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伟
释义

魏伟,是一个常见人名,在我国各个地区及职业领域均有分布。本词条内分别是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主席、《江西律师》主编 、上海尚实植物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工业学院副教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女姚明"魏伟、"养生怪杰"魏伟、广东美雅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

中文名:魏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黑龙江巴彦

出生日期:1954年10月

职业:哈尔滨市副市长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1.哈尔滨副市长

生于1954年10月,汉族,黑龙江巴彦人,198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1975年9月哈尔滨市市政一公司工人;

1976年7月哈尔滨市市政一公司团委干事;

1979年3月哈尔滨市城建局团委干事;

1984年3月哈尔滨市城建局团委副书记;

1985年1月哈尔滨市城建局团委书记(其间:1982年7月-1985年7月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学习);

1986年3月哈尔滨市市政建设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1987年3月哈尔滨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

1987年11月哈尔滨市市政建设管理局管理处副处长;

1988年10月哈尔滨市建委办公室副主任;

1989年11月哈尔滨市建委城建处处长;

1990年4月哈尔滨市建委城建处处长、市城管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1990年12月哈尔滨市城管监察大队政委兼副大队长(挂职);

1991年12月哈尔滨市建委城建处处长、市城管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其间:1989年3月-1992年2月在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94年6月哈尔滨市建委城建处处长、市城管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兼市住宅小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正处级)(其间:1992年9月-1994年9月在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1995年2月哈尔滨市松北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副局级);

1995年11月哈尔滨市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0年3月哈尔滨市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2000年7月哈尔滨市建委副主任(正局级)、党组成员兼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2002年1月中共哈尔滨市南岗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其间:2002-200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5年7月哈尔滨市建委主任、党组书记。

2007年2月起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主席。

2011.3.16---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江西律师》主编

魏伟,男,1957年12月生,黑龙江人,现任江西省律师协会主办的《江西律师》主编;江西省正大律师事务所主任、江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3.某公司董事长

(1958.2— ) 男,江苏省丹徒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农学院植保系植保专业,现任上海尚实植物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农艺师。

1973年3月至1975年7月在河南省荥阳高中学习;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河南农学院植保系学习;

1985年11月至1985年12月在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进修;

1986年4月至1987年4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

2003年3月上海同济大学和法国桥路大学合办的上海国际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获法方硕士学位。

他曾任河南省新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等职。

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荥阳县广武公社插队;

1982年2月在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工作;

1989年1月任河南省新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2年2月任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

1994年5月任瑞士山德士农药公司驻北京代表处技术主任;

1995年7月任日本住友化学驻北京代表处主任;

1998年4月任日本住友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农化部经理;

2002年1月任上海上实植物保护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2003年1月至今任上海尚实植物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工作期间曾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地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1993年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并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4.江苏工业学院副教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4.02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块体纳米晶(超细晶)材料、材料成形技术与计算机模拟

学校及社会兼职:新加坡材料研究学会会员(2003~2005)

1999~2004年在昆明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期间共协助指导本科毕业生9人,其中1人获2004年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并参与所在研究室的硕士生管理与协助指导工作。

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

1、“纳米晶及其稳定性研究”通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苏科鉴[2003]第696号),国际先进水平(参加者)。

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晶体热稳定性机制研究”(No.BK2001053)结题验收为A(参加者)。

发表学术论著

近5年来已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1. Wei Wei,Guang Chen. An upper-bound solution analysis of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Journal of Metastable &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2004,23: 109-112 (EI收录)

2. Wei Wei,Guang Chen and Jingtao Wang. Influence of outer arc angl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ulk ultrafine grained pure copper. The 2004 TMS Annual Meeting,NC,USA. pp. 155-160(EI、ISTP收录)

3. Wei Wei,Kun Xia Wei,Qing Nan Shi. Grain refinement of copper sheets through accumulative roll-bonding proces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2006 TMS Annual Meeting,San Antonio,TX,USA.(EI、ISTP收录)

