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网络间谍 |
释义 | 并不是所有的“黑客” 都是计算机网络间谍,全世界每天发生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网络入侵事件,但其中大部分还不能说是计算机网络间谍入侵。计算机网络间谍入侵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计算机网络间谍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窃取、篡改敌方或外国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黑客并不等同于间谍,严格的说,所有的网络间谍都是黑客,而所有的黑客都是潜在的间谍。 简介为了获取所需情报,计算机网络间谍一般可以通过非法入侵敌方或国外计算机网络,截取敌方或国外计算机网络信息,收集整理敌方或国外计算机网络上的公开信息等。非法入侵敌方或国外计算机网络,是指计算机网络间谍突破敌方或国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机制,进行非授权访问,获取敌方或国外计算机网络上的机密信息。截取敌方或国外计算机网络信息,是指计算机网络间谍不进入目标计算机网络,而是通过接收目标计算机网络有线或无线通信线路的通信信号,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收集整理敌方或国外计算机网络上的公开信息,是指计算机网络间谍,直接收集整理目标计算机网络的公开信息,从中提取重要情报。计算机网络间谍猎取情报不一定非要从敌方或国外的专用计算机网络中非法获取,由于在国际互联网上有大量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便可以找到针对特定目标的有用信息。 区别人们可能会以为网络间谍就是常说的“黑客”,但并不是所有的“黑客”都是计算机网络间谍,全世界每天发生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网络入侵事件,但其中大部分还不能说是计算机网络间谍入侵。黑客与间谍的不同在于:间谍都俱有雇佣的背景、金钱的动机;而黑客的破坏行为可以没有任何功利主义的目的。 1998年2月,一名自称“分析家”的18岁以色列青年特南鲍姆,成功地闯入美国国防部的电脑网络。另一个名为“下载大师”的“黑客”组织,也声称曾闯入美国国防部的电脑系统,并将系统中的一个控制全球定位系统的软件下载。然而,特南鲍姆和 “下载大师”还都不能称为计算机网络间谍,因为他们既不是被敌方或外国派遣的,也没有被敌方或外国收买,并且他们窃取的机密信息也没有提供给相应的间谍机构。在今天,网络间谍趋于平民化,这里不是说平民主动去做网络间谍,而是境外间谍组织多在互联网上寻找有军政背景的网民,一旦选定目标,就通过各种方式策反,将其发展成自己的间谍。这些掉入境外网谍陷阱的网民,自然逃脱不了法律制裁的命运。而此时,他们的“上峰”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空中网军事版负责人许俊杰对此颇有感触。他说,在一些网络聊天室,一些发言水平高,信息来源不一般的网民,往往容易成为境外间谍机构的猎物,“以前发生过类似的案子,有退伍军人因为在聊天室说得多而被境外情报部门盯上,通过利诱,逐渐被发展成为境外机构服务的间谍。” 间谍与网络间谍对于间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头戴礼帽、架着墨镜、穿着花呢西服、嘴里叼着烟卷是电影里典型的传统间谍形象。一个个行踪诡秘、神秘莫测的间谍活跃于各个角落,窃取大量重要的情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无数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间谍战。间谍活动意义重大,其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各国重视,有时间谍甚至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与以往传统的间谍相比,网络间谍不再需要化装,不再需要格斗训练,不再需要复杂的装备,不再需要承受昼伏夜出、上树攀房的风险。一台电脑和一条电话线,再加上他们魔鬼般的大脑,喷云吐雾间就可以将世界搅和得天翻地覆。 一般来讲,间谍的危险性不是在于搜集情报,而是在于他与联络人的通讯,因为这最容易暴露目标。然而,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间谍们可以安然无恙地在网上传递信息。他们可以把信息加密,或者变换成只有当事人懂的语言来传递。更有甚者,由于编码技术的飞速发展,间谍们还可以把信息混合到数字信号、声音信号、音乐甚至电视信号里来传递,让反情报部门十分头痛。而且这种传递方式十分节省时间,只需几秒钟即可。在政治领域,各国网络间谍事件层出不穷。据俄罗斯斯联邦安全局(FSB)消息,他们近日逮捕了一名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输送俄罗斯机密情报的电脑间谍。据说该间谍已经详细交代了他通过非法入侵俄罗斯FSB的电脑系统,以获取机密,并将情报传美国CIA的事实。俄罗斯FSB的官员认为:CIA可通过网络间谍定期从FSB获得及时有效的各方面的情报。 在经济领域,网络间谍的活动同样猖獗。