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志轩 |
释义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个人履历 王志轩,男,汉族,1955年9月出生,山西万荣人,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参加工作,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兼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力工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力工业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环保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 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到1991年,先后在冶金工业部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电力工业部华北电力设计院从事8年多的焦化与电力环保技术工作,任工程师、副科长(主持工作)。 1990年至1993年,能源部安全环保司高级工程师。 1993年至1999年,电力部计划司环保处副处长、处长;国家电力公司计划与投融资部环保处处长。 其中,1998年获华北电力大学工学硕士;国家电力公司评定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9年至2003年,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环保部环保处处长兼国家电力公司环保研究所代所长、科技环保部副主任。 2003年至2009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环保与资源节约部(电力节能和清洁生产中心)主任、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司法鉴定中心、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中心)主任,其中2007年起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2009年12月至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政策领域负责起草了20多项国家或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政策、规划。 近年来主持的宏观性法规政策的研究有:“电力产业政策研究”、“‘十一五’重大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研究”、“氮氧化物控制战略研究”、“电力类司法鉴定分类研究”、“电力行业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研究”、“电力体制改革重大问题研究”、“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控制研究”、“能源发展主要约束性因素研究”等20多项课题。 组织了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组织起草了《电力行业核心价值公约》 。 参与了能源法、电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水土保持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规制订;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法规体系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向全国人大、有关政府部门提出重要建议,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2006年起组织创办了《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主持了报告的编制工作。 开展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工作。 有关电力发展的代表性著作有《电力产业循环经济》、《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电力节能减排法规体系建设思考》、《法律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中外电力工业发展比较》、《论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等。 企业管理领导了国家电力公司环境保护研究所的企业转制工作。 技术领域承担过10多项大型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治理一线技术工作。 主持了100多项火电、水电、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 主持或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了十多项电力环保与节能领域的排放标准、技术标准、规范,其中作为第一起草人起草了《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火电厂监测技术规范》等6项标准。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发改委《火电厂烟气脱硫可靠性评定方法研究》、科技部国家重点科研(攻关)子项目《火力发电领域温室气体控制技术评价与发展对策》及其参加了中国工程院《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等技术性较强的课题研究。 开创并主持了烟气脱硫、脱硝工程后评估及脱硫特许经营的技术、政策和方案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法,成功完成了试点工程,并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施。 