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甸村
释义
1 云南禄劝屏山镇下辖村

南甸村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屏山镇鲁溪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屏山镇北边,距离鲁溪村委会2公里,距离屏山镇 2公里。国土面积1.47平方公里,海拔1679米,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57.90亩,其中人均耕地0.60亩;有林地1,846.3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58户,有乡村人口599人,其中农业人口599人,劳动力42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2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2.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2.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2.3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8.40万元,占总收入的25.16%;畜牧业收入40.70万元,占总收入的21.5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2头,肉牛11头);渔业收入2.20万元,占总收入的1%;林业收入2.20万元,占总收入的1%;第二、三产业收入72.50万元,占总收入的37.68%;工资性收入4.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2.00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4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4人,在省内务工30人,到省外务工4人。

2 云南澜沧县勐朗镇下辖村

南甸村委会位于澜沧县城东南方,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439户、1624人;全半劳动力1076人(其中:男劳动力524人);居住着4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75人,占总人口的90 %。11个村民小组中已通公路10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1个村民小组;已通电10个村民小组,未通电0个村民小组;已通自来水8个村民小组,未通自来水3个村民小组。

2009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951亩,其中:水田1069亩,旱地4882亩。粮豆播种面积2998亩,粮豆总产量54.3万公斤,平均单产181公斤。油料种植124亩,产量8830公斤,平均单产71公斤。甘蔗种植1561亩,产量5593吨,平均单产3.6吨。蔬菜瓜类181亩,产量3.6万公斤,平均单产200公斤。茶叶938亩,实有采摘面积800亩,产量16815公斤。大牲畜存栏765头,出栏16头;生猪存栏826头,出栏415头(其中自宰自食222头);家禽饲养8327只,出售自宰7800只。农村经济总收入354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4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4元,人均实有口粮277公斤。

3 云南大关县天星镇下辖村

村情概述

南甸行政村隶属大关县天星镇,地处天星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50公里。东邻沿河、南邻中心,西邻祥云,北邻绿南。辖三合、桃园、朝阳、海阳等2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68户,有镇村人口3244人,其中农业人口3244人,劳动力17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人数3244人。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980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水稻、红薯 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050亩,人均耕地0.8亩,林地 749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4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 电、路、电视、电话等4通,路灯无。有99户饮用井水,有569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7%。有661户通电,占农户总数的1%),拥有电视机农户377户(占农户总数的5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9户,占农户总数24%),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9户(占农户总数24%)。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4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8辆,摩托车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45亩,有效灌溉率为37%。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7口;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6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 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9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7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050亩(其中:田1445 亩,地2605 亩),人均耕地0.8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拥有林地749亩。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8.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7万元,占总收入的69%;畜牧业收入30.2万元,占总收入的1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30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4.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29人(占劳动力的25%,在省内务工182人,到省外务工247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产品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 种植为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0%。该村目前正在发展 种植、养殖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679户,共有镇村人口2953人,其中男性1526人,女性1427人。其中农业人口2953人,劳动力1209人。该村以汉、苗族为主(是汉苗族混居地),其中 汉族2654人,苗族295人,其他民族4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9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 6公里。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拥有教师21人,在校学生472人,距离镇中学12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40人,其中小学生 472人,中学生68人。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4个,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5人,少数民族党员3人,其中男党员39人、女党员6人。该村党支部2005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被评为 县先进集体。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副支书、委员等组成,下设 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共有团员73人。

人文地理

该村沿袭汉文化,部分家庭还保留一些古老的信仰,有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习俗,有别致的土屋建筑和赶集的习惯,每缝喜事,必大宴宾客。

