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伪色彩
释义

“伪色彩”指照片暗部出现的彩色条纹及噪点,这是由于暗部图像信号弱,信噪比降低,光电干扰信号显露出来造成的,由于是实际图像不应该有的干扰信号,故称“伪色彩”。

实质

伪彩色(pseudo-color)图像的每个像素值实际上是一个索引值或代码,该代码值作为色彩查找表CLUT(Color Look-Up Table)中某一项的入口地址,根据该地址可查找出包含实际R、G、B的强度值。这种用查找映射的方法产生的色彩称为伪彩色。用这种方式产生的色彩本身是真的,不过它不一定反映原图的色彩。在VGA显示系统中,调色板就相当于色彩查找表。从16色标准VGA调色板的定义可以看出这种伪彩色的工作方式。

伪彩色图像是每个像素的颜色不是由每个基色分量的数值直接决定,而是把像素值当作彩色查找表的表项入口地址,去查找一个显示图像时使用的R,G,B强度值,用查找出的R,G,B强度值产生的彩色称为伪色彩。

应用

伪彩色一般用于65K色以下的显示方式中。标准的调色板是在256K色谱中按色调均匀地选取16种或256种色彩。一般应用中,有的图像往往偏向于某一种或几种色调,此时如果采用标准调色板,则色彩失真较多。因此,同一幅图像,采用不同的调色板显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色彩效果。

相关色彩

真彩色(true-color)是指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值都分成R、G、B三个基色分量,每个基色分量直接决定其基色的强度,这样产生的色彩称为真彩色。例如图像深度为24,用R:G:B=8:8:8来表示色彩,则R、G、B各占用8位来表示各自基色分量的强度,每个基色分量的强度等级为2^8=256种。图像可容纳2^24=16M种色彩。这样得到的色彩可以反映原图的真实色彩,故称真彩色。例如,用RGB 5:5:5表示的彩色图像,R,G,B分量大小的值直接确定三个基色的强度,这样得到的彩色是真实的原图彩色。

调配色(direct-color)的获取是通过每个像素点的R、G、B分量分别作为单独的索引值进行变换,经相应的色彩变换表找出各自的基色强度,用变换后的R、G、B强度值产生的色彩。

调配色与伪彩色相比,相同之处是都采用查找表,不同之处是前者对R、G、B分量分别进行查找变换,后者是把整个像素当作查找的索引进行查找变换。因此,调配色的效果一般比伪彩色好。

调配色与真彩色比,相同之处是都采用R、G、B分量来决定基色强度,不同之处是前者的基色强度是由R、G、B经变换后得到的,而后者是直接用R、G、B决定。在VGA显示系统中,用调配色可以得到相当逼真的彩色图像,虽然其色彩数受调色板的限制而只有256色。

图片介绍

伪彩色曝光控制

在3DSMAX中,使用光能传递的场景的伪彩色曝光。红色的区域为照明过度,蓝色的区域为照明不足,绿色的区域处于良好的照明级别。

如果使用此曝光控制渲染场景,将创建名为照度的特殊渲染元素,以便获得精确的亮度和照度数据。

“伪彩色曝光控制”实际上是一个照明分析工具,使您可以直观地观察和计算场景中的照明级别。“伪彩色曝光控制”将亮度或照度值映射为显示转换的值的亮度的伪彩色。从最暗到最亮,渲染依次显示蓝色、青色、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此外,可以选择灰度,最亮的值显示白色,最暗的值显示黑色。)渲染使用彩色或灰度光谱条作为图像的图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