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殊寺
释义

文殊寺有同名地方六处。河北省南部肥乡县文殊寺、福建省长乐市营前镇东屿村文殊寺、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文殊寺和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祁丰区文殊寺、打通文殊寺和五台山文殊寺。

中文名:文殊寺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肥乡县

历史:建于北魏时期

下辖:13个分寺

僧人:3千多名

供奉:藏传佛教寺院

河北省南部肥乡县文殊寺

在河北省南部肥乡县县城内有一座寺庙,传说是当年文殊菩萨的道场之一。据当地老人传说始建于南宋高宗即位后第3年(公元1129年),“文革”期间遭破坏,80年代中期,当地文物部门和宗教界人士重新组织进行整修。

福建省长乐市营前镇东屿村文殊寺

位于营前镇东屿村大象山,离市治15公里。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僧洪集在此始创寺院。闽王审知立文殊寺匾额。宋皇祐间,雪庵禅师率其徒守英、慧光等到此,见群山环绕,地灵境幽,在云林深处藏修,扩展僧众。元朝因兵燹寺废,仅存遗址。清福建布政司李学兰重建。民国17年(1928)重修。寺周围文物古迹颇多,山前有海会塔、伏虎禅师坛。明文学家谢肇淛有诗赞美文殊寺胜景。寺内有宋政和四年石槽及刻字;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铸造太平钟;大殿有清太子太傅陈宝琛书“大雄宝殿”匾额;寺后有康熙五十三年“文殊寺”碑;石埕中有一古井,清澈甘冽,久旱不竭。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文殊寺

寺在中雷保(今三十里屯),光绪《新修南阳县志》有记载,唐贞观二年(628年)僧人德兴创建,今已不存。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文殊寺

文殊寺

鲁山文殊寺的神奇传说,方知千年古银杏树的声名显赫。

文殊寺位于鲁山县西南部的四棵树乡平沟村,由于该寺建在海拔1112米高的俺窟沱山,又名“俺窟沱寺”。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文殊庵俺窟沱碑记》中,对文殊寺专门进行了描写,“鲁邑西南偏山坳之间,旧有文殊庵俺窟沱寺,白云为藩,青嶂为屏,绿竹映阶,银杏封宇,即古之丹邱殊林无以过之”。可见当年文殊寺风光的优美和寺院的兴盛。

关于文殊寺的诞生,有一个与佛家相关的故事。

据传,唐武宗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从山西五台山敬请了一尊观世音菩萨像,自浙江普陀乘船回国,由于行船触礁,水面现铁莲花,慧萼领悟到观世音菩萨不肯离开中国东渡日本,于是立即祈祷应允,在今浙江舟山建“不肯去观音院”,铁莲花旋即退去……

慧萼带观音菩萨像途经鲁山时,曾在今日文殊寺的银杏树下小憩。后人为纪念观音不肯去日本,就在银杏树下建起了文殊庵,并逐渐演化为今日的主殿供奉文殊、东殿供奉观音、西殿供奉鲁班的格局。

这是美丽的传说。至于文殊寺兴建的真正原因,并无史料记载。据寺内现存的两块石刻《碑记》所载,该寺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数百年沧桑巨变,文殊寺经历了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弘治丁巳年(公元1498年)、万历辛卯年(公元1591年)及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等数次大修。因当时人烟稀少,山道崎岖,据说建寺用的砖瓦全是由山羊驮上去的。上世纪40年代,寺院被毁,只剩下西偏殿几间低矮的房子。可喜的是,5棵银杏树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了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文殊寺,重修于1995年,由5间正殿、3间西殿、3间东殿等30间房屋和2个小亭子组成,占地10亩左右。

文殊寺的银杏树系三雌两雄,树龄有说3000多年,有说2000多年,但所有说法都是千年以上,可见它们的古老。这些老寿星们虽历经千百年风云变幻,见证无数次酸辣苦甜,但它们依然枝干挺拔,绿叶婆娑,为后人罩下满地浓荫。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祁丰区文殊寺

