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为你打开一扇门 |
释义 | 内容简介《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作家赵丽宏创作的一篇散文,赵丽宏(1951.2— ) ,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民进副主委、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它被列入了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以“关闭”引人探求,以两个“只要”激发信心,激励青少年打开种种未知领域的大门。再由“无数”转到“一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和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对文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引用先前写的《致文学》一文,用热情奔放的语言从不同角度称道文学的奇特个性,激励青少年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提高自己。前后两大部分各有所侧重,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文章全文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过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想打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的徘徊。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一种感情的累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文化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题目是“致文学”。这段文字,是我和文学的对话,表达了我对文学的一些想法。让我把这段文字引在这里,愿它能够引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 你是广袤的大地,凭博大和肥沃给耕耘着收获;是辽阔的天空,以自由和宽容任搏击者翱翔;你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细微精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的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过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无拘无束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你是现实的回声,是梦想的折光,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斑斓的理想世界奇异的交汇。 有时候,你展现漫长的历史,有时候,你只是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如果你真实、真诚,如果你是真实人生的写照,是跌宕命运画像,那么人们就会在你面前发出情不自禁的感叹。你是神的一双大手,拨动着无数人的心脏。你在人心中激起的回响,是这个世界上最激动的声音。人心中激起的回响,是这个世界上最激动的声音。人心是无边无际的海洋,这个海洋发出的声响,悠远而深沉,任何声音都无法模拟无法遮掩。 你是一个真诚而忠实的朋友。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把他们引入辽阔美好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你永远不会背叛热爱你的朋友,除非他们弃你而去。 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作者简介赵丽宏,男,是一位青年当代散文家、作家,民进成员。1954年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县,汉族人。他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创作诗歌及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9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 著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散文《为你打开一扇门》被列入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学步》被编写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中。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散文诗《山雨》被编写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为你打开一扇门》被编写在苏教版七年级第一课。《顶碗少年》被选入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四课和上海语文初一第一学期课本中。散文《望月》被选入苏教国标版语文第十册(五年级下册)第27课。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优美丰富的语言。 【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2遍; 2、抄写文中优美的语句不少于10句; 3、抄写预习提示上的字词3遍。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门”的意思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 2.指名5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的在下面听写。 憧憬 裨益 诠释 斑斓 真谛 师生集体订正,组内互评。 三、新授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优美的语言。 (1)布置自学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 ①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③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④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文章的结构。 (2)学法指导: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教者巡视。 (3)讨论、启发。 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②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③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 ④题目是讲: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⑤文章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本文是: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 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启发,学生作答。 2、学习第一部分(1——4节) (1)学习第1——2节: 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本段的话题是什么?(门) ②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合:领域) ③文中的“你”指什么人?(青少年读者) ④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 ⑤第2接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学习第3—4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讨论: ①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点题) ②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从第4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序号) ③中心句;(第12句) ④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方法指导:通过朗读,给句子标上序号,找出有关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 (3)点拨:作者写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读者明白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 (4)学生齐读第4节。 四、当堂训练: 完成《自主学习》第2页1—4题。 五、布置作业:(语言积累) 熟读第4节,力争背诵,并在组内过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的文字的魅力,从而热爱文学; 2.体会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悟文学的魅力。 【布置预习】: 熟读6---11节,并抄写其中你最欣赏的一段,准备参加朗读比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每人一节)。 二、导入本课的学习,揭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自学第5节,思考、讨论:本段的写作内容、作用。 指名回答。 2、学习第6---11节: (1)学生齐读。 (2)布置自学任务: ①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方式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 (对话方式,从文中第5节“我和文学的对话”可见;用了拟人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便于读者接受) ②本部分的“你”指什么?(文学) ③这几段从哪几个角度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三个角度;写了文学的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的时间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文学作品的真诚和忠实、文学作品爱憎分明几个方面写的;照应第4节的中心句) ④作者写这几段的用意何在? (引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大门) (3)学法指导: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感悟,先思考再讨论。 3、学生自由朗读,细细品味6—11节,欣赏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四、当堂训练: 《自主学习》第2页的“语段研读部分”。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互评。 五、布置作业: 1、写下你学了本文后对文学的感受; 2、预习《冰心诗四首》。 