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韦方质 |
释义 | 人物简介韦方质,韦云起孙,扶阳郡公师实子,雍州万年人。则天初鸾台侍郎、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改修《垂拱格式》,方质多所损益,甚为时人所称。俄而武承嗣、武三思当朝用事,诸宰相咸倾附之。方质疾假,承嗣等诣宅问疾,方质据床不为之礼。左右云:“踞见权贵,恐招危祸。”方质曰:“吉凶命也。大丈夫岂能折节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也。”寻为酷吏周兴、来子珣所构,配流儋州,仍籍没其家。寻卒。神龙初雪免。 人物纪年685年,武后抽调精通法律的韦方质等人,对唐初以来的律令格式进行删改,编成了《垂拱式》二十卷、《垂拱留司格》六卷及《垂拱新格》二卷。 687年,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言:“旧制有御史监军,今未差遣,恐亏失节度。”武后不许。 690年,周兴诬告宰相韦方质,韦方质被贬到海南儋州当司马,在当地被杀。 人物事件1、武则天命令尚书省刑部侍郎韦方质起草了专供考查地方官员用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 2、在平定徐敬业的叛乱之后,武则天对宰相班子进行了调整,将其他几个宰相罢免,补韦方质、武承嗣、韦思谦为宰相。 3、卢照邻客东龙门山,韦方质、裴瑾之、范履冰等时时供衣药。 4、垂拱三年十一月,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言:“旧制有御史监军,今未差遣,恐亏失节度。”武太后曰:“将出师,君授之以斧钺,阃外之事皆使裁之。始闻比来御史监军,乃有控制,军中大小之事,皆须承禀,非所以委专征也。以卑制尊,理便不可。”不许。 5、因为反对武氏集团篡夺大唐江山,韦方质被贬到海南。 6、韦方质当尚书时,与宰相苏良嗣有隙。后来方质犯法当诛,曾胡乱攀引良嗣。 7、武后后欲遣韦待价将兵击吐蕃,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请如旧制遣御史监军。太后曰:“古者名君遣将,阃外之事悉以委之。比闻御史监军,军中事无大小皆须承禀。以下制上,非令典也;且何以责其有功!”遂罢之。 8、韦方质奉旨修定监察州县的四十八法,实行十年后,以其烦琐难于执行而中止。 人物世系祖伯父韦方质祖伯父名澄,武德初国子祭酒、绵州刺史。 祖名云起,京兆万年人。隋开皇中,以明经补符玺直长。突厥入寇,诏总豳、宁以北九州兵御之,得一切便宜。改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时仆射窦轨数奏生獠反,冀得集兵以威众,云起数持掣,轨宣言云起通贼营私,由是始隙。云起弟庆俭、庆嗣事隐太子。太子死,诏轨息驰驿报。轨疑云起有变,阴设备,乃告之。云起不信,曰:“诏安在?”轨曰:“公建成党,今不奉诏,反明矣。”遂杀之。 父亲父名师实。垂拱初,官至华州刺史、太子少詹事,封扶阳郡公。 史书记载旧唐书·列传二十五韦方质师实子方质,则天初鸾台侍郎、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改修《垂拱格式》,方质多所损益,甚为时人所称。俄而武承嗣、三思当朝用事,诸宰相咸倾附之。方质疾假,承嗣等诣宅问疾,方质据床不为之礼。左右云:“踞见权贵,恐招危祸。”方质曰:“吉凶命也。大丈夫岂能折节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也。”寻为酷吏周兴、来子珣所构,配流儋州,仍籍没其家。寻卒。神龙初雪免。 新唐书·列传二十八孙方质,光宅初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地官尚书。尝属疾,武承嗣兄弟往候,方质据床自若。或曰:“倨见权贵,且速祸。”答曰:“吉凶命也,丈夫岂能折节近戚以苟免邪?”俄为酷吏所陷,流死儋州,没其家。神龙初,复官爵。[1] 有关对联耻卖公道;倨见权贵。——佚名撰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韦斌尝曰:“假弹劾以快私仇,投细微以卖公道,吾所深耻。”下联典指唐·韦方质,尝属疾,武承嗣往候,据床自若。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