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温榆河
释义

温榆河位于北京市东北部。自沙河水库至通县北关拦河闸,是大运河的上游。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麓。上游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3条支流汇合而成。全长47.5公里,其间又有蔺沟河、清河、龙道河、坝河、小中河汇入。流域面积4423平方公里。1970年至1972年曾两次整治,沿河筑堤,并建闸4座。蔺沟河口以上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400立方米/秒;蔺沟河口以下按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1562立方米/秒。灌溉农田20万亩。温榆河古称湿余水、温余水。

温榆河名之由来

很早以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定居在温榆河流域。古人以温榆河为无数泉水汇流而成,谓之“百泉水”,又称“湡水”。唐尧虞舜之时,都曾定都幽都。幽都地处太行山脉之阳,有“帝都之山”、“幽都之山”与“燕山”等名山。那个时候,温榆河流域属于幽州,为“帝都”之区。《山海经》称“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马”。湡、浴二字,古音相近。或许湡水即为浴水。由于年代久远,更何况当时尚无文字记载,此语已无从考究。此外还有一说,即万里长城筑成后,秦始皇东巡,路经“关山”一带地方,称此河为“清夷水”。这一说法虽不见于正史,但却似乎有所依据。然而,温榆河首次载于史册之初名为温余水,简称温水;直至辽代,始改今名,又称榆河,俗称富河。

温榆河的开发利用,始于汉代。因此,它的名称最早正式见于《汉书·地理志》与汉代桑钦编撰的《水经》。至北魏时,籍属琢郡的郦道元作《水经注》,第一次对温余水源流与其各大支派,进行了周密详实的考察论证,不仅被后世学者引为依据,而且引起统治者的极大关注。从此之后,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古代文献中有关开发利用温榆河的记载,便屡见不鲜,内容丰富。

温榆河水之源流

温榆河的源头,分为正源、重源与别源。

发源于“关山”诸泉之水,汇为一流,南流至军都关即“居庸故关”下入口,称关沟水,是谓正源。位于北京西面的太行山脉诸山,通称西山。关沟水缘西山东麓南流,至居庸关“南流出关,谓之下口”。所谓“下口”,是指南口而言。水流自南口折西东流,“潜伏十许里”,又从地中涌出,“重源潜发,积而为潭,名温余潭”,是谓重源。泉水温热,寒冬不冰。温余水即由此得名。温榆河正源的源头,出自今北京市延庆县南境“居庸界”山诸泉。

温榆河的别源,为数甚多,主要出自西山诸泉,其次出自北山诸泉。这是温榆河在水源上最突出的一大特点。传说古人称之为“百泉水”,是很有道理的。其别源诸泉之水,分别汇成温榆河上流三大支派,即:源出西山诸泉之水有二,一支注入正源径流,称北沙河,又称双塔河;一支位于北沙河南面,称南沙河;另外一支源出北山诸泉之水,称东沙河。

具体些说,温余潭水东流,左有源出翠屏山诸泉之水,自翠屏山口即德胜口南流,绕经明陵注之;折而东南流,经双塔店,源出孟村一亩泉之塔界水,与源出四家庄诸泉之水,皆东流注之,名北沙河;自双塔店以下一段河道,又名双塔河。其水东南流,至丰瞻(亦作“丰善”)村,源出北山诸泉之水,称东沙河,“南流经芹城,称芹城水”,但芹城已无从查考,疑似流经昌平故城西之昌平水,明清史书地志亦作易京水,源出西山神头岭丁蓼泉,称丁蓼水;其水“东南流经郁山西,谓之易荆水”;易荆水东流,左纳源出虎谷山虎眼泉之水;又东流经沙河镇南,源出白浮、瓮山之水,与源出孤山之水,汇为一流,东南流注之;折而东南流,至沙河镇东南三岔口,与北沙河、东沙河合流之水交会,称温榆河。

温榆河中游通称沙河,自昌平流入顺义县西南境,俗称西河;东南流经天柱村;又东南流十余里经苇沟村;村东临温榆河渡,渡南有战国齐长城遗迹;流至到东南与通州交界处,与潮白河交会,入通州境;流至州城北关闸,即以北间为分界线,以上河道统称之为温榆河,以下河道因为汉代始于其地置“路县”,遂名之为潞河。明清时期,潞河变成京杭大运河北端的一段河道,所以又名北运河。其水东南流经香河、武清二县,至天津丁字沽,与卫河即南运河合流,东入海河,由直沽注于海。