附: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议论大门 门 引出话题 以理激人 初识大门 文学之门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 打开大门 打开文学之门 对话式描魅力 ————以情感人 -------------------------------------------------------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字词、主旨、写法; 2、纳入网络:学透、学活、学会; 3、创新运用:能改、善比、敢超。 二、教学设想 1、教材地位:初中语文入门第一篇,宜就“门”而探讨入“门”之法; 2、学生因素:充分利用和调动初一新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学互动; 3、重点难点:比喻引发联想、想象,拟人手法,初步了解文学; 4、教具:多媒体、小黑板; 5、教法:启发、讨论等; 6、学法:预习、比较、质疑、迁移等; 7、课时: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研习课文 课时内容: (一) 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 1、让学生解题 提示:(1)为——引出行为的对象,寄予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2)你——《中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的读者或《中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序言的读者、中学生文学爱好者 (3)门——文学之门 比喻 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4)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题眼 2、检查字词 注音组词:裨、横、折、禁、空、薄 辨析组词:诠、栓、拴,拨、拔,俊、峻、梭,沾、玷、拈、惦,扇、煽,叠、迭、跌,憧、幢,缔、缔,微、薇、徽。 3、检查背诵 齐背“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4、概括归纳 预习要注意什么? 提示: (1)三思:A题目要弄清,B注释要弄清,C课后练习要完成 (2)三看:看作者,看背景,课文要看三遍 (3)三关:词语关、思路关、诵读关 (三)研习课文 1、理清思路 (1)总体感知:作者要为你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2)分段。 提示:分几部分并没有定规,不同角度分有不同分法,只要言之成理。 如本文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都可以。 两部分: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三部分: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逐层深入。 (3)最重要的段 提示:第四段。 本段形象地阐述了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鉴别功能。 分层:1 2 3 4/5 6 7 8 910 11/12 13 层意:特征/意义/小结 2、理解主旨 (1)中心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2)文学的特征:文学内容具有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跨时空的超越性,对读者的移情性,文学价值的永恒性。 3、了解写法 提示:(1)文体特征:序言也叫“小序”,它一般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2)内容特征:本文与普通序言不同,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深入浅出地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文学的魅力,语气亲切,情感真挚,尽可能地吸引读者,激起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青少年朋友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 (3)手法特征:运用了对话方式以及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对比。其中最重要的是比喻和拟人。 (四)了解作者。 (五)小结:学懂课文是学习最基本的要求,要注意课前预习,课中研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个性解读 课时内容: (一)导入:仅仅理解课文是不够的,我们对文章还要有自己的见解。 (二)自由评价 提示:你觉得这篇文章哪段写得好?哪里写的欠妥?为什么? (三) 深入质疑 提示:1、文中套文要和谐一致,天衣无缝,看看文章是否有漏洞。 如第4段与7、8、9段同讲文学内涵,重复。 2、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要学会辨别。 如:(1)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2)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四) 提出见解 提示:参考书是学习的帮手,但不能迷信,要学会思考。 如“我心中的文学”,可根据课文中的描绘以及词典上的解释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想。 它可以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一汪湛蓝的大海,一野幽绿的草原,一座高耸的大山,它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认识真、善、美,了解假、恶、丑,理解真知灼见,感染纯洁淳厚,认识生活,走向未来。等等。 (五)小结:要做有思想的学生,学会质疑、分析、评价,提出独特的见解。 第三课时 课时目的:创新运用 课时内容: (一)导入: (二)改写 1、把文章改写成“文学自述” 2、把文章改写成剧本“文学老人与青少年” (三)扩展 1、阅读联想: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幔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2、理解迁移:文中说“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请联系你读过的文学作品,说说它怎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 3、仿句扩展:仿造句子再写几句成为一组排比句或以其他词开头仿写句子。 如:文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春是________________ 家是________________ 3、延伸阅读:简媜《夏之绝句》、周玉萍《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四) 运用 学习题目的比喻说法,为“书”、“理想”、“爱”等拟一个明白生动形象的标题。 如:书——窗口、眼睛、阶梯、面包、朋友 理想——航灯、生命、风帆 爱——阳光、春雨、星光 (五)课堂小结 课前 课上 课后 预习 研习 运用 学懂 学活 创新 让我们摸索规律,共同铸造一把钥匙,打开语文之门。 附:板书设计 思路 质疑 改写 研习 主旨 独解 分析 运用 扩展 方法 评价 延伸 ----------------------------------------------------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 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 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 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 优美丰富的语言。 3. 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 检查预习: 1. 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2. 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三. 朗读训练: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 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四. 研讨课文1—4节: 1. 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 讨论明确: 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 2. 学习1、2两节: (1) 集体朗读 (2) 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 以“门”为喻,生动形象。 3. 学习3、4两节: (1) 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2) 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学生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3) 启发谈话: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4) 齐读第四节 五. 布置作业: 1. 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 预习课文5—11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作业: 1. 指名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 说说阅读5—11节的感受。 二. 学习“致文学”部分 1. 指导朗读:要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的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2. 教师范读第6节,学生感情朗读6—11节(分男女生配读)。 3. 理解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 学生同座交流:“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 讨论明确:文学可以增长读者的知识 文学可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文学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 文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5. 找出这部分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片刻,相互交流) 6. “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同学们能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吗?(要求学生对所说的角色作一些简要分析) 7. 集体朗读6—11节,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 教师小结: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四. 布置作业 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