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化同宗说 |
释义 | 中西方文化大有差异,历史底蕴也各不相同,神话故事也各有传奇。不过,据说中西文化是同宗的,中西神话也是相通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同宗说。 比较中西文化 首先。圣经上上帝用了7天7夜创造出了世界; 而在中国神话中,盘古用了7天7夜创造出世界。 其次,中国和外国人几乎是一起由这个上帝或者盘古创造出来亲眼所见。但是迫于知识的缺乏。而使他们对使用的技术不理解 。所以带来的语言表述的差别, 所以形成的圣经和山海经(讲山平原和河流湖海的流水账性质的地理书)。 外国方舟的出现时正好中国共工和祝融的打斗把天给打了洞。外国坐船逃命,中国有大禹治水。 还有女娲,这个对应的人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国语,山海经有对应的记载。(伏羲的孙子,女娲(挪亚Noah),据《易系辞下》和《圣经》的对比有《世本》辑本写道:“女氏.天皇封弟[王呙]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水浩洋而不息”,对应的是诺亚方舟。人类文明(如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因此在公元前约2458年处有一个历史断层。女娲(挪亚Noah)(黄帝-前2717-前2599年;少昊-前2598-前2525年;颛顼-前2514~前2437;喾-公元前2480~前2345;尧-前2377-前2259年,女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弱而黄帝起。)代表人类又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流传下了女娲造人的神话。) 第三,根据中国古籍与西方圣经的对比,可知:少典的儿子,第二代人之一的燧(塞特Seth)。到了约公元前3427 年,出生的伏羲(玛土撒拉Methuselah)是有巢氏的直系后代,是第八代人。为了更确切的知道少典与Adam是不是指同一个人,一个好办法是看他们的妻子的名字的中西方记录是否也是源自于同一古音。据《国语》所记“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可知少典的妻子是有蟜,在《三皇本纪》里被称为有娲;而亚当Adam的妻子是夏娃Eve,读一读,多么的相似!几乎可以肯定,它们是属同一对夫妻的名字。神农(闪Shem)的“神”字的由来,表现在女娲(挪亚Noah)曾祝福说:“耶和华——Shem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是闪米特人的祖先。黄帝(含Ham)的肤色主要特征是带黄色,而且在三兄弟里排行居中,自然,他传下来的国家的名字叫中国,他还可能是那称为含米特人的祖先。炎帝(雅弗Japheth)是暖色调肤色的雅利安白种人的祖先。肆虐了一年的洪水消退了,彩虹显在天上,如同女娲补天的五彩石。躲过了这场浩劫的黄(含Ham)帝出方舟后,生的儿子一个叫玄嚣(古实Cush?) , 一个叫昌意(麦西或埃及 ,Mizraim或Egypt)。 玄嚣生蟜极(哈腓拉Havilar?), 昌意生颛顼(迦斯路希人Casluhim)。《圣经》对黄(含Ham)帝的后代的系统记录到此为止。 第四,中国和外国都有地狱的描述。也都有天堂的描述。这些可都不是串通好了一起创作的吧。 第五,在《竹书纪年》与《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人间的王,不是神仙。所以,证明,西王母(男人)是洋妞。如果炎帝的老婆是洋妞……,那只有两可能: 一,炎帝也不是古代中国人; 二,所谓的洋妞是从古中国迁移出去的。 第一个似乎不会成立。 而且,中国和外国都有地狱的描述。也都有天堂的描述。这些可都不是串通好了一起创作的吧。其实,所有的历史都是一样的,只是语言表述的差别中国神话。而神话呢?必定是有原形的,在接下来文章中我将进一步说明我的观点。 华者,花也,为绿色开花植物,夏者,夔也,为灵长类哺乳动物,特指人类。 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的推测不无道理:“华为图腾名称,意即花族;夏为自称之语,意即人。” 华,古文同花,为花卉正面带枝之象形,而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由图腾转变的文字,那便是“亚”,在“菲斯通盘(Phaistos Disc)”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均为花朵(花冠)正俯视之象形,中国的甲骨文将其花瓣之象形简化为四瓣,与“巫”同源,后来简化为又演变为基督教的“十字架”。古埃及象形文字也有花卉正面带枝之象形之“华”字,甲骨文当为其变。“华”与“亚”以及“上帝”之“帝”同源于花,“亚”为花冠象形,“帝”为花冠带花萼以及枝干象形,即一枝花象形,“华”为整株花象形。 所以,华为亚、帝之异形,“华夏”,可释为“亚夏”或“帝夏”,“亚”常出现于商代青铜器徽名,如:亚貘,亚X……,在金文(大篆)徽名中,亚时常书写为一个镜框型,而真正的族名套在其中。 华夏,即亚夏,亚古音从其子文“恶(e)”,与“我”“娥”音同,华,同花,又同亚,则古音当推为“e”,从音“花萼”的“萼”,古文“萼”与“华”同,而“花”为后来根据“华”所造之字。夏则为埃及之夏(参见拙文“EGYPT WAS BELONG TO CHINA”(《埃及属于中国》),埃及之音为“冀”,《左传》等书记载,夏都冀州,而甲骨文“夏”与“冀”皆为人物象形,有头、有手、有足,与“人”字相比,更为形象,为早期未简化文字,为人以及灵长类哺乳动物之象形,夏则为侧面之人形。因此,华夏,即亚冀,亚冀古音为“娥冀(e-ji)”即“埃及”(Egypt)之发音,所以,“华夏”本名,同源“埃及”,然则,“埃及”本义,实为“华夏”。 如果说夏是人的自称,而“夏”又是“冀”之别体,可推,“夏”古音为“冀”,两者本义皆是“人”,相当于英语后缀“-ese”,其意思同样是“人”,比如:“日本人”,在国名(Japan)后加“-ese”,为“Japanese”;“中国人”,则在国名(China)后加“-ese”,为Chinese。 “人”之古音亦读若“ji/gy”,即自己的“己”之发音,通古斯人(突厥人之音源)自称为“人”,而中国人后来自称为“己”者,实自称为人之音讹。 华夏之名,即埃及之音,其命名者,不定为人,或许为神。“华”之为“花”形,为图腾之发语(前缀),是“亚”之音,与图腾和巫神相关,同源于“帝”,起源于神或上帝,下义为绿色开花植物;“夏”之为人形,为人类自称,是“冀”和“夔”的异体,起源于上帝之所造动物——人,下义为灵长类哺乳动物。上帝(或曰神)为彰其所创绿色开花植物和灵长类哺乳动物之功,而命名天下(地球)为华夏,后来被人类所继承,仍然沿用“华夏”之名,读音“埃及”,以为天下国邦之名。埃及之古王朝时期实为中国之夏朝,其事前传说的两位帝王正好是鲧和禹,第一王朝的法老和中国夏代帝王可以一一对应起来。《战国策·齐策》曰夏:“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尚书》注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 夏族人,即埃及统治阶级与华夏名称密切相关。目前可以认为:世界上最早有或只有一个天下大同的民族,谓之夏族,所谓夏族,即人族,是古代对物种的划分名,源于高级灵长类哺乳动物——人类之象形。天下全球之人民,都是夏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