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韦廉臣 |
释义 | 韦廉臣教授 1955 年生於瑞士,于英国牛津大学肄业,并先後取得学士、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韦氏曾任教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 (1980-88) ,牛津大学 (1988-94) ,于1995 出任爱丁堡大学的逻辑及形上学教授, 5 年後回到母校出任威克姆逻辑学教授,并任牛津新学院 (New College) 院士。 牛津新学院院士简介韦廉臣教授曾任多间大学、研究所的访问学人,包括澳洲国立大学(1990, 1995) 、麻省理工学院(1994)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 (1995)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1998-99) 以及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 (2004) 。 韦氏於 1997 年获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及爱丁堡皇家学院院士,并於 2004 年获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海外委员。他曾应邀担任著名学会及大学讲座系列的讲者,包括英国国家学术院的 Henriette Hertz Lecture (1996) 、挪威奥斯陆大学的 Skolem Lecture(2004) 、美国布朗大学的 Blackwell Brown Lectures(2005) 以及澳洲国立大学的 Jack Smart Lecture(2005) 。韦氏为 2003 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纳尔逊杰出教授,曾任 Aristotelian Society 之主席,现为 Mind Association 之主席。 个人作品韦廉臣教授曾发表超过一百二十篇论文及五本专著,包括 Identity and Discrimination (Blackwell, 1990) 、 Vagueness (Routledge, 1994) 、 Knowledge and Its Limits (Oxford, 2000) 、与 Delia Graff 合编的 Vagueness (Ashgate/Dartmouth, 2002) 以及即将出版的 The Philosophy of Philosophy (Blackwell, forthcoming 2007) 韦廉臣教授为本系第八位唐君毅访问教授,他将作出题为〈有关反事实的可能情况的知识〉的公开演讲,为本系主持一个为期四周的研究院研讨〈知识与信念〉,以及在本系的教职员研讨会中发表题为〈分析底形而上概念〉的论文。 英国传教士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1829~1890) 英国苏格兰人。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1855年,被伦敦布道会派来中国,在上海传教,两年后回国。1863年被英国苏格兰圣公会派到烟台传教,1869年回国。1877年,在华新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大会,议决成立益智书会,负责编写教科书,供全国教会学校使用。他参加会议,并被委为益智书会秘书。1884年,在英国组织苏格兰同文书会,进行募捐活动,所捐钱款购置印刷机器,在上海设厂印刷书籍。不久,苏格兰同文书会因故解散,所余钱款、资产、印刷机器均由他管理。1887年11月1日,他联络赫德、林乐知、慕维廉等人在上海创立同文书会(后改名广学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现代出版机构。除出版宣传基督教义的书刊外,出版《万国公报》和翻译出版西方政治、科学、史地书籍。曾与李善兰合译林德利的《植物学基础》前7章,回国后改由艾约瑟和李善兰合译,此书1859年由墨海书馆出版,插图近200幅,是系统介绍近代植物学的重要著作,书名改为《植物学》。1890年,在山东烟台(CHEFOO)逝世,死后葬于烟台毓璜顶外国人公墓,享年61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