4. 魏伟,陈光. 大塑性变形制备块体纳米材料. 机械工程学报,2002,38(7):1-5

5. 魏伟. 多孔金属基载体挤压成型模具.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01 2 73093.9

主持在研项目:SPD技术与常规材料高性能化研究,江苏工业学院科技发展基金(2005~2007)

5.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

男,1960年7月6日生,中共党员,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通报》主编。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78-1983 安徽医学院医学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3-1986 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6-1989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助教;

1990 晋升为讲师;

1990-1994 兼任安徽医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1993 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4-200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

1994-1998 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5 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6-1997 在香港大学生理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1997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998 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8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

1998 安徽省政协委员;

1999 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生导师;

1999-2007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长;

2000 安徽医科大学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委员会副主任;

200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

2003 安徽省首批皖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4 抗炎免疫药理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

2005 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5 安徽省戒毒康复研究会副理事长;

2005 安徽省首批高校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2007 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还担任《ACTA PHARMACOL SIN》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委等,《ARTHRITIS AND RHEUMATISM》等国外杂志审稿人。

研究方向和学术探索

主要研究方向为抗炎免疫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多年来,先后主持研究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博士创新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科研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新药临床研究等多项课题。

首次发现褪黑素可直接调节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褪黑素调节关节炎免疫细胞的作用是通过激活Gαi蛋白信号转导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关节炎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与Ras-MAPKs和GPCRs-G蛋白-cAMP信号转导的异常变化有关。

首次发现Gαi蛋白功能的亢进是炎症介质引起关节炎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的重要机制,一些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抑制Gαi蛋白的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首次研究发现,PDGF-BB可明显促进肝星状细胞Gαi2 的表达,TGF-β1可明显促进肝星状细胞Gαi2的表达,抑制Gαs的表达,TGP、SQDG可通过G蛋白-AC-cAMP通路抑制PDGF-BB诱导的HSC-T6增殖反应,通过G蛋白-AC-cAMP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HSC-T6的胶原合成。此系列研究为寻找更有效治疗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制,为中国第一个抗炎免疫调节药白芍总苷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该药已上市多年,为解除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痛苦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上不断有新的认识,带动了一些新作用靶点药物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多个国家新药的临床药动学、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任务。同时,总结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多位有影响的同行大力支持下,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著作,系统地介绍了抗炎免疫药理学的概念、内容、任务、思路、方法和有关研究进展。

近年来,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20余部,包括主编《抗炎免疫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新论》、主译《临床药理学原理》、副主编全国本科生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第3版)、主编全国本科生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参编《药理实验方法学》、全国研究生规划教材《基础与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创新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与评价》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论文60余篇),培养的博士生学位论文2006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6. "女姚明"魏伟

姓名:魏伟性别:女

号码:19

位置;中锋

身高:2.07米

生日:1989

体重:90公斤

效力球队:广东东莞嘉宏女子篮球队

成绩:2010-2011赛季WCBA联赛亚军

女篮联赛(WCBA)第一轮比赛中,来自广东宏佳身高2.06米的15岁小将魏伟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作为今年WCBA联赛中年龄最小、身高最高的球员,魏伟在广东宏佳与沈部三洋的比赛中得到了5分32秒的上场时间,她投中一球得到2分并抢得1个后场篮板球,这位被业内看作“中国女篮希望”的小姑娘,就这样开始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特点

“但是就她的身高来说,她的灵活性和跑跳能力并不差,”主教练孙凤武说。“她还很年轻,力量、体重还完全可以增加,比如她刚来的时候,连一个俯卧撑都做不了,但现在已经能够按照男子标准连做六七个”。

领队匡鲁彬也同样看好魏伟。他说:“等她的身体上去了,技术和经验也都有些了,那时她对陈楠(中锋)、对整个球队肯定会有帮助,而对对手,特别是对身材高大的欧洲队,也会有一定威胁。”

