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微溶 |
释义 | 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的大小,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 溶解度 10g以上易溶,1g-10g可溶,0.01g-1g微溶(如氢氧化钙),0.01g以下难溶 电解质的溶解度在每100g水中为0.1g以下的,称为微溶电解质。 参考: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微溶不是沉淀 ,但量多了就沉淀 微溶也就是离子不能稳定存在 微溶时,溶解的是溶质,未溶解的是沉淀,现阶段通常用微溶的物质来出实验题,判断现象,区分物质 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 (1) 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材强调指出的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不能任意编造物质的化学式,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尤为重要,应该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物质的化学式、物质的化学反应,都应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为他们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 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核心,要引导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绝不是任意拼凑的,它必须准确反映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定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按照质量守恒定律,使反应物与生成物中的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化学反应判断中的应用: 当生成物为微溶物时,可视为不溶,即有沉淀产生。如: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水和二氧化碳 当反应物为微溶物时,可视为溶,即参与反应。如:氢氧化钙(微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