去年4月,乐清市某电器厂的章XX、李XX通过拦截总经理余某的电子邮件,获悉俄罗斯一客户欲与公司进行大宗电器产品贸易的商业秘密,二人经过周密策划,将该商业秘密窃归己有,最终造成了公司10余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特点网络间谍由于使用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所以与传统间谍相比较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隐蔽性好、不易暴露用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几乎不留任何痕迹,通常也不会对目标计算机网络造成损害,因此很难被发现和分辨出来。从破获的计算机网络间谍案例来看,都是间谍长期、多次作案后被偶尔发现,又经过长期跟踪才被破获的。据专家估计,美国有 1/4的计算机中心受到过侵害,而被侦破的仅仅占1%。据悉,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曾经对国防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3.8万次攻击,以测试其防护能力,结果表明,攻击成功率高达65%,而被系统管理员侦测到的只有4%,对已发现的攻击上报者只有27%,对成功攻击作出积极反应的还不到1%。 其次,工作效率高、威胁大一旦计算机网络间谍侵入重要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获得访问特权,他们就能够以此为基地,源源不断地获得大量的高度机密的信息,而受害者一方往往还不清楚自己所受的损失。计算机网络间谍受空间、时间限制小,工作十分灵活。国际互联网遍布全球,可以从网络的任一终端甚至通过公用电话进入目标计算机网络。从理论上讲,计算机网络间谍可以从世界上任何一个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尝试进入敌方计算机网络,这样,计算机网络间谍坐在本国整洁的实验室内,就可以窃取对方机密信息,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这使得计算机网络间谍战非常灵活。甚至,计算机网络间谍可以在几千公里之外,一边品味咖啡,一边窃取对方的核心机密,悄然展开一场大战。 这种既没有硝烟、又无声无息的网络间谍战同样会令人谈虎色变。因为它虽然不能像寻常的间谍那样用手枪或毒药去夺取对手的性命,却可以在一瞬间卷走或毁掉对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数年积累,使对方的网站陷于瘫痪。利用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将对手置于死地。将来,也许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比得上网络的瘫痪更可怕。网络间谍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网络间谍战中,知识和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未来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它仍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而网络间谍在未来的网络大战中始终是交战双方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对付的一支可怕的力量。 战争长期以来,世界“间谍战”错综复杂,而今,其斗争领域已悄然扩展到了计算机网络这一无形空间。 人们对间谍并不陌生,一个个行踪诡秘、神秘莫测的间谍活跃于各个角落,窃取大量重要的情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无数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间谍战。间谍活动意义重大,其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各国重视,有时间谍甚至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如今,计算机及其网络以极快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门,而越发达的国家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美国军方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被称为 “国防信息基础结构”,这一庞大系统由21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100个广域网、200个指挥中心和1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组成。美军是世界上最依赖计算机网络的军队,从军事指挥、武器装备,直到人员调动、发放军饷都高度依赖计算机网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在计算机网络中存储、传输着大量机密信息,许多间谍也纷纷将眼光瞄准了计算机网络这一新领域,计算机网络间谍应运而生。 事件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为间谍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手段,引发了一场间谍手段的革命。计算机网络是机密最集中的地方,1987年4月20日,美国空军发言人说,过去的10年,由于对通过电话、无线电和电子计算机传输的保密信息控制不严格,空军的高级机密情报泄密的次数增加了一倍多,1986年达到535次,空军的机密情报越来越多地落入间谍手中。 