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尾叶瘤足蕨 |
释义 | 基本资料种中文名:尾叶瘤足蕨 种拉丁名:Plagiogyria gandis Cop. 科中文名:瘤足蕨科 科拉丁名:Plagiogyriaceae 属中文名:瘤足蕨属 属拉丁名:Plagiogyria 国内分布:产于贵州(定番县)、云南东南部(蒙自)、广西(平南县,徭山)、福建(武夷山)。 国外分布:产于越南北部的Chapa,接近云南边境,由此向东沿南岭山脉到达福建北部。 中国植物志:2:088 形状及生活习性根状茎形成直立或弯生的主轴。不育叶的柄长25-35厘米,褐棕色,粗约2-3厘米,膨大的基部两外侧面各有3-4个大的气囊休,叶柄通体也有较小的气囊体分布;叶片长达60厘米,宽25-30厘米,长圆形,奇数羽状;羽片9-15对,相距3-3.5厘米,互生,中部的长达20厘米,基部的较短,宽1.7-2厘米,长渐尖头,基部为圆楔形,有短柄(基部的羽片柄长3-4毫米),斜向上,顶部的羽片比下部的稍小,也有短柄,顶生羽片同大或比其下方的为大;下部的羽片基部下方也有气囊体;叶缘从基部向上通体有齿牙状的钝锯齿。叶脉近平展,大都单一,通直或向先端微向上弯,两面明显。叶为草质,干后为褐棕色或褐绿色。能育叶的柄较长,褐棕色;羽片12-15对,长约10厘米,宽约3毫米,线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