首次亮相不算糟糕

在新赛季的所有队伍中,魏伟是唯一一名出生于1989年的球员,她也是本届联赛年龄最小的球员。但是2.06米的身高却让魏伟成为了亚洲甚至有可能是世界女篮最高的中锋,这一高度比当年“亚洲第一中锋”郑海霞还要高出2厘米,所以她也被视为继郑海霞之后中国女篮最具希望的高中锋。

“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联赛中上场呢?”第一次参加WCBA联赛的魏伟难免有些紧张,作为新人的她既渴望得到上场的机会,又怕上场之后表现得不好。特别是在广东宏佳与沈部三洋首节比赛临结束前不到2分钟时,主教练郑薇叫魏伟起身活动,兴奋的魏伟非常认真地拿着球在场地边活动,她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机会在联赛首轮比赛中亮相。

第一次热身,魏伟并没有得到上场机会。直到下半场开始时,15岁的魏伟才正式走进球场。不过,没有任何大赛经验的魏伟似乎在球场上迷失了方向,上场1分多钟,她还没有碰到球,即便之后拿到了球,紧张的她还是轻易地就丢了。但是在教练的指挥下,魏伟逐渐适应了场上激烈的气氛,她终于有机会把手中的球投向篮筐。第3节还有4分30秒,魏伟在对方篮下持球转身,然后后撤一步出手投篮。只见球稳稳落入筐中,魏伟终于投中了她在WCBA联赛的第一个入球。

“其实我不是太紧张,只是有点找不到感觉,但是投进一球之后就好很多了,不过很快教练就把我换下来了。”由于战术安排的需要,魏伟在投中一球后没多久就被换下场,虽然她觉得还没过足瘾。

父母都是篮球选手

“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我家有一大堆篮球。”出生于篮球世家的魏伟从小就受篮球运动的熏陶,她的爸爸身高1.96米,是原前卫体协的主力中锋,而身高1.82米的妈妈则曾是山西女篮的主力球员。所以,从小魏伟呱呱落地那天起,她就注定了与篮球有段解不开的缘,而她的第一个玩具就是篮球。

“虽然爸爸妈妈都是篮球运动员,但他们从来没有刻意教过我打篮球,我只是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玩。”魏伟觉得自己并没有受到父母的特别关照,因为他们在退役后就没有再从事和体育相关的工作。魏伟基本上都是周末在学校里打球,于是学校的老师就成了她最初的篮球教练。“那时候太小了,爸爸妈妈也没想着让我走篮球这条路。不过后来他们发现我的确很喜欢篮球,所以在有空的时候他们还是多少会教我一些。”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遗传因素开始在魏伟身上得到体现,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魏伟的身高就已经达到了1.85米。“我这么小就能长这么高,当时广州伟伦体校的一个篮球教练注意到了我,他希望我能来广州发展。其实我自己对这些并没有什么想法,不过觉得能去一个新地方还是挺好玩的。”于是,魏伟在2000年来到广州伟伦体校,从此开始踏上了系统的半专业训练。很快,魏伟在篮球上的天赋就显露出来了。在2001年10月,她参加了一项全国赛,并帮助球队获得了第3名,而她出色的表现也得到国少队主教练张清明的赏识,随后她就正式成了国少队中的一员。在去年12月底结束了国少队的集训后,魏伟被国青队破格录用,而在国青队的集训结束后,国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又把她推荐给了国家队主教练宫鲁鸣。这样,魏伟实现了在篮球事业上的“三级跳”。

最爱看《灌篮高手》

尽管魏伟在国家队逗留的时间很短,但宫鲁鸣却非常看好这名身材出众的小将。“当时宫指导也没说太多,他老是提醒我多吃点。”现在魏伟的体重刚刚达到90公斤,这似乎与她的身高有些不相称,又高又瘦的她很容易被人们联想到“弱不禁风”这个词。

