、古龙。 即便是拍商业电影和写通俗武侠,楚原、古龙仍能体现出文艺青年的浪漫气质和锐意创新的精品意识。二人皆以文思敏捷、快手能干著称,是以作品极丰,其中虽不乏粗糙应景之残片败笔,但仍以脍炙人口的佳作居多。及至1976年,本来河水不犯井水的二人终因电影与文学联姻而有了合作:楚原拍了20余部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获得巨大成功之余,更引导了香港武侠片的全新潮流。于是,“邵氏出品、古龙原著、楚原导演”便成为吸引观众买票入场的金字招牌。 其实早在1971年,电影界即已拍过古龙亲自编剧、徐增宏执导的《萧十一郎》,惜乎几无反响。而自楚原拍了古龙武侠之后,虽也有很多人买走古龙小说版权开拍电影,但观众似乎只认同楚原的改编最佳。关于其中诀窍,楚原曾言自己不过是用擅长的文艺片手法进行拍摄,他注重营造情调浪漫的氛围,擅长编排奇诡悬疑的情节,追求华丽精致的美术风格,纵然古龙原著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到了楚原电影中变得相当简单明晰,但古龙作品的意境味道也只有楚原的文艺拍法能真正还原出来。 另外,对于古龙原著,楚原并不完全照搬,有时甚至加入自己的风格元素,比如《楚留香》就加入楚原名作《爱奴》中的同性恋情节,不仅没有破坏古龙原作的格局意境,反而令影片更加悬疑奇情,实为神来之笔。至于《三少爷的剑》,楚原则根本当做描写人性的文艺片来拍,着力刻画三少爷(尔冬升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悲哀,打斗场面几近沦为陪衬,足以让观众体会到与古龙原著同样强烈的感染力。 由于电影与文学的成功联姻,楚原和古龙亦深受其惠,楚原拍的古龙武侠片部部卖座,人称“楚千万”。古龙虽仅靠卖小说的影视改编版权已赚个钵满盆肥,却仍不满足,居然开了一家“宝龙”电影公司自编自导武侠片,与楚原执导的古龙武侠电影大打擂台。可惜其时已是80年代,武侠片热潮暂退,影坛最威风的是古大侠曾经瞧不上眼的“功夫小子”成龙,即便是“楚千万”亦声势不再,古龙的电影公司又岂能支撑得久? 自此之后,古龙才思枯竭,又病魔缠身,苦闷之余于是不遵医嘱、终日酗酒,最终未能风云再起,只落得个英年早逝的结局。反观楚原,自始至终心态淡然,待票房大导的光环逐渐褪色之后,便不再眷恋所谓事业荣誉,甘愿到香港无线电视台做个小演员养老,生活清闲。而今当别人提及“楚千万”的昔日荣耀时,他也只道:我当年不过是一名打工仔,为糊口而已啦。———细品这对曾是文艺青年的同途殊归,不知各位作何感想?或许只能叹句“世事无常、难凭己意”罢…… 文艺腔进化史文艺腔也有进化史,正应了一句话“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代文艺腔各有自己的腔调和体系。 上世纪80年代琼瑶缠绵悱恻的句式风靡一时,大家爱煞了琼瑶书中男女主角白衣翩翩,纯真忧伤为爱痴狂。 90年代,新生的白领一族对亦舒患了集体癔症,为她笔下那些格调女人:拿着香槟当水喝,白衬衫卡其裤平底鞋(卡其裤一定要从巴黎的无名小店淘来),只爱高、瘦、漂亮的原子物理学家。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变了我们与世界接触的方式,也为文艺腔的发展开辟了桃花源,使其气象一新,流变甚多。进入新世纪,文艺腔们首先中了黑色海藻般的长发的蛊,安妮宝贝成为非主流中的主流,大家开始讨论流浪、旅行、绝望、漂泊。女生披下散乱的长发,穿棉布长裙配有点脏的白球鞋,听《爱尔兰画眉》和帕格尼尼,捧着咖啡发呆,只和网友倾诉心事。 随后有老徐天下第一博点击量超千万珠玉在前,文艺腔们开始玩博客,不仅可以在一方天地中抒发自己的小情怀小冲动小感觉,还能赚得关注和艳羡,顺便带动了相机手机绘本笔记本的销量。 今天豆瓣成为滋养文艺腔们的温床,你可以了解独立音乐人、网络写手、电影艺术家、乐评人、书评人所做的一切,文艺腔更为国际化,潮流指向萨岗、村上春树、伯格曼、陈绮贞、杨乃文……独立音乐人最多,假如想的恶毒一些,相比仅仅看过封面和书评的书,音乐是最容易被文艺腔们下载和引用的。 亦舒与琼瑶代表着90年代、80年代的“文艺腔” 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为广大“文艺腔”爱好者提供了艺术照“模版”:青青麦田、蓝天、白衬衣/白连衣裙、还有大柔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