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韦斯·安德森 |
释义 | 韦斯·安德森,(1969年5月1日 -), 美国独立导演兼编剧。1969年5月1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市,安德森被称作是“作者导演”,他全面介入了自己电影制作的各个层面,编剧,摄影,美术设计,配乐选曲等等。 中文名:韦斯·安德森 外文名:Wes Anderson 国籍:美国 出生地:德克萨斯州 出生日期:1969年5月1日 职业:制片人,编剧,导演 毕业院校:德克萨斯州立大学 代表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 简介毕业于哲学专业的安德森,1994年与好友欧文·威尔逊拍摄了13分钟黑白短片《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这部作品得到了著名导演、制片人詹姆斯·L·布鲁克斯的赞赏,在他的支持下,安德森于1996年将其拍成了长片。 其后他又相继推出四部长片,连获好评,且两度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新作《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这部表现小人物苦乐参半生活的影片充分显示了安德森古怪的冷面幽默和颇具个性的视觉风格,他始终保持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精神,这些特点使他被称为新一代的比利·怀尔德。 传记维斯·安德森(Wes Anderson),1969年5月1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市,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父亲Melver Leonard Anderson就职于广告业,母亲Texas Ann Burroughs曾经是考古学家,后来改行做了地产代理。 安德森在休斯顿当地的St. John's School度过了中学生涯,此学校后来也被他用作个人第二部电影《青春年少》(Rushmore)的外景地。就像电影主角Max Fischer一样,当年的安德森也曾在学校的Hoodwink剧院(如今已被拆毁)舞台上排演自己的剧作。 之后安德森去了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主修哲学,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的事业伙伴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1994年他俩合作拍摄了一部13分钟的黑白短片《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此短片得到了制作人James L. Brooks的关注,在他的帮助下,片子被送去圣丹斯电影节参展,并且由哥伦比亚公司出资将短片重摄扩展成了全长同名电影《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 安德森现居住在纽约或洛杉矶,他的好友有电影人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和演员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他的兄弟Eric在其电影里担任场景设计师,另一个兄弟Mel是名医生。 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与安德森合写了剧本《水中生活》(The Life Aquatic),而鲍姆巴赫的电影《鱿鱼和鲸》则是由安德森担当制片人。安德森经常与摄影师罗伯特·D.犹门(Robert Yeoman, A.S.C.)合作,在音乐方面,他则经常邀请马克·马泽斯堡(Mark Mothersbaugh)创作音乐。安德森的电影创作灵感也常常来源于他的朋友Stephen Dignan和Brian Tenenbaum。他的兄弟埃里克·蔡斯·安德森会出演一些角色,也常在剧组帮忙,曾为安德森的电影《青春年少》拍摄花絮。 2005年,安德森为《鱿鱼和鲸》做制片人,这部作品是由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编剧并导演的,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获得两个奖项(导演奖Directing Award,编剧奖Waldo Salt Screenwriting Award)。2006年,安德森导演为美国运通公司导演商业广告《我的生活,我的卡》。2007年,为AT&T公司拍摄商业广告。 2007年,欧文·威尔逊再次加盟安德森电影,拍摄《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剧本由安德森、罗曼·科波拉(Roman Coppola) 、詹森·舒瓦兹曼(Jason Schwartzman)共同创作。安德森还为《穿越大吉岭》拍摄了一个类似前传的13分钟短片《骑士酒店》,詹森·舒瓦兹曼(Jason Schwartzman)照例是主演,并请来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友情出演。 安德森的停格动画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 Fox)定于2009年上映,改编自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的同名儿童图书。 2007年9月,韦斯·安德森为AT&T公司拍摄了六个商业广告,分别为:《学生》(College Kid)、《记者》(Reporter),《妈妈》(Mom)、《建筑师》(Architect)、《演员》(Actor)和《生意人》(Businessman)。除了电视广告,这个广告项目也包括网络、平面和户外广告。安德森拍摄的电视广告是AT&T公司称为“你的无缝世界”(Your Seamless World)的广告计划的一部分,由广告代理公司BBDO/New York策划。每条广告都以安德森的独特风格瞩目某样主题,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Each ad embodies Anderson's distinct style by focusing on a subject and having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m change.此举我翻译得可能有误,请高人指点。)每条广告都介绍一个不同职业、身份的AT&T用户给观众。广告创意是不同职业的人,站到摄影机面前,滔滔不绝于他们要通过移动电话服务来联系起相距遥远的地点的需要,人物后面的背景所在的地点,则根据人物叙述做着改变,例如从伦敦首映式红地毯转到战争创伤中的贝鲁特,再转到布拉格的学生公寓等等。 《记者》这一章节引起了诸多争论,一些黎巴嫩裔美国人团体抗议这一广告的内容显示出对黎巴嫩复杂而敏感的政治现状是无知的。电影中的摄影记者在贝鲁特一个屋顶躲避子弹,同时城市正在遭到轰炸。2009年9月19日当地基督教主要党派Christian Phalange党的一名成员遭汽车炸弹袭击死亡,死者为当地64岁基督徒议员Antoine Ghanem,这段广告随即被停播,并且AT&T与BBDO都作了公开道歉。 作品安德森被称作是“作者导演”,他全面介入了自己电影制作的各个层面:编剧,摄影,美术设计,配乐选曲等等。 