技术方面代表性著作有:火电二氧化硫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日本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经验(译著);论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等。在重要杂志上发表的主要论文约100篇。 历史学博士王志轩,男,汉族,1976年生于河南省清丰县,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学位,自由知识分子。王志轩博士研究方向为轴心时代的中国文明;另有家传之学,总之以摄养研究,分为十门:中华花道、中华香道、中华茶道、中华琴道、内经医学、先秦易学、中华书道、中华棋道、中华剑道、大般若法。花道、香道等,源自中国,但是中国大陆失传已久。中国古称华夏,即“衣冠之美,礼仪之盛”。花道也称华道,是中国传统的审美之学。袁中郎的《瓶史》可谓中国花道的代表。香道,中国古已有之,汉代精美的香炉可以为证,东汉佛教传入中国,香道大行,满清入主中国后式微。中国有《香乘》、《香谱》等传世。易学,乃中国传统国学六经之学,素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其学问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今日几乎沦为算命术的同义词。如此等等,中国传统学问在中国大陆几乎受到全面破坏,“礼失求诸野”,后世的中国人,也许只有到日本、韩国去瞻仰本国的文化了。王志轩近年来以收集香道、花道、茶道、琴道、易学、中医等资料为己任,在河南省安阳市闭关3年,从2010年开始传播这些失传的学问。“为往圣继绝学”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王志轩的努力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社会职务和兼职有: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禹迹智库理事、天羽慈善基金理事、北京理解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学者等。 研究领域轴心时代 20世纪中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在《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中提出了“轴心时代”(Axial Age)的概念,指出在公元前800年到200年之间,世界几个主要文明地区,都曾同时产生了思想与文化的突破。雅氏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打破了西方学界一贯的文明欧洲中心说,指出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格局。 王志轩的博士论文是《战国耕战政策研究》。本文的论点和主要贡献:指出耕战政策是战国变法的核心内容,耕战政策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发生相对变化而逐步形成的。第一次把“生产要素边际产出和边际生产力”这一微观经济学理论用于说明历史上的宏观经济现象。本文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战国耕战的博士论文,使用“穷举法”全面整理了存世的先秦耕战思想发展和战国耕战政策实行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指出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对“轴心时代”的出现做出了理论分析。 投资学 把传统文化中的货殖家思想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结合,进行比较和综合研究。 禹迹投资学,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投资规律,是受到市场长期验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投资模式。禹迹投资学的理论基础是王志轩《战国耕战政策研究》、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关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子》和《黄帝四经》。具体的操作则参照《史记·货殖列传》和格雷厄姆《证券分析》执行。古人言:大道至简。禹迹投资学就像大禹治水一般,疏导财富如百川归位。现把禹迹投资学的基本规律阐述如下: 一、基本前提: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不同的层面,都存在着众多的竞争实体。 二、基本原理 国家与国家之间实力的消长,最终表现在外汇市场的币值波动;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较量结果,将决定公司股票价格的走势;国家与公司的发展前景,将决定其发行债券的风险系数;宏观经济综合的景气指数,将决定大宗商品期货与黄金价格的走向。一阴一阳谓之道,遵循“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的原则。 三、基本操作 在宏观经济的视野中,预测国家层面的实力消长,在时机与价格合适的时候进行货币的买卖操作。识英雄于未遇之时,在公众之前,发现业绩即将暴涨的企业,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价格购入企业股票并持有,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促进这些符合未来要求的企业发展。其他投资皆如此等等…… 四、 总结 禹迹投资之道是:一门科学——表现在投资活动发生之前的大量收集资料与数学计算;一项艺术——表现在对投资决策时机的把握;一种信仰——表现在投资过程中一种坚定的愿望和信仰。世人大多附炎趋势、锦上添花,难在慧眼独具、雪中送炭。预见力与时间差,此投资不二法门。投资之道无它,不与人争利而已,大道无私故成其私,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学问乃天下之公器,焉能奉一人之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放下金钱,可得财富,未能识此,虽学投资之术,不能得其皮毛也。 摄养学 把传统文化中的摄养学精华系统整理,并深入研究。 