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懋基
释义

王懋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教授; 在上世纪50年代应用综合物探方法评价证实松辽平原为大型沉积盆地,进而圈定出沉积坳陷和背科构造带,奠定了突破大庆油田的基础,1982年获“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4年荣获国家突出贡献奖。

1930年王懋基出生于生活条件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王淦昌是我国著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的倡导者,是我国核物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许是父亲那份勤奋认真、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他,王懋基从小学习就刻苦努力,17岁就考上了浙江大学物理系,1951年大学毕业,毅然走上了"地质人"这一艰苦而又光荣的人生旅程。

整个50年代,王懋基一直都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以荒野为家,风餐露宿于天地间,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山泉,在雄奇的山脉、粗犷的河流、浩瀚的戈壁、深邃的荒漠间,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足迹,就是这样一种敢与天斗、敢与地争的英勇气概,就是这样一种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勇于探索、勇于奋斗的精神,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也用"地质人"独有的艰辛阐释了生命和奉献的意义。

王懋基有许多跳槽、出国的机会,但就是那一颗热爱地质事业的心,那一颗朴素的爱国之心,一次又一次地把大好的机会放弃了。刘天晖述说了当时的情况:"60年代,他作为地矿部的专家与石油部的人一起去阿尔巴尼亚援外,在援外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石油部的人,当时石油部很想让他到石油部去,一次又一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从来没有动摇,他只想把他的地质工作做得更好,至于生活、工作待遇方面他考虑的很少。另外前几年出国热的时候,他也有很多机会,老父王淦昌一位在美国的同事,当时任美国地球物理协会主席,到中国来访问,我们都被接见过,他还问起过王懋基出国的事,但他就是一门心思的钻进地质事业里去了。

为了某个项目,为了地质事业,王懋基可以几天、十几天、甚至几个月在野外搞磁测,做研究;为了搞研究做课题,作为高级工程师的他,可以亲手扛脚架,可以几天不吃饭,结果得了严重的脑贫血,在一次野外测量中,从3米多深的陡坡上滚了下来,把鼻梁骨都摔断了。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对事业的执着追究和满腔热情,他迎来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果:1982年在发现大庆油田的过程中,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4年获得了国家突出贡献奖;1986--1990年,连续几年获得部级机关成果奖;"王懋基"三个字还刻在了大庆油田的纪念碑文上,获此殊荣的,在全国也只有几个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