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祁丰区文殊寺建于北魏时期,是远近闻名的古刹。距嘉峪关市26公里、酒泉市25公里、玉门市60公里、张掖市200公里、敦煌市400公里、肃北县500公里,交通方便。文殊寺藏庙为东纳藏族各部崇奉和供养的藏传佛教寺院。康乐寺有900多年的历史,为康巴地区三大鼻祖寺院之一的宁玛派(俗称红教)寺院。辖13个分寺,共计僧人3千多名。

索拉活佛已“转世”至第十七世,为中国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悠久,“转世”最多的“转世”活佛系之一,也是法位最高的活佛之一。

索拉丹贝尼玛活佛于藏历十六绕迥的水虎年(1963,1)12月15日9时许,降生于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草原才科家。当他出生时天空中出现彩虹等祥瑞迹象。不久,当地寻访、认定“转世灵童”的专家格秀阿柔等上师认为他是“转世灵童”。接着通过一系列程序进一步认定,由青海省佛协副主席格日嘉赛及法王晋美彭次格、大法师郎知尼玛确认为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康乐寺格日扎西尼玛十七世“转世灵童”。于藏历十六绕迥的土猴年10月25日被迎请到康乐寺(全称阿交康乐赤钦宝苑昌隆寺)举行隆重的坐床典礼,登“坐无畏狮子宝座,接受了一切法主者之权”。

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坐床”的第二年寺院停法,使他逼迫停止修习,

回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学经和上学等。80年代初被招回原康乐寺,重新受具足戒,接受经师们的指点和传承,系统的修习佛法,毕业于甘孜拉卜朗寺“五明”佛学院,在此期间选修藏医,取得拉萨藏医学院函授大学毕业证书。同时就修于甘孜大圆满寺院,授受大圆满“早沁”戒,受到密宗真传。自90年代初开始长达8年的时间以一个持律者的身份,背起包裹,口诵“真言”,心作观想,云游求法走遍青藏雪域高原,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朝觐佛地,祭拜山神,走串天葬台324个,修圣泉540个,弹洞持修近百次。期间,桑耶寺神山莲花生大师曾修行过的“对镜泉”禅修3个月,柴达木盆地诺颜洪萨闭关一年零七个月,蔡汗陶鲁盖寺闭关通诵《甘孜尔》,青海湖湖心禅定修泉一个月,持诵“鲁布井”,徒步环行青海湖等湖泊。总之,索拉丹贝尼玛活佛经过20多年的认真修习和云游求法修通“空心”见地。“尼玛”皇冠的答辩大法会。索拉丹贝尼玛活佛夺得“尼玛”桂冠。康乐寺举行“殊胜化身丹贝尼玛活佛被授于佛教众生贤无畏之法座局迷旁著”升座十三宝最高“金赤”(法座)仪式,正式成为索拉活佛等十七世喇嘛。喇嘛意为至高无尚,为本系最高导师和传法师。

据传,唐武宗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带着他在五台山敬请的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乘船回国,当船行至浙江普陀山东南新罗礁时,被水面上突然出现的数百朵铁莲花围着,慧萼领悟,是观世音菩萨不肯离开中国到日本,立即祈祷应允:建“不肯去观音院”,铁莲花迎面退去。慧萼带观音菩萨像,途经石人山,曾在文殊寺小憩。后人为纪念不肯去观音,建庵普陀寺即今日文殊寺。寺中五株千年古老银杏树,枝繁叶茂,人称活化石。浓阴庇护下的文殊寺,占地十余亩,据寺内现存的两块石刻《碑记》所载,该寺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间,曾历经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弘治丁巳年(公元1498年)、万历辛卯年(公元1591年)及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等数次大修,可见当时规模之大,香火之旺。

文殊寺坐落于白云深处,四周群峰竞秀,寺前一泓碧水长流,茂林修竹环绕,飞瀑流泉相伴,集雄险奇秀于一体,聚幽雅清新为一身,是石人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寺由正殿、过殿、偏殿组成,传说文殊圣母授徒释迦牟尼、弥勒、达摩于此并福荫当地而得名,香火盛极一时。但真正使文殊寺闻名遐迩的,却是寺内的5棵参天古银杏。