王志轩于2004年入南京大学,入学之时,已过苏老泉始发奋之年,觉时不我待,常汩汩汗出。三年之间,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学中之书,无所不读,并且,藤蔓枝节所及之书,尽皆鱼贯而览之。交接师友甚多,间有异人高士,时有教诲。毕业之后,终觉腹中之物囫囵吞枣,不能融会贯通,致使心中郁结、块垒不通。2007年,卜居一精舍,此处依山带河,背漳、洹而面汤、淇,余曾于此经营凡数年。08年中至09年底,绝宾客往来,自闭500余日,或面壁兀坐,或狂奔漫游,其中痛苦种种,不可名状,于今终有小得,颇有豁然开朗之感。名吾摄养学为“天羽家”,西文为seraphim。此摄养学为一庞大精神世界,其中许多理念、知识、技艺已在神州失传数百年,某也不敏,欲以驽钝之资质、羸弱之肥躯,殚精竭虑,上穷碧落下黄泉,辑佚钩沉,以期存亡继绝、发扬光大之。 某不忍瑰宝蒙尘,暂以传人自命,以待有德之君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天羽家摄养之道,简介如下,不逮其万一也: 一、天羽家摄养学的口诀: 乐一心;行三事;通六感;明九道。 二、白话解释: 乐一心:天羽家摄养学的目的是自明本性、自然快乐。 行三事:做三件事情,那就是易占、喝茶、导引。用周易义理学派的观点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指导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不同的季节、体质,饮用不同的茶,滋养身体;按照《黄帝内经》的原理,疏通、导引。常做这三件事,可以消除抑郁、缓解疲劳、保健强身、美容减肥。 通六感:刺激人体的六种感觉。就是用良好的外部感觉刺激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灵感。颐养精神,固本培元,调节情绪,激发灵感。 明九道:九种基本的调养规律。就是用花、香、茶、琴、医、易、棋、书、剑来提升人的品位,把身心调校到最佳状态,内圣而外王。“九道”通过视、嗅、味、听、触、识、思辨、宣泄、意气所受、所发的九种感觉,均为绝世之体验、无尚之享受也,一旦证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之道,便可到达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忧乐由我、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 三、晋阶解释: 天羽家摄养学具有丰富的文化源泉,所谓源头活水、绵绵不绝。古代有一位隐逸的人,他的生活方式是“斋居宴坐,玩先天易、对博山炉,纸帐梅花、石鼎茶叶,自奉泊如也”。庶几可与此参照,然尚可增益。 乐一心:心外无物,我心即是宇宙。君子或乐其意,或乐其治,故有终身之乐,而无一日之忧。乐非从身外之物来,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乐生于心。 行三事:神农茶养身,伏羲易养心,黄帝内经养元神 通六感:口尝五味而不爽,耳闻五音而不聋,目观五色而不盲,鼻嗅五臭而不惾。驰骋畋猎而不心狂,取舍之间而性不飞扬。虽难得之货,人不行妨。 明九道:花、香、茶、琴、医、易、棋、书、剑。明此九道之一者,可得般若妙法,摆脱一切根尘识界。国士无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吾道因摄养而名之,或问曰:“摄养者为何?”,答曰:浩然之气。 禅宗 2006年,王志轩获得南京大学法鼓人文奖学金,并受邀到台湾法鼓山等地访学,有缘接触了禅宗曹洞宗、临济宗、法鼓宗法脉。 2009年12月,“在写给友人S君一封信后,心有所动”。3个月后,说偈2首,词曰“庄子梦蝴蝶,翩翩花丛飞,蝴蝶复别梦,梦梦无穷期;盖一切众生,恒河沙世界,我无一处在,幻身万万亿”。 开设课程一、宏道流花道;二、唐煮、宋点、明泡;三、从心田流淌出的声音;四、闻香悟道;五、大小周天之谜;六、周易与命运;七、胸中有剑;八、如锥划沙;九、人间的烂柯山;十、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文明;十一、战国耕战政策;十二、中国的货殖家思想;十三、新奥地利学派;十四、资本市场实务;十五、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 研究论文王志轩,“厕筹杂考”,华夏考古2010年第1期 王志轩,“从迁徙往来无常处看炎黄时期的酋邦政治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2007年8月,三秦出版社 王志轩,战国耕战政策研究,南京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2007年5月 王志轩,“上博楚竹书《诗论》第八简‘即’字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5期 王志轩,“古代史料数字化的两种解决方案及其实施”,宁夏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 王志轩、肖群,“知识青年:新儒商的生力军”,中国青年研究 2006年第8期 王志轩,“‘孝子不从命’小议——试论舜对儒家孝思想的影响”,虞舜文化论文集——中国先秦史第八届年会暨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8月,山西古籍出版社 王志轩,“民国时期宁沪地区房地产业发展状况”,中国房地产评论第三辑,2005年8月,东南大学出版社 范毓周、王志轩,“前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早期中西文明比较论纲”,东方论坛2004年第6期 学术活动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宝鸡市政府主办,陕西宝鸡市,2006年9月 海峡两岸文、史、哲博士生学术座谈会,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台湾法鼓山人文社会奖助学术基金会主办,台湾省台北市,2006年5月 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先秦史学会、运城市政府主办,山西省运城市,2005年9月 中西文明的交融与兴衰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主办,福建省武夷山市,2004年11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