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家市 |
释义 | 文家市镇是浏阳市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的一个小镇。人口4.7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相距省会长沙市100多公里,与江西万载县、宜春市、上栗县毗邻。310省道横贯全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浏阳的边陲重镇、经济大镇和文明新镇、更是全省第一个财税过1亿元的乡镇。 地理位置文家市镇是浏阳市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的一个小镇。人口4.7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相距省会长沙市100多公里,与江西万载县、宜春市、上栗县毗邻。310省道横贯全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浏阳的边陲重镇、经济大镇和文明新镇、更是全省第一个财税过1亿元的乡镇。 历史传说相传明代年间文姓聚居于此,逐步形成圩场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1995年撤区并乡,辖原文家市区的文家市镇和岩前乡,镇政府驻地为文家市集镇。 自然条件文家市镇属九岭山脉西南延伸部分。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地形切割强烈,岭谷相间,由东北向西南排列,纵横绵长,构成天然屏障。境内沙溪河属南川河上游,自东向西流经全境,沿河两岸为冲积平地,土地肥沃,是主要的产粮区。全镇年平均气温为17℃,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委员会,12375户,45403人。全镇总面积147.9平方公里,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地丘陵地区。 文家镇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密,共有山林面积1683公顷,牧业用地面积671公顷,林木蓄积量为36500立方米。丰富的山林不仅造就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形成了优美的风景区。如“文家市大捷”战地高升岭,山形峻秀、植被丰茂、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加上陈大真人庙、半山亭等人文景点,形成圣地名山独特的魅力,引来众多游人;浏(阳)万(载)界山许阜尖山峰高耸、青葱苍郁、怪石嶙峋;发源于境内山地的南川河上游沙溪河终年清澈,如一条玉带环抱着美丽的文家市;还有盘古庙后种于清代的树龄达200多年的重阳木,枝繁叶茂、茎劲葱茏,荫庇整个宇宙。2002年文家市镇被列为国家生态效益林保护区。 秋收起义概括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三团会师文家市,前委和师部驻扎在里仁学校。当晚,在里仁学校后栋教室,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果断的否定了继续攻打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保存和蓄积革命力量。从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景点建设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规划于文家市集镇中心繁华地带,以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为中心,环绕东、西、南三面,南面紧靠高升岭,九峰寺、文华公园、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大捷遗址等自然和历史景观,第一期工程规划用地8000平方米,预算投资1100万元。是开发第三产业的理想投资项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且与胡耀邦故居、杨勇故居毗邻,年平均瞻仰旅游者约10万人次,是集教育、瞻仰、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宝贵资源。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在湖南省浏阳县城东南51公里湘赣边界的文家市下街。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和发动了湘赣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受挫后,9月19日部队在文家市集结,毛泽东主持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翌日,部队在里仁学校操场举行会师大会,会后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会师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家市人民历来有热爱祖国、心忧天下之传统,早在19世纪初,即有陈绍休、陈绍常等走出山区看世界,远赴长沙乃至漂流法国等地求学,并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新民学会,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1917年,陈绍休等邀请毛泽东来到文家市作社会调查,从此,文家市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大革命时期,文家市人民积极支援北伐斗争,文家市子弟踊跃参加北伐军,其中不少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9月19号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会师”,擎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红旗,并从这里走向井冈山,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划时代的革命道路,迈出了中国革命成功关键的第一步。