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韦泽莱大教堂 |
释义 | 韦泽莱大教堂(VezelayChurch)是法国著名教堂,位于勃艮第地区库雷河左岸的小山上。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建筑风格中殿富丽豪华,其半圆形拱券结构独具匠心。设计者用棕色和白色拱石交替砌成,被认为是罗马传统的优美典范。尖顶拱形和橄榄形拱穹的祭坛造型精致,是建筑艺术造型和审美向哥特式过渡时期的代表作,曾对法国北部的初期哥特式建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当人真正在哥特式教堂内沉静下来,进行内省式的潜思默想时,人的心也就开始超越自己奔向上帝,这就像整个教堂本身不断向上收缩,而在穹窿顶部归于统一一样。人只要感觉着、意识着,那么他就会感觉到或意识到教堂中的一切,包括门窗、柱子、扶壁、大厅、走廊,乃至人本身,都在向着穹窿高处升腾。穹窿不唯高于周围一切,也统御着周围一切。哥特式建筑的穹窿不同于罗马式建筑的穹窿处就在于它要在自身中消解重力原则的局限。它不是作为被支撑物,覆盖在支撑物之上,而是作为支撑物的延伸,与支撑物一起覆盖的地面上。它要抹去一切水平运动的痕迹,而让一切都垂直地指向自己,从而造成一种向上腾起的气象。人也要在精神恍惚中随它而去,那里没有他熟悉的自然,也没有了他自己,唯有自由的无拘无碍地向着至高存在的升腾。 这就是哥特式建筑在人们面前展开的三个艺术环节:感性的外观,有限理性的遮蔽物,精神对物质实体的超越。这三个环节恰好是形成崇高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中殿正门三角楣上也雕了“最后的审判”的画面,这些都是韦泽莱大教堂的艺术精华。 历史沿革9世纪迦洛林王朝时开始有僧侣定居这里。11世纪传闻参加耶稣受难的圣女玛利·玛德莱娜安葬于教堂下面,于是吸引了众多信徒来此朝圣。12世纪大教堂进入了鼎盛时期,拥有众多的信徒,又受到了朝廷重视,教堂规模也日益扩大,中殿、前殿、祭坛、耳堂都于此时完工。1146年复活节,教皇尤金三世和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授意圣贝尔纳多在大教堂向聚集在山坡上的教徒作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演说。1190年法国国王菲利浦·奥吕斯和英国国王理查德·克尔德里翁从大教堂出发,登上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路径。十字军东征是罗马天主教会、西欧封建主和大商人为扩张势力,掠夺财富,以缓和西欧社会危机,打着从伊斯兰教徒手中解放耶路撒冷“圣地”的宗教旗帜,向地中海东部国家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在罗马教皇的煽动和欺骗下,除西欧的封建主、教士和骑士参加十字军外,当时在农奴制度沉重剥削下破产的农民,以为到东方去可以获得新的自由和土地,也参加了十字军。凡参加十字军的人,衣服上都缝有红十字徽章。十字军东侵前后八次,历时近二百年(1096~1291年),在占领的土地上先后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拉丁帝国等一些国家,但最后以失败告终。1291年,十字军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被伊斯兰教徒收复。十字军东侵以后,东西方文化的联系得到加强,西欧接触了丰富的东方文化和技术。 1217年圣弗朗索瓦·达西斯派遣6位僧侣在此修建了法国第一个天主教方济会的修道院,大教堂的权威和地位受到了挑战,很多人不再相信有关圣女利丽·玛德莱娜的传闻。来此朝圣的教徒日趋减少,香火不再旺盛。到19世纪时,大教堂已经衰落破败。这时,刚成立的法国“历史建筑委员会”责成V·勒杜克负责修缮工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修复专家活动也由此肇始。现在大教堂已经受到法国政府法定保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