海湾战争在海湾战争中,来自荷兰的自由间谍利用计算机网络大量窃取了美军的军事情报,他们收集到几次战役中的人事调动,后勤及武器系统方面的数据,还有“爱国者”导弹发射情况及有关核武器、“沙漠盾牌 ”、“沙漠风暴”行动等情报。 微软被入侵2000年10月28日,世界各地的媒体纷纷刊发一条异常轰动的消息,世界电脑软件业龙头老大美国微软公司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被一批身份不明的“黑客”入侵,可能窃取了该公司最新版本 windows软件和office套装软件的源代码。微软公司发言人里克·米勒认为:“这是一起令人遗憾的工业间谍行为,我们将为保护知识产权采取行动。” 反网络间谍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为间谍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手段,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反间谍”手段的革命: 一是培养高水平的“反网络间谍战士”就是指那些具备广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网络攻防技巧的专门人才。曾因 1998 年2月侵入美国国防部及4个海军系统和7个空军系统的电脑网络而名声大震的跨国“黑客帮”领袖——以色列青年埃胡德·特南鲍姆已被以色列军队接受入伍,正式成为军人。公开吸收“黑客”入伍在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与以色列军队相比,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对于“黑客兵”的研究与使用早就开始了。所不同的是,以色列军队建立“黑客军”注重从民间公开招收既成人才,西方军队更注重在军队内部培养。美国国防大学第一批以研究软件和实施逻辑攻防战为主的信息战专家已于1995 年秋季毕业。此外,美军还组建了世界第一支具有实战意义的网络信息战部队。除美国外,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韩国等也都在加强网络战的研究与准备。法、德等相继提出了“未来士兵系统”、“先进战斗士兵系统”等计划,其目的在于将战场互联网联接到单兵计算机,从而大大提高一体化作战效率。 二是完善防范黑客入侵措施。网络系统安全有下列3个中心目标:保密性,保证非授权操作不能获取受保护的信息或计算机资源;完整性,保证非授权操作不能修改数据;有效性,保证非授权操作不能破坏信息或计算机资源。其中,网络安全指基于网络运作和网络间的互联互通造成的物理线路和联接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服务安全、人员管理安全等几个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应该像每家每户的防火防盗问题一样,做到防范于未然。甚至你不会想到自己也会成为目标的时候,威胁就已经出现了,一旦发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目前,虽然电子技术方面我国不如发达国家,但是我们要以现有的技术对抗发达国家以网络为手段进行的安全威胁和利益剥夺,采取适当措施发展自己的网络技术。一种统计显示,中国计算机复合型人才只有3000人左右,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 40 万,而且每年以7 万人的速度在增长。因此,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在绝对不能置身于全球信息社会进程之外的前提下,中国应当尽快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以政治的眼光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给国家带来的影响,从战略的角度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在资金投入、国家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切实的安排,进行体制创新,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争得自己的应有位置,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利益。 三是树立科学的保密意识从近几年国内外一些网上泄密案件来看,保密与泄密只是一步之遥。尤其是因特网上,“网上不涉密,涉密不上网”应是一条训诫。对我们广大官兵来说,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保密意识,提高保密观念,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在网络“作业”中,要切实遵守保密规定,做到不上网聊天,不在网上交友,不到不正规场所购买电脑及其软件,不随便将市场的软件程序、游戏安装在军事办公用的微机或局域网里,只有这样,才能筑起我们坚不可摧的网络“长城” 禁令根据互联网广告局的统计数据,形式多样的间谍程序目前所带来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十几亿美元,几乎占到网络广告业的 1/4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求助于反间谍软件来控制间谍软件可能带来的灾难。