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领一军团来到文家市,并在高升岭、九峰寺等地巧妙设伏,全歼白匪戴斗垣旅,敌军上自旅长下至马夫一个也没跑掉。取得了红一军团战史上第一次全歼敌人一个整旅的辉煌战线。“文家市大捷”成为我党、我军初建时期毛泽东军事天才的一次重大实践,为红一方面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文家市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奉献出了成百上千的优秀儿女,涌现出了孙发力、陈绍常、陈绍休以及浏南红军游击队队长蔺常璋等著名革命先烈。从这里走出的杨勇以其英勇善战而成为我党我军著名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也曾在文家市就读,并在文家市共产党员陈世乔等的教育、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至今仍保存在刘家祠堂、河口大屋等地的大量红军标语和传唱在民间的《春锣词》等即是当年文家市轰轰烈烈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牛马盛会历史上,文家市一直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著称。始自清嘉庆年间的一年一度的湘赣边贸“牛马会”、龙图寺庙会,百年墟场,至今长盛不衰。改革开放以后,更趋活跃。境内藏有丰富的优质煤,其中仅大坪煤矿储量即达895.8万吨,历史上“文市煤”名声响亮,远销省内外。文家市油饼始于清雍正年间,其制作选料特别讲究,工艺十分严格。具有“香、脆、甜、爽”的特殊风味,历来颇受消费者青睐,是文家市名优特产,至2002年产量已达30吨。而文家市的花炮制造业始于宋,盛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家市镇的花炮业更是突飞猛进,境内现有花炮企业近百家,年产烟花83万箱,鞭炮218.7万箱,产品远销国内外,是浏阳花炮生产第一重镇。发达的工商业,造就了文家市镇的繁荣。 红色旅游文家市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布局独具特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洽和谐。文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是当时浏阳八大书院之一,1912年改名里仁学校,占地面积1207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878平方米,罗章龙、张国焘、陈世乔等早期共产党人曾执教于此,胡耀邦、杨勇等革命先辈毕业于这所学校,1927年在此举行的“秋收起义”会师,其旧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深远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除此之外,文家市还有以刘、彭、蔺、余等姓氏祠堂为代表的古民居建筑群,有以盘古庙、鲁班庙、万寿宫、财神庙、李畋庙、龙图寺、将军庙、观音庙、华陀庙等为代表的古庙宇群,还有保宁桥、百龄桥等古代桥梁。文家市古代建筑的特点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精巧、布局完美、保存完整。如位于五神村桥头组的彭家大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距今已有178年历史,整个建筑群占地约4000余平方米,原有数百米三合土夯筑的围墙围护(现残存部分),主体建筑有槽门(前栋)、中栋、后栋,两侧设横厅、天井、厢房、花园、马场,共有房屋百余间,雕梁画栋,巧夺天工。 作为湘东边陲重镇,文家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并留下了不少古代军事遗址,著名的有铁岩关、许阜尖等古代军事要地。其中“铁岩关”作为历史上“吴楚争锋”的一处重要关隘而名扬史册。相传铁岩关始建于春秋时期,雄踞于吴楚间的交通要道上,历史上兴毁多次,至解放初尚存一栋三层关楼和一段城墙,关楼、城墙全由麻石、青砖砌成。关楼下层为铁门,铁门上书“铁岩关”3个繁体行书大字,两边各书有“东南锁钥,吴楚咽喉”的对联,二楼为防护楼,常有戍边将士把守,三楼为烽火楼,一遇重大军情,烽火楼内的哨兵即点火为号,驻在不远处的守军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1917年毛泽东来文家市作社会调查时曾与陈绍休等一起来到铁岩关揽胜。铁岩关关楼及城墙于1958年修筑浏南公路时被拆毁,现存其基址。 文家市清江水库始建于1958年,总库容1350万m3,大坝高程196m,水域面积126万m2,集雨面积27.5Km2,库区距文家市集镇3.5Km,有防洪公路直达大坝,交通便利。水库建有400千瓦水力发电站,且与文家市35千伏输变电线路并网运行,电力充足。库内碧波浩瀚,优雅恬静,水光山色,迂回曲折,水中有岛,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景迷人。有娘娘庙、苏维埃驻地如华祠、神牛推磨等历史文化景观。是可供集旅游、休闲、娱乐、养殖等综合开发于一体的“锁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贵资源。 风土人情文家市地处吴楚边界,其民间文化博采了吴楚文化之长,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有戏剧、山歌、春锣、武术等。其中比较出名的为戏剧。