影响安德森电影其苦乐参半的悲喜剧形式,非传统的场面调度及明显的风格化倾向都公认受到了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和路易·马勒(Louis Malle)的影响。安德森也曾多次声称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的电影《毕业生》(The Graduate)是他长久以来的灵感源泉。同时他也深受美国经典文学的影响,尤其是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和塞林格(J.D. Salinger)的作品。菲茨杰拉德的那句名言“美国人的生命中没有第二幕”( "There are no second acts in American lives," )和安德森电影的很多主人公都对得上号,他们往往会从成功事业和卓越声望中迅速跌落(虽然后来有些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卷土重来)。塞林格的影响在《瓶装火箭》中可以看到(Anthony和他妹妹的关系模仿了《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的霍顿(Holden Caulfield)与菲碧(Phoebe)兄妹,而且俩女孩都有个叫做Bernice的朋友),在《青春年少》中也看得到(Max和霍顿一样被名校扫地出门)。《天才一族》中Tenenbaum家的构成也回应了塞林格笔下的格拉斯(Glass)一家,Glass家孩子们各自成功所走过的道路和Tenenbaum家完全一致。而且,《天才一族》中Etheline看望Margot,后者浸泡在浴缸里的场景也映射了《弗兰尼与祖伊》(Franny and Zooey)中相似的场景-祖伊(Zooey)浸泡在浴缸中,边抽烟边和母亲交谈。 安德森其风格化的电影中具有的青年审美情趣来自于漫画的影响,比如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Schulz)的《史努比》(Peanuts)(《天才一族》和《青春年少》);另一处较少提及的影响是法国摄影家Jacques Henri Lartigue,《水中生活》主人公Zissou的名字来自于Lartigue的兄弟,而他的摄影作品和安德森电影的画面也有相似之处。 安德森近来承认,他选中印度来拍摄自己新片《穿越大吉岭》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向传奇印度电影人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致敬,因为雷伊的“电影对我过去的每部作品在不同方面上都有启发”。 合作者安德森常在电影中使用一些相同的演员、剧组成员以及其他创作人员: 比尔·墨瑞Bill Murray 詹森·舒瓦兹曼Jason Schwartzman 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 卢克·威尔逊Luke Wilson 安德鲁·威尔逊Andrew Wilson Seymour Cassel 安杰丽卡·休斯顿Anjelica Huston Kumar Pallana 称赞与批评除了很少的例外,评论者对安德森的早期电影大多持肯定态度。他的第二部电影《青春年少》(Rushmore)备受赞誉,许多人认为安德森很快就会成为美国电影的一股主要艺术力量。许多影评人注意到安德森电影里强烈的同情心、聪颖伶俐的人文关怀,并因此将安德森的作品与让·雷诺(Jean Renoir)、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的作品相提并论。马丁·西科塞斯是安德森的影迷,在《君子》(Esquire)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对《瓶中火箭》(Bottle Rocket) 和《青春年少》大加赞赏。之后的作品《天才一家》(Royal Tenenbaums)也获得好评,并获奥斯卡奖提名,这部电影启用了几位有名的影星,在商业上极为成功。 2006年9月,安德森的电影《海中生活》(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在商业与评论上都不甚成功。Steely Dan乐队的两位主创Walter Becker和Donald Fagen联合发表了一个半开玩笑似的“调解声明”(letter of intervention),为安德森电影带给人们的艺术性的“精神不适”作辩护。并声明,他们是“世界电影”的影迷,但特别是安德森的影迷。他们将为安德森下一部电影(即《穿越大吉岭》)提供电影原声服务,并创作音乐、歌曲、主题曲。 安德森还被记者约拿·维纳(Jonah Weiner)批评,认为他电影中对非白种人的描画是浅薄的,但《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的作者雷汉·萨拉姆(Reihan Salam)对这种评论作了反驳。 时尚无论是手执导筒还是在接受访问时,安德森的着装一贯都很具现代气息,这一点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时尚评论家对他的格调和关于传统设计的应用都给予了赞赏。在伦敦国际电影节上,安德森表示自己对于此种关注感到惊讶,他所有的服装都是由纽约第五大道的某裁缝为他打造。 作品特色使用俯视视角来呈现桌面上的物体,例如书本或文档。这种手法有效地提供或增加了喜感 所有作品都以一个慢镜头收尾 作品中所使用的歌曲大多来自于60、70年代的英国乐队,例如滚石(Rolling Stones)、披头士(The Beatles)等 演员阵容中经常有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 卢克·威尔逊(Luke Wilson), 安德鲁·威尔逊(Andrew Wilson), 比尔·墨瑞(Bill Murray), Kumar Pallana, Dipak Pallana, Brian Tenenbaum, Stephen Dignan, 和安杰丽卡·休斯顿(Anjelica Huston) 喜欢用极度广角变形镜头来呈现可观的桶状变形效果 频繁使用take/double take技术-镜头先呈现一个人物或动作,接着迅速摇镜头到另一个人物或动作,最后再摇回来-通常是用手提摄影来实现 作品经常以一个破碎或异常的家庭圈子为焦点 作品中至少会有一个人物已长大成人,却仍在期望得到父母或父辈的认可 轶事作品中(尤其是《青春年少》)许多人物的名字来自于他在St. John's School中学的同学 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是他的忠实影迷,曾在Esquire杂志上撰文将安德森选为“下一个马丁·斯科塞斯” 在拍摄《水中生活》时,以往面色白皙、书生气十足的安德森将皮肤晒成了棕褐色,留起了长发,体形也大有改观。与他经常合作的安杰丽卡·休斯顿对此的感受是-韦斯“突然”变“英俊”了 前三部作品《瓶装火箭》、《青春年少》和《天才一族》都是安德森和欧文·威尔逊合写的剧本,欧文的兄弟卢克和安德鲁也在三部电影中均有出镜 个人引语我一直在努力避免重复自己,但我的电影看起来却像是在不断重复。这并非是我刻意所为,我所做的只是想让电影保持个人特色,但对观众来说又具有趣味性。我知道有批评说我的电影是形式大于实质,而且为追求形式而妨碍了人物的塑造。但我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只是为了带动人物的发展。