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尾闸中学
释义

尾闸中学位于惠农区尾闸镇,是一所有着四十一年发展历程和独特办学风格的的学校。

1965年,在石嘴山市郊区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尾闸农中成立了。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学校没有校舍,只好在破旧的龙王庙址办学,当时仅有5名教师、近百名学生。1969尾闸农中更名为尾闸中学,学校迁址废弃的市拖拉机站,办学条件极其简陋。首任校长罗维忠带领全校8名教师开始了尾闸中学艰难的创业历程。由于缺教材、缺教室,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建校劳动,教师自编教材,进行教学。为了建设好尾闸中学,全体教职工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他们忘我的工作,为尾闸中学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3年9月,经石嘴山人民政府批准,尾闸中学改名为“石嘴山市第三职业中学”,为石嘴山地区第一所农业职业中学。农职中学高中部为职业中学,初中部为普通中学,采取:一套班子、两种方法“的教学管理制度。1990年9月,经惠农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重新恢复尾闸中学,将石嘴山第三职业中学(高中部)搬迁到红果子中学。

1986年,迎来了尾闸中学教育事业的春天,中考升学率名列惠农县前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学子纷纷到尾闸中学就读,学生人数一度达到一千二百多人。与此同时,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学条件也不断得到了改善,建起了理、化、生实验室,给教师配备了新的办公桌等。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为适应办学需要,1995年学校自筹资金,兴建了960平方米的办公楼。惠农区区划调整以来,尾闸中学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5年新建了教学楼;2007年新建了两个标准篮球场,完成了地面硬化工作,教学楼前900多平方米全部用彩砖铺成,校园植树达18种之多,进一步美化绿化了校园。在软件建设方面,新进图书3000多册,微机室电脑全部进行了更换,新建了电子备课室;2007年8月,尾闸中学又将周边150多名小学生吸收进来编成了四、五、六年级三个班,成立了小学部,2008年8月又招收了一二三年级三个班,使尾闸中学开始向着九年一贯制学校方向发展。

尾闸中学不仅有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而且还有严谨治学的优良校风。学校在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方面,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不断探索中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逐步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学校的教学工作坚持“面向全体、面向未来、注重双基、发展特长”的原则,强调教师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坚持搞好课外辅导。在体育教学方面,重视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组建了校篮球队、校运动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坚持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赛、蓝运会、排运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一流学校作为办学的总体目标。学校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长期的办学探索中,尾闸中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及理念:以人为本、条块管理、德育为重、教学为先、制度规范、全面育人,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成人、成才。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严谨的校风,敬业、厚德、博学、严谨的教风,善思、勤勉、立志、创新的学风。

截止2008年,学校的办学条件获得很大的改善,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96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6名;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68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33人,小教高级2人,一级6人。学校图书室藏书10975册,生均16册;教学器材配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 “石嘴山市花园式学校” 、“石嘴山市文明单位标兵”、“石嘴山市家长示范学校”、“石嘴山市平安模范校园”、“石嘴山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 “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学校艺术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治理教育乱收费先进单位”、“全国少儿绘画艺术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