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雌雄异株,生命力极强,有生物界“活化石”之称。文殊寺的银杏树系三雌两雄,树龄约在千年以上,树高均在25—40米之间,它们各个枝干挺拔,

绿叶婆娑,如撑开巨大的绿伞,罩下满地浓荫。雪压枝头,一片玉树琼花,为古朴的寺庙增添了一线风景。之后,又伴随寺中的观世音度过千年悲喜交加的时光,长成拨地参天的身姿。这几棵大树,最低者35米。其中,最大的一棵树冠高达43米,胸围6.85米,需几个人手拉手方可环抱,这已经叫人称奇了,然而尤其让人惊奇的是,胸部有一10厘米的洞口,透过它能清楚地看到树干内被锯掉过一块长1.7、宽0.8米木板的空隙,下部留有用手掰掉过的锯茬仍历历在目。一棵囫囵树干,中间怎能取出一块大木板呢?据说,这是鲁班的神功所为。而最小的一棵,树围也在5米以上。整个银杏群虬枝盘错,枝叶相连,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整日云横雾罩,蔚为壮观。

发展概况

文殊寺据史书记载,文殊山石窟最早凿于北朝,寺庙创于贞观,距今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五代唐、宋(西夏)、元、明、清历代开凿、建筑、塑像、彩绘,在香火鼎盛时期,前山和后山建筑约三百六十余座,七十余院,石窟洞窟七十余座,庵、观、寺、院处处香烟缭

绕,殿、亭、楼、阁遍布前山后山。南北朝至隋唐以来,藏汉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艺术荟萃之地,距今约1500多年的历史,其艺术风格与莫高窟相媲美,俗有“小西天”之美称。据传说文殊菩萨在此显灵而得名。三世达赖曾来此朝拜。千佛洞、万佛洞、奇观骆驼峰,古建筑多建在奇峰异峦之颠。1992年5月,原肃南县祁丰区公署,祁丰区祁文藏族乡人民政府在所在地文殊寺成功地举办了文殊寺第一届文化庙会,拉开了祁丰旅游业发展的序幕。在区公署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牧民群众积极投资大办旅游业,从刚开始的简易布帐篷逐步发展为目前的楼式结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固定式景点15处。80年代未期,酒泉、嘉峪关市等地的信教群众纷纷来此投工投劳投资,补修了部分庙宇,在符合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信仰活动。为了规范旅游业的管理,提高景区的旅游品位和档次,1995年8月肃南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殊寺旅游行政管理所",属事业单位,隶属祁丰区公署管理,具体负责景区的管理和经营。目前,旅游景区水、电、路、通迅,各类建筑物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有各类管理人员150余人,讲解人员5人,人文景观3处42座庙宇,草原自然风光景观3处,自然奇观1处。成功举办文殊寺景区文化庙会14届,接待游客70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0.1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累计达到1250万元。2001年国务院第五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景点

前山景点

文殊寺前山景点距酒泉、嘉峪关23公里。南北朝至隋唐以来,藏汉传佛教、道教等我种宗教艺术荟萃之地。距今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

文殊寺石窟群开凿于东晋明帝太宁年间,全境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区域。早年,前山和后山的古建筑约三百六十多座、七十多院,石窟七十多处,建筑多在奇峰异峦之上,壮丽玄妙,堪称奇观,俗有"小西天"之称。民间曾有俗语云:"先看文殊,后看敦煌",由此可以想见文殊寺石窟群旧时的辉煌。

文殊山有前山后山之分,又分为东西二沟,在东者为红庙沟,俗称前山,前山我们将看到万佛洞、千佛洞、文殊菩萨殿,我们面前看到的百子楼、观音楼、玉皇阁这是古代建筑。在西者为后山沟,沟内又分南、北、中三岔,中间一岔最长,一九八一年,文殊山石窟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OO一年国务院第五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OO六年被评