“我想我的速度还可以吧,技术就一般,最厉害的就是盖帽,我的防守比较强。”魏伟对自己的评价还很客观。广东宏佳主教练郑薇对她的评语也是如此,但郑薇认为魏伟在比赛经验、身体素质和力量等环节上还有待继续加强,不过,这些也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在今年参加全国俱乐部杯赛之前,我测的身高是2.04米,然后到了俱乐部杯赛时又测了一次,是2.06米。”魏伟说,自从她来到广州后身高一直在长,而根据有关方面的监测,她可能会继续长高。

“我在今年俱乐部杯赛时见过郑海霞,但她只顾着和我们郑导说话。”虽然这两位亚洲最高的中锋见过面,但却没有交谈。“我很少看篮球比赛,偶尔看一下NBA,但我最喜欢看的是《灌篮高手》,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樱木花道。”魏伟还是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喜欢看动画片,不过她选择的是篮球题材。

对于以后,魏伟还没有想太多,就算被问及她是否想像郑海霞一样去WNBA打球,她也是歪着头想了半天。“以后可能会吧,但现在还不知道。我这次随广东女篮去韩国集训,看到韩国教练手上戴着冠军戒指,这是我现在最想要的,我希望我也能在WCBA联赛中戴上冠军戒指。”

个人技术统计纪录

场数 得分 篮板 前场篮板 后场篮板 三分 盖帽 助攻 抢断 被侵 犯规 失误

85 733 420 128 292 1 89 30 25 118 86 115单场得分最多:28分 所在球队:广东亚洲铝业 主队:广东亚洲铝业(92) VS 客队:山东体育彩票(63) 单场篮板最多:16个 所在球队:广东亚洲铝业 主队:福建南安(91) VS 客队:广东亚洲铝业(89)

单场三分最多:1个 所在球队:广东亚洲铝业 主队:广东亚洲铝业(83) VS 客队:河南豫光金铅(77) 单场助攻最多:3个 所在球队:广东亚洲铝业 主队:广东亚洲铝业 VS 客队:河南豫光金铅

单场盖帽最多:6个 所在球队:广东亚洲铝业 主队:广东亚洲铝业(99) VS 客队:浙江电子口岸(74) 单场抢断最多:2个 所在球队:广东亚洲铝业 主队:河南豫光金铅VS 客队:广东亚洲铝业

历史赛季技术统计

赛季 场数 得分 三分球(率) 罚球(率) 篮板 盖帽 助攻 抢断 被侵 犯规 失误

2004 10 5.1 0% 37.5% 3 0.2 0.6 0.4 0.7 1.3 1.2

04-05 7 3.7 0% 44.44% 2.9 0.7 0 0.3 0.7 0.6 1.1

05-06 15 2.7 0% 45.45% 2.8 0.4 0.1 0.1 0.8 0.5 0.7

06-07 12 17 50% 64.58% 10.4 1.8 0.9 0.2 3.1 0.8 2

07-08 18 11.1 0% 50% 4.7 1.6 0.3 0.4 1.5 1.3 1.6

08-09 23 9.2 0% 79.17% 5.2 1.1 0.3 0.3 1.3 1.3 1.4

7."养生怪杰"魏伟

1970年7月6日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香港人。掌纹诊病权威专家、中国营养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经络养生教授、国际芳香疗法美容协会理事教授。

2010年2月26日,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天天向上》请到了有着“养生怪杰”之称的养生专家老魏,在节目现场为大家传授健康养生的方法。魏伟老师的养生方式非常独特,他通过观察人的五官就能判断出一个健康状况等。

2010年3月5日,“养生怪杰”魏伟再次来到了《天天向上》。他的手纹疗法,再次让主持人称奇

养生怪杰魏伟的养生心得,有着“养生怪杰”之称的养生专家魏伟的养生方式非常独特,他通过观察人的五官就能判断出一个健康状况等。养生怪杰魏伟是何许人士,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好奇?作为中国营养保健协会副会长魏伟教授,在养生领域奋斗数十载,颇有名气。

