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味书阁记
释义

原文

阁在丰城山间。名,子贱潘公也;笔,广微袁公也。德夫读书其上有年矣,去而仕于朝,因以其所读者为天子言之,忠愤激发,几寤上意,竟坐是由省闼(指禁宫)放还故山。或窃笑曰:“世盖有剽窃涉猎书之毫芒,而光顾遇合者。德夫无所不读,顾龃龉留落如此,意者书误德夫耶?德夫宁能味此无味之味耶?”德夫亦叹曰:“有是哉。”

夫书无穷极,味有浅深。尝试以古人观之:行之笃、守之固,味之深者也;先信而后畔,始合而合而终离,味之浅者也。叔孙通、鲁两生皆学《礼》,一以取封,一没世无闻。舒、弘皆学《春秋》,一徒步拜相,一老摈郡国。岂非深者守道而难合,浅者谐世而易售欤?使其果深于书,捽茹①山雌②也,脱粟太牢也。苟为不然,如啖土炭,如嚼蜡火,将唾弃之矣。然则德夫之所味,固世之所不能味;世之所味,固德夫之所不屑味欤!

或又曰:“阁仅三间,奚其记?”余曰:“不然。石渠、天禄,高则高矣,而不能逃莽大夫之讥;临春、结绮,美则美矣,而不能湔狎客之谤。德夫阁虽小,然圣贤之事县焉,古今之变合焉,天下、后世之责在焉。德夫味之不已,出则为遗直,为名臣;处则为高士,为全人。是阁与天壤俱敝矣。勿记,可乎?!”

译文

味书阁建在丰城的山间。(替它)命名是潘子贱;书写‘味书阁”横匾的是袁广徽。徐德夫在阁中读书有很多年了,离开故乡后到朝中做了官,因为把他学到的怎样治理国家的道理向皇上讲述,(其情)忠诚、愤慨、激昂、奋发,忤逆了皇上的意愿,最终因此从禁宫中被流放到老家。有人私下讥笑说:“人世间大概有一种剽窃猎取书中的某一精辟言论而只是为了迎合遇合自己的人的人。德夫没有什么书不读,却说些与皇上意愿相左的政见,沦落到这样的地步,想必是书误导了德夫吗?德夫难道能体味这没有人味的滋味吗?”德夫感叹说:“有这样的情况。‘’

书上的知识是没有穷尽的,而对知识的体味(却有)深浅。我曾经尝试用古今之人的观点来看待此事;行为忠实、操守坚定,这就是读书体味最深的情形;先前守信而后背叛,(关系)开始融洽而最终破裂,这就是读书体味最浅的情形。叔孙通跟两位鲁生都学《礼》,一个借此取得爵位,一个却湮没无闻。董仲舒和公孙弘都研习《春秋》,一个平步青云做了宰相,一个终老被排除在郡国之外。(这)难道不是读书体味最深的人坚守正道而难以(与人)遇合,读书体味浅的人能迎合世俗而容易被当权者重用吗?假使他们果真深入研究读书之道,就如吃了野菜粗食也跟享受了山珍美味一样;如果不是这样,就如同吃了土块、木炭,嚼了蜡烛、吞了火苗一般,终将会抛弃读书做人的原则,既然如此,那么,德夫(读书)所体味的本来鱿是世人不能体味的,世人所体味的,本来就是德夫所不屑一顾的。

有人说:“味书阁仅有三间房子,怎样记述它呢?”我说:“不能这样认为。石渠、天禄(这两座西汉时的藏书阁),高大还是高大,然而,杨雄在阁中校阅图书讨好王莽,却逃不掉后人(杨雄写《剧秦美新论》讨好王莽,朱熹在《通鉴纲目》中讥称他为“莽大夫”)的讥讽;临春、结绮(这两座南朝陈后主时的书阁),华美还是华美,然而却不能洗除被称为狎客之所的讥谤,德夫的书阁虽小,然而圣贤的故事在这里传扬,古今的变化在这里聚合,天下、后世的职责在这里存在。德夫没有终止对这些的体味,做官了就成为直臣、名臣;隐居就成为高尚之士、完美之人。这书阁跟天地一样朴拙,不记述它,可以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