如此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美国联邦政府早在2000年就通过了一系列的禁令,不允许任何政府部门网站安装Cookie 或者类似Cookie 的软件; 欧盟于2003年开始正式实施反数字盗版法,该法规限制企业使用Cookie 文档和其他能获得访问其网站用户信息的设备,企业要先得到用户允许,才能获取、保留并出售这些信息。不过,摆在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面前的下一个难题是,究竟如何界定现存的间谍软件是否非法?毕竟,间谍程序同样也在向着更智能、更隐蔽的方面发展。来自反间谍软件公司阵营的行动或许能产生最直接的效果。 Earthlink 、AOL 、MSN 、雅虎、Google 等等一些互联网服务商都推出了可以阻止弹出式广告的软件,并集成了反间谍软件的工具包;防毒软件商如网络联盟、赛门铁克、趋势科技等也纷纷推出可以查杀间谍软件的产品;CA 在2004 年8 月收购PestPatrol 之后,已经把PestPatrol 的反间谍软件集成到了其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中;甚至就连戴尔都拉着互联网教育基金会(IEF) 一起,发起了反间谍软件行动,如果用户需要,只要支付39 美元便能请戴尔的技术人员帮助清除计算机上的间谍软件。 威胁中国安全密集攻击我方电脑猖狂刺探国家秘密据报道,针对中国的网络间谍攻击正变得越来越多,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网络密切相关。一位国家有关部门人士近日接受采访时说。据介绍,大陆军事、军工单位和重要政府部门的网络是被攻击的重点。 通缉台湾网络间谍李芳荣目前境外的情报机关都设立了专门的网络间谍机构,职业网络间谍常常直接操刀,我国重要部门和涉密单位的上网电脑或服务器,全是他们感兴趣的目标。 相关部门发现了境外间谍机关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网络窃密行动,攻击对象全是中国政府和军队以及国防科研机构、军工企业网络,受到攻击的单位遍及中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还包括我国十几个驻外机构。根据已查明的情况,在该案中被境外情报部门控制的电脑和网络达数百个,窃密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此次活动的具体操刀者名叫李芳荣,不到30岁的李芳荣看似文弱书生,真实身份却是台湾军情局派驻莫斯科的职业间谍,他利用黑客技术,控制了大陆的多个服务器,又通过这些服务器将木马植入其感兴趣的电脑,猖狂实施网络窃密等破坏活动。现在李芳荣已返回台湾本岛,在军情局内专门从事网络窃密勾当。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士对说,李芳荣目前已被大陆国家安全机关锁定,并下达了通缉令,只要缉拿归案,定严惩不贷。 花样繁多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通过互联网来实施渗透和窃密,在境外情报机关的对华间谍行动中正日益增多。 现在的网络间谍攻击手法越来越多样,越来越隐蔽。更多的网络间谍攻击和比较高级的黑客一样,会采取蛙跳的方式,就是用像木马、僵尸这样的程序工具先控制某个网上主机,把它作为跳板,操纵它来攻击真正的目标。 很多保密 单位的内部工作网是不与互联网连接的,但有关部门做安全检测时仍然从中发现了境外情报部门的木马,调查表明,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摆渡攻击,利用的是像U盘、移动硬盘之类的移动介质。在实施网络攻击的同时,境外间谍机关还肆无忌惮地在网上物色可利用的情报人员,甚至明码标价购买我国家秘密,活动极其猖狂。而有些网民或出于侥幸、或是被利诱、或是被蒙蔽,被境外间谍拉下水。 中国黑客论“中国的互联网间谍在两年内入侵了103个国家的1295台电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再次在西方点燃了“中国黑客论”。 该报告称,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幽灵网络”,专门盗取各国大使馆、外长、媒体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的机密信息。无独有偶,英国多名情报部门官员最近也将矛头对准中国,向政府提出警告说,中国的网络攻击威胁足以令英国瘫痪。对此,一位中国专家向《环球时报》表示,这种说法听起来十分夸张,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更像是天方夜谭。“实际上中国遭到外部攻击的电脑更多,但中国从未因此抨击某个具体国家,西方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大谈‘中国网络间谍’,是很刻薄和随意的。” 据英国《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29日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克顿国际研究中心 “公民实验室” 声称,经过10个月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个“基地设在中国境内、大规模的”互联网间谍网络。该项目发言人格雷戈·沃顿说,该网络已渗透进103个国家的1295台电脑,“似乎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达赖设在印度、布鲁塞尔、伦敦和纽约办事处的电脑”。