8.助理

魏伟,男,汉族,1966年12月生,本科学历,工程师。1988年参加工作,就职于广东美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历任技术部技术员、车间主任、技术部主任。2004年至2005年8月任公司经编厂厂长;2005年8月至2005年10月任广东美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9,市委常委

男,汉族,1962年3月生,浙江诸暨人,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绍兴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绍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主任、党工委书记、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嵊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绍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

简历:

1979.9 ~ 1983.8 杭州大学历史系学习; 1983.8 ~ 1984.4 绍兴县档案馆工作; 1984.4 ~ 1989.6 绍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干事、助理研究员,市委组织史资料编辑组副组长; 1989.6 ~ 1995.6 绍兴市委办公室综合科干事、副科长、科长 (期间1995.3~1996.8 浙化联挂职任总经理助理、聚酯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助理) ; 1995.6 ~ 1999.8 绍兴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1998.6 ~ 1999.8 绍兴市委副秘书长(正局级) (期间1998.9~2001.7中央党校党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 ; 1999.8 ~ 2004.4 绍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主任 (期间2000.4 ~ 2000.12 第二期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究班学习,2000.8~2000.12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培训);

2001.9 ~ 2004.4 兼任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2004.4 ~ 2007.2 嵊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2007.2-至今中共绍兴市委秘书长

2010.8~ 任中共绍兴市委常委

10.教育家、作家

男,汉族,1977年4月出生,山东人,1999年参加工作,历任《现代语文》杂志社策划部主任、中国散文学会青少部主任、中教少年英才基地主任等职,发表和出版作品20余万字,代表作有《掌心的河流》、《你的泪水演绎了秋天的雨期》、《我和夏天的风花雪月》等。

2005年,创办华语作家网,被中国社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签约为“国情调研·全国文学网站年度调查报告”合作网站,评为“2007年度优秀文学网站TOP20”。

2009年,创办中华学生网。

2010年,创办中教少年英才基地。

11.“古筝音乐”魏伟

个人简介

魏伟 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天籁筝乐团团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筝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6岁跟随母亲学习古筝多次参加各种演出,担任古筝独奏。2002年8月考入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师从青年古筝演奏家江南、李晶。在学习期间,又有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并获奖学金。2005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师从青年古筝演奏陆晶。习筝多年来,先后得到江澹曦、周望、王蔚、焦金海、高燕、梁毅夫、曹永安等多位古筝名家指导。使其艺术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艺术视野更加开阔,底蕴更加丰富,技术更加成熟。

艺术经历

1998年由河南省组织的“ 9 8 ”超凡古筝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5年在四川音乐学院第三届“民风杯”才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7年获得“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节选拔赛”四川赛区古筝青年专业组一等奖。

2007年荣获全国青少年艺术选拔活动古筝青年专业组一等奖

2007年获得“第一届香港青少年艺术节选拔赛”四川赛区古筝青年专业组一等奖。

2008年获得“中华青少年DV艺术作品大赛”四川赛区古筝青年专业组一等奖。

2007年参加“忆故人”古筝大师邱大成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音乐会演出。

2007年所教学生参加了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中华之星”青少年艺术风采大赛获得金奖。并被组委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

2008年在成都骄子音乐厅为国家二级演员、琴歌演唱家王铁军担任主伴奏。

2008年在四川普通话形象大使中,荣获古筝专业组金奖。

2009年5月29日于四川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个人古筝独奏音乐会。

2008年所教学生参加“河南省电视台第二届古筝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并被组委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09年带领多名学生参加“中州杯”第三届《小演奏家》古筝艺术节总决赛取得优异成绩,被组委会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2009年带领学生参加河南电视台“青少年才艺电视大赛”,荣获古筝组金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09年带领学生参加郑州“德艺双馨大赛”荣获古筝一金、两银的优异成绩,被河南省组委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出生年月1970年10月

