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化作文 |
释义 | 概述 “文化作文”一般指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是把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让作文在几千年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这是厚重的文化向作文强势渗透,并在实践中使作文逐渐文化化后结出的硕果,莫怀戚教授说这是“中学生写作的文化化”,我们就把这种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称为“文化作文”,这并不是说其它作文就没有文化,而是因为这类作文有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构思与追求“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等等。 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充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写作的追求。 “文化作文”的实质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 “文化作文”满分技法很多:诗词引用法、情景再现法、文化审视法、故事新编法、典型人物法、文言仿篇法等都是常见的方法。 写法1.从内容上来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善引名言、诗句或历史故事,即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顺序,选取较多的、较集中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情,他们的诗句,以显示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积淀”,是指考生将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思考所积累的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智慧的一部分,在写作时自然地涌出,贴切地组合。切记,是自然融合,是学生自身思想、情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不是为“引”而“引”,生搬硬套,那样就适得其反了。所以,并不是引几句名言、几句诗句就可以使作文有了文化底蕴,关键在于是不是将这些引用与自己的语言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关键在于自己的语言是不是能够透露出一种文化的气息,关键在于自己的思想是不是达到了一种文化的深度。 2.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要想写出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还要使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朝夕之间,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首先,必须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做到知识丰富,这是前提和基础。有了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还必须将这种丰富的知识内化为一种内在的人文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深思,尤其是读后深思,通过深刻的思考使知识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文化的思维,这样才能运用自如;以上都是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的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熏陶。怎样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熏陶呢?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透出一种文化的味道,语言丰富多彩,既能文才华丽,又可以朴实无华;既能洋洋洒洒,又可以言简意赅;既能悱恻动人,又可以振奋人心。 总之,教师的语言应当起到一种对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使学生在这种优美的语言熏陶下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提高。其次,教师的授课内容应当有厚重的文化含量。教师应当适时地从教材中挖掘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思想的深度得到提升,文化素养得到丰富。当然,这种挖掘不能仅停留在纯知识的层面,而更应上升到一种思想的、文化的高度。再者,教师还适时引入课外文化内容 丰富学生的见闻。阅读是学生的第二生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及其事迹,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重要材料。在抓好从课内阅读中积累素材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看报活动,大量阅读,多做读书笔记,以此开拓视野,增广见闻,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比尔盖茨、飞人乔丹、贝克汉姆、姚明、韩寒、田宝权、石伟民及“5·12”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人物事迹,很多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典型材料。 3.平时积累写作素材3.1感悟自然。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渺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蚊,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往往引发人们物是人非的感慨。“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滔滔滚滚的大江流水往往引起人们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慨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给人以启示,客观事物是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3.2思考人生。人生的经历是一本书。“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写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对崇高理想的孜孜追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年青时立下的人生誓言……历史上无数的英雄伟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人生的经典。 3.3关注社会。学生生活圈子窄小,生活空间大多局限于“课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我们应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空间,留心我们的家,我们的学校,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善于发现和捕捉学校、家庭生活中的闪光的东西,作好积累。另外,我们更应开拓我们的生活空间,大胆地走出去,充分接触社会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生活。如拜访知名作家,探访下岗工人,与农民交谈,与战士联欢,服务孤寡老人等等,主动地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你就会发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从中积累下丰厚的生活素材。 4.巧选句式,善用修辞即学生在作文中,要注意句式的变化,注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灵活搭配,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同时,还要善于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会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会使花草倾诉心中的秘密,枯枝败叶讲述生命的真谛,它可以百川汇海,激清澎湃;也可以轻风拂琴,嘤嘤成韵。注意,不同的修辞格有不同的作用,如写人状物,多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和夸张,析事论理则多用排比,设问和反问.巧选句式,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 5.妙语连珠,凸现睿智哲理即考生在作文中,语言文句要做到“有意蕴”。也就是要做到语句内涵丰富,深刻,且言近旨远,意味深长,富于暗示性,启发性和感染力,即“意不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要写哲理句。哲理句,内涵丰厚,点题明旨,精辟蕴藉,启发人们深入思考,令人遐思迩想,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怎样写哲理句呢 或者说怎样使文章具有哲理意蕴呢 其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写景状物,写人叙事,哪怕是平平淡淡的事情,普普通通的人物,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以此来反映考生对事物的某种态度,体验和情感,充满辩证法和人文精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