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仲舒 |
释义 | 简介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宋史》有传。 生平经历古文太平兴国二年,温仲舒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吉州。再迁秘书丞、知汾州,坐事除名。未几,复起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端拱初,拜右正言、直史馆、判户部凭由司。三年,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知三班院。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淳化二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唐末以来,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砦,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曰:“仲舒尝总机密之职,在吾左右,当以绥怀为务。古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烦吾关右之民。”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逾年,知开封府。五年,以京府务剧求罢,遂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寻迁刑部尚书、知天雄军,徙河南。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皆不愿往。未几,复知审官院。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判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子嗣宗、嗣良、嗣先、嗣立。仲舒既卒,帝悯其孤弱,并禄以官。 现代文温仲舒,字秉阳,是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考中了进士,担任大理评事,任吉州的通判。秋天,天上出现了彗星,(皇帝)在别殿召见了他,仲舒认为“国家自从平定太原以来,燕、代交界的地方,城墙等守卫工事一年年地毁坏,杀伤抢劫的事情,此起彼伏。黄河以北的地区,农业、桑业都荒废了,人口一天天地减少。(百姓)在百业凋敝的情况下,(仍然)极力供应边防。青壮年充任徭役,老年人、身体弱的人供应赋税。留下的房屋墙壁坍塌了,(百姓)不是逃亡就是死亡了。奸邪的人(为了)讨好皇上,还说是(百姓)乐意交纳(赋税)。加上士兵服役,在外的人感到很辛苦,在家的人有很大的怨恨。希望(朝廷)能够施以恩惠和宽恕,来平息百姓的(怨恨)。”宋太宗表扬了他并接受了他的意见,于是大赦了黄河以北的地区。 淳化二年,(温仲舒)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的官职,(又)改任同知枢密院事。淳化四年,(温仲舒)被罢职任秦州的知州。此前,这里杂居着羌族和浑族,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落。唐末以来,居住在渭河的南边,大洛、小洛两个门砦,大量出产优良的木材,被(他们)占据。每年征调士兵采伐(木材)供给京师,一定要用钱向羌族人借路。但是(仍然)免不了遭到羌族人的抢夺,甚至杀掠,羌族人成为百姓的忧患。仲舒到(秦州)任职后,(温仲舒)率领士兵一个个地追究(各个)门砦,用威望和诚信晓谕他们的头领,各个部落献出地盘归属内地。(温仲舒)不久将(羌族)部落全部迁徙到渭河以北,设立了堡砦来限制他们。百姓感激他的恩惠,画了(他的)画像祭祀他。恰逢有人弹劾温仲舒制造纠纷,皇帝对近臣说:“温仲舒曾经总管机密之职,在我的左右,应当以安抚包容为主。古代伊水、洛水之间,还有羌族、浑族杂居,况且这次羌部归属内地,一向居住在渭河以南,他们在本地生活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一旦随意地斥逐他们,或许会发生骚动,又会使我们关内的百姓烦扰。”于是命令主管凤翔的薛惟吉与温仲舒官职对调。(温仲舒)同时主管兴元、江陵二府,升迁为给事中。恰逢内侍蓝继宗出使秦州回来,说(秦州)得到本地的很多好处。皇帝于是召回温仲舒,授予他户部侍郎的官职,不久(任)参知政事。(大洛、小洛)二个门砦后来并为内地,(国家)每年得到木材的很大的好处。 景德年间,并州缺少太守,皇上认为(并州是)北门重镇必须(要)大臣去镇守安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皇上命令宰相去告知旨意,两人都不愿意去。不久,(温仲舒)又主管审官院。大中祥符年间,升官为户部尚书。大中祥符三年,(由高位兼低职)兼任昭文馆大学士,任命下达了,(温仲舒)死了,年纪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左仆射的官职,谥号是恭肃。 温仲舒应对事务很敏捷。年轻时和吕蒙正交情很深厚,又是同一年考中了进士。温仲舒被罢职多年,吕蒙正担任中书令,极力引荐(温仲舒),到了(温仲舒)被任用,(温仲舒)反过来攻讦(弹劾)吕蒙正,士人议论起来瞧不起他。自从担任正言直到辅佐枢密院,(温仲舒)都和寇准一同升官,当时的人并称他们为“温寇”。 《宋史·温仲舒传》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吉州。再迁秘书丞、知汾州,坐事除名。未几,复起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端拱初,拜右正言、直史馆、判户部凭由司。三年,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知三班院。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 淳化二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唐末以来,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砦,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曰:“仲舒尝总机密之职,在吾左右,当以绥怀为务。古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烦吾关右之民。”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逾年,知开封府。五年,以京府务剧求罢,遂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寻迁刑部尚书、知天雄军,徙河南。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皆不愿往。未几,复知审官院。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判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 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子嗣宗、嗣良、嗣先、嗣立。仲舒既卒,帝悯其孤弱,并禄以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