温榆河之漕运

温榆河是北京最早开发的一条河。元代时昌平镇成为京北交通要道,北边的居庸关自元代开始驻屯军把守。为运送军粮,至元元年(1264),派兵疏浚昌平双塔河漕渠。双塔河是温榆河上游河道。“源出昌平县孟村一亩泉,经双塔店向东,至丰善村入榆河。”双塔漕渠开通后,设有专管负责管理运输的人员。到至元三十年,因建通惠河,将沿山前泉水,包括孟村一亩泉在内,都截流入白浮瓮山河。双塔漕河也因浅涩而停止漕运。

元大都建立后,粮食供应成了头等大事。忽必烈非常重视漕运,下令疏通修复了南北大运河,由杭州至通州,保障南粮北运。但通州至大都城五十多里路程,仅靠坝河运量有限,而且经常淤浅不能行舟。这一段靠陆路运输,效率很低,若遇“方秋雨淋,驴畜死者不可胜计”。修通这条水道的关键是水源问题。专管水利的都水监郭守敬,经过详细踏勘测量,终于发现在温榆河水系上游,沿北山和西山山前地带,有白浮泉等众多泉流散布。他立即向忽必烈提出从温榆河诸泉中引水济漕计划,很快得到忽必烈的批准。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引水济漕计划于至元二十九年春动工,至元三十年秋完工。据《元史》记载,忽必烈在“役兴之日,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为之倡”。完工后,积水潭成了水陆码头,漕运大都的粮食大增,每年在三百万石以上。《元史》说:“船既通行,公私两便。先时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陆挽官粮,岁若千万,民不胜其悴,至是皆罢之。”

温榆河不仅运输军饷,还要供应大都的粮食,对开发漕运有大功,解决了大都城的运粮供水。因此它在北京的河道中地位大大提高,为大都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到了明代永乐七年(1490年),明成祖朱棣在昌平修建陵寝,并派军队驻守,需要运送大批建筑材料和军粮。在居庸关建立了边关粮仓。漕粮由通州沿温榆河上溯到沙河巩华城。在巩华城设奠靖仓收纳,再转交驻军或居庸关军仓。同时商船也可沿温榆河直驶安济桥下。明蒋一揆《长安客话》称:“沙河东注与潞河合。每雨集水泛,商船往往从潞河直抵安济桥下贸易,土人便之。”

清代驻军多在清河镇附近。温榆河运输至清河。清河是温榆河的支流,由西向东,在今朝阳区沙子营入温榆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开会清河,起水磨闸,历沙子营,至通州石坝上止。中建七闸,闸夫120名,运通州米又通流河至本裕仓。”通流河指通州外北运河一段,本裕仓在今清河镇东南一里的仓营村。漕运直到晚清同治年间才停止。

我们不停地走着,从河流的源头走向远方,从少年走到青年,从青年走到老年,我们一边走,一边观看温榆河。这千年的故事,在倒流的时光里,开始在一条芬芳的河边。

温榆河边古老的传说

二郎爷坡

老人们传说,温榆河早先从这里流过,因为金盏地势底,常有水患,住在这里的人们就在这里筑起了一道长长的土坡,以防水淹。在筑这座长坡的过程中,村里一名德高望重的叫二郎的长者不幸淹死,人们为了纪念他,称这座坡为二郎爷坡。关于它的传说一直流传到了至今天:早先在这铜帮铁底的温榆河里,生长着一条金鳞金翅的大鲤鱼,每年它都经过二郎爷坡。只要它跳出水面,这里准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康。所以,这里的人们常到二郎爷坡来,供奉金色大鲤鱼。