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后山景点

文殊寺后山景点昔日寺庙庵观齐全,木阁石窟同建,佛教道教共存,规模宏大,山底到顶,建筑林立,石窟密布。现存古佛洞、红钧洞、文殊洞等多处风格独特的石窟群,古佛塔,除阿富汗等一些阿拉伯国家外,在中国实属罕见,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睡佛殿、五百罗汉堂等部分古建筑得到了修复,已成为新的景观,尤其是五百罗汉堂形象逼真,在河西独此一家,游客络绎不绝,使你在寻古揽胜的同时,还能领略到藏、裕固、蒙古等民族风情,更使你留恋忘返。

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是由十八罗汉繁衍而成,在中国的不少名寺宝刹中,都能见到他们的队伍,他们人多势众,热闹非凡,很受僧俗欢迎。罗汉远比佛、菩萨接近民众,五百罗汉得到了广泛崇奉,他与十八罗汉不同,后者是实有其人,而五百罗汉多属子虚乌有,五百之数是言其多也,并非实指。罗汉堂的来历

关于其来历,佛经中有的说他们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有的说他们是参加第一次结集三藏或第四次结集三藏的五百比丘(即和尚);还有一种说法,他们的前身是五百只大雁,一次雁王误入网中,猎人待要取杀,一雁在雁王前撕心裂肺的哀鸣,五百大雁亦在半空中盘旋不去,猎人大为感动,便放了雁王,这雁王即释迦牟尼,五百雁即五百罗汉也;再有一说,他们是佛祖感召的五百强盗,放下屠刀,而成罗汉的,前两种说法还比较可信,后几种说法不过是在宣扬佛教的感召力而已。

罗汉堂里数罗堂

其实,五百罗汉与十八罗尖不同,后者是实有其人,而五百罗汉多属子虚乌有。五百之数是言其多也,并非实指。

到了南宋,有个好事的高道素却想方设法把他们一一"落实",并刻了一通《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此后,这件赝品不胫而走,各地罗尖堂五百罗汉名号,皆援用其碑。这些名号是从各经录出的,有佛在世时的,也有费灭度以后的。杂乱无章,拼凑而成,虽无任何典据,却大受僧俗欢迎。

罗汉远比佛、菩萨接近民众,五百罗汉得到了广泛崇奉。最有名气的当推北京的碧云寺、成都宝光寺、苏州西园寺和寒山寺、武汉归元寺、上海龙华寺、昆明筇竹寺以及广州华林寺等。

五百罗汉像面貌各异,无一雷同,确非易事。这不能不让人佩服雕塑家们的丰富想象和超群技艺。罗汉堂一般建于佛寺后殿的西侧,独立成院。建立此堂,所费财力甚臣,必名刹大寺方可胜任。罗汉堂一般建成平面为"田"字形的格局,正中堂供三世佛、千手观音等。由于五百罗汉实在太多了,不好分辨,他们的洋名字,甭说俗人,即使看堂的老和尚也未必能一一谨记。这就使得一些人趁机挤进了罗汉堂,混迹其中,硬充"罗汉"来扬名立万。

和尚可做罗汉,不奇怪。皇帝也做罗汉,就奇怪。不过因为皇权高于一切,只好见怪不怪。如四川新都宝光寺罗汉堂内,即有康熙和乾隆的"圣体"。康熙在游镇江金山寺时,曾赋诗道:"朕本西方一衲子,然何落到帝王家。"有人便说他与乾隆是罗汉转世。他们分别被塑成第十百九十阇夜多尊者和第三百六十直福德尊者。二位头戴风帽,肩披锦氅,身着龙袍,安然而坐。因康熙出过天花,

所以这位阇夜多尊者也有一脸麻子,但皇上长麻子也不同凡响,塑像上的麻子是五个一团,于是脸上布满了"梅花"。北京碧云寺,罗汉堂中第四百四十四破邪见尊者,顶盔贯甲、罩袍登靴,这模样实在不像罗汉,全然是一副帝王或元帅戎装像。这座罗汉党建于乾隆年间,这尊"帝王罗汉",正是乾隆本人的造像。在广州华林寺罗汉堂中,也有乾隆帝的罗汉像。