文家市的戏剧主要剧种为采茶戏,表演形式通常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男的手拿扁担、锄头等劳动工具,女的手持花扇、竹篮、雨伞、茶具等,边歌边唱,演唱的内容是茶农劳动的全过程,从种茶、采茶、到制茶和卖茶,有时还穿插民间传说、故事等,融汇了其他民歌和舞蹈语汇,表演者有时也增加到数人至十多人,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和大锣、大钹等,演出时间主要在正月间,元宵节是高潮,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清末民初,新剧种话剧也在文家市萌芽。教育界名士彭芝荪善医会画,更喜操琴弄笛唱戏曲。辛亥革命成功后,他从上海看到了国外刚传来的新剧(话剧)后,为之倾倒,悉心请教,回来后就聚友成立戏社,邀曾羽丞、曾省三、杨富襄及族弟彭少龙等十多人参加,在家中搭台唱戏,自娱自乐地唱开来,后来发展为为文家市化状演出团,在浏阳播下了话剧的种子,揭开了话剧在浏阳演出的序幕。 星火燎原文家市,浏阳市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的一个小镇,距省城长沙100多公里。喜爱自驾游的人们,从长沙开车至此仅需2个多小时。 “走进党史事件纪念地”记者5月9日来到文家市,翻阅这幅血与火的历史画卷,触摸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在这里,亮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红旗 这个叫做“市”的小镇,相传明代开始文姓聚居于此,逐步形成墟场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曾3次来过文家市的青年毛泽东,因母亲姓文,把这个亲切而温暖的地方,称为自己的“外婆”家。 与一些知名的红色景点比,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纪念馆少了几分人头攒动的热闹,多了一份略显冷清的宁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每年来的参观者并不是太多,跟其在外面响亮的名头比,显得有些不符。 但看现在的情形,你无法想象时间回溯到84年前,这里曾经声震全国! 1927年9月9日,34岁的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枪炮震天,旌旗猎猎。起义部队一鼓作气向西挺进,目标直取省城长沙。 部队途中受挫,前委会只得临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9月19日,3路起义部队集结文家市。在这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鲜艳的镰刀铁锤红旗! 当晚,前敌委员会在里仁学校召开会议,作出了一个事关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决定: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势,改变攻打长沙计划,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自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明大道。这里,也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折点。文家市点燃的“星星之火”,最终在全国形成了“燎原之势”。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走进纪念馆的大厅右侧,毛泽东这首《西江月﹒秋收起义》顿时跃入眼帘。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在革命浪漫主义诗人的笔下,演绎得那样气势磅礴与荡气回肠。 文家市会师旧址就在纪念馆边的里仁学校。 学校建于1841年。初名为文华书院,1912年更名为里仁学校。尽管经历了100多年风雨剥蚀,但在我们眼中仍然气势不改。 据里仁学校校志记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张国焘、罗章龙等曾在这里执教。1926年,校长陈世乔在这里建立了文家市第一个共产党支部,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 现在的里仁学校经过了翻修,外观整洁气派。校门口还可见到那个年代留下来的一些标语,大多写于1927年到1930年间。“建立工农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红军万岁”……今天,仍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此地的风云际会。 那一晚,红色火焰避免了被扑灭的命运 大成殿,是里仁学校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单元。 殿内孔子牌位居于其中,让人嗅到一缕来自历史深处的书香。 但是,里仁学校令人瞩目,并非仅仅缘于此。 记者随着讲解员穿过几道门,进入一个有些隐蔽的小院里。4间房子一线排开,从外到里,依次住过杨立三、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等秋收起义的指挥员和参与者。 小院天井里有一棵石榴树。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这棵石榴树100多年来只开花,不结果;唯独毛泽东辞世的1976年,结了一个拳头大果子。 传说听起来总给人以神秘之感,不过却远远抵不过历史岁月的动人传奇。 1927年,9月19日晚,在里仁学校后栋的一间教室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决定秋收起义部队命运的前敌委员会会议。 会议一开始,大家就围绕起义10天来的战斗情况,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在讨论下一步“全军进军的方向”这一中心议题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师长余洒度与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意见完全不一致。余洒度认为应继续攻打长沙。