有一年,金色大鲤鱼没有来。这里天天烈日当头,没有雨下,连长年水流充足的温榆河也快干涸见底,人们眼瞅着庄稼慢慢干枯死了,心急如焚。因为庄稼欠收,农家就要离乡背井,无法度日。那年月,人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成群结队来到二朗爷坡求神。大家带着大量的供品,举家老小来到这里求金色大鲤鱼帮忙,哭喊声震撼苍宇。金色大鲤鱼听到了,不顾千难万阻游到天河,求它的好朋友小玉龙为二郎爷坡周围的大地下场大雨。小玉龙一口应允下来,也不顾玉皇大帝和龙王们的禁令,偷出降雨令牌,到二郎爷坡上空着着实实降了一场透雨。百姓们得救了,大家欢呼雀跃,在二郎爷坡上载歌载舞。然而此时的小玉龙却遭了殃,因它的行为触怒了玉帝,故被罚压在一座阴山背后,受尽苦难。任凭众神求情,玉帝就是不理会,他说:“要想让小玉龙重返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二郎爷坡的乡亲们得知此事,又着急又气愤,可又束手无策,只好再去求助于金色大鲤鱼。金鲤听到乡亲们的祈求,便化做一个白发老婆婆对大家说:“那金黄色的玉米不就是金豆吗,让它开花还难吗?”于是,大伙纷纷拿出家中的黄色玉米,炒成了玉米花,拿到二郎爷坡,铺了一片。大家对着天上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小玉龙吧!”大金鲤也赶到了天上哀求玉帝。玉帝无奈只好让太白金星将小玉龙放了。从此,每年的二月二,乡亲们都要拿着炒好的玉米等供品,到二郎爷坡纪念小玉龙,纪念大金鲤,祈求它们保护,祈求人们美满的生活。

二郎爷坡的传说成了过去,如今,富裕了的乡亲们再也不必带着玉米花去祈求了。现在的温榆河既能排洪泄洪,也能灌溉农田,古道中鸟语花香,流水淙淙。昔日荒凉的二郎爷坡,周围也是百亩果园,千亩绿荫。

——节选自《京畿丛书?朝阳》

妈妈树

周王庙里有一棵大树,名叫妈妈树(又名“干妈树”)。你若想知道这树的年龄,就是问当地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也不知道,只是说:“我小时候这颗树就这么大了。”文革时此树曾经被毁,20世纪70年代,在它周围种了水稻,才把它救活,又枝叶茂盛起来。

这棵树为什么叫干妈树?有一段传说:金盏有棵干爹树,小店有棵干妈树,两棵树有着“夫妻树”之称。夫妻离婚各奔东西,因此坐落在东西两个方位。干妈树无儿女,像尊活菩萨,因此,又有王母娘娘之称。旧社会医疗水平很差,缺医少药,小孩生下来很难养活,为求菩萨保佑,当地人都许愿还愿供奉这棵干妈树。据说烧完香,磕完头,认了干妈的孩子身体就健康,能免去灾祸。干妈总看着干爹乐,内心存在着爱情,总还自言自语地说:光棍好苦!因为没有人给干爹送吃的穿的。说它看着干爹乐的根据是有个树瘤长在树干的西面,很像过去女人梳的纂儿。既然发纂儿朝向西面,那么脸不就是朝着东面的干爹吗?(图片:妈妈树的树瘤)

这棵树生长奇特,树冠像是一个乌龟,无论你从哪边看都能看出它有头颈,树干分枝部位非常宽阔,人在上边睡觉都不会掉下来。

当地村民因为喜爱这个干妈树,集体为它写下一首古树颂:“拂晓朝霞红,古松分外青。北京通州城,遥望这棵松。树史无记载,未知何人种。文革出恶情,古松险遭劫。村民齐声喊,别让送丧命。村委决心大,保护这棵松。奠基小店松,筑上八角坛。挺拔秀丽松,今更显威风。”

温榆河边鲜活的民俗

随着温榆河走过的岁月,河两岸的原住村落、人群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些文化特点和民风民俗。这里的人们沿袭着祖辈的方式在这里生活,从小在河边长大,娶妻生子,以至终老。美丽的温榆河带给这里的不仅仅是一种象征,它早已在远久以前就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变做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

莲花落

温榆河两岸的原住村落里流传着民间曲艺形式:莲花落。当地人将很多具有地方色彩的故事改编成了莲花落,并由老辈人保留了下来。现在在当地依然保留着的莲花落故事有:王大娘钜缸,王二姐思春,老道儿化缘,妞要婆婆,冯魁卖妻等。这些故事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了很强的时代特征。故事在人们一代代的传唱中为我们现在的人保留住了岁月的脚步,使我们通过这样的演绎形式了解不为我们所知的历史。