(“I want to try not to repeat myself. But then I seem to do it continuously in my films. It's not something I make any effort to do. I just want to make films that are personal, but interesting to an audience. I feel I get criticized for style over substance, and for details that get in the way of the characters. But every decision I make is how to bring those characters forward.”) 作品列表1994年 Bottle Rocket(瓶装火箭,短片) 1996年 Bottle Rocket(瓶装火箭) 1998年 Rushmore(青春年少) 2001年 The Royal Tenenbaums(特伦鲍姆一家/天才一族) 2004年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水中生活/海海人生/出海敢死队) 2007年 Hotel Chevalier(骑士酒店,短片) 2007年 The Darjeeling Limited(穿越大吉岭) 2009年 The Fantastic Mr. Fox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参考书目Smith, Derek (December 2004).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Cinematic Reflections. Retrieved on 2007-08-22. On Ray\\'s Trail. The Statesman. Retrieved on 2007-10-19. Wilson & Anderson reminisce over a cup of Darjeeling. Production Weekly (August 2006). Retrieved on 2007-08-22. Becker, Walter; Donald Fagen (August 2006). Attention Wes Anderson. Steely Dan. Retrieved on 2007-08-22. 获奖情况2010 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 最佳动画片(提名)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 Best Screenplay, Adapted(提名)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年度动画长片(提名)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Best Screenplay, Adapted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PGA Awards Animated Theatrical Motion Pictures(提名)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Annie Awards(Annie) Writing in a Feature Production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Annie Awards(Annie) Directing in a Feature Production(提名)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2009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San Francisco Film Critics Circle Best Screenplay, Adapted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San Diego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est Screenplay, Adapted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009) 2007 威尼斯电影节 Little Golden Lion 穿越大吉岭 (2007) 威尼斯电影节 Golden Lion(提名) 穿越大吉岭 (2007) Stockholm Film Festival Visionary Award 2006 独立精神奖 Best Feature(提名) 鱿鱼和鲸 (2005) 2005 金卫星奖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提名) 水中生活 (2004) 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提名) 水中生活 (2004) 2003 DVD Exclusive Awards Best Audio Commentary, New Release(提名) 天才一族 (2001) 2002 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天才一族 (2001)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剧本(提名) 天才一族 (2001) 美国编剧工会(WGA Award (Screen))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天才一族 (2001) 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提名) 天才一族 (2001)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天才一族 (2001) 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提名) 天才一族 (2001)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提名) 天才一族 (2001) 2000 Chlotrudis Awards 最佳剧本(提名) 青春年少 (1999) 1999 独立精神奖 最佳导演 青春年少 (1999) Lone Star Film & Television Awards 最佳导演 青春年少 (1999) Lone Star Film & Television Awards 最佳剧本 青春年少 (1999) 1998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New Generation Award) 瓶装火箭 (1996)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New Generation Award 青春年少 (1999) 1996 MTV电影奖 最佳新人电影制作者 瓶装火箭 (1996) Lone Star Film & Television Awards Debut of the Year 瓶装火箭 (199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