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革命暂时处于低潮的形势后认为,再攻打反动力量强大的省城长沙,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他力主实施战略退却,退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退到湘粤赣3省边境去,坚持农村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经过耐心说服,毛泽东主张得到了总指挥卢德铭等大多数前委委员的支持。 对于当晚争论的结果,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中国革命由此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发展道路。 弱小的红色火焰,在那一晚避免了被扑灭的命运! 海伦·斯诺是首位访问文家市会师旧址的外国记者。她写道: “在文家市这所学校里,人们能感觉到深邃的毛泽东神话。正是在湖南浏阳这所古老的宗祠里,毛泽东于1927年召集了一千名英勇青少年,把他们武装起来,他们的武器主要是红缨枪和红色思想。这个会议投票通过继续蔑视一切上帝、所有的地主、所有的反革命势力——向客家人聚居的绿林——井冈山根据地进军。” 尽管研究者认为这段话存在着几处显而易见的错误,但她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战略性转折的描述,还是符合历史真实的。1927年9月20日,嘹亮的军号声将1500多名工农革命军官兵召集到了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泽东站在操坪前的台阶上,面对着工农革命军战士大声说: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一点挫折,但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反动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团结得紧,继续勇敢地战斗,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讲到这里,毛泽东打了个比喻:“我们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但只要我们团结紧、打仗勇,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的!” 中国有句老话,万事开头难,要革命就不能怕困难,只要我们咬咬牙,挺过这一关,革命总有出头的一天! 说到这里,战士们拼命地鼓起了巴掌,一股笼罩在这支队伍头上的迷雾霎时被吹散。 如今93岁的文家市居民张荣甫,那时还是个不到10岁的孩子。 老人回忆,1927年9月20日上午,秋收起义部队的战士在里仁学校操坪集合,“他们几乎把草坪都站满了,毛泽东身着普通老蓝布农民服装,打着绑腿,脚穿草鞋,站在操坪前的台阶上讲话。”我可是从门缝中挤进去听的。“ 其实,还有两个10岁的学生伢子与伙伴们趴在操坪院子的墙头上,也看到了这难忘的一幕,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带着浓重湘潭口音的激情动员。 这两个细伢子,一个就是后来担任过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另一个就是英勇善战的开国上将杨勇。 这应该不是后人演绎的一段传奇。除正式出版的党史研究资料有这一记载外,还有更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 胡耀邦、杨勇,这两个表兄弟当时就在里仁学校上学。 2008年,纪念馆工作人员在江西发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1929年里仁学校学生集体照。学生正是坐在秋收起义部队召开动员大会的那个操坪里。其中,一个坐在中间穿白衣服的小男孩,就是14岁的胡耀邦;他身边穿着黑色衣服的个头稍高的小男孩,就是杨勇。 里仁学校的操坪,是一块四五百平方米的草地,郁郁青青。文家市镇初一学生刘海燕,自小生活在文家市镇,她对里仁学校由好奇到想了解,由了解到想亲近。当记者问起海燕对里仁学校发生的什么事情印象最深时,小姑娘脱口而出:“胡耀邦求学和毛主席讲小石子砸烂大水缸的故事。” 文家市,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注定是要浓墨重彩书写一笔的小镇。 据纪念馆馆长谭庆启介绍,在1930年的文家市大捷遗址的高升岭上,当年工农革命军挖掘的战壕依然完整存在,绕着山头足足有好几圈;杨勇故居等革命遗址也保存完好;《秋收起义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他们,都在诉说着这个小镇的历史荣光。 今天的文家市也在继续讲述着动人的传奇。昔日革命老区,已一跃为经济强镇,2005年财税收入就已过亿,成为全省第一个过亿元乡镇,在全国革命老区首树“亿元乡镇”的红色标杆,至2010年,财政收入已连续10年领跑浏阳市各乡镇。 边陲小镇,在书写着新的历史! 经济状况文家市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家市更是一片繁荣和开放的土地,文家市人民正以远见卓识的眼光规划美好未来,以诚招天下的胸怀欢迎四方来客,以坚定豪迈的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家市人民勤劳智慧,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7亿元,财政税收5000万元,集镇面积达3.5平方公里,是湘赣边界一个综合实力强,发展环境优,基础设施全的地域性中心城镇。 文家市大成农业园是文家市镇投资120万元,用现代理念新近整合的一个现代农业投资项目。全园面积616亩,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园内已建成混凝土环形公路,距省道仅200m,交通方便,园内建有35千伏安输变电站,与文家市煤矿毗邻,能源充足、便利,是投资开发现代农业项目的理想之地。 诗词歌赋蝶恋花·文家市 幽径青山芳草碧,细雨绵绵,欲把春揉碎。环顾杜鹃花满地,丹心一片怀先烈。 高举红旗呼起义,壮志豪情,皆注文家市。千秋伟业江山赤,万世功勋尤可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