最为生动传神的五百罗汉像,当首推昆明筇竹寺。这里罗汉的造型极富变化,众罗汉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慈祥的菩萨、怒目的金刚、沉思的比丘、赤脚的行者、袒腹的弥陀,皆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其中还塑造了大量"平民罗汉",有游民、农夫、武士、儒生、长老、小贩、樵夫、贫民等,甚至有皇帝乞丐平起平坐、人与动物倾心交谈的形象。另外还有民间传说人物如长手罗汉、长脚罗汉、长眉罗汉、多目罗汉等。这些佳作为清末光绪年间四川雕塑家黎广修率徒所塑。而且黎广修还把筇竹寺的方丈梦佛长老,自己本人乃至几个高徒,全塑进了罗汉群里,真是好胆识,好魄力。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一尊耶稣罗汉,而广州华林寺也有意大利旅行家、基督徒马可.波罗的罗汉像。这些充分显示了中国佛教的包容性。

一般罗汉堂的造像多为泥塑或木塑,但武汉归元寺的罗汉却是"脱胎漆塑",体轻质坚,独具一格。1954年武汉大水,归无寺为水所没,五百罗汉东倒西歪。洪水过后,罗汉们竟完好如初。人们说:大难无恙,果然道行不浅。不少罗汉堂里,还有两位深受欢迎的中国罗汉:济公与疯僧。按说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亲传弟子,应为印度人,但以上这些中国的罗汉倒给呆板单调的罗汉堂输进了新鲜血液,增添了许多趣与灵气。文殊山五百罗汉堂是西北五省(始建于1992年)唯一的一个,是由杜昌梅居士引资修建的。五百罗汉的具体形象,因无经典仪轨之依据,多是隋古代艺术家的技艺而创作发挥,所以样子颇多,变化很大,无一定规式。弥勒佛(正殿)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非常流行的一尊佛。据说比佛常怀慈悲之心,他名叫阿逸多,意为"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在中国,弥勒信仰很早就已流行。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甘肃炳灵寺石窟)。五代以后,民间还有笑口弥勒佛像。有一偈说是:"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见了此像,无不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

弥勒佛像左边为驮菩萨(又称弗驮天),他本是婆罗门教神化中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弥勒佛像右边为关公像,后来佛教把他作自为己的护法天王之一。

千佛洞

千佛洞开凿于前崖壁半腰,洞窟开凿于十六国前期,窟形平面近方形,宽3.94米,深3.80米,长3.6米,方柱每面分两层,每面各层均开一园拱大龛,每龛内原壁一佛,龛外两边各塑二类侍菩萨,都经历代重修,已面目全非。值得注意的是该窟内四壁及窟顶所存的壁画,其色泽艳丽,作风古朴,就其所画内容和特点看,应是开窟之时所作,是研究中国佛教艺术早期壁画珍贵的实物资料。窟内四壁,原均有壁画,现留西、北二壁及窟顶壁画,两壁分两层作画,上层画千佛,均着道户大衣,结跏跌坐于覆莲座上,与粞灵寺一六九窟内的西秦壁画千佛风格近似,下层画立佛数十身,衣着为早期

壁画中所流行的通肩或半披肩式袈裟,每佛足下踏一彩绘园莲,北壁正中绘一《佛说法图》中阿弥陀佛、结跏跌坐于莲台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在西旁侍立,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络,右手高举持"佛尘",左手下垂持"净瓶",形体修长,服饰特异,为别处所不多见。窟顶中心柱周围,画乾达婆与紧那罗,大多上身袒露,下着大裙,两足裸露,有的吹奏排箫、横笛,有的手持琵琶,或吹或奏,相互照应,很是和谐。另一种传说--千佛洞

千佛洞内有佛祖洞、佛母洞、诸天菩萨洞、卧佛洞,斗师天弥勒会三仙,救难洞千手观音洞、文殊菩萨洞、菩贤洞、地藏洞、送子观音洞、外加道教赐福天宫洞、月下老人洞、三大财神洞、老君庙、关帝庙、财神庙。