《卫报》称,该间谍网络被称为“幽灵网”,可以通过控制电脑的音频、视频窃取机密情报,并对电脑所在场所和使用者进行监控。但沃顿表示,研究小组“不确定具体攻击者是谁”,他们将在一周后发布“更详细的报告”。 英国广播公司称,该项研究是在达赖声称其办公室电脑遭中国黑客侵入后开始的。报道称,有证据显示,来自中国的黑客在被控制的电脑上安装了一种间谍软件。这些黑客曾设法侵入过印度、巴基斯坦、德国、印尼、泰国、韩国等国大使馆的电脑。不过,英国广播公司称,加拿大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中国政府参与了这些黑客活动”。《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联邦调查局拒绝公开评论此报告,尽管该项目发言人声称,他们已经通知了有关方面。 与这份报告相呼应的是,英国最近也传出了“中国网络攻击足以瘫痪英国”的说法。据英国《泰晤士报》3月29日报道,英国情报部门官员最近向政府提出警告说,他们相信,中国的网络攻击策略已经从直接攻击政府部门网络,转为攻击更庞大和复杂的民生网络,其中利用英国电信的网络就是一个有力的渠道。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主席埃里克斯·艾伦将矛头指向中国企业华为,称华为目前为英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他们担心,“掌握核心操控技术的华为可以随时操控网络,致使英国全境的能源、食品以及水资源的运输陷入瘫痪”。 所谓“中国网络间谍”在西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美国国会曾因此阻挠白宫和其他美国政府部门订购中国联想电脑,而英国JIC智库日前也警告英国政府和警方,应避免在电脑互联网设备更新时使用中国产品,“以免被中国网络间谍所渗透”。在加拿大,炒作“中国间谍”更是常见。 信息安全专家邱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方媒体说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海外间谍网实属无稽之谈。他说:“中国在信息化发展中是一个大国,欧美则是信息化发达国家。说到中国的海外间谍网,‘海外’二字十分关键,这个网络发展到什么程度、源头在哪里?要做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在不同国家组织人员、协调进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位专家表示,从技术角度说,在某国注册一个IP地址,使用者可能是任何人,又怎么能确定这个人就是来自中国或被中国雇佣。“这则消息更像是媒体讲述的一个惊险的间谍故事。而稍懂技术的人来看,这则故事漏洞百出,说中国有这么庞大的一个海外间谍网是没有充分证据的,而这个网络在技术和组织上根本是不存在的”。 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说,西方的这种说法完全是凭想象而来。事实上,中国根本没有想打网络战,没有这样的目标,更没有这种实力。另外也有专家表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西方不断指责中国,但事实上,面对网络技术更为强大的西方,中国更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只不过中国很少公开指出来。这是一种信息上的不平衡,也给了西方某些人抹黑中国的机会。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有所防范,并尽量给予驳斥,以正视听。 宋晓军说,中国近年来新技术平台的崛起,让西方感到了恐惧,他们认为中国要当大国,认为中国会走他们的老路。另外,信息化战争需要大量的网络人才,而中国近年来的网络发展确实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图书信息书 名: 网络间谍 作 者:柏源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1 ISBN: 9787807429883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 元 编辑推荐你知道黑煤窑是如何被揭露的吗?你知道房地产泡沫的幕后推手是谁吗?你知道陈水扁倒台的真相吗?你听说过强大的网络水军吗?你清楚网络洗钱是怎么回事吗?你相信网络间谍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吗? …… 本书将为你一一揭晓答案,披露网络间谍对网络信息的操纵、引导,以及网络舆论的制造和传播。 内容简介一则“坪林黑煤窑”的帖子惊现网络,海角论坛编辑许菲与政府官员丁处一起前往一线调查帖子的真实性,在调查过程中,因被一名私下收受利益集团巨额好处费的编辑告密,他们惨遭追杀。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名神秘的陌生人出手相救,并掩护他们脱离了险境。 案情进展中,海角论坛因急于上市,再次收受坪林方面巨额“公关费”,表面上协助反腐,暗地里却封杀反腐贴,抑制事态进展。潜伏在编辑部的境外网络间谍悄悄将政府和论坛各自的绝密行动传送给了境外组织,于是一场神秘的网络谍战拉开了序幕…… 目录第一章 生死伏击 第二章 媒体潜规则 第三章 悄悄爱上你 第四章 谍影重重,监控无处不在 ............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