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艾亚春 |
释义 | 人物简介艾亚春(1899—1941)陕西米脂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十七军八十四师野战补充团团长。1941年5月,在晋南会战中,率部深入敌后,在青廉村与敌遭遇,身负重伤,仍裹伤督战。奋勇苦战一昼夜,毙敌甚众。7日,率部转进垣曲县焦家沟时,被日军四面包围。指挥官兵英勇冲杀突围,在战斗中,不幸被机枪击中腹部,壮烈牺牲。1947年12月31日追赠陆军少将军衔。 人物事迹艾亚春,1906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城内小巷则。族名:艾丕华。少年时家境极度贫寒,仅靠肩挑手提,沿街叫卖熟食谋生,后跟打“油旋”(一种食品,油饼)师傅学艺,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年仅15岁时就只身南下绥德,投奔高桂滋骑兵连从军。随着高部的扩大,他从一名列兵、伍长、班长、排长、连长升任营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跟随陆军84师转战山西,在团城口、介休等战役中,率先冲锋陷阵,挥刃格斗砍杀,杀敌甚众,多次光荣负伤,因对日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有方,而晋升为500团(1940年整编后为野战补充团)上校团长。1941年4月底,日军纠集了六个陆军师团,扫荡中条山,企图占领山西南部,直逼中国腹地—西安。5月6日至7日,日军航空兵首先发动攻击,轰炸西安、咸阳、潼关、郑州等地,并炸断陇海铁路。5月7日傍晚,日军从夏县、闻喜、垣曲、绛县、阳城、济源等地,以优势兵力同时向中条山地区中国军队发起进攻。高桂滋部奋力迎敌。5月8日黄昏,日军在空降伞兵的配合下,占领了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将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分割成两半。正在长直乡青廉村掩护全军转移的野战补充团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战斗异常激烈。团长艾亚春亲率领敢死队,手持大刀,带头猛冲,激战四小时冲出日军第一道防线。11日1l时,艾亚春团长在焦家庄(闻喜与垣曲交界之处)率领部队向西突围时,寡不敌众,头部、前胸连中数弹而壮烈牺牲,年仅36岁。 艾亚春牺牲后,灵柩运抵家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三千余人出席。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向其家属颁发了抗日烈士证书,并按照政策予以抚恤和优待。葬于万佛洞之前川祖茔侧,后移葬于盘龙山以东凤凰岭山巅。 烈士后人艾亚春的儿子艾平,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央军委无线电总台担任通讯指挥保障工作。其后任西昌卫星基地巡视员,离休干部。女儿,艾淑萍,退休干部。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