籍 贯山东省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副研究员

研究兴趣

1)分子生态学,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来研究和解决生态学问题,阐明生物大分子遗传变异在宏观尺度上的分布和动态,以及在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作用,并探讨生物适应与进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遗传修饰生物体释放的生态学风险评价,是分子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其释放后对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种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欢迎洽谈各种形式的研究合作。

学习简历

1987年9月-1991年7月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山东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97年9月-1999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9年9月-现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副研究员

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

成果与奖励

承担的项目1993.3— 1994.7,参加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主要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

1994.9— 1997.7,参加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毛乌素沙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保护”及中国科学院”八五”基础研究重点课题: 分子适应进化;

1997.9— 1999. 7,国家科委攀登课题“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

1997.12—1999.12,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专题生物安全研究”, GEF项目“中国生物安全国家框架”;

2000.1—2002年3月,973项目“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之“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效应与生态安全”课题中,“转基因棉花对土壤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生物安全”专题;

2002年4月—现在,主持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转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环境中的留存与转移;

2003年1月—现在,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转基因抗虫棉花对害虫天敌影响机理的研究。

国际合作与交流2000.5—2001.4,英国洛桑国际资助项目: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体的影响;

2004年1月—2006年12月,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转基因适合度代价的研究”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参加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高原植物克隆生活史的适应进化”并主持其课题之一“青藏高原克隆植物的分子适应”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参加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转基因油菜外源基因的逃逸及其适合度”并主持其中一个课题“转基因油菜基因流及转基因适合度的研究”

2006年3月—现在,主持中法先进性计划(PRA)合作项目 “转基因油菜的基因流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和模型管理”(中方负责人)

2006年9月—2007年8月,主持欧盟第六框架项目(Agro-folio)的中方工作内容

2006年12月—2008年11月,主持欧盟第六框架项目(DIVERSEEDS) 的中方工作内容

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种子大小对转基因适合度的影响”

2008年7月—2010年12月,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检测和监测新技术”子专题“主要转基因植物的光谱特征及其种植信息监测”。

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主持中奥NSFC-FWF合作项目“中国和奥地利合成生物学生物安全和风险评价的合作研究”。

2009年1月—2013年12月,973项目“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专题“地下有机碳与无机碳转化的微生物途径与机制”。

2010年1月—2010年12月,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物与野生近缘种基因渐渗的生态学后果”。

论著、论文

1 钱迎倩,田彦,魏伟,1998.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植物生态学报,22(4):289-299

2 魏伟,钟敏,王洪新,恽锐,胡志昂,钱迎倩,1998. 野大豆群体DNA随机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植物学报,1998,40(5):412~416

3魏伟,王洪新,胡志昂,钟敏,恽锐,钱迎倩,1999.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分子生态学初步研究:RAPD证据。生态学报,19(1):16~22

4 魏伟,钱迎倩,马克平,1999. 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亲缘种间的基因流。植物学报,41(4):343~348

5 魏伟,钱迎倩,马克平,1999. 害虫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及其管理对策。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5(2):215~228

6 魏伟,钱迎倩,马克平,桑卫国,1999. 遗传修饰生物体生态风险的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7(4):312~319

7 魏伟,1999. 分子生态学述评。见:季维智(主编)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30

8 魏伟,1999. 由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结果引发的对分子进化理论的再思考。见:祖元刚等(主编)分子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41-51

9 钱迎倩,魏伟,田彦,马克平,1999.转基因作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某些潜在问题。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5(4):427-433

10 钱迎倩,马克平,桑卫国,魏伟,1999.终止子技术与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7(2):151-155

11 桑卫国,马克平,魏伟,2000.国内外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机制。生物多样性,8(4):413-421

12 魏伟,钱迎倩,马克平,裴克全,桑卫国,200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自然资源学报,16(2):184~190