发展重点

医疗卫条件有待改善;教学环境有待提高;农田水利化程度低,水利设施尚未完善,灌溉沟渠不配套;部分地区人畜引水依然困难,干旱季节部分肥沃的土地依然不能满足灌溉需要;二是电力设施还未得到全面改造,通电线路老化现象突出,电质量较低,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交通设施依然滞后,村组公路维护差,保通困难;村组公路覆盖面较窄,绝大多数的村民小组仍处于人背马驮的现状,物资运输困难。农产品经纪人发展缓慢,对市场信息捕捉能力、分析能力差,很难促进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企业发展壮大,导致农品本地销过剩,外销困难,直接影响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到农户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农民家底薄,抗风险能力差,不敢做一些新的开发与尝试。 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以粮食作物为主,区域版块特色不突出,很难上规模、上档次; 农业科技推广水平滞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且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很难刺激和拉动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动。 二、发展思路 1、粮食产业粮食是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受益农户最多的产业,要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不仅粮食产量要能基本生活所需,而且要尽可能地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以满足养猪为主的养殖业所需精饲料,为养殖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蔬菜产业按照县委、政府实施"四大战略"、建设"四大基地"的战略构想,紧紧围绕肉禽蔬菜基地建设这一重点,发展蔬菜产业。 3、畜牧产业要强化品种改良,一方面要大幅度进行种猪的升级换代,淘汰劣质种猪,逐步提高良种种猪比例;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优质种猪,确保自给仔猪品质优良,逐步淘汰生猪养殖中的劣质品种;二是要全面推广圈舍改进、综合兽医防疫、科学养殖等实用养殖技术。 4、烤烟生产烤烟是我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县委政府每年都花大力抓烤烟生产,政策优惠,扶持多。因此,种烤烟也是烟区群众创收的一项重要农事活动。发展种植烤烟要走"适宜地区稳定种植面积,提高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生产优质烟叶"以适应"双控"政策,发展优质烟叶生产。 5、林业产业林业经济效益处于原始状态,今年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产业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政府投入,积极引进优良用材林品种和优良经济林果品种,优化林业品种结构,推动林产品生产;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林业产业,培养林业种植大户;三是引进资金投入林业产业,培养林业企业。通过政府投入,群众参与、大户促动、企业拉动,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海拔1200米以上地区,以大力发展优质用材林为主;在海拔800-1200的地区,以大力发展经济林、干果林为主,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以大力发展喜光性经济林果为主,形成三个林业经济带。大力发展板粟、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的种植,充分利用二半山区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宽广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林地经济效益,将林业产业发展成一大产业。 6、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中,不断发展劳务产业劳务输出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村人地矛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但劳务输出仍处于自发的、低水平的状态,应大力改进劳务输出工作的方式,推进简单劳务输出向全方位劳务开发和劳务创业转变。一要多途径加强劳务培训,提高输出劳力素质;二是积极组织有序输出,提高输出人员就业成功率,增加收入,要加强与输出劳务人员的联系,做好保护和援助外出劳务人员工作,鼓励、支持输出劳务人员回乡创业;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进入集镇就业和居住,彻底脱离土地,从农村迁移到集镇,加快集镇建设步伐。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 林果、养殖 特色产业,实现产值800万元;发展种植板栗、核桃 ,实现种植面积1500亩;发展养殖业,发展猪2000头、牛500头、羊120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150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704元增加到1200元。

4 云南澜沧县勐郎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

南甸村委会位于澜沧县城东南方,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439户、1620人;全半劳动力986人(其中:男劳动力524人);居住着4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59人,占总人口的90 %。11个村民小组中已通公路10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1个村民小组;已通电10个村民小组,未通电1个村民小组;已通自来水8个村民小组,未通自来水3个村民小组。

200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106亩,其中:水田1088亩,旱地5018亩。粮豆播种面积2998亩,粮豆总产量54.3万公斤,平均单产181公斤。油料种植124亩,产量8830公斤,平均单产71公斤。甘蔗种植1561亩,产量5593吨,平均单产3.6吨。蔬菜瓜类181亩,产量3.6万公斤,平均单产200公斤。茶叶938亩,实有采摘面积800亩,产量16815公斤。大牲畜存栏765头,出栏99头;生猪存栏826头,出栏741头(其中自宰自食222头);家禽饲养8327只,出售自宰7800只。农村经济总收入361.7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4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7元,人均实有口粮277公斤。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106 亩(其中:田1088 亩,地 5018 亩),人均耕地 3.8 亩,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甘蔗 等作物;拥有林地 45591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63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41 亩,主要种植 芒果、菠萝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500 亩,荒山荒地 1803 亩,其他面积 19365 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 427 户通自来水,有 78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18%)。有418 户通电,有 137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145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7 %、32 %和 3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190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168 户(分别占总数的 44%和 39%)。

该村到镇道路为 柏油 路;进村道路为 水泥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0.01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12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1 辆,拖拉机 17 辆,摩托车 83 辆。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30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1 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0 户。全村有 11 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 10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1 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10 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11 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 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 结构住房为主,有 350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50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 27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152.21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124.65 万元,占总收入的 68 %;畜牧业收入 6.72 万元,占总收入的 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587 头,肉牛 42 头,);林业收入 3.31 万元,占总收入的 2 %;第二、三产业收入 17.53 万元,占总收入的 10 %;工资性收入 31.4 万元,占总收入的 17 %。农民人均纯收入 738 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22.9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90 人(占劳动力的 9%),在省内务工 70 人,到省外务工 20 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