千佛洞来源于唐代,是诸尚善人聚会的地方,固以佛而而全故以千佛洞为名,千佛主要以壁画为主,佛像不分男女,千佛主要以下诸佛为著名,世人皆知。其中首推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公元前六世纪后期的印度迦毗卫国释迦部落净饭王的儿子,名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一天他来到一个叫伽耶的地方,在一颗菩提树下,面对东方敷草没座,静座恩难,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恩净虑,他战胜了来自各方各面的烦恼,魔障的干扰,终于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后释迦牟尼佛一生传教几十年,八十岁时在郝那迦城的婆罗双树林去世。相传他的舍利被分为八份,分别起塔供养,佛祖创位的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中国以阴历四月初八为佛祖诞辰日。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一尊佛,出生于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他与释迦佛是同时代人。后来他随释加出家成为佛弟子。

在中国,弥勒信养很早就以流行,西秦时就已经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家。

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为大医王,按佛经所说,他是东方琉璃国土的教主,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各种疾病,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信奉药师如来能够医治百病,消灾延寿,因此中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在

中国许多寺院的大雄宝殿中,释迦佛左边的就是代表东方琉璃药师佛。佛教中守护佛法的还有二十回诸天,其中鬼子母一事最为感化人,鬼子母神在汉译佛经中一般称之为鬼子母,亦作欢喜母、爱子母、鬼子母原为外道鬼女,天天捕食别人的幼儿,却对自己的孩子十分爱怜。佛陀乘鬼子母外出之际,将其幼子藏匿。鬼子母归来不见爱子,佛陀让她将心比心,并以因果报应说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果然感化鬼子母,使其顿司前非,悔过自心,信奉佛教成了佛教中的护法天神。

二十四诸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代表温顺善良,知书贤惠,给人们带来离苦得乐。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姆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祥瑞兆,固而得名。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庭。后随释迦佛灭度以后,文殊菩萨以童子形游行于五台山,说法道场,故而五台山成了佛教的圣地,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了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乘"佛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他为"法子"王,他是智慧的化身。

十一面观音,别名大光普照观音,蜜号慈感金刚,密教六观音之一,他有十一个面相,其中基本形相应是在本来的观音像上再加十个面相,合为十一面,其上十面有人认为是佛

教所说为十二面的,但亦称为十一面观音,关于十一面观音的形象,都是依各种经文记载不同而有差别。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是佛教。

大同文殊寺

文殊寺位于应县城11公里小石村,是古应州十三大寺之一。相传文殊菩萨曾在此处说法,故而得名。据明代《应州志》载:“乾统六年(公元1007年),西方和尚义潭禅师讲经寺中,遂建殿宇。”后又经多次修葺。现存建筑系明代中期之物,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有钟鼓楼,山门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其两侧塑四大天王像,造型威猛生动,殿内佛像经近代重新彩绘,色彩鲜艳,是研究明清塑像壁画的实物资料。全寺走向合理,布局严谨。寺中古松霜皮苍翠,枝杆如龙,俗称“古龙松”。据传是印度僧人所栽,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五台山文殊寺

文殊寺,亦名广安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山市台怀镇清水河东岸,明清一条街北口,始建於清乾隆年间(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五年),重建于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寺宇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五千一百八十平方米,为章嘉活佛五处之一。原殿内正面供宗喀巴像和十面观音像,背面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两壁有画,一为唐僧取经和五百罗汉;一为佛本生故事。彩塑、壁画俱佳,可惜剥蚀脱落严重。

一九九二年,山西省旅游局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投资,盖了一座古式门楼,并在寺之东北西三面新建了五十一间三檩单棚木构长廊,内置了一百二十通石碑,正面刻了现当代书法名家作品,著名的有董寿平、楚图南、沙孟海、苏局仙和孙墨佛、王朝瑞、陈巨锁、王留鳌等人,内容是古今诗人咏五台山的诗词对联,荟粹了现当代书法家的墨宝,故改变名为「文博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