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作栋 |
释义 | 军人王作栋王作栋(1910--1948)少将。字丕庭,陕西醴泉人。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1937年7月任第25师参谋处上校主任,1938年8月任第52军25师参谋长,1942年7月任第52军参谋处处长,1944年2月任第38军少将参谋长,1946年5月任整编第38师参谋长,1947年3月任整编第38师17旅少将旅长,1948年9月任第38军17师师长,11月23日在陕西蒲城兵败阵亡。 民间文化掘宝人王作栋王作栋,男,籍贯:宜昌宜都,出生年月:1947年5月,学历:湖北大学中文系。现任职务: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主席。 上世纪80年代初,湖北宜昌地区发现了著名民间故事家刘德培;90年代末,该地区又发现了土家族女故事家孙家香、农民故事家刘德方和一个谜语村即青林寺村(位于宜都市高坝洲镇)。这三位故事家和青林寺谜语村,被简称为“三家一村”。“三家一村”的称谓,最早是民间文艺学者、湖北省民协副主席王作栋提出的。 三峡地区的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三峡民间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开展以来,三峡宜昌地区又涌现了一支埋头苦干在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第一线的“掘宝人”队伍。王作栋便是队伍中的一个代表。 多年来,王作栋始终与传承人同呼吸共命运,直接掌握着第一手材料、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他所采访过的传承人数以百计,其中刘德培、柳合甫、万戍姐,是他重点发掘、采录的三位重磅级传人。他从五峰湾潭两河口农妇万戍姐这一民歌“篓子”身上,发掘出民歌1000余首。他又从岗坪村农民柳合甫口中,采录到了一部分故事和民歌。由柳合甫传唱、王作栋整理的五句子山歌《孙文十二月》,是鄂西山歌中的珍稀精品;柳老传讲、王作栋整理的故事《九个猪娃》、《忘八不哭》发表后,被选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更重要的是,这些采录工作均是王作栋于20世纪70年代着手的,若再晚一步,就不可能采录到于1979年病故的柳合甫的作品,不可能采录到万戍姐在记忆力清晰时传唱的大批民歌。 王作栋对民间故事家非常敬重、爱护。他以心换心,和民间故事家刘德培交往达25年之久,采录了刘老传讲的民间故事512则、歌谣1000余首、俗谚2000余条、谜语800余则、皮影戏文5部、录音磁带计58盘。除此,他还采录到刘老500余万字的生平资料。这对王作栋和整个民间文学研究界从更深层面研究刘德培及其传承的民间文学遗产,意义深远。 王作栋1994年初调任宜昌市文联副主席。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该地区故事家孙家香、刘德方和青林寺谜语村渐渐崛起的时候,他全力配合基层领导和文化部门做好对“三家一村”的考察、指导工作。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潭坪镇椿树坪村年过七旬的孙家香,一生勤劳刻苦,爱讲童话等不同类型的故事。在王作栋的努力下,1998年,《孙家香故事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选入孙家香故事240则。王作栋还曾6次赴宜昌县,对另一位民间故事“篓子”刘德方进行访问考察。1999年,由余贵福采录、黄世堂整理的刘德方传讲故事集《野山笑林》出版。 被学术界称为“真正读懂民间文化的学者”的王作栋,从1976年起开始接济生活困顿的刘德培老人。1983年,他向五峰县建议对刘德培给予特殊照顾,五峰县自1984年起即给刘德培按月发放生活照顾费,在全省保护故事家方面开创先例。1988年,在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又和宜昌代表团代表们发起,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提请省政府加强对“国宝”刘德培晚年生活照顾的建议》,议案为大会采纳。至20世纪90年代,他向宜昌市政府建议比照五峰举措照顾刘德方,向宜都市高坝洲镇和青林寺村建议从生活上帮扶“谜痴”丁开清,向长阳都镇湾建议关照孙家香,均得到落实。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还专门设立了“宜昌民间文化高龄传人扶助金”,这更使王作栋感到十分欣慰。 河北正定王作栋王作栋,1902年生,河北正定北早现乡小客村人。1925年考入区立吴兴高小,参加和领导过学潮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半年党组织派他潜入奉军搞敌工,1928年考入南京无线电学校,在校期间由于经常为党工作,被国民党的密探抓捕入狱,后被营救出来。抗日战争开始后,被派往范子侠部队担任政治处主任,后该部队改编为受129师领导的平汉抗日纵队。1939年10月在石门(今石家庄市)被捕。他在狱中大义凛然,英勇不屈,11月被敌人杀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