13 魏伟,马克平,2002.如何面对基因流和基因污染。中国农业科技导报,4(4):10-15

14 魏伟,裴克全,桑卫国,钱迎倩,马克平, 2002. 转Bt基因棉花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植物生态学报,26(增刊):127-132

15 钱迎倩,魏伟,桑卫国,马克平,2001.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1(3);338-343

16 魏伟,钱迎倩,2001. 生物技术与生物多样性。见:陈灵芝,马克平(主编)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1-217

17 岳春雷,江洪,魏伟. 2001. 辽东栎林下和开阔地上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ypus)无性系种群生长的比较研究. 生态学报,21:1204-1207

18 陈永久,魏伟,史宪伟,张亚平.1999.随机扩增多态DNA的方法和应用. 见:季维智,宿兵(主编)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30-136

19 恽锐,王洪新,钟敏,胡志昂,魏伟,钱迎倩. 1998.蒙古栎、辽东栎的遗传分化: 从形态到DNA. 植物学报 40:1040-1046

20 魏伟,钱迎倩(编著).2006. 转基因生物安全吗?中国林业出版社

21 Wei W,Schuler TH,Clark SJ,Stewart CN. Jr,Poppy GM. 2005. Age-related increase in levels of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the progenies of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and its efficacy against a susceptible strain of diamondback moth. Annals Applied Biology,147: 227-234(原文)

22 Shen B-C,Stewart CN,Zhang M-Q,Le Y-T,Tang Z-X,Mi X-C,Wei W*,Ma K-P. 2006. Correlated expression of gfpand Bt cry1Acgene facilitates quantification of transgen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Brassicas. Plant Biology,8: 723-730(原文)

23 Shi H,Zhang L-F,Hua B-Z,Mi X-C,Wei W*,Zhang Y-J,Ma K-P. 2006.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residual Bt protein at the second trophic lev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51: 946-951(原文)

24 Schmidt M,Wei W. 2006. Loss of agro-biodiversity,uncertainty and perceived control: a comparative risk perception study in Austriaand China. Risk Analysis,26: 455-470(原文)

25 Le YT,Stewart CN,Jr.,Shi H,Wei W*,Mi XC,Ma KP. 2007. Expression of Bt cry1Ac in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in China and transgenic performance of intraspecific hybrids against Helicoverpa armigeralarvae.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150: 141-147(原文)

26 Wei W*,Schuler TH,Clark SJ,Stewart CN,Poppy GM. 2008. Movement of transgenic plant-expressed Bt Cry1Ac proteins through high trophic levels.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132:1-11(原文)

27 Wei W,Darmency H (2008) Gene flow hampered by low seed size of hybrids between oilseed rape and five wild relatives. Seed Science Research,18: 115-123(原文)

28 Schmidt M,Wei W,Polthanee A et al. 2008. Ambiguity in a trans-disciplinary stakeholder assessment of neglected and underutilized species in China,Cambodia,Thailand and Vietnam.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17: 1645–1666(原文)

29 Liu W.-S.,Dong M.,Song Z.-P,WeiW*. 2009. Genetic diversity pattern of Stipa purpureapopulations in the hinterland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154: 57-65(原文)

30 Chen Q,Wen-bo Qi,Russel J. Reiter,Wei Wei*,Bao-min Wang. 2009. Exogenously applied melatonin stimulates root growth and raises endogenous indoleacetic acid in roots of etiolated seedlings of Brassica juncea.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166: 324-328(原文)

31 Di K,Stewart CN Jr,Wei W*,Shen B-C,Tang Z-X,Ma K-P. 2009. Fitness and maternal effects in hybrids formed between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and wild brown mustard in the field. PestManagement Science,65: 753-760(原文)

32 Jiang H*,Wei W*,Song X-D,Stewart CN Jr.,Zhou G-M,Yu S-Q,Peng S-L,Zhu Q-A,Jiang Z-S,Jiang B. 2011. Hyperspectral studies of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32: 1095-1103(原文)

* 通讯作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