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卫恒
释义

卫恒,曾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省长,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任山西省政协主席。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大、八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30日被迫害致死。中共山西省委两次做出决议,为其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有同名人物晋朝书法家。

中文名:卫恒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西省陵川县

出生日期:1915年5月

职业:山西原省委书记卫恒

主要成就:1938年1月参加抗日工作1943年9月被指定为七大代表1949年3月中共太岳区委宣传部长1951年任中共山西省委委员1958年12月任山西省省长1965年8月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

晋朝书法家

人物简介

卫恒,(?至二九一)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西晋书法家。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谋杀。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从妹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瓘子。少辟齐王府递转黄门郎。善草隶,瓘尝云:“我得伯英(张芝)之筋,恒得其骨。”又善古文,得汲家古文论楚事者最妙,恒常玩之。祖述飞白,造散隶书。开张隶休微露其白,拘束于飞白,洒丽于隶书。又作云书,笔动若飞,字张如云,卫氏即垂云之祖。着四体书势。《书断、晋书本传、梦英十八体书》

晋书·卫恒传

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

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曰: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下为下。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以戈为武,人言为信是也。转注者,以老为寿考也。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

自黄帝至于三代,其文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有见者。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太康元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策书十馀万言,按敬侯所书,犹有仿佛。古书亦有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为工妙,恒窃悦之,故竭愚思以赞其美,愧不足以厕前贤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无别名,谓之《字势》云。

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 爰暨暴秦,滔天作戾,大道既泯,古文亦灭。魏文好古,世传丘坟,历代莫发,真伪靡分。 大晋开元,弘道敷训,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以垂颖,山嵯峨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飞飞而未扬。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突出,若龙腾于川;渺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婀娜,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籀篆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世谓之籀书也。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承相李斯乃损益之,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政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或曰下杜人程邈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定乃隶字也。

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王莽时,使司空甄酆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复有六书:一曰古文,即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秦篆书也;四曰佐书,即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书,所以书幡信也。及汉祭酒许慎撰《说文》,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最新,可得而论也。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善篆,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太和中,诞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侍中、中郎将,善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邕作《篆势》云: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苍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 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撝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处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观。*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闲。嘉文德之弘蕴,懿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洒直,计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而焚其捬,梁鹄乃益为捬,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宜官后为袁术将,今巨鹿宋子有《耿球碑》,是术所立,其书甚工,云是宜官书也。梁鹄奔刘表,魏武帝破荆州,募求鹄。鹄之为选部也,魏武欲为洛阳令而以为北部尉,故惧而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在秘书书勤书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鹄手迹。魏武帝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以为胜宜官,今宫殿题署多是鹄书。鹄宜为大字,邯郸淳宜为小字,鹄谓淳得次仲法,然鹄之用笔,尽其势矣。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之法也。汉末有左子邑,小与淳、鹄不同,然亦有名。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作《隶势》云:

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从此简易。厥用既弘,体象有度,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容发,随事从宜,靡有常制。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裂,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设张,庭燎飞烟。崭岩嵯峨,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研桑所不能计,宰赐所不能言。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岂体大之难睹,将秘奥之不传?聊伫思而详观,举大较而论旃。

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仲将之徒,皆伯英之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同时,见称于西州,而矜此自与,众颇惑之。故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河间张超亦有名,然虽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势》云: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事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及瓘为楚王玮所构,恒闻变,以何劭,嫂之父也,从墙孔中诣之,以问消息。

劭知而不告。恒还经厨下,收人正食,因而遇害。后赠长水校尉,谥兰陵贞世子。

二子:璪、玠

卫恒艺术特色

唐李嗣真《书后品》称他的书法纵任轻巧,流转风媚,刚健有余,便媚详雅。

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

简介

卫恒,1915年5月生,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沙泊池村人。本姓王,从小过继魏家,名兰玉。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八大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早年经历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23年入附城小学读书。1932年陵川第二高小毕业,同年进陵川县第一高小附设简易师范学校读书。1935年秋至1937年冬在本县任小学教师。

抗战时期

1938年1月参加抗日工作,任陵川县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第十四大队中队政治指导员,改名卫恒。不久被介绍到牺盟会干部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6月至12月初任山西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二支队大队指导员、宣教科科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至1939年3月进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冀豫区委党校学习。1939年4月任晋东南农民救国总会干事。7月后到太岳区农救总会工作。1940年5月任太岳区农救总会主席。1941年5月被选为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同年9月至1942年10月任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农救总会第一分会主席。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任中共太岳区党委农民工作委员会书记、太岳区农民救国总会主席(至1945年8月)。所抓的沁县故县镇典型,成为太岳区发动群众减租减息的一面旗帜,多次受到中共太岳区党委和上级表扬。1943年9月被指定为七大代表。同月赴延安,在中共中央党校一部一支部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曾在七大小组会上介绍太岳区群众工作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称赞。同年4月至8月被选为太岳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副主席。七大闭幕后回到太岳区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起任中共太岳区委委员、党委秘书长(至1947年12月)。9月起任太岳区各界救国联合总会主席。1948年1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太岳第四地委(1948年7月后改为第三地委)书记兼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至1948年7月)。1949年3月至8月任中共太岳区委宣传部部长。

建国后

1949年9月至1950年1月任中共翼城临时地委书记、临时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0年1月至1951年12月任中共运城地委书记兼地委党校校长,运城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1年任中共山西省委委员。同年12月至1954年7月任中共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2年1月至1955年8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1952年4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同年9月至1955年4月任山西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1955年1月至1956年8月任中共山西省省委第二副书记、省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55年6月起)。1956年4月至1958年12月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省长(1956年5月起)。1956年5月至1965年12月任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党组书记。1956年8月至1965年8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1958年12月至1965年12月任山西省省长。1965年8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1965年10月至1966年5月兼任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1965年11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1965年1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山西省政协主席。

文革遭遇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卫恒即被林彪、康生以及江青一伙迫害,遭到毫无人性的揪斗。卫恒坚持原则,宁折不屈,和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67年1月5日,卫恒被“造反派”关押。30日,被迫害逝世。

1979年1月,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决定,为卫恒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5年6月,在中共山西省重新做出为卫恒彻底平反的决定中指出:“卫恒同志是我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和领导干部,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团结、带领群众,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全国解放后,他坚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为我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付出大量的心血,做出了显著成绩。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面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淫威,他坚贞不屈,正气凛然”。

发表有《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等文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