《王大娘钜缸》歌词:

大娘正在上房坐,忽听外边吆喝钜缸。别上钢针盘上绒线,针线笸箩推到一旁儿。大娘欠身两足踏落地当央,一掀笼走呀走出去,一顺甬路走慌忙,穿宅过院来得快,大门不达紧对胸膛,用手打开门儿两扇,举目抬头看个端详,看见大道两旁无人走,看见箍漏锅的正装佯。开言把那箍漏锅的叫:过来吧,过来吧,我有活儿好商量。

箍漏锅的听见四周有人叫,揉了揉我那倒霉的眼,看见四周无人行走,看见那边有个俏大娘。走到跟前叫大娘,您存什么活儿叫我做?

大娘道:我昨天砸了一口腌菜的缸,今日小两口打架摔了装黄酱罐,这两样的活儿归在一起做。

钜缸的道:大娘您说话不在行,不见活计怎能说价儿?你拿将出来咱们再商量。

大娘闻听箍漏锅的话,忙进院子去搬缸,大娘身小力薄搬也搬不动,叫箍漏锅的进院去瞧缸。

箍漏锅的说我瞧缸不能去白瞧。大娘说我请你二两烧刀子。

箍漏锅的说您咋知道俺老西子爱哈酒?边说进院去瞧缸。大缸上有八道缝,黄瓷瓦罐上有六道伤,钜缸要使大钜子三千六,黄瓷瓦罐用小钜子两抬筐。

《冯魁卖妻》故事梗概:

书生冯魁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穷得没饭吃。这时张家湾设下了卖人的市,又卖男来又卖女。河里的杂草上称盘,槐树豆拿线穿着卖,穷得实在没办法,冯魁只好去卖妻。

花会

温榆河畔有许多花会组织,著名的会档有孙河村的“子弟秧歌”、“康家营高跷老会”、康营村的“小车会”、苇沟村的“五虎棍”、长店村的“同乐高跷会”。每逢节日,婚丧嫁娶,班头就会带着大家出来玩玩,谓之“走会”。

温榆河西岸孙河乡的“康家营高跷老会”已走过一百四十多个寒暑了,在群雄争霸的“花会”中,独树一帜,获得过多次大奖。2001年春节,在新天桥的花会比赛中,康家营高跷老会在参与的四十九个档会中独拔头筹,获得了冠军。在表演中,他们技艺超群,动作难度大,完成的干净利落,得到了观众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花会中也还有舞狮。京城里,有两对京东的狮子最为闻名,一对是东坝马房堡子北门金铃祖狮,另一对是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它们都有着许多辉煌的史料记载,同时也有不少的民间传说。

据说,有一次为“老佛爷”慈禧过生日,宫里召集二闸人来舞狮。二闸人生性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从不侍奉权贵去讨好祸国殃民的“老佛爷”。于是,他们就推说时逢“南粮北调”,漕运繁忙而拒绝了参加慈禧的寿诞。在当地传为佳话。

金铃祖狮是清代乾隆皇帝所封,意为各路狮子之首。

相传祖狮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狮子为一青一黄,青狮凶猛,头重70斤,彪悍异常。黄狮子雄伟霸气,威风凛凛,头重80斤。这对狮子脖子上各有8个碗口大的大铜铃,舞动起来,神气十足,铃声大作,附近十里的人都能听到。

温榆河水利小史

 金大定10年(1170年)疏浚温榆河下游河段;

元至元元年(1264年),疏凿从通州沿温榆河北上至北沙河的水道;

明隆庆6年(1572年)至万历6年(1578年),为给明陵守军运粮,两度疏浚水道;

清康熙年间开浚清河水道,温榆河水道上段逐渐淤废;

清末。发展陆运,温榆河水道淤塞,常泛滥成灾;

1939年因连降暴雨致使两岸一片汪洋;

1949年后,在河上游山区陆续修建6座中小型水库,疏挖河道46.4公里,河槽过流量400至938立方米每秒。筑堤总长66公里,排洪流量975至1450立方米/每秒,境内温榆河沿岸提水灌溉农田1.9万亩;

1963年洪水冲毁温榆河大堤14处,累计决口长度795米;

1963年后沿河四乡建起多处扬水站、引水渠等;

近年遭受污染,期待解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