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叔瑜 |
释义 | 唐朝人,字思瑾,相州(今河南安阳)曲城人。魏征的四子,官至豫州刺史。善草隶,以笔意传其子华及甥薛稷。 岘山禅林位于南昌县的幽兰镇,创始人是魏征的四子魏叔瑜。魏叔瑜,字思瑾,官豫州刺史。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以谏、俭名垂青史,他去世后,葬于陕西岘山。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当我们走进庙里,迎面遇到一位热情的小弥撒,看我们东张西望追溯庙的来历,便主动介绍起来:这个寺庙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是魏叔瑜东征时经过此地,发现这里依凤凰山,临青岚湖和军山湖,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为纪念其父,将凤凰山更名岘山,并建岘山禅林。 小弥撒还得意地对我们说:“走,我带你们去看我们的镇寺之宝,那是乾隆爷亲笔题写的呢。”我们好奇地跟随着小弥撒来到面临湖水的正门,只见高耸的三檐朱门正上方,悬挂一块硕大的黑底金字匾额,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的耀眼夺目,小弥撒神气地指着大门上的匾额说:“这是清朝的皇帝乾隆提写的,这庙遭了几次难,又经过几次翻建。最惨的是在文革期间,彻底被销毁,这块匾还是当地百姓藏了起来,才免遭厄运的。现在的庙是在90年代初新建的。建庙时,这里的百姓主动把匾送来了。” 在唐代的历史文献和有关的碑文记叙中,魏征的籍贯均无谬误。例如,吴兢所著的《贞观政要》注明是“巨鹿人”,张说所撰的《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魏征第四子魏叔瑜)的碑文所言:“曰魏氏,巨鹿曲阳人也。女考太师郑文贞公(即魏征)致君皇极,配神清庙,故祖德胄系,叙于太宗之先碑矣”。还有魏载、魏哲、魏谟等人的墓志和先庙碑铭,均明载为“巨鹿曲阳人”,系魏征后裔。唐代人李延寿所编纂的《北史》、魏征本人主编的《隋书》,在介绍巨鹿魏氏族人时,都坚持认为是“巨鹿下曲阳人”。对于魏征的直系先人曾祖魏钊、祖魏彦、父魏长贤,加上魏征,被后人誉为“千秋金鉴,三代遗直”,以及包括他的族兄魏收(见《魏书》、《北齐书》)、魏澹等十余位魏氏名人,皆明确地记述为巨鹿下曲阳人,均无出现误差。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 公讳叔瑜,字思瑾,曰魏氏,钜鹿曲阳人也。考太师郑文贞公,致君皇极,配神清庙,故祖德胄系,叙於太宗之先碑矣。公生育庆绪,天然炳胎教之姿;少长德门,日用成躬率之化。性盘於孝友,习狃於礼乐,俯仰中则,从容蹈道。加以专精好古,旁通多艺,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与同生?琬,知名当代。始以门资补左千牛,转洛州司兵司议郎职方郎中太子洗马,出为怀州长史,历庆、慈、仪、豫四州刺史。春华к於两宫,时雨零於四郡: 观风之使,所在声闻;变雅之老,到今遗咏。其年,春秋五十有一,终於豫州,葬於旧域;夫人太原王氏?焉,礼也。议者以公不避强御,有昭子之政事;不为皎厉,有康子之隐德;虚已尚贤,有文侯之乐善;重诺分急,有信陵之高义:人鲜有一,况兼四乎!公赋入封君,妹归帝子,车马无戚之盛,衣服有儒者之节: 俭而得礼,富而无骄,此盖奉先之素履也。公善於草隶,妙绝时人,以笔意传次子华及甥河东薛稷,世称前有虞、褚,后有薛、魏,此又贻训之馀美也。嗟夫!公学埒向、歆,操齐固、变,若天假三寿,朝登六事,则郑之桓、武可寻、汉之韦、平一揆。而年近知命,位止方州,落鹏翼於半霄负天之力莫展;顿龙媒於局路,追风之势斯毕:九原不作,谁将与归?二子献、华,追完先德,俾余作颂,以尉罔极。铭曰: 昂昂豫州,毓粹含道。钦若古训,思文烈考,於穆烈考。维国之师。公承丕构,思皇缵之。发轸台阁,风流荣问。建麾千里,泽滂四郡。位未充德,命不遂才。彼苍孤善,谓之何哉?子孙必复,邱封永久。穆如清风,振芳厥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