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胃真菌病
释义

简介

真菌的存在极为广泛。空气、水及食物中常有无数真菌,人类的口腔、胃及肠道中也常有其踪迹。平时仅为一种无害的寄生,但在胃黏膜局部血循环障碍或免疫力减退时,可引起胃炎或溃疡,甚至有穿孔及窦道形成。

胃真菌的存在极为广泛。空气水及食物中常有无数真菌,人类的口腔胃及肠道中也常有其踪迹。平时仅为一种无害的寄生但在胃黏膜局部血循环障碍或免疫力减退时,可引起胃炎或溃疡,甚至有穿孔及窦道形成。

发病机制

能引起胃真菌病的主要菌种是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s)和曲霉菌(aspergillus)而放线菌则较为少见。据Bearse的意见,胃黏膜的局部血循环障碍或免疫力的减退可能为真菌病的发生基础。

初时常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白喉样的假膜以后再发展为溃疡有时可发生黏膜下层血管的栓塞。溃疡或为单数或为多数,有时很小,有时可能累及整个胃壁但一般不致形成穿孔。病灶上的坏死组织中常见有真菌存在,如属放线菌感染则可见有硫磺颗粒。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排除胃炎、胃溃疡或癌肿后应考虑本病。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相鉴别。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似胃炎、胃溃疡或癌肿而难于区分。X线检查也不能对诊断有何帮助。虽然在呕吐物及胃内容物中常能发现大量真菌,但因胃真菌病是如此少见,而胃内容物中可能发现真菌机会甚多,故单纯发现真菌并不能认为是胃真菌病。文献上所有已经报道的胃真菌病均未能有正确的临床诊断,而最后的确诊只能有赖于手术或活组织检查。

诊断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排除胃炎、胃溃疡或癌肿后应考虑该病。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该病需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相鉴别。

实验室检查:

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切片可见假膜存在,镜下可发现菌丝。

治疗

手术前的正确诊断实属困难,则非手术疗法亦难确定其疗效。Bearse认为:因碘化物对胃真菌病有效故对可疑的胃真菌病患者亦可试服大剂量的碘化物。在当前抗真菌药物已经大大发展的情况下,胃真菌病的治疗已完全改观。因真菌病而致出血或穿孔者,应立即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一)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柔软易消化无刺激食物。去除病灶、戒断烟酒、浓茶,慎用刺激胃的药物。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如黄连素0.2g,链霉素0.3g,庆大霉素8万u,2-3次/日, 餐前服用,7-14天为一疗程。丽珠得乐一包2次/日,餐前服用,2个月一疗程。

2、制酸剂适用于胃酸正常或偏高的病人,如胃舒平,氢氧化铝,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硫糖铝等。

3、洛赛克20mg一次,早餐前服用,适用于萎缩性胃炎A型病人。

4、胃复安5-10mg3-4次/日,餐前、睡前服用。

5、胃肠动力药吗叮啉,适用于腹胀、食物及胆汁反流病人。

6、助消化剂适于低胃酸、无胃酸或服制酸剂无效的病人,给胃蛋白酶、1%稀盐酸,餐后服用。

7、强的松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A型病人。5mg,每日一次,口服,一个月为一疗程。

8、合并贫血的胃炎应纠正贫血。

谨防复发

饮食注意

深秋初冬,一些原来有胃真菌病的人饮食起居稍不注意,就会旧疾复发。

冬季容易发生胃真菌病的原因?中国医学认为,这是寒邪侵入肠胃所致,因为“寒性凝滞”,可致气滞血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冬天气温较低,当人体受到冷的刺激以后,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得甲状腺和肾上腺机能亢进,交感神经兴奋,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增加;另一方面,又促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帮助人体御寒。但这些激素分泌增多的同时,对溃疡等胃部疾患却大为不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促使胃液过量分泌,过多的酸性胃液则会刺激胃粘膜的溃疡创面;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又可使胃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使胃的功能减弱;而甲状腺素的分泌增高,则可使基础代谢旺盛,人体摄食量增加,又可加重胃的负担。这一系列不利的变化,构成了胃真菌病发生或复发的重要隐患,因而冬天胃真菌病的发生率增多。

冬季预防胃真菌病发作的方法:首先,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疲劳。其次,积极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以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再者,注意收听气象台的天气预报,随着气候的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对防止胃疾复发也很重要。另外,有胃真菌病病史者,在饮食上应吃易于消化的热饭菜,禁吃生冷辛辣食物,并戒除烟酒,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

注意事项

胃真菌病